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arl7238 (追夢)》 : 重裝騎兵沒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長矛+重火繩鎗」的「西班牙大方陣」的出現 : 老實說很想把您在日本戰國版那篇陣型的文轉到這 不過這裡小弟有個問題 : 既然從14th火器尚未發達的年代當時就已經懂得混編長矛兵與弓弩兵來應付重裝騎兵了 : 為何重裝騎兵還能撐到16th才不得不開始改革呢 難道弓弩的效果比不上重火繩鎗嗎? : 如果是的話原因又是什麼呢?是因為製作麻煩無法像火繩鎗那樣大量量產? : 或者是合格的弓弩手訓練不易?還是弓弩的殺傷力比不上重火繩鎗? 一個技術的提升,在於其對應的環境與威脅。 而長程武器的殺傷力和護甲的防護力則是長時間的競合與對應。 我們拿弓來說明好了,你玩過AOE2你應該聽過蘇格蘭的William Wallace 1298年於William Wallace和英王Edward I在Falkirk交戰。 蘇格蘭軍為500騎兵,8000長矛手和1500弓箭手 英格蘭軍為2250重騎兵,7000長矛手,5500長弓手和400十字弓手 結果呢?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Falkirk1298(1).JPG
英軍先利用重騎兵自左右包夾蘇格蘭軍的兩側側翼,並打碎對方的騎兵和十字弓兵。 接下來英軍全體前進,戰況開始變成蘇格蘭長矛方陣被包圍的狀況。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Falkirk1298(2).JPG
接下來上圖則說明了蘇格蘭軍的下場,長弓兵開始前進縮小距離,等進入射程後 長弓兵持續的對射程內被包圍的蘇格蘭長矛兵射擊並打散陣形。 由於蘇格蘭軍大多是鎖子甲,對長弓的穿刺難以抵禦,蘇軍死傷慘重,並被牽制。 最後英軍的重騎兵自左右兩側襲擊蘇格蘭軍,方陣總崩,蘇格蘭軍大敗。 但英軍的長弓到了1415年的Agincourt之役就沒有辦法達到殺傷力出眾的戰果 原因則是因為面對弓弩的威脅,重騎兵的回應是以穿戴板甲來增加防禦力。 即使愛琴科特是一個帶狀的狹長地形,英軍長弓手又立木樁工事阻礙騎兵前行 甚至天公作美讓當地地勢泥濘,讓騎兵前進緩慢。 然而英軍的長弓手並沒有在法軍騎兵來襲時就把他們打散並殲滅,法軍騎士的戰敗原因 在於他們面對是個泥濘的地勢,而狹長地勢又使法軍開始不自覺集中 結果襲擊英軍變成一個混亂並難以前進的長路,等到騎兵疲累的到英軍防線要拆木樁時 填補英軍防線的步兵開始接戰,整個戰局開始改觀。 疲累的法軍無法抵禦英軍,法軍防線反而開始後退,但騎兵的後退又讓後面的步兵檔住 難以順利逃脫,最後的下場如下圖: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Map_Agincort.svg 在布署完兩側的長弓對撤退法軍騎士的射擊,加速打散了法軍防線 法軍總崩,但撤退時又陷於泥濘的草地難以快速逃離,英軍繼續前進追擊,變成大屠殺。 這兩個戰例可以說明 1.遠距武器對低機動性的方陣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搭配長弓重騎兵在掃蕩側翼可打破 長矛兵的方陣,以及弓箭手。 2.面對長弓,鎖子甲難以負擔防護的大任,而重裝騎兵對弓弩的穿甲技術改善的回應 則是板甲的出現以增加防禦力。 3.愛琴科特之役可以說是個改變的案例,板甲的騎兵事實上在衝鋒時並沒遭到長弓打散 事實上後期的殺傷是總崩後的大量增加。 也就是說,重裝騎兵面對弓弩的防護力已經開始強化。 而面對重裝騎兵的側翼衝鋒的威脅。除了同樣以重裝騎兵接戰外,另外則是 以多部隊的方陣互相掩護彼此的側翼,這是瑞士方陣興起的原因。 然而在14th同時,有個東西有趣的出現了,叫做手砲。 http://www.sfusd.k12.ca.us/schwww/sch618/War/cannon1400.JPG
