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但對於作者論點,除卻作者已經說得「幽州城易手,其他州相率歸附」之外 : 我還有三大疑問 : 第一疑問:將桑乾河水引入高梁河,使其氾濫,在幽州以北形成一道水障 : 能成功嗎? : 把桑乾河水引入高梁河,讓其氾濫形成水障,時間上來得及嗎? : 以工程技術而言,這對當時中國來說不是問題,但時間呢? : 對方有騎兵優勢,機動力頗強,我想遼國要援救應該很快,工程時間趕得上嗎? 後梁決黃河擋李存勗,還不是擋不住,被李存勗直進開封滅國 : 第二疑問:形成得水障足夠把騎兵擋在外面嗎? : 我對宋朝的地理與水系沒啥概念,無法判斷這形成的障礙到底足不足夠將騎兵擋 : 在外面。 : 第三疑問:十天左右攻得下幽州城嗎? : 這一點我抱持高度懷疑,幽州城歷經唐與五代經營後,城池應該頗為高厚堅固 : 宋朝又沒有後世的紅夷大砲,憑甚麼十天左右就能攻下幽州城? : 不過我對宋朝實在不太了解,之所以買這本書是因為看了阿越的《新宋》,對宋朝 : 發生興趣,才買來翻兩三下,看沒兩三下就睡著了,簡直是枕頭書好物 Orz : 由於宋史的不熟悉,我除了提疑問,也無法有力地反駁作者書中論點 關於這三個疑問,我覺得是1.不可能2.不可能3.不可能 我們從之前的歷史就知道宋祺不過是老調重彈,而且喜歡開玩笑 首先幽州十日攻的下嗎? 請看 晉王李存勗擬發兵攻燕,可巧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派使乞援,遂遣周德威, 領兵三萬,往救定州。德威東出飛狐,會師易水,同攻岐溝關,一鼓即下。 進圍涿州,涿州開門迎降。晉將周德威,即率眾抵幽州城下。 因幽州城大且固,兵不敷用,再向晉陽濟師。晉王李存勗, 便調李存審援應,德威已得增兵,即四面築壘,為圍攻計,守光益懼。 且說周德威圍攻幽州,已是逾年。從前因幽州四近,尚有燕兵散佈, 須要遠近兼顧,內外合籌,一時不便進副,唯連營豎柵,與燕相持。 嗣聞四面犄角,均已毀滅,乃進軍南門,專力攻城。 上文引用自五代史演義,以當時軍力很強的晉王李存勗要攻 盧龍節度使劉守光的地盤,也要打個一年以上, 我認為十天打下幽州只是在開玩笑。 不信,再看一例 契丹主督兵圍攻幽州。周德威一面乞援,一面固守。相持至百餘日, 晉將李嗣源、閻寶、李存審等,奉晉王命令,率步騎七萬,進援幽州, 嗣源與存審商議道:「敵利野戰,我利據險,不若自山中潛行,趨往幽州, 倘或遇敵,亦可依險自固,免為所乘。」存審稱善,遂逾大防嶺東行, 由嗣源與養子從珂率三千騎為先鋒,銜枚疾走,距幽州六十里, 與契丹兵相值,力戰得進,逕抵幽州。契丹主阿保機,攻城不下, 又值大暑霖潦,班師回國,止留部將盧國用圍城。國用聞救兵到來, 列陣待著,李存審命步兵伏住陣後,戒勿妄動,但令羸卒曳柴燃草,鼓噪先進, 那時煙塵蔽天,弄得契丹兵莫名其妙,不得已出陣逆戰,存審始令陣後伏兵, 齊向前進,趁著煙霧迷離的時候,人自為戰,蹂躪敵陣。契丹兵大敗而逃, 由晉軍從後追擊,俘斬萬計,乃收軍入幽州。 這場周德威也守了百餘日之久,而且這次和下次晉王李存勗親自救幽州, 或是後晉時的陽城會戰,南軍的路線大多從鎮州到定州到易州沿山一線才往幽州 這是宋祺的高見嗎?只是當時的南軍和遼軍作戰,以這種路線作戰最保險。 這裡反而佩服宋太宗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在東路部署大軍,牽制對手兵力, 同時選擇敵軍守備空虛的西路突破,席捲山後雲、應等州。 只是他的手下實在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17.108.248
Hartmann:推 01/15 12:20
newSung:推一下,看來我的懷疑沒問題,幽州城太過堅厚 01/15 17:53
Hartmann:不止,高梁河之戰幽州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也支撐了11天 01/15 18:32
Hartmann:現在準備充分且有耶律休哥主持防禦,不可能10天內攻下 01/15 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