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asfriedrich (裝甲擲彈兵)》之銘言: ... : 再回到您第一段,不管美東還是美西,日本根本沒有計畫運用潛艦實施通商破壞戰。 : 這是日本戰法觀念的差異,不要再讓我繼續重複這件事了。 其實是有。太平洋戰爭開戰後有九艘潛艇在美國西岸就定位, 在開戰當月擊沈了十艘運輸船和油輪。不過美方反潛力量一增 強就退了。有興趣的話看看這個: http://tinyurl.com/2aoaqzm 在印度洋上,至少在1943-44,也另外派了六艘進行通商破壞戰。 不過為什麼規模這麼小?這個下文會提到。 : 但是重點是日本根本沒有利用潛艦進行通商破壞戰的意圖!我重複第二次。 : 日本的潛艦大多作為哨戒用途,必要時補刀。這是日本海軍當時的觀念。 : 從來就沒講過要日本打通商破壞戰,第三次聲明。 : 更何況在1944年日本這時是不是該將重心放在護衛與反潛上了?這是可以討論的議題。 : 畢竟台灣、沖繩都還在日本陸基戰機屏衛圈,暫且忽略飛行員素質, : 美軍艦載機有多大可能飛抵當時台灣海峽與東海實施對船團攻擊? : 這種情形下日軍艦隊作業對防空自然比較可以寬鬆,重點可放在反潛與護航。 : 但是日本並沒有這樣做,這也是事實。 在戰前日本其實不需要投入太多資源在反潛與護航上,理由是: 1.日本與英國不同,英國沒有太多重要資源在大陸上,而是來自 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但日本在大陸的勢力範圍提供了相當多的資 源。所以這些海運線相對短程,甚至在陸基航空圈保護下。而妙 的是,日本大概三十趴左右的進出口貿易對象是美國,這部分開 戰就沒了。這種既敵對又互賴的情勢似乎跟目前的某大國很像。 當然這三十趴的部分也不需要反潛和護航:開戰後,航線就自然 消失了。 2.以當時的航空,艦隊,與潛艇能力而言,日本的主要勢力圈兼 重要資源圈(滿州,朝鮮,台灣)附近的殖民帝國基地都不會對 上述圈內的交通線構成太大的威脅。而太平洋戰爭一開戰,更是 直接攻佔了這些地方。 不過開戰後,護航任務日本也做了,而且早在1942年還在連戰連 勝的期間就組織了第一海上護衛隊,1943年末更成立海上護衛總 司令部,面對護航/反潛的問題。 http://tinyurl.com/28o4rd2 http://tinyurl.com/2ul2jy5 但有很多問題: 1.新銳專用艦隻不足。驅逐艦後來在運輸任務裡也損失慘重,更 不可能調來充當護航用。 2.飛機數量不足以擔負護航/反潛所需。 3.技術上缺乏夠好的聲納和雷達。 面對1944年美軍立體攻擊壓力加劇,而且向南洋佔領地區步步逼近 的時候,上面隨便哪點都很致命。 有興趣細究海上護衛總司令部戰鬥日誌的,請參考: http://tinyurl.com/23qlt6p 第一海上護衛隊戰鬥日誌: http://tinyurl.com/2e7zc7k : 基於華盛頓海軍條約,有關航空母艦的部分: : 允許日本和美國各用廢棄戰艦的艦體建造兩艘3萬噸以上航空母艦。 : 請查閱: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8E%E7%9B%9B%E9%A1%BF%E6%B5%B7%E5%86%9B%E6%9D%A1%E7%BA%A6 : 所以才有日美改裝"赤城""加賀",與"薩拉托加""萊克辛頓"。 : 這裡與其說因為空母用兵而下訂,還不如說是協調與妥協的結果。 : 從1922年到1936年15年間,史稱「海軍假日」時代,1936年約期一過, : 日美又各自展開海軍軍備競賽。 : 與其說是因為航空兵力抬頭,不如說是丸X計畫與兩洋艦隊計畫的競賽。 : 戰艦與空母都有造,至於工業力的差異嘛......事實很明顯。 : 美軍的確是想要用海航兵力擊破日本陸基與艦載飛機的威脅。 : 日本則是漸減要擊戰改成最後以陸基航空兵力擊破美空母奪取制空權, : 再來料理敵艦隊,日本海航兵力其實作的是是支援擊滅的任務,主戰是陸基飛機。 : 但是在開戰時日本尚未完成這計畫的航空兵力數量目標。 : 文中巨艦巨砲的遺毒,是指並未完全中止戰艦的生產,依然是戰艦與空母一起做。 : 美國工業力強大可以這樣搞,日本就...... : 有關Essex,Fiscal Years 1941(#s9-18), 1942(#20) and 1943(#31),指的是CV-9~18在 : 1941財政年度下訂的,餘類推。 : 請參閱:http://www.history.navy.mil/photos/usnshtp/cv/cv9cl.htm 日本潛艇的問題在於數量不足,因為數量不足以控制勢力範圍的 廣大海域,所以改什麼觀念都沒用。就連玩起戰略偵察的老本行 也很吃力。日本戰時每年年末的可用潛艦數量都不超過七十艘: http://www.geocities.co.jp/Bookend-Ohgai/3853/sab/sab13.htm#name1 這當然跟潛艦的高額造價有關,戰前1939年的丸四計畫: http://tinyurl.com/3ax2c2j 甲乙兩型潛艦的造價遠超過艦隊型驅逐艦甲型(陽炎/夕雲型), 高達四到六成。也超過乙型(秋月型)防空驅逐艦。而且八艘甲型 或九艘乙型,就跟一艘大和型的預算差不多了。可見日本海軍在這 些「輔助艦艇」上面花的金錢和心力。 體會到潛艇數量稀少的問題以後,當然是追加預算造更多艘: http://tinyurl.com/2vvgcmu 不過日本是個在太平洋戰爭前就已經幾乎耗盡戰爭潛力的國家。 條約時代日本的陸海軍費大致還能維持在國家經常預算的二十趴, 陸海各半。而1936年退出倫敦裁軍會議後,次年度的軍費佔一般 預算高達五十趴,名目數字是前一年度的三倍。(昭和史決定的 瞬間) 一個例子是昭和十四年度(1939),一般預算48億多,陸海軍省 與大藏省軍費相關預算24億多,差不多也是五十趴。但是,到次 年二三月的臨時軍事費要另外追加46億多。等於是國家實質預算 約四分之三都繳給軍費了... http://tinyurl.com/39wpzk5 (pp.8-9) 這樣說來,對美七成論的戰略平衡構想遲早會出問題的。就算不 對美戰爭,國家財政也會垮台。而一旦對美戰爭,像潛艇這樣數 量不足,任何作戰思想改變都無效的的狀況也就發生了。 數量太少的前提下,其它技術上的改變(雷達或聲納)可以實質 改善多少日本潛艇艦隊的困境,就不言可喻了。 ※ 編輯: requiem 來自: 82.231.224.29 (05/11 14:42)
dasfriedrich:長見識了,感謝! 05/11 14:51
viking0518:理性討論,這篇跟上文一起看完,就沒啥好爭了 05/11 15:22
※ 編輯: requiem 來自: 82.231.224.29 (05/11 15:30)
JosephChen:push 05/11 21:27
swatteam:"大哥!戰爭是看數量的啊!" 這句話果真是至理名言 05/11 21:29
Hartmann:`大推 05/11 21:50
Waffen:精闢推 05/11 23:02
LUDWIN:日本感覺就像個散盡家財還只能賭一場的中型企業 05/11 23:04
LUDWIN:一旦輸掉,後續宣傳還是研發都完蛋了不用再提了XD 05/11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