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obrachen (mustang)》之銘言: : 這是1930年代幾個主要國家發展他們的空中兵力結構的主要依據。這不是眼界狹窄, 我說的不是30年代的各國空軍界﹐而是21世紀還隻會念杜黑的鄉民~~ : 而是當時的潮流。德國將轟炸機的生產優先度高於戰鬥機,大力發展所謂 : 的長程護航戰鬥機的概念,英國與美國對於大型轟炸機的積極研發與生產, : 除了美國以外,英國和德國在單引擎戰鬥機的研發上也是和杜黑對於戰鬥機的看法 : 相近或者是延續而來,這都說明杜黑的影響是很重很廣的。 這點有待討論﹐你沒談德國空軍1936年的重大變化。 在36年之前﹐德國空軍第一任總參謀長威弗爾(Walter Wever)頗受 杜黑影響﹐於是有了Ju-89和Do-19。可隨著威弗爾在36年掛點﹐凱 塞林接任後﹐很快就和空軍總監米爾希一起喊停了這兩個四引擎轟 炸機項目﹐兼以裡希特霍芬等人對西班牙戰爭的經驗總結﹐德國空軍 的整體結構從36年開始就向戰術空軍的角色轉換﹐Ju-89/Do-19的下 馬標志著德國空軍和二三十年代的杜黑路線分手﹐和英美走上了不 同的道路。 雖說這個變化使德國打輸不列顛之戰﹐並且沒能對蘇聯位於縱深的工 業資源做有效打擊﹐可這種變化其實更適合德國的實際情況﹕德國的 資源不足以同時發展大陸軍 + 戰術空軍+ 戰略空軍﹐德國戰前的基本 戰略是陸上閃電速勝戰的模式﹐而不是持續兩年以上才能見效的戰略 轟炸。凱/希的這個變化讓希特勒打輸了不列顛之戰﹐可讓德國打贏了 波蘭、法國和蘇聯的1941年夏秋戰局。 扯遠點說﹐大戰爆發前英德空軍的風格和他們國家的歷史軍事戰略之間 的關系很有趣﹕德國因應自己的陸戰需求﹐發展出“大陸式”的戰術空 軍﹐英國的陸軍相對較弱﹐用自己的資源發展了中等陸軍 + 戰略空軍 + 國土防空部隊(兼野戰防空)﹐“海洋島國式”式的空軍風格。美國反 正有的是錢﹐兩種一起搞了。 西班牙戰爭和凱塞琳/米爾希拍檔在戰前對德國空軍的結構影響不下 於杜黑。同樣的﹐我相信一次不列顛之戰也會同樣讓德國的空軍結構 再作調整。不列顛之戰不僅暴露出戰鬥機的短腿﹐還暴露出德國轟炸 機的短腿不足以壓制英國北部﹐在這樣的情況下﹐若英國的飛機制造 工業疏散到北部﹐兼以美國的援助﹐德國靠提升現有轟炸機的數量或 者在現有機型上做改良都不足以完成你所說的戰略轟炸任務﹐要完成 這個任務就得重拾四發計劃﹐等到量產完成起碼是1943年末﹐那時英 國從北到南都密布美國飛機了~~ 繼續前述的架空設定討論﹐在“速勝”蘇聯後﹐掃盪北非同時﹐德國可能 會再次尋求“速勝”﹐發動二次不列顛戰役迫使英國求和﹐但這是德國 空軍的結構缺陷和上次還是一樣﹐不足以完成戰略轟炸。手上轟炸機品種 的不勝任﹐英國空軍力量的增強和美國的來援﹐最多兩個月之後﹐德國就 得放棄這個"速勝"年頭。 史實上德國是在1941年冬季戰局之後開始認識到陸戰的長期化﹐開始加強 經濟動員等。可以認為在這個設定的二次不列顛之後﹐德國人也將認識到 空戰的長期化。在1944年之前都不可能對英國更不用說美國實施縱深戰略 打擊的條件下德國總得調整計劃應對英美的空襲﹐大幅度強化本土防空部 隊才是正常選擇。 其實在史實上﹐1940年法國大捷後﹐在敦克爾刻的海灘上﹐米爾希 總監就認為RAF會有很強的再生能力﹔老希下令大炸倫敦時﹐戈林也對 此舉是否能壓服英國暗存疑慮。在1941年﹐僅僅面對英國騷擾轟炸 和美國卷入的逐步升級﹐看出未來苗頭的米爾希已經向希特勒建言優 先發展本土防空戰鬥機隊了(!)﹐而否定這一建言﹐代之以增產轟炸 機報復英國的人是--希特勒。1943年空軍第四任總參謀長耶舒恩內 克(Hans Jeschonnek)自殺﹐對老希的這個決策錯誤心懷內疚也是重要 原因哦。 -- ※ 編輯: tomasvon 來自: 210.21.227.66 (02/08 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