簡單的說這是一個小型的火砲,當時的手砲僅有一個有藥室的砲身、引火口、長桿 砲手射擊程序是: 1.填裝3/5的火藥,再用鐵桿壓實 2.放木板 3.放彈 4.把事先一根燒紅的鐵管拿起,大略朝目標方位瞄好後插入引火口 (故射手周圍都要有火堆...) 因為沒有瞄準點和基準線,而且沒有膛線,故基本上沒有準確度可言。 如果要拿十字弓、長弓、手砲來比的話, 手砲的射程、準確度、和發射速率都遠遠不及十字弓和英國的長弓。 十字弓殺傷距離為100m內,長弓則為200m內,但手砲的殺傷距離只有50m內 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殺傷效果... 不過手砲有一個讓當時封建主都青睞的一個潛力是: 手砲的生產十分便宜快速。因為構造簡單,槍匠半天就可生產一支手砲, 鑄造彈丸用造模也可一次做6~10發。 一支十字弓的製造要花上數星期,每支箭要花上半天工時。 一張長弓同樣需要數星期將一長塊紫杉木削成彈性的長弓,每支箭亦要花上半天工時。 重點是訓練: 十字弓手和手砲手大約只要一周的時間就可上戰場, 而一個長弓手需要數年的經驗才可達到百步穿楊的殺傷力,還要定期的訓練。 故在這時期手砲雖無法取代十字弓,但對於領主而言 手砲的便宜和容易訓練可以讓他在短期就能得到一個手砲和十字弓混合部隊 雖然面對經驗老到的長弓手來說然會吃虧,但就傷亡和訓練成本來說,仍是較為便宜。 但十字弓和手砲相比十字弓準多了,而且填裝速度也比手砲快 故15th並沒有手砲取代弓弩的結果。 火槍和弓弩的競爭到了15th起開始有了轉變 那就是發射機構的改良和火繩的發明,而產生了火繩槍。 火繩槍除了準星、照門的發明外,重大的發明是發射裝置的連動 藉由夾取火繩的蛇桿鍊結一個槓桿,槓桿再連結扳機,而終於有一個可以方便發射的裝置 射手也不用再找周邊是否有火把或火堆燒紅,只要保證火繩不會熄滅即可。 另外丟掉點火桿的好處是可以雙手依託,以減少後座力,並增加瞄準度。 另外一個默默的進展是火藥的進步,藉由去除火藥雜質中的硝酸,火藥燃燒效果增加 也增加子彈的射程,另外容易取得的鉛彈也取代了其他材質的子彈成為主流。 當時火繩槍的殺傷射程是150m內,比起手砲來說準確力提升了,但仍然無法控制彈道 此外雖然有直條溝槽的膛線出現,但這只能說對填裝較容易,對彈道並沒多大穩定性。 火槍的裝備精巧也帶來了一些麻煩,火繩槍的填裝並不是相當容易,至少要有 1.裝引藥,抖落藥鍋蓋外的引藥 2.搖藥鍋把火藥搖掉進點火口 3.關藥鍋,前進到預定射擊位置 4.安裝支架,把火槍直立和地面垂直 5.打開火藥袋,反轉火藥袋灑入槍口內藥室 6.把彈丸丟進槍口 7.拿通條填實 8.左手拿起支架和火繩,肩槍 9.咬火繩 10.右手拿火繩 11.裝火繩,並調整火繩能點到點藥鍋 12.瞄準後按下扳機發射 13.放下火槍,右手拿火繩 14.咬火繩 15.左手拿火繩 17.右手開藥鍋 16.清藥鍋,將藥鍋中剩餘的灰渣吹掉或用右手拇指抹淨,避免火星引燃引藥 (再回到1的步驟) 也就是說,一個火槍的填裝到發射至少要16個動作,左手經常要拿接近9kg的火槍 還要順便拿火繩,手腕還綁跟支架.....實際接戰的話一分鐘只能發射一發。 總體火繩槍的訓練時間也增加了,另外為了加速填裝,火槍兵多會帶12~14分裝的火藥袋 火繩頭於移動、填裝時不慎搖到火藥袋,這個錯誤下場則是會立刻引燃火藥袋然後燒傷... 此外火繩槍也有以下的問題: a.受制於晴天白天才能用,夜間點燃的火繩容易暴露位置,火繩不可淋到雨 b.風向若是逆風,其火繩燃燒的煙霧容易暴露位置 c.需要時時注意火繩長度(火繩燃燒1小時約30cm) d.