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回 最早的原PO(goetze) 近幾十年年來日本學界已經有學者跳脫原有模式討論,重新探究南京國民政府 作為(外交與國家建設)定位與歷史評價,當然地其中也包含蔣中正的研究。 附帶一提日本研究中國近代史的不一定是歷史本科,也會是法學或是政治學其他 學科。 日本對於中國近代史研究在1980年代大體還是中國共產黨建構的革命史觀為中心 ,我剛去台大圖書館資訊網查詢 這本《太平洋戰爭史》是1987年(昭和62年) 出版也蠻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中文翻譯本在2006年由商務出版)但是家永 三郎的著作我沒看過不敢下評斷,我只能說史實不該被「遺忘」,所以家永三郎 去強調日人本身的自省、「正視史實」負起戰爭的道德責任層面。 TO:homocat 我個人覺得,「史實」不該被遺忘。應該要「正視史實」,就如同家永三郎的著作 所要強調的理念,所以你的某些觀點才會引起許多人的反駁,我絕得應該正視一 些問題,而非指責別人已偏概全。 : 1。國軍本身山頭林立,部隊之間戰鬥力參差不齊,對于戰略決戰的選擇 : 更差到一定程度,舉個例子來講,淞滬會戰,日軍在上海可以有強大的海 : 軍大炮進行支援,國軍自己的重炮一方面少,另一方面也沒安排到日軍登 : 陸點,為什麼不能及時放棄?非要在那裡損耗掉有生力量才甘心? ------------------------------------------------------------------ 淞滬會戰的問題,學界不乏有學者提出見解,可參詳李君山先生著的,《上 海南京保衛戰》麥田出版,就提及蔣欲運用國際斡旋,利用九國公約開會期間 用國際力量施加壓力給日本。大陸研究蔣介石而著名的楊天石先生,許多著作 運用蔣的日記對於事件本身更完整的詮釋,楊先生也有提及一個論點淞滬會戰 其中一個目的,再於開闢一個戰場吸引日軍有生力量使其遠離華北,使蘇聯對 華援助的供應線能夠暢通。領導者的決策有時候問題不單是只有軍事層面, 也包含政治、外交等諸多層面,不能只看一面論之。但是我不否認此役確使國軍 折損大量部隊、尤其是現代化的德式裝備師。 至於你說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問題,打延安能守住就守住,守不住或者 代價太大,放棄就好了。只要共軍主力留著,主要將領留著,到哪個地方, 哪個地方就是 延安。 講一句非常難聽的比喻,這就是官兵跟強盜的區別。 官兵守土有責、沒打仗或是代價太大就逃走,就叫怯戰、臨陣脫逃,還要面臨 軍法、輿論、百姓的指責與處分,但是有誰會怪罪盜賊打不過官兵就逃走 。 ------------------------------------------------------------------ : : 2。日軍武器裝備一般,即便是相對于某些國軍主力來說,也有所不如,更 : 別提跟德軍相比,戰鬥意志頑強,後期軍機渙散,不得人心,雖然組織了 : 滿和南京偽政權,實際上老百姓完全不賣日軍的賬 :--------------------------------------------------------------- 哪個時期? 中央德式師的裝備確實不亞於日軍,但在淞滬會戰大部分的軍力 與裝備都折損掉。再者國軍的整體武器裝備會比日軍好? 單從武器標準化這一項就不如日軍,中央嫡系採德式、桂系(李宗仁、白崇禧) 採英式,不同軍頭採用的軍備不同,我也不否認中國有國軍有自製裝備,抗戰前 在德國幫助下開展軍工業,仿製軍火例如有中正式步槍(漢造24式)、寧造24式的 中國式馬克沁機關槍、迫擊炮等,許多裝備對於抗日有所貢獻但是若去核對發展時間 ,就會發現緩不濟急,不要認為武器標準化沒有影響,這攸關軍需彈藥補給的問題。 老百姓完全不賣日軍的賬? 當日軍採取全力掃蕩中共佔領區,在華北實行「三光政策」,中共發展許多對策。 其中為了針對日軍對農民的報復,實行所謂的「白皮紅心」政策,准許農民和幹 部在一定的條件下,對日本 "屈服",甚至納稅繳糧,但是必須暗中保持中共 的政權,竭盡所能破壞日軍統治。 的確民眾在國統區對於入侵者(日本)可以不買帳,敵後佔領區有時迫於時勢無 奈只能屈服,那麼教唆他人屈服的人該怎麼看? 請你別告訴我,國軍曲線救國就是漢奸、投敵、賣國,共軍曲線救國就是忍辱負 重這種答案。 ------------------------------------------------------------------- : 敵後戰場,日軍推枯拉朽般橫掃了半個中國以後,共軍的展現機會來了, : 國軍沒有辦法在敵後生存(1,軍紀不行,2,組織不行,保密性差,3,沒 : 補給,沒兵餉不行)。