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世界霸權是建立在綜合國力的基礎上的。 綜合國力是綜合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綜合。 (尤其到了近現代,經濟和軍事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強大的經濟就沒有強大的軍事。) 而要有強大的經濟, 首先是要有良好的政治、經濟體制。 西班牙人通過自己良好的體制,超越了舊有的歐洲封建王國。 而英國人通過自己良好的政治、經濟體制,淘汰了西班牙等國。 第二是要有足夠的國家規模。 這個國家規模通常通過人口反映。不過人口規模往往受制於適宜居住的領土面積,以及領 土的承載能力。也就是納粹德國所說的生存空間。 荷蘭有著良好的政治經濟制度,但是國家規模太小, 所以最終被英國人打敗。 第三是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良好的教育體系。 歐洲人在世界上稱霸至今,最終還是靠產業。 而沒有科學技術,就沒有歐洲的產業優勢。 而歐洲的教育體系,則為歐洲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工人和良好的工程師、科學家。 第四是要有良好的社會文化。 清教徒的勤儉和奮斗,奠定了英國美國的基礎。 懶惰、不愛讀書的民族,最多混個溫飽。 當然這一點可以通過教育改變。 第五是要有豐富的資源。 當然現在可以通過國際貿易買入資源, 但是如果能自己手中有的不是更好? 美國、前蘇聯的資源都極為豐富,美國在海外還控制了大量的資源。 而歷史上的英國、法國則有殖民地的龐大資源。 而軍事反過來也可以保護經濟,可以為自己的產業提供廉價資源和產品銷售市場, 從而輕易獲得利潤。 老牌強國往往有殖民地,而新興強國不需要殖民地,通過合法的途徑就可以獲得 勢力范圍。 有了這種勢力范圍,往往在科技、工業都不如人的情況下,還可以死而不僵。 英國在十九世紀,工業就被美國超過了。但是有著龐大的領地,英國法國依然是大國。 一個新興國家的綜合國力超過了老牌的帝國,就可以取代老牌帝國的地位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德國就超過了英國、法國。 如果老牌帝國試圖打垮新興勢力,或許會有沖突。 但更多的時候,是新興勢力眼紅老牌帝國的勢力范圍,自己動手去搶。 俾斯麥主張德國不應當參加搶奪海外殖民地,以免刺激英國。 但是小德皇不聽,不但搶奪殖民地,還大力建造艦隊,極大地刺激了英國。 德國、日本試圖挑戰,但是失敗了。 而參與圍毆德國、日本的,就有比他們更強的新興國家美國。 而美國蘇聯呢?是通過支持英、法的殖民地獨立,解決了這兩個老牌帝國。 二戰之後,英法曾經聯合以色列出兵埃及,試圖重新讓埃及屈服。 結果美國干涉,勒令英法撤軍。 英國不從,美國就在國際市場上拋售英鎊,造成英鎊崩潰, 最終,不但迫使英國撤軍,而且成功地打擊了英鎊的地位。 從此開始,美國、蘇聯兩國,在國際上一直支持亞非拉的殖民地獨立運動, 使得反對殖民主義的思想,在國際上成為主流思想。 最終,成功地解決了英法兩國的龐大殖民地勢力范圍。 從二戰後的發展來看, 最有希望取代美國霸權地位的,是日本。 日本是個夠大的國家, 而且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還是教育,都大有超過美國的機會。 只是只要有美軍駐扎在日本,日本就沒有希望。 日本最大的缺陷,就是自己缺乏資源。這是制約日本稱霸的最大因素。 而日本購買資源的來源,則大多是在美國的勢力范圍之內。 美國可以輕易通過切斷日本資源來源的方法控制日本。 假如日本自己有豐富的資源,或者日本在海外有龐大的殖民地,日本 絕對不是今天這個對美國低三下四的地位。