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不見的師《蘇軍內幕戰爭動員的部分》 德軍統帥部於1940年12月31日擬定好德國國防軍進行戰略展開的指示,以便對蘇聯發動突 然襲擊。這項指示有一個絕密的附錄,它是根據德軍情報部門提供的材料搞的,內容是對 紅軍的戰鬥力的估計。德軍將領們認為,蘇聯陸軍有182個師,其中有141個師可用來對德 作戰。由於蘇聯亞洲邊界上的局勢緊張,最低限度必須保留41個師,竭盡全力防守邊界。 因此,在多長時間內能將蘇軍的141個師消滅,便是對蘇作戰的整個作戰計劃的依據。 德軍於6月22日發動了進攻,蘇聯的任何人,史達林也包括在內,事先均未料及。對德軍 來說,戰爭的發展態勢是再好不過了。在最初幾小時內,數以千計的德機猛烈轟炸了蘇連 線場;蘇軍的數以千計的坦克和火炮甚至來不及自倉庫內開出即遭摧毀。在戰爭開頭的幾 天,大量的蘇軍師被德軍包圍,他們糧盡彈絕,屈膝投降。德軍裝甲兵先頭部隊出色地實 施了包圍戰,被包圍的蘇軍不僅僅是師和軍,整個整個集團軍也被包圍。戰爭開始後的第 三天,蘇軍第3和第10集團軍在比亞韋斯托克附近投降。在那以後,德軍又於明斯克附近 、維切布斯克、和奧爾沙以及斯摩棱斯克附近等地展開了同樣大規模的包圍戰。在烏曼被 包圍的兩個集團軍以及在基輔附近形成的大口袋內的5個集團軍均被消滅。 然而,即使勝利的鐘聲已敲響,頭腦清醒的德軍將領們俯首觀看地圖時也感到—籌莫展, 蘇軍師的數量怎麼會沒有減少呢?相反,數目很快地增多了。哈爾德將軍在 8月中旬的一 篇日記寫道,“我們過低估計了他們的力量,現在被我們發現和識別出來的師就有360個! ”然而。哈爾德談到的只是當時在前方地域作戰的(即第一梯隊)蘇軍師。第二梯隊還有多 少個師呢?第三梯隊還會有多少個師呢?集團軍和方面軍預備隊中有多少師呢?內地各軍區 裏又有多少呢?最高統帥部的預備隊有多少師呢?內務人民委員部有多少師呢?總括起來, 這些部門一共有多少師呢? 他們在計算方面犯了極大的錯誤。德軍153個師再加上德國盟國的37個師,即使在最有利 的情況下,也無法消滅整個蘇聯紅軍。 德國將領們在兩個方面有計算上的錯誤。第一,紅軍有303個師,而不是182個師,內務人 民委員部、空降兵、海軍陸戰隊、邊防軍、築壘地域部隊和其他部門所轄的師尚未計算在 內。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點,德國將領們對蘇軍的“第二軍隊”的制度毫無廠解。這個制度 使得一個師在一夜之間就能變成兩個師。這個制度使蘇軍總參謀部在極短的時間內,即將 師的數目恰好整整翻了一番。 蘇聯紅軍在三十年代初即開始採用“看不見”的師的制度。這個制度挽救了蘇聯,使其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免遭失敗。他們在今天仍然實行這種制度。 蘇聯領導人迅速擴大蘇聯武裝力量的方法是簡單而可靠的,並且幾乎用不著什麼物質資源 。 在平時,每個師長手下有2名副師長,而不是只有 1個。這2個副師長當中有1名履行其日 常職責,另1名只是偶爾幹一點這方面的工作,因為他還擔負另外一些職責。這位副師長 有一個秘密的頭啣,即“第二軍隊的師長”。 師參謀長為1名上校,他手下也有2名軍啣為中校的副職,其中1名也有秘密的頭啣,即“ 第二軍隊的師參謀長”。 每個團的情況也是如此。 每個營有1個營長(中校)和1名副營長。副營長有秘密頭啣,即“第二軍隊的營長”。 假定蘇中邊界上發生了武裝衝突,1個師接到作好戰備的命令,並立即開赴作戰地域。此 時,這個師只有 1個 副師長,也就是那位履行日常職責的副師長,他擔負起這個師的副師長在平時的全部工作 。這時,各營都沒有副營長了。但在這種情況下,每個營內有1名連長立即升任副營長, 連長留下的空缺由1名排長升任。 軍官的這種調動是不會影響師的作戰效能的。