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ackulkov (跳舞好啊)》之銘言: : 請問為什麼日本的盔甲有保護喉嚨的"垂"的設計 : 而中國的漢人政權似乎都沒有保護喉嚨的設計 : 甚至連將軍甲也沒有 : 中國直到清朝才出現把整個脖子都包住的設計 : 請問是這個設計真的不重要還是日本受西洋式鎧甲影響的緣故? : 又 為何清朝的鎧甲即使內有金屬甲片卻都以布面包覆在外? : 這樣是不是維修時要把布剪開才能補 : 感謝^^ 好問題~~~我從來沒想過... 但是我心中有個答案,不知道可不可作為回答? MRZ在寫騎士武鬥傳的時候,曾經引用一張圖作為參考資料 http://www.landsknechte-bretten.de/images/tross/eid04.JPG
最右邊三位Cosplayer由左至右剛好分別是法、英、德三國的盔甲設計, 因為戰爭模式的不同,所以頭盔的設計也不同, 德法重視肉搏戰,所以用的是圓頂盔,而英國至從征服者威廉攻佔英格蘭開始, 就嚐到威爾斯長弓的威力,所以頭盔設計偏向圓盤,以抵擋弓箭... 所以說,為什麼日本盔甲會有“垂”,中國卻沒有,可能和兩者戰鬥模式不同有關, 日本善於短兵肉搏,中國偏向長槍方陣,各有各的優缺點,不同環境有不同的發揮。 《紀效新書》《短器長用解》就有提到「長刀,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 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迸足則丈餘,刀長五尺,則大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 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 這樣的敘述,多少可以表示出日本武士在肉搏戰上比中國軍隊強多, 而日本刀法中是否又常以喉嚨為攻擊目標?這就要由這方面的專家來解釋了。 但是,敵人打哪裡,我就擋哪裡。這是防具設計的基本概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4.140.227
ThomasJP:日本古代刀法確實是以攻擊鎧甲的間隙部位為主 04/22 21:05
sfsm:我想除了錘...東西方的刀劍都是攻擊盔甲間隙的... 04/22 21:06
ThomasJP:另外,善於肉搏的只是浪人,他們就好像拿著開山刀砍人的黑 04/22 21:07
ThomasJP:道,但是日本國內戰爭時足輕還是重視長槍的 04/22 21:07
su281:列陣衝殺當然還要長槍,近距離搏鬥武士刀好用,明朝也有仿造~~ 04/24 02:14
su281:戚繼光在剿倭寇時就仿造了很多"倭刀",但只有長度跟外型有像~ 04/24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