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不是, 世界霸權轉移往往是默默地產生, 戰爭只是將這個只有少數人察覺 : 的事實, 證明給所有人看而已. : 霸權很少是輸給開宗明義的挑戰者手上, 多數是轉移給在那個霸權底下其 : 中一個重要的受益者, 他既從上一個秩序當中得到好處, 又不用作為霸主 : 而成為被針對的對象. : 例如羅馬帝國的瓦解, 權力的轉移是去了號稱東羅馬帝國的希臘人, 以及 : 被羅馬化的高盧人手上, 而不是羅馬的競爭對手迦太基, 也不是殺入羅馬 : 的哥德人. 迦太基是比羅馬早的霸主。 羅馬通過戰爭,打敗了迦太基,才獲得了西地中海的霸權。 羅馬通過戰爭,打敗了希臘重裝步兵,才獲得了東地中海的霸權。 在東羅馬帝國,那些說希臘話的人,都是合法的羅馬公民, 只是他們說的是希臘話而已。 不管是羅馬帝國,還是東羅馬帝國,本來就是多民族國家,本來就有很多族 群,希臘人也是合法的公民。 東羅馬帝國的權力,從來沒有轉移,東羅馬帝國還是東羅馬帝國。 只是他們國內的希臘人比較多,比較文明而已。 這些掌權的希臘人,依然被人稱呼為:羅馬人。 在當時,如果提到羅馬人,那一定指的是東羅馬帝國的公民,盡管他們說希 臘話。 如果你認為他們不是羅馬人是希臘人,他們會和你急。 而高盧人,只是被法蘭克人征服了而已。 法蘭克王國,乃至查理大帝的帝國,統治者,從國王到貴族到騎士,都是法 蘭克人。 高盧人只是國內的主要人口而已。 西羅馬的皇位,是落到了法蘭克人的手里,不是落到高盧人的手里。 法蘭克人侵占了羅馬人的土地, 反而是歌德人統治下的阿基坦等地,羅馬舊貴族的土地得到了保留。 : 大英帝國的沒落, 並不是因為挑戰者德國和日本把大英帝國瓜分, 取代大 : 英帝國的反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大英帝國的兩個盟友, 也就是美國 : 和蘇聯. 在十九世紀後期,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就超過了英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就成為超過英國的第一強國了。 根本等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只是英國法國和德國火拼,美國最後收獲果實而已。 而美國之所以能夠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置身事外,是因為美國的地理位置極好。 : 而且這些帝國的沒落, 很少是因為他們的權力被挑戰瓦解, 而往往是因為 : 隨著時代的進發, 技術和社會經濟上有些重要的改變, 使他們過往賴以為 : 權力的體制所保護的東西價值下降, 而擁有新價值的東西則默默地為他們 : 秩序下的其他受益者培養起來. : 所以如果美國沒落的話, 大概取代美國的並不是任何可見, 被防範的挑戰 : 者, 而是美國視為盟友的其中某個或某些成員. 而美軍的衰落也並不是因 : 為他們現有的軍隊縮減了, 而是社會或經濟發展成「他們所控制的資源不 : 再重要」. : 西班牙的沒落, 並不是因為被英格蘭人搞掉了無敵艦隊, 事實上西班牙的 : 海上霸權在那場海盜偷襲之後還維持了很強的力量, 英國也沒有能力隨便 : 拔掉西班牙的殖民地, 西班牙的塞維爾, 作為首都, 是處於當時非洲航線 : 的入口, 地中海的出口, 北海的交界處, 因此造就了西班牙的地理優勢. 西班牙的政治、經濟觀念和制度都太差。 此外拉丁人在文化上也較為懶散,比不上新教徒的勤儉(當然這一點比起前 一點就微不足道了)。 所以發展不起來。 : 但是隨著新大陸和北海經濟的興起, 地中海經濟的沒落, 經濟中心的北移 : 結果就是造就了荷蘭和英格蘭. 荷蘭人口太少。 : 也有威尼斯的沒落, 並不是被人派兵進攻, 而是因為當大家開發了非洲和 : 新大陸的航線後, 威尼斯過去所仗賴的東方貿易和地中海海權就不再那麼 : 重要了. 