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omasvon (lvye)》之銘言: : ※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 「當時第25師和第74師一共只有七個團的兵力,應該彼此重疊,增厚兵力,但戰役 : : 指揮官(指湯恩伯)處置錯誤,命令第25師一個團由南桃墟向北攻擊,拉開三十華 : : 里的正面,不僅陣地處處都有弱點,而且不能控制預備隊,以備應付緊急情況。更 : : 有一點,當時第74師是主攻,第25師的任務是掩護,但照其時的部署來看,第25師 : : 向北展開,亦擔任近乎主攻的任務,試問我們指揮官曾否估計自己的兵力足以勝任 : : ?這就是因為指揮官缺乏戰術的修養,犯了不能按照兵力布置陣地的錯誤。」 : 不算合流過來的83師羅文浪團﹐被包餃子的74師自己就有6個團﹔要是25D+74D : 一共就七個團﹐合著黃伯韜參與孟良崮戰役的40旅和108旅﹐兩個旅加起來才 : 出了一個團? : 從國民黨一兵團的孟良崮戰役戰鬥詳報來看﹐整25師的148旅似在後方留守﹐未 : 出現在戰役報告中。但至少40旅和108旅兩個旅四個團投入孟良崮戰場上是無疑 : 的﹐和74師合計﹐至少有10個團﹔ : 老蔣兩個師一共隻有七個團﹐除非是指隻有七個團在一線排開進攻﹐25D那個 : 前鋒團的背後﹐至少還有三個25D的團在那裡做後路策應。 如果老蔣只有講這麼一句話「當時第25師和第74師一共只有七個團的兵力」, 那麼你理解成老蔣說「兩師總兵力只有七個團」,再進一步指說「老蔣有誤解 或虎爛」,我會同意你的說法有理由。 但是老蔣今天明明是說「當時第25師和第74師一共只有七個團的兵力…… 命令第25師一個團由南桃墟向北攻擊,拉開三十華里的正面」。只要前後文有細 看,我想應該不會誤解老蔣的意思,他指的就是在前線與共軍接觸的兩師總和兵力 ,僅僅七個團。 所以你前面打了六行的東西,沒有任何意義可言,只有最後兩行才有意義。恕我 直言,要誤解老蔣這段話所指的兵力數量,我只能想到兩種可能: 1.沒看完前後文,就腦充血回應者。 2.國文能力有待加強,可能需要回去找國中老師。 至於你有意義的兩行,是沒錯,後面還有至少三個團,但問題是:這個進擊團本 身是否有足夠力量應對戰況?這三個團是否能有效呼應向北進擊的這個團呢? 這兩個問題,也就是老蔣這段批評的重點,而答案顯然也都是否定: 1.這個進擊團本身是否有足夠力量應對戰況? 老蔣評論:「拉開三十華里的正面,不僅陣地處處都有弱點,而且不能控制預 備隊,以備應付緊急情況。」 也就是老蔣評論,進擊團正面拉得太開,沒有辦法控制有力預備隊應對。 而事實也是如此。1縱進攻時,整25師不是沒有反擊,堯山等地均有發生戰鬥 ,問題是兵力確實不足,導致既沒有守住,也沒有逆襲成功。 2.這三個團是否能有效呼應進擊團? 老蔣評論:「當時第74師是主攻,第25師的任務是掩護,但照其時的部署來看 ,第25師向北展開,亦擔任近乎主攻的任務,試問我們指揮官曾否估計自己的 兵力足以勝任?」 顯然他是認為不能勝任。 那麼事實呢?當時整25師參戰主力是集中於南北桃墟,距離堯山等地已有一段 距離,等要反應時,堯山等地早已丟掉。 所以老蔣才會批評黃百韜部署不當。 : : 老蔣已經說得清楚,整25師以一個團拉開三十華里的正面,導致整條戰線上兵力薄 : : 弱,預備隊不足,難以應對緊急情況,這就是為何整25師會丟掉和整74師連繫的原 : : 因:兵力不足! : 兩個旅四個團還出現兵力不足﹐那是老黃自己的部署有問題~ 黃自己部署不當,他自己都承認,我後面也說了,如果單就這一點來評論,那沒有 問題。 但這能反過來說他4個團的兵力就足夠嗎?共軍是以1縱全縱隊來執行截斷整74師和 整25師的連繫,換言之,執行這一作戰的兵力,是10個團以上。4對10,我想有國 小算數能力的人,都不會弄錯誰大誰小。 