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avvik (Essay)》之銘言: : ※ 引述《heinkel (新的operation)》之銘言: : : 就是只集中1個團掩護突擊好了,這個團衝開了,左右友軍全沒跟上,這個團 : : 能做啥?衝進去被截斷,不衝,那還是等於沒用 : : 如果國府一個軍能夠有個2~300部坦克掩護---我不認為在對PLA的戰鬥中適合 : : 使用裝甲師,步兵戰車的思想可能更恰當---那還可以說共軍防禦有如銅牆鐵壁 : : ----- : : 即使是步兵戰車用法,大量的裝甲兵力密度仍舊十分重要 : 然而國府部隊, 似乎和戰車協同的觀念都不好。除非這些戰車和步兵較長期的配合 : 不然戰車衝出去後步兵沒跟上的問題應該還是不能解決 : 國府後來的快速縱隊作法就會有這類的問題存在.. : 一個獨立的裝甲師內含裝甲步兵當矛頭會不會更有利呢? : 不然就很可能要比照遠征軍那樣的步兵師配置才行了... 不過要多少的補給品啊? 養一支裝甲部隊 除了有車有人之外 保修與補給十分重要 (二次大戰的巴頓軍團 為了保持軍力 手上還有幾萬頓的車材零件) 那時候的中國兵工生產 還不足以有這個條件 (漢陽廠光造彈藥和輕武器都不夠用) 那時候的國軍 連整齊劃一的基本裝備都沒有了 建立這種部隊還不夠 不過國軍的裝甲部隊即使二戰結束非常足夠(比如說有幾個機械化師) 我也覺得到了徐蚌會戰也可能會失敗 原因很簡單 到1948年左右 美援幾乎都用完了 缺工少料的機械化部隊 維持都很難了 戰力也不太能發揮 不然我們的空軍P51機隊最後為什麼也垮了 主要是缺工少料 加上數量也不夠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