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3.假說與實證 這位伯達馬寧爾上將我們從文獻中只能得知他是位陸軍上將。 其他生卒年、職稱、負責軍區與原軍階身分均不詳。 在這樣情況下,我們只好使用最後的一項資源──想像力──以及衍生的假說猜測。 筆者在這方面希望能夠較極為謹慎,並盡量依據有憑有據的猜測下能為文獻提供適當背景 。 以下則為筆者的一些想法: 關於升遷原因與相關性大略分有下列可能: (1)可能負責『業務』是不特定的,至少有可能不是前線戰區將領, 而是後備的參謀職務。 (2)由於升遷單位為『黑機關』(未依組織法令設立之機關,名義上不得編列預算), 基於某些原則問題不方便公開。 (3)外籍軍官為了合理化其在中國權利,特授予同級甚至更高級之官銜。 (這個可能性事實上滿小的...) (4)這個職位根本就是榮譽職= = 而這位伯達馬寧爾先生呢,理論上也有數種出身: (1)藏族、蒙族、滿族、西康等將領。 這個原文便有探討,便不再提。 (2)俄羅斯籍外籍將領──筆者認為不太可能,一來是個人看許多斯拉夫名字 音譯翻成漢語常會有『夫』、『斯基』等字對應其特別音節。 (不過這個慣例也是也可能因為時空環境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結果的可能性...) 第二是:個人對當時國民政府中,俄籍將領的印象幾乎是0。 而且這位仁兄還被封為上將,可見蔣介石與國民黨對其是極為信任,甚至喜愛。 蔣介石信任的俄國人.............???真的有嗎..... (3)美籍將領──這曾經是我假說的重心。筆者認為,中美在二戰關係密切。 兩國(國民黨與美國)之間還曾有軍事技術交流、以及物資援助。 如果是因為某些事件而特別榮勳上將......也是有其可能性。 筆者甚至有一度曾經認為魏德邁(Albert C. Wedemeyer)應該就是伯達馬寧爾的音譯版。 畢竟他還在1944年底接任史迪威為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1945年1月官拜美軍中將。 更重要的是, 他也是當時駐中國(遠東戰區)美軍指揮官之一。並深受蔣介石信任。 老實說,他在提升當時國民政府訓練、後勤及裝備的提昇有顯著貢獻。 更精確地說──他是當時美國海軍調查處(ONI)與軍統局給予技術支援的高階將官之一。 很高興地回家找尋進階資料後, 很不幸的是,之後文獻查證記載並不是他。魏德邁早在三月底就奉命離開中國了= = 蔣介石是有籌謝他──不過不是送他個陸軍上將,而是送他個青天白日勛章。 他回到中國也是1947年7月7日的時候。跟升遷命令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很遺憾地,他也被排除在外。 當然如果能弄到當時魏德邁以後的美軍遠東參謀總長烈表。 說不定也會有所進展,不過須注意的是.... 既然他的名字是音譯,所以我們也無法得知她的本名。 說不定他是一直忠心待在中國的德軍將校也說不定 剩下的,也許真的要等人發現新史料與事件才能有大幅度的突破吧..... (很虛的全文完) -- And what you are left with is a premonition of the way your life will fade behind you, like a book you have read too quickly, leaving a dwindling trail of image and emotions until all you can remember is a name. ~《Bright Lights, Big City》 by Jay McInerney "你明知道自己的一生就像很快地讀完一本書一樣── 所有的影像和情感逐漸退去,最後只剩下一個名字。" Yeah...just a name. 我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了。 時間對我們大多數人還真公平,不是嗎?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2.103.213
tingan:我說實話,如果有人能解決這個問題,保證可以轟動對面的論檀 03/02 12:58
tingan:上次主席跟我說 其實對面對這個問題也卡住了 03/02 12:58
※ 編輯: midas82539 來自: 220.132.140.102 (03/02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