黃部署有誤是一回事,但本質上共軍投入兵力就大於黃能投入的兵力,所以說黃 「兵力不足」本來就沒錯,黃的部署不當只是讓這情況更惡劣而已,但這不會改 變「兵力不足」這件事實。 這就像是說「一號作戰中湯恩伯和薛岳部署不當」,這個論述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但若是想引申說「湯、薛部署正確就會打贏」,很抱歉,那不是誤解就是有意 扭曲。 : : 你可以說湯恩伯命令腦殘,黃百韜部署不當,這我沒有意見(黃自己在戰後的檢討 : : 上也承認沒有抓好部署的重點),但是牽拖到黃蓄意放任整74師被圍? : : 我說你tomasvon還真是不怕半夜被黃百韜壓。 : : 一個團散開三十華里的正面,被共軍以優勢兵力一壓隨即向後收縮事屬正常,到你 : : 口中就變成"蓄意後退"?靠,那照這標準,以後說老共抗戰裝死你就不要出來屁話 : : ,反正你閣下顯然認為部隊一旦接戰就該打到死,一步不能退,奇怪,貴軍的表現 : 從25師本身的行動來看﹐5月11日即佔領了黃鬥頂山、蘆家山坡、鳳凰山各地﹐ : 並在之後的兩天裡﹐繼續向北推進﹐進而和9縱(之27師)對峙。5月13日上午﹐在 : 黃鬥頂以北10裡處的舊寨以西(這個范圍並不大)﹐4縱11師發現了團級規模的25師 : 部隊﹐起碼說明這個在一線的團﹐‧正面‧拉得並不開﹔真正拉開30裡的﹐是從舊 : 寨到25師後面桃墟的‧縱深‧30裡﹔ : 在這個縱深﹐作為25D/74D結合部﹐舊寨正南面﹐黃鬥頂-堯山-天馬山-界牌一線﹐ : 應該還有其他25D的部隊駐守。 : 5月13日﹐共軍發起全線反擊﹐74師和25師都有向後收縮﹐整理戰線的動作﹐74師 : 的前哨撤回汶河以南﹐沿馬牧池等地展開﹐1縱部隊從結合部直劈進去﹐黃昏時葉 : 飛帶隊行進時﹐和西面的74師部隊遙遙相見﹐互不幹擾 XD : 老黃這個時候忙著先穩固自己的部隊﹔這是國軍的企業文化﹐主觀上老黃並不 : 想要小張被包餃子﹐正如一年半以後李彌也並非存心要老黃被包餃子﹐想法上 : 都隻是“自保為先”而已﹔很遺憾這種想法被共軍利用﹐客觀上﹐就變成﹕ : - 共軍全線攻擊﹐ : - 國軍各部以收縮自保為第一反應﹐準備看清形勢後﹐再根據上峰指令行動﹐ : 陣線上出現缺口 : - 共軍乘勢從缺口中湧入﹐包圍目標單位 : 是你在說老黃“蓄意”﹐老黃要找人壓床也是找你~ XD 1.我想說到戰線的「正面」,應該是沒有人用它來指「縱深」,至少我從來沒看 過有人是這樣用法,我也不認為老蔣會把這兩個詞弄混淆,你tomasvon要這樣 解釋是你的事。 2.如果4縱的這個報告是對的,那就很怪了,有一個團的兵力集中於你所說的「 舊寨以西」,那麼整個戰線的其他部分,外加攻下的黃斗頂山、堯山哪來的部 隊?老蔣的說法和國軍自己的報告,都指出整25師「只有一個團」向北發起進 攻,整25師主力都還集中在南北桃墟,並沒有向北推進。所以,如果4縱這個 說法是對的,那我想問去進攻黃斗頂山、堯山等地共軍遇到的國軍是啥?鬼影 不成? 3.你自己推論說「黃鬥頂-堯山-天馬山-界牌一線,應該還有其他25D的部隊駐守」 ,但按照國軍記錄,向北進攻只有一個團,並沒有後續投入部隊的紀錄(相反的 ,貴黨的宣傳還多次強調整25師沒有派後續部隊北進)。換言之,參照地理位置 ,天馬山和界牌應該是由整25師本部負責防禦,但黃斗頂山、堯山卻是5/11發起 攻勢後才拿下的據點,也就是說,只要: A.只有一個團北攻。 B.整25師沒調後續部隊北進。 這兩點是成立的,那你tomasvon的推論就是有問題的。你要證明你的推論,請找 出資料證明這兩點有問題。 目前為止,我未曾看到有否定這兩點的資料出現。 而要說敵軍的「部隊規模判斷」和己軍的資料記錄相比,我想何者可信,應該是 不問可知。 4.