敵後基本就是共軍的天下,一開始幹部太少(被老蔣 : 打壓的),直到40年以後,共軍在敵後才逐漸成型,日軍只實際佔領了重要 : 城市以及鐵路沿線,日本政府的以戰養戰計劃完全破產,糧食都很難收,整 : 個底層,農村的社會組織完全被共軍破壞,使得日本供給壓力變得很大很大 : 這是敵後戰場最重要的,至于消滅多少日軍,多少敵軍是在其次。 : 顯然日本也認識到這一點,正面的進攻就停止了,專心跟國民黨前秘書長 : 汪精衛對付共軍,老蔣不想著去收復失地,反而發動皖南事變把新四軍給滅 : 了,很讓中國人齒寒,日本人還沒打跑,先對付自己人 -------------------------------------------------------------- 正面戰場的例子,前面眾人提到的史實已有眾多,不用再說。國軍抗日貢獻不容 抹煞,另外中國大陸學界都已經逐步修正觀點,肯定國軍在正面戰場的抗日貢獻。 另外敵後戰場的發展情勢,可以參詳 陳永發先生所著《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第四章的內容。 新四軍事變(皖南事變),簡單講項英的軍隊不聽號令、不肯移防,在戰爭期間 不服指揮是何下場?你可以說蔣別有居心,但是項英不聽軍令是這是鐵證的事實 ,名義上蔣並沒有沒錯,只是輿論跟宣傳戰上輸了。 講到對付自己人,怎麼不提毛澤東在延安的「整風整幹」運動? 陳永發先生與他人聯合著作的《延安的陰影》,或是大陸學者高華先生《紅太陽 是怎麼升起的》這兩本是關於延安整風的代表性著作。 你應該看看中共是怎麼對付 "自己人"。 最後軍餉的問題 ZMittermeyer 回答的簡潔有利~~~ 附帶一提1943-1945年的陜甘寧邊區的財政與經濟仰賴生產跟銷售"特殊商品" 特殊商品即是 種植罌粟花 提煉成 鴉片 尤其1940年開始隨著國共衝突與摩擦,國府終止財政補部。此得邊區經濟陷入 困境 不得不透過鼓勵生產運動、調整土地政策(徵稅比重)等來因應。 ,詳情可看美籍馬克‧塞爾登的著作 《革命的中國:延安道路》(有中譯簡體本) 內容有提及土地政策的演變,尤其是在1940年代時期中共面臨到的困局, 並非說如你所言不用軍餉,當然你要把軍餉定義為貨幣、錢財,而非實物,那就令當 別論。 最後共軍不太用軍餉,不代表沒有其他開支,否則又何必用種罌粟花呢? 最後 我很好奇 你的教育背景是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243.2
panzerleader:推 10/11 19:59
※ 編輯: laste 來自: 61.228.243.2 (10/11 20:03)
Tuberculosis:推 10/11 20:29
zephyr9114:推推推 10/11 20:57
allenthu:推 10/11 21:14
fatisuya:傳說中的打臉文? 10/11 21:52
ctx1000:說好不打__ 10/11 22:07
shyng:強大 10/11 22:51
Hartmann:這臉打的真漂亮~XD 10/11 23:05
LUDWIN:推 10/12 00:18
kuma103t:你這樣會破壞對岸人民的情感 10/12 01:58
sparking:結果幾天過去了,這位H先生還是不肯來面對這些回覆。 10/12 05:44
homocat:Laf,一回,回復所謂的打臉文章 10/12 07:36
ctx1000:版標都不幫h了.....這已經不算是打__了(茶 10/12 09:36
Naniko:大推 10/12 14:17
Naniko:我以為老共弄菸土是常識了,大概還在當學生真以為人真可以 10/12 14:25
Naniko:靠熱血還啥信仰的吃飯扛槍桿子,反正掙錢的是爸媽哈。 10/12 14:27
marisaac:無雙打太多打到腦殘了... 10/12 17:13
hiroshi6557:精闢 10/12 17:14
sneak: 靠熱血還啥信仰的吃飯扛 https://noxiv.com 08/13 06:57
sneak: Laf,一回,回復所謂 https://daxiv.com 09/16 03:07
sneak: 說好不打__ https://daxiv.com 11/08 18:09
sneak: 大推 https://noxiv.com 01/01 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