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回到原論題 有人指說以http://www.china-kassel.com/news/img/8_28_2.jpg
這類型的重騎兵,因為正面完全受保護,故理應可正面突擊長矛兵的方陣 而且長矛都會被滑開,已達到防護長矛刺傷並衝鋒撕裂陣形的效果 那我來簡單的說明長矛兵方陣接戰方式 一般來說一個長矛兵方陣,以15th的瑞士方陣來說,其組成必有一個旗手表明部隊所屬 旗手的兩側各有28x20人的隊形。故總體會有56x20的方陣,差不多1120人。 其前後各五列是長矛兵,中間則分布戢兵。 當然,瑞士人不可能只派一隊,一個正規的軍隊會有三個方陣。 http://www.au.af.mil/au/awc/awcgate/gabrmetz/swisphal.gif
上圖是編制上的分布。 一般來說大多會有,前衛(Vorhut),中央(Gewalthauf or Gewalthaufen) 以及後衛(Nachhut)的編制,但實際情形則看戰術組成的防線而定。 情境1 騎兵正面突襲方陣a 騎兵 方陣a 方陣b 方陣c 這時接戰的方陣a等同於前衛,方陣a的目標是頂住騎兵的衝擊 方陣c會往前襲擊騎兵的側翼。 騎兵 方陣c 方陣a 方陣b 萬一方陣a不太妙,會被無敵騎兵衝破,方陣b則可右行當預備隊填補 變成: 方陣c ↓ 方 騎兵 陣a(被沖散) 方陣b 基本上到此騎兵已在第一次衝散方陣a時喪失動能,並被方陣b牽引,接著會被方陣c夾擊 就算方陣a被沖散,並不代表整個防線崩潰,反而騎兵會陷入夾擊包圍的近戰 這時騎兵就很容易被戢兵、前後長矛兵圍剿,接著就結案了。 情境2 騎兵攻擊方陣b or c 方陣a 騎兵 方陣b 方陣c(接戰) 這時方陣c接戰,方陣a則要將長矛豎立,轉向右方並對騎兵側面突擊 方陣b當預備隊,可支援方陣c或直接繞後包圍夾擊。 方 陣 騎兵 a 方陣c(接戰) 方陣b 最慘會變成這樣 方陣b 方 ↓ 陣→ 騎兵 a 方陣c 騎兵會被a,c牽制,b往後夾擊補刀,騎兵就結案了 在方陣c被沖散時,方陣B填補防線 方陣a ↓ 方 騎兵 陣c(被沖散) 方陣b 仍然是前後夾擊的窘境,雖然說方陣c會有缺口傷亡,但換取的是整個騎兵的潰散總崩 那也是賺了,以上皆是說明方陣正面突擊的巨大成本 萬一騎兵變聰明了打方陣c的側翼,第一方陣a要轉向逆攻擊騎兵側翼 方陣a ↓ 方陣c←騎兵 ↑ 方陣b 則是斜方攻擊騎兵,並填補防線正面,方陣c退下後重組。 方陣a 方 ↓ 陣→騎兵 B ↑ 方陣c(重組過後) 方陣c重組後再打騎兵側翼,三方包圍後騎兵接著也是等著總崩(結案) 以上就是利用戰況用前衛接戰、中央側擊、後衛圍剿(或當預備填補前衛防線)的戰術運用 而正面攻擊只會讓一方陣撕裂傷亡 側面或後面攻擊可造成一方陣陣形破壞一半左右,但還透過陣形可將破壞陣形後退重組 在當作後衛扮演圍剿。 以上都說明單純的正面攻擊事實上遠比側面、背面間接攻擊會造成更小戰果,更大損傷。 而單純的戰甲在近戰圍剿中,是沒有太大用處的,因為 1.馬的馬肚和腳都沒有防護,是步兵攻擊的重點 2.攻擊後的馬會開始脫離控制,增加騎兵陣形混亂以及騎兵摔馬的機率,而造成總崩 簡單的說就是這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22.156 ※ 編輯: midas82539 來自: 59.115.22.156 (02/20 00:14)
fw190a:請問一下後面這些情況推演有資料可以分享一下嗎 02/20 01:16
Douglas Miller, The Swiss at War 1300 - 1500 (osprey publishing, Great Britain, 1995), pp.15 – 17 原本的原始資料是以條列式說明瑞士方陣的優點: 1.在前衛接敵時,尚可保留在決戰時可投入的兵力。 2.梯次隊形很容易構成寬闊空間的正面;中央總能在前衛的側翼遭受威脅時前進, 而後衛同樣也能支援中央部份面臨同樣的威脅。 在任何一個例子中敵人都將遭受來自側翼的攻擊。 3.此陣型允許後送傷兵的空間,甚至後徹手無寸鐵的士兵或被擊敗的部隊, 重新在後方組織陣列。 避免看不懂,我簡單的用情境圖說明,當然該書也說明這只是個準則 實際的戰術仍是要看當時的兵力或地形等等而定。
fw190a:我問的是書中有列出這些情況推演嗎,有預覽限制找不到 02/20 01:53
沒有,實例的話有1386年瑞士與哈布斯堡在Hildesrieden村的戰史 簡單的說明該戰 1.哈布斯堡騎士徒步持長槍衝鋒,以對抗占據高地的盧賽恩部隊, 造成盧賽恩部隊的傷亡,主將盧賽恩死亡。 2.但該部隊卻將方陣運動逆襲哈布斯堡部隊側翼 3.哈布斯堡轉向左方接戰 4.但該部隊被瑞士的Winkelried用命換取一個防線缺口,被瑞士戟兵一擁而上 5.來自烏里的生力軍加強了這一擊 6.李奧波德下令第二波騎士前進打擊,但騎士見到哈布斯堡部隊瓦解士氣低落無效果 7.後衛部隊把馬騎走逃離戰場 8.哈布斯堡部隊總崩,包括首領李奧波德1800人陣亡。 這是一個典型轉襲擊側翼結果總崩的例子,至於符合你的騎士正面攻擊方陣 ....比較像的是Arbedo, 1422的戰役 但事實上Carmagnola在多次率領米蘭騎兵突擊瑞士方陣都是失敗作收 直到該傭兵將領放棄騎兵衝鋒,會合米蘭步兵大約16,000人才將瑞士人逼退到Arbedo 最後瑞士人突破米蘭軍包圍而撤退。這些案例都是說明騎兵正面突擊對方陣的無效性。 ※ 編輯: midas82539 來自: 59.115.22.156 (02/20 02:15)
NineGon:好清楚,這是教科書還是範例嗎? 02/20 23:15
Hartmann:大推,講解的好清楚! 02/21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