所謂整74師誤認1縱是整25師的謠言,我已經發文駁斥過了,不好意思,從整74 師後撤時間(5/14早上方才後撤)、張靈甫心境、軍隊應有的交換情報行為、還 有兩師相對地理位置等方面來考慮,這個謠言要發生,可能性趨近於零。你tomasvon 要繼續拿這故事虎爛,請先證明張靈甫外加整74師全體將士都良牙上身,變成 路痴再說。 5.國軍有自保為先的觀念,單就這觀念是否存在而言,我沒話說,確實國軍普遍有 此心態。 但是要說國軍每次收縮兵力都是因為要自保,我就很有意見。這無疑是不去考慮 具體情況是否有此需要,而逕自用誅心之論去評價一切的後撤的決定,如果這說 法可以成立,那我也可以說9縱也是在自保,竟然在崮塘山、三角山稍微交戰就 放棄這兩地,放任整74師進佔。這樣說客觀嗎?我想許世友是絕對不會接受這種 說法的。 以5/13日的戰況,1縱全軍出動直指整25師,1縱「1師」直攻堯山一帶,1縱「獨 立師」直指天馬山,則整25師以劣勢兵力在受到重壓後進行收縮防禦,我認為並 無不當。黃百韜可沒有開圖外掛,他怎麼知道老共這次的意圖為何?在情報不明 ,而前線又回報受到重壓,而且是交戰時間是夜間的情況下,部隊收攏固守要點 本來就是常態。何況整25師並非全然龜縮,你們共軍自己的紀錄也是說在攻擊堯 山時一度受阻,攻下後也有遇到國軍增援逆襲,只是國軍兵力不足最後被擊退而 已。 即使以後見之明來看,我也很難說整25師的反應是錯的。以堯山為例,面對一個 師,至少有兩個團的攻擊,要不到一個營,事實上很可能只有一個連的守軍,在 情報不明的夜間混戰中守住沒啥工事可以依托的地方,那我只能說,顯然做出這 種要求的人,八成認為國軍是由刀帥連組成的。 所以我才會說,你tomasvon顯然認為部隊一旦接戰就該打到死,一步不能退。不 然請解釋為何你可以無視交戰雙方兵力數量的差異,而把一切都歸咎於國軍的「 自保觀念」? 6.至於你有沒有暗指黃百韜「蓄意放任整74師被圍」?讓我們用你自己的發言來說 話。 你在11208篇的推文中是這麼說的「廖政國死守的陣地多數是黃伯韜此前輕鬆 讓出來的 XD」,在11211中,你又寫「老黃向西閃人,放棄舊寨-天馬山-界牌 的消息,13日晚始終沒有通知張靈甫」。 看這兩條敘述,再輔以你的行文語氣和過往的發言傾向,我想誰都只會得到我的 結論。要擔心被黃百韜壓的人,怎麼看都是你啊。 : : 至於第二點,《戡亂壯烈戰史》上明確記錄著整74師在5/14凌晨 : : 回報第一兵團的報告:「垛莊發現敵情,臨蒙公路交通幾瀕阻斷,左翼匪之強大部 : : 隊一股(即1縱)正與我整25師在黃斗頂山、堯山等處劇戰中。另股匪軍則沿汶河 : : 西岸南犯,侵佔天馬山、覆浮山等要點。」 : : 你說「黃13日晚沒有通知張靈甫放棄舊寨-天馬山-界牌」,那我請問一下,整74師 : : 是怎麼在5/14凌晨就知道左翼匪之強大 : 很簡單﹐戡亂戰史寫錯了。一兵團報告說的時間是八點許﹐不是凌晨~ : 國軍的反應速度﹐包括小張老黃都慢了。當天夜間一縱打穿插時﹐ : 就和25D、65D接火並擊退之﹐一縱獨立師是14日凌晨2點拿下結合部最南端的 : 天馬山、界牌﹐而到‧天明‧﹐74師各部才開始因應行動﹔這一點﹐在共軍 : 方面是葉飛從偵聽部門了解到的﹐在國軍方面﹐一兵團詳報是早上八點才發現 : 黃鬥頂、盧家山等地有大量共軍並到界牌﹔要是凌晨就發現﹐老黃小張怎麼會 : 要拖到‧八點‧才由兵團下令他們夾擊天馬山共軍? : 所以還是要老黃戰場掌握不力﹐情報通報不及時還是跑不掉 XD 1.八點?5/14早上八點,張靈甫在忙的事並非將訊息通報湯恩伯,而是對整51和58 旅下令部署撤退,其補送的筆記命令如下:「當面共軍已經增加至六個師,師即 迅速脫離當面之共軍向孟良崮附近轉進。整57旅掩護整51旅、整58旅之撤退,爾 後待命向孟良崮轉進。直屬部隊與整51旅轉進目標為東長命附近,整58旅轉進至 馮家峪附近。」。九點,整51和整58旅即開始撤退。 如果張靈甫是到八點才通報,他怎麼可能在沒取得湯恩伯同意的情況下,同時下 令整51和整58旅進行撤退部署?