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 引述《tomasvon (lvye)》之銘言: : : 如果杜不管下面死活﹐一路汽車沖沖沖﹐1日-4日 : : 那幾天瘋狂追擊的共軍自己建制也亂得夠戧﹐那杜 : : 集團說不定還能跑出來1/3到一半的兵力。但是杜 : : 從徐州撤退還要帶上一狗票機關和學校﹐就注定他 : : 沒有這個膽色啦~~ : 要命 在網路上又看了一些相關文件發現蔣校長當年命令杜將軍轉向南邊其實也有 : 他的"合理性存在" 因為想救東南方黃維的十二兵團 -_- 問題是這個命令似乎 : 沒有考慮國軍在之前何基灃、張克俠帶著第59軍、第77軍2.3萬人倒戈連帶讓黃伯滔 : 的七兵團掛點之後 國共兵力比反了過來 而且國軍這時候已經是被分隔包圍的節骨 : 眼上 高層的蔣校長等人到底是在怎樣的考量下認為轉向讓兩邊合攏比較有可能救更 : 多兵馬? 畢竟當年主事者也都是長年帶兵一路過來的 總不會說全然無知 因為一堆笨蛋湊到一起了 12A為什麼被圍?因為黃維笨,堅決執行命令 而那個命令則是要12A沿渦陽-蒙城-宿州線奪回宿州 要一整個軍團離開補給基地數百公里再通過好幾條大河去奪回一個點, 簡單說這就是個笨蛋命令! 最笨的是黃維明明發現他已經步入中野的口袋,仍不敢立即撤退,他要閃的快, 是可以跑掉的---而他跑掉,徐州方面就可以堅持南北對進打通宿州, 可能還不會稀哩嘩啦的那麼快 然後,徐州集團軍再犯一次同樣的錯誤---杜.邱.李.孫不是不知道"跑就不能打" : 而這邊也多少看出當年許多當事人的無奈 以今日後人來看 要救出當年的國軍 : 或許我們回頭看一下如果一開始李彌兵團沒有膽小過早龜縮 至少讓黃伯滔兵團能夠 : 與大部會合 局勢會否有比較好的發展 畢竟這邊一開始國共兵力比來看雖說接近一比 : 一 (國 800k v.s. 共 600k) 可國軍總兵力是佔優勢的 雖說不清楚兩邊武裝優劣 : 可這時候國軍裝備總不會輸給共軍吧? 怎麼會打成這麼悽慘? 李彌又不是邱清泉 : 跟黃伯韜有仇 這裡李彌當年過早退縮的決策根源又是在哪裡? 上頭要他返防徐州 況且,敵人滾滾而來,為什麼要當那個靶子呢? : 如果不從這邊切入而從悽慘突圍去看 杜司令當年有否可能提早突破九縱跟二縱 : 而獲得足夠的突圍時間? 或者更悲慘一點 不寄望在國軍 而看共軍當年包圍過程 不可能 : 到底是超常表現還是一般表現? 也就是說這包圍圈的成功是否有超出當年共軍能力而 : 有些運氣的層面在? 再不然就真的指望往更遠的遼西會戰去假設 假設當年沒有 正常表現 : 在東北遼西會戰那種共軍正規軍比國軍還多的情況下損兵折將 而能夠成功會合 : 東北與華北國軍的情況去想了 畢竟就遼西會戰來看 國軍根本陷入當年日軍 : 被包圍在主要大城然後被逐步吃掉的情況 而抗戰才打完沒幾年不是? 簡單的說,所謂的"三大戰役"的立基點就是一件事:南京方面一整個蠢! 1948蔣能做的只是看能否保住半壁江山而不是決戰,"想保住一切的人終將失去 一切"是他最佳寫照 : 進一步去回顧國共內戰 到了徐蚌會戰的情況對國民黨已經很不利了 今天都 : 知道最後共產黨贏了 那麼更有趣的當是更早期東北孫立人一度趕得共產黨要跑路 : 或者至少國民黨軍擺出一字推平山東之時為何失敗? 怎樣情況下可能反轉史實 怎麼反轉史實?!讓粟裕在1945渡江時被大浪打下水中淹死,再讓郭.劉搭的運輸機 失事,就有可能 -- We few, we happy few, we band of brothers: For he today that sheds his blood with me, Shall be my brother: be he ne're so vile, This day shall gentle his Condit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96.144
tomasvon:要反轉﹐1945年8月25日從延安起飛的那架飛機摔下來就行 03/25 19:42
saltlake:咳 所以很多架空小說就直接快樂地那樣幹 :p 03/26 00:23
Lobatchevsky:想保住一切的人終將失去一切...... 03/30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