也就是說, 美國沒落時, 會是一個「美國海陸軍和海權, 以及其 : 工業與石油實力不再重要」的時代. 威尼斯的衰落,是因為土耳其人的崛起,切斷了歐亞貿易通道。 主要的通道:埃及、敘利亞、君士坦丁堡、黑海北岸,都統統被土耳其切斷。 而土耳其是通過戰爭切斷這個通道的。 這個歐亞貿易通道被切斷後,歐洲人才被迫走向大西洋,開始大航海時代。 : 蒙古騎兵今天不能橫掃歐亞, 不是他們變廢了, 變懦弱了, 而是他們所擁 : 有的勇悍軍制, 在今天的戰爭中未必有意義. 在現代戰爭出現之前,蒙古人就衰落了。 征服了大片的土地之後,蒙古人開始利用掠奪來的資源享樂,逐步腐化墮落。 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蒙古人都不再有當初的驍勇了。 朱元璋打敗蒙古人,不是靠現代火器,而是以冷兵器為主。 當時蒙古人戰斗力甚至不如忠於元朝的義軍(青軍)。 : 如果大家的貿易不再需要經海路的危險, 如果大家不再需要石油, 如果貿 : 易不需要軍事去協助, 若這些事情發生了, 美國所擁有種種二十世紀的財 : 富, 反而變成了過時的負擔. : 也就是說, 如果我們保持目前的石油經濟, 海洋貿易的體系, 美國的所謂 : 衰落也不過是一種紙上金錢意義上的事情. 能源危機時,美國差一點栽在石油上。 當時英法更是落井下石,拋美元,兌換黃金,徹底摧毀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只是後來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一些海灣國家,宣布所有的石油,都以美元結 算,才挽救了美元的地位。 也因此,有美元地位是靠石油美元支撐之說。 所以後來海珊宣布不在以美元為單一的石油結算貨幣,美國那麼害怕。 當然現在海珊完蛋了,伊拉克的石油繼續以美元結算。 所以,美元地位和海灣國家關系非常大。 但問題是, 一方面,海灣國家不是很穩,沙烏地阿拉伯上次好像考慮過增加歐元為結算 貨幣的。伊朗則公開宣布以歐元結算石油。 另一方面,石油快開采完了。 所以國際上積極開放新興能源。 到下個世紀,恐怕石油是依賴不上的了。 而新興能源中, 核能是最好用的。而世界三大核能公司,都被日本控股了。 而核融合,各大國都在研究,不好說鹿死誰手。 太陽能、風能等,作為主要能源目前還不現實。 所以,美國要保持能源優勢,就必須在核能利用上取得突破,取代日本在核能 上的優勢地位。 另外中國還有另外一個辦法,就是煤變油。 至於海上貿易, 歷史上英國也是海上大國,海軍強國,不也被取代掉了。 關鍵的是大國自身的綜合勢力。 綜合勢力不強,被人超越了,就算原本有海上勢力也會被取代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93.141.130 ※ 編輯: bxdfhbh 來自: 124.193.141.130 (11/23 14:47)
Swashbuckler: 11/23 18:17
laal:推~~,請問一下,"煤變油"是指?? 11/23 19:33
fatisuya:精彩! 11/23 21:56
panzerV:氫化煤 人造石油 11/23 22:14
Bluetyreal:b先生的文章也是一樣 有自己一貫的特點 XD 11/24 00:29
reinherd:我不贊同資源這點 人家荷蘭沒有資源還不是一度稱霸 11/24 13:51
我已經說了,資源可以用買的,可以靠買資源強大起來。 只是用買的,沒有自己手里就有的好。 而且用買的,可能會被別人切斷貿易路線(例如英國切斷荷蘭的商路)。 而且荷蘭是走了一個時間差,當他建立起了良好的政治經濟制度,而別人沒有建立起來 時, 它可以稱霸。 等英法這些國家都起來後,就沒它什麼事情了。
byz:推 11/25 12:39
※ 編輯: bxdfhbh 來自: 124.193.141.130 (11/25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