這只有「事先已然通報狀況過,取得湯的同意( 至少不反對)後,張靈甫才下達撤退命令」能合理的解釋這種情形。 因此,很顯然的,《戡亂壯烈戰史》上的紀錄才是對的,而你說的「一兵團報告」 如果不是時間有寫錯,就是有人刻意誤解。 2.整理整74師決定後撤的決定經過: (一)《戡亂壯烈戰史》上記載5/14凌晨的回報內容: 「垛莊發現敵情,臨蒙公路交通幾瀕阻斷,左翼匪之強大部隊一股(即1縱)正 與我整25師在黃斗頂山、堯山等處劇戰中。另股匪軍則沿汶河西岸南犯,侵佔 天馬山、覆浮山等要點。同時,右翼另股強大匪軍(即8縱),於馬牧池東南隋 家占附近向南進犯,與整83師整19旅之一團激戰,並侵入盤龍山、荊山等處。 致使該師兩側背頓感威脅,而正面接觸之匪,亦繼續增援,全力猛犯,該師態 勢驟陷不利。張師長即將情況向湯司令官報告請示……」 也就是說,當張靈甫發出報告之時,他已經發覺共軍對整74師形成三面包圍的 態勢。所以他向湯恩伯報告,並且做出一個部署:「下令(本來在後面沒有接 戰的)整57旅搶佔汶河南岸高地,作為掩護師主力(指51、58旅,因該兩旅在 前沿和共軍交戰)退向垛莊之部隊」,不過在這時,整74師還沒有撤退。 (二)湯恩伯叫李延年至前線視察戰況: 李延年即帶毛森由臨沂出發,抵達垛莊,由整74師留在垛莊的一個通信排設立 的電話總機,接通整74師師部,和張靈甫通話。張靈甫隨即報告他的判斷(共 軍針對他進行三面包圍,共軍左翼直指垛莊)與想要做的處置(全師退回垛莊 ,避免被包圍在山區)。由於李延年之前很照顧張靈甫,所以張靈甫也就關切 李延年的安危,建議李延年趕快離開垛莊以免被共軍圍住,如果真不幸來不及 跑,則向整74師靠攏,這個時間點,按照毛森的回憶,應該已經微明,換言之 ,大概早上5~6點左右。 (三)張靈甫於早上8點對整51和58旅下達撤退命令,於9點開始行動。 也就是說: A.凌晨時(這可以從半夜12點以後一直到早上太陽出來),張靈甫綜合情報, 判斷出共軍以優勢兵力三面包圍整74師,左翼更直指決定整74師安危的要地 垛莊,擺明是衝著他來的。 B.所以張隨即將情況向湯恩伯請示,並預先將在後面沒接戰的整57旅調去搶佔 高地,以備湯一同意,即以整57旅作為撤退的掩護部隊。 C.湯派李延年至前線進一步確認情況。 D.李至垛莊和張、湯三方通話(湯可由垛莊總機轉接整74師),張告知李情況 與他打算做的決定,這時天色已經微明,大概是早上5、6點,太陽未正式出 來但天色已亮。 E.張可能在取得湯的同意或默許,並等到整57旅就定位後,於早上8點下令整51 、58旅部署撤退。 F.早上9點,整51、58旅開始撤退,正面的共軍4縱和9縱因而一度失去整74師之 動向,直到整74師後撤遇到8縱的阻擊(早上11點左右)才摸清楚。 以我個人來看,這過程相當合理。 3.反過來說,如果是早上8點才通報湯恩伯,那有三大不合理: A.不可能還沒取得湯之同意就下令整51和58旅進行撤退。 B.整57旅來不及在9點前搶佔高地掩護撤退。 C.李延年前往垛莊並參與討論的整件事在時間上將會與之發生矛盾。如果是8點 ,那一是和毛森回憶「微明」不合;二是8點請示,李要從臨沂出發到垛莊, 等他到時整74師早就在撤退並受到8縱阻擊了,甚至李可能也無法安全離開垛 莊,照黃政和李懷勝的回憶,他們在垛莊是拂曉受到攻擊,最後被迫放棄垛莊 。倘若8點請示,等李到垛莊,恐怕也不用通話了,根本就直接撞上共軍。 簡單來說,若8點才請示,則李延年前往視察這件事將不可能存在。 對比之下,顯然凌晨通報比起8點通報,要合理可靠得多。 4.至於你tomasvon所謂兵團下令8點由整25和整74師夾擊天馬山共軍一事,我還 真沒看到有這紀錄。 最後咧,你tomasvon到底是不是拿老共文宣來宣揚,並且厚誣古人這件事,我想 大家心知肚明。總之,行動勝於一切,你與其在這裡撇清關係,還不如以實際行 動來解釋一下: 1.814那天有沒有颱風? 2.