因此,這個師的全部人員連同武器裝備便離 開了他們的營房。如果這個師的士兵和下級軍官缺編,他們將在開赴作戰地域的途中得到 補充。將預備隊人員補進去.是一個辦法,這在平時已有詳細的計劃。 然而,這個師開走以後,營房並沒有閒置起來。那位平時擔任副師長的上校依然在那裏, 同時,還有6位平時擔任副團長的中校和若干名副營長和三分之一的排長(現已升任連長) 等均留在那裏。 因此,整個一個指揮機構依然留在那所營房內。他們的秘密頭啣現在公開了。這個新成立 的師於24小時以內,即可得到10,000名預備役士兵; 1個師剛剛開走留下來的這所營房 ,現已被另一個新成立的師佔上了。這個新成立的師在戰鬥力方面當然不如剛開赴前線的 那個師,這是毫無疑問的。預備役人員當然早把多年以前他們服現役時學到的東西忘掉了 。各個排、連和營的士兵們對於新環境還未完全適應,故而還不能及時而準確地聽從排長 、連長和營長下達的命令,這是可以理解的。不管怎麼說,這畢竟是一個師呀!這位新師 長是一位訓練有素,富有經驗的軍官,而且多年以來一直主要充當一位真正的作戰師師長 的替代角色,同時他還經常履行師長的職責。那些擔任團長、營長和連長的軍官也都是現 役作戰軍官,而並非預備役人員。這些軍官經常與現役士兵和新式武器裝備打交道,他們 參加過戰鬥演習,而且始終對其個人和部屬的行為負重大責任。此外,這個新成立的師的 全部軍官,從師長一直到連長,彼此都很熟悉,而且共事多年。 裝備這麼多新成立的師的武器裝備是從哪來的呢?這個問題很簡單。這些“看不見的”師 使用老式武器裝備。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蘇軍步兵裝備的是某型自動槍, 後來又改裝成AK一47型衝鋒槍。每一個師均獲得所需數量的新式武器,替換下來的老式武 器先行封存,然後放在師的倉庫內,以供“看不見的”師使用。後來Akm步槍又取代了 Ak47型衝鋒槍,而ak一47型衝鋒槍即放入師的倉庫內,原來更老某型自動槍(仍然能用)即 轉入政府的倉庫,或移交給“民族解放運動”成員。各種槍以及後來的反坦克火箭筒等武 器亦按上述方法處理。師接到新式武器後,即將上一代武器封存在師的倉庫內,一直到全 師都有了完全新式的武器時為止。然後,倉庫記憶體放的東西又換樣了。 坦克、火炮、通信裝備等亦均按上述辦法處理。我就親眼看到,在師的倉庫內封存著史達 林3型坦克 (這種坦克首次裝備部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當時全師部隊裝備的是 在當時全新的T一64型坦克。當蘇軍炮兵開始改裝自行火炮時,替換下來的老式牽引式火 炮肯定不會拿去當作廢鋼鐵熔化掉,它們會被封存起來,供“第二軍隊的師”使用。 因此,如果你們認為,這些“看不見的”師不僅是由原來無所事事的預備役人員補充起來 的,而且裝備的都是過時的武器裝備,那是完全正確的。蘇軍的將領們會有理由地問道, 為什麼應該用最新式的武器來裝備這些平日無所事事的預備役人員呢?!他們能學會使用這 些新式武器嗎?如果爆發戰爭,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教會他們使用這些武器呢?讓預備 役人員使用老式(換言之即更加簡單可靠的武器)的,他們熟悉的武器不是更好嗎?為什麼 不能讓他們使用他們8年或10年以前在部隊學會使用的武器呢?封存一輛舊坦克所花的錢只 是製造一輛新坦克所需成本的千分之一。封存一萬輛舊式坦克難道不比製造10輛新式坦克 更好嗎? 對的。這些“看不見的師”都是老式裝備的部隊,它們沒有絕密的武器裝備,但是在平時 維持150個這樣的師是不費分文的。有了這150個師,雖然它們是老式的師,但在關鍵時刻 ,它們可以增援另外150個裝備最新式武器的師,這樣可以迷惑敵人,使其在計算上發生 錯誤。這正是1941年發生的情況。 