當時火藥仍會留下大量殘渣,接戰發射6~8發後,槍管就會堵塞──再花很長時間清槍 火繩的麻煩對各國火槍製造者的回應是簧輪裝置的輪發槍,但這東西很貴,成本高 除了有錢的騎兵有錢買幾個護身,銷售並不熱絡。 不過1547年瑞典人發明了以燧石取代火繩的燧發槍後,火繩的問題也解決了。 大約在燧發槍發明後,火槍已經開始有取代弓弩之勢 尤其是燧發槍已經能達到150m內打穿板甲而造成騎士傷亡。 而填充問題又在西班牙人發明多槍手接替連續發射的隊形後獲得解決 簡單的說如果填裝問題可以靠多人接力彌補,一人一分鐘一發, 那6人以上就可以達到每分鐘6發接續的效果。 這就跟一個十字弓手的射速差不多了,但同樣150m內對板甲目標,十字弓卻差於板甲 這些都是弓弩到16th退流行的原因。 而當西班牙人發展出火槍和長矛兵組合的西班牙方陣, 火槍更成為一種流行,並開始大量裝備至各國軍隊。 弓弩到了16th後期越難越看到了,而西班牙方陣也造成重裝騎兵更大的威脅。 重裝騎兵面對火槍的普及和聯發威脅後,一開始有採取凸面的設計試圖彈開彈丸 但後來並沒有普及的原因,我想問題仍是成本的差距,以及實際防護效果的落差 面對火槍,騎兵的對策則是也跟著裝備火槍,並妥協的只防護軀幹的胸甲。 另外也裝備火槍,而這個發展則可稱為龍騎兵的槍騎兵 但實際上槍騎兵大多是到達定點後再下馬射擊就是了。 但火槍的進步不代表騎兵的消亡,事實上僅能說是在火槍威脅下 重裝的護甲已經不能像以往能保障騎者的安全,再考量機動性才被淘汰的結果 騎兵的整體衰退則是到了1840年後膛槍和金屬彈殼的發明大幅減少填裝時間 此外也使步兵能找掩護臥擊,或躲於掩體射擊騎兵。 此後如機關槍、毒氣、坦克等新玩意的發明也使騎兵不能再對抗 1939年波蘭對德軍裝甲師的最後衝鋒,則可看做騎兵最後的謝幕... -- 終於寫完了....寫完天都快亮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22.156 ※ 編輯: midas82539 來自: 59.115.22.156 (02/22 04:51)
LUDWIN:推,不過最後衝鋒應該是菲律賓美軍騎兵對日軍的衝鋒吧 02/22 10:39
plamc:好文推 不過最後的騎兵英姿應該是紅軍的哥薩克:P 02/22 12:29
提到Казаки,就不得不說他們的騎術了,比如說下面一個在1924年的騎者... 1.利用左手握韁繩,右手抬起身體並當做支點一次甩上馬 2.特地摔下右側,只靠馬鞍依託,拿起地上東西,再爬上來, 再特地摔下左側,同樣的再拿地上東西,再爬起來.... 3.好像是腳勾馬蹬依託,整個人倒立在馬側,再拉回來 4.胎腿整個人身體做鞍馬的側身.... 5.抬腿,整個身體側身,到前面抱馬脖,再側身回來上馬 6.側身,下馬肚(夭壽),再從另一邊上馬 不要問我怎麼做到的,因為我也不知道- - 這大概要每天沒事就騎馬然後嘗試多次側身經驗後的結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cjx0aCpJyA
※ 編輯: midas82539 來自: 59.115.22.156 (02/22 13:04)
QuentinHu:推推 02/22 13:18
abbei:我要是馬會想說上面的人可不可以坐好XD 02/22 13:21
nawussica:手砲對騎兵shock大於實質殺傷力 02/22 16:58
carsen:http://www.youtube.com/watch?v=4oIBj7yTnAQ 現代版 02/22 18:54
karl7238:感謝推 02/22 19:20
siaco:推 02/22 20:37
Hartmann:大推 02/22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