馬歇爾回國四個月後才解除的禁令,你為何說一回國就解除? 3.你說共軍的蘇聯卡車藥品等後勤軍用物資可都是通過貿易買來的 ﹐不是免費要來的。那請問錢從何來?請列出明細清單。 4.為什麼在美國人都不擔心的情況下,你會這麼有自信支援南越式的援 助會把老美搞到自己都財政大破產? 5.你一直說整74師在孟良崮面臨的情況沒啥了不起,不如皖南、金門的共軍,那 請解釋為何他們會說這些話: 毛澤東:「殲滅整74師,付出代價較多,但意義極大」 陳毅:「打張靈甫這三天,我的腦子簡直要被壓碎了!以後兒子長大,不能讓 他帶兵,這不是人幹的。」 「你們要不惜代價儘快拿下孟良崮,那怕拼掉兩個縱隊,也要 完成任務!」 「蔣介石拼死和我們決戰,把我們反包圍了,情況十分嚴重。現在成敗 在此一舉,要不惜一切代價吃掉74師,拿下孟良崮。你們打掉一千, 我給你們補一千,打掉兩千,我給你們補兩千,那怕縱隊打光了,只 要把敵人消滅也在所不惜。我給你們補充,恢復你們的番號。誰攻上 孟良崮,誰就是英雄!現在只有衝鋒,後退就是死亡!」 6.對了,為了加強說服力,煩請你明年五月記得背上10KG以上的東西,親自跑一 趟孟良崮,在岩石山上給大太陽曬上三天三夜,然後不能吃東 西喝水,只能喝尿,如果這樣你還能神清氣爽,渾若無事,那我就同意你 的「整74師在孟良崮沒啥了不起」的說法。 7.對了對了,差點忘了這個,為什麼紅軍和抗日期間整天一個打十個練 出來的共軍,還會發生營長不會用機槍封鎖國軍火力掩護進攻,以致於被 陳毅挑出來批,說營長還不如整74師一個士官的情形。 -- 某人云:抗戰期間,中共將自己的實力壯大了倍以上, ★ ;  以「始終只有個軍」的假象來應付外界觀感, * * 而且很忠實地每次派出點二個倒楣鬼去抗日。 可知"七分壯大自己、兩分應付、一分抗日"並非隨便講講, ψ sPz101 這確實是令人望塵莫及的恥力,哦不對,戰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86.161 ※ 編輯: Hartmann 來自: 123.204.86.161 (12/02 02:41)
viking0518:只能推:完勝!!... 12/02 02:48
nicotenecat:XD 12/02 03:07
SIG552:推!特別是第6點,恭請tomasvon閣下背10kg上孟良崮憶苦思甜! 12/02 03:23
Kendai:百韜很忙 12/02 03:31
colhome:還有幾萬人的部隊要如何在1982年用1985年通車的火車來照著 12/02 06:08
colhome:一個人旅行的速度機動 12/02 06:10
panzerleader:Cool! 12/02 08:07
GilGalad:這超專業的只能推了 XD 12/02 08:50
panzerleader:他還要解釋為何志願軍的統計比有公認權威地位的美軍 12/02 09:10
panzerleader:的統計 12/02 09:14
panzerleader:還要可信....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不太妥吧? 12/02 09:16
mirage2000:太強大了!!! 不推不行阿!!! 12/02 20:29
zephyr9114:推喔~ 12/03 18:07
sneak: 還有幾萬人的部隊要如何 https://muxiv.com 08/13 06:36
sneak: 還有幾萬人的部隊要如何 https://daxiv.com 09/16 02:46
sneak: //muxiv.com https://noxiv.com 11/08 17:06
sneak: 完勝!!... https://noxiv.com 01/01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