採用“第二軍隊”的制度不僅限於陸軍。空降兵、邊防軍、海軍陸戰隊、國土防空軍等也 採用這種制度,此外在蘇聯空軍裏也採用了這一制度。 這裡有一個採用這種制度的實例。 五十年代末,國土防空軍所屬的高射炮團和師開始很快地改裝火箭武器,但所有的常規高 射炮也都配給高射炮團和師作為次要的武器系統,新式的火箭則是它們主要的武器系統。 這樣作的目的是,如果發生戰爭,除了火箭團以外,還能有一個高射炮團;每個防空火箭 旅和防空火箭師的情況也是如此。赫魯曉夫本人強烈反對這種作法。指揮國土防空軍部隊 的那些人建議,赫魯曉夫應友好地撤回他的意見,但赫魯曉夫拒絕這樣作,他認為那是一 小撮保守的將領們的異想天開的想法,這些人無法明白防空火箭要比陳舊的高射炮優越得 多。但是,那時爆發了越南戰爭,人們突然認識到,用火箭攻擊在超低空飛行的飛機是毫 無用處的。人們還清楚地看到:在某些情況下,將火箭運送到某些地區是完全作不到的事 ;在實施大規模進攻作戰時,火箭發射器再裝彈也是作不到的,因此第一批火箭發射出去 以後,火箭發射器便成了廢物;火箭部隊的電子設備易遭敵電子對抗設備的大規模的干擾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會大大降低火箭系統戰鬥效能的情況。此時,人們又想起了老式的、 既簡單又可靠的、經濟的高射炮來了。於是成千上萬門高炮擦去油封,並運到了越南,以 加強防空火箭部隊的力量。他們這樣作所取得的戰果是盡人皆知的。 從以上的事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為什麼蘇軍防空火箭部隊在今天仍存儲有許多老 式的高射炮。所有的高射炮都收集起來,供“看不見的”團、旅和師使用。一旦情況需要 ,他們唯—要作的事就是,徵召那些曾在裝備高炮部隊中服過現役的預備役人員重新入伍 ,這樣,國土防空軍的人數即可翻一番。 請問這是真的嗎? 蘇聯真的運用這種方式來戰勝德軍嗎? 若是的話,世界上有沒有別的國家也採用類似的軍隊編列體制?效果如何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0.196.121
STUKA119:1941年蘇軍的永久損失超過400萬,大概丟了400~500個師, 12/22 17:55
STUKA119:你說呢? 12/22 17:56
MRZ:蘇聯也許用這種方式戰勝德軍,卻也是這種方式摧毀自己的經濟 12/22 18:16
MRZ:光是我在看的時候,腦海中就出現了"倉儲成本"四個字:P 12/22 18:16
lordowen:這不就是動員體制嗎? 12/22 18:25
panoply0921:講的好像很神秘一樣... 12/22 18:47
dehyuga:德軍在戰間期也是這樣,國府的教導總隊也是類似的道理 12/22 20:12
dehyuga:只是效果好壞而已...時至今日 很多國家都還是這樣做 12/22 20:13
dehyuga:「當時蘇軍步兵裝備的是某型自動槍」 12/22 20:14
dehyuga:「後來又改裝成AK一47型衝鋒槍」 .........well...... 12/22 20:15
LUDWIN:講得很神秘,其實大家都在用XD 12/23 00:28
mgr:類似的內容,十幾年前的全防就有一篇文章...... 12/23 00:29
wucn:平時編制轉成戰時編制本來就是這種玩法, 在上上上個世紀時的 12/23 00:44
wucn:普魯士總參謀部就已經有這種動員計畫,原文作者大概是看到某些 12/23 00:48
wucn:文獻就宣布發現了"愚人金"吧? 12/23 00:50
jobshencbsil:看到倉儲成本 讓我想到軍火之王 01/04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