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albeleet (夜之祭司)》之銘言: : 我只是天橋底下說書的...所以憑印象大概講講 : NHK 太平洋戰爭記實系列 全六集 : (01) 帝國的阿喀琉斯之踵~太平洋-航線作戰 (內容忘了) : 這裡提到運輸船被炸光光的原因 : 當時的日本沒有護衛運輸船的概念 : 所以...就是東方的英國那樣--而且是沒有租借法案的英國 =.=a : 運輸船被獵殺,打好玩的...而且船被打掉,建造回補不及 : 軍用運輸船被打光,連專運民生物資的運輸船也被挪過去用了 : 也一樣狂沈,造成日本國內民生物資大短缺...導致...螢火蟲之墓的慘狀 日本沒遇過一次大戰期間德國潛艇的威脅, 因此對潛艇的運用與通商路線保護概念是相當落後的。 英國一開始都被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整到哇哇叫, 直到護航戰力的強化、護航航艦的導入與雷達系統的運用才有明顯的起色, 日本則是有相當數量的運輸船隻是"完全沒有護航的"。 因為日本要到1943-44年才開始加緊護航船隻的量產化,護航艦根本不夠使用。 ===================================================================== 開戰~1942/10: 有不少船團是根本沒護衛艦,或者說5商船+1護衛, 特別狀態才會配置2~4艘的護衛艦艇。 1942/10~1943/11: 936個船團(合計4591航次)中,有護衛的614個,沒護衛的322個。 平均每五艘商船有一艘護衛艦,但是也有26艘的大船團只有2艘護衛的情形。 1943/11~1944/10: 486個船團(3567航次)中,約70%有護衛艦。 到戰爭結束: 因為已經沒太多船團好護衛,終於大家都有護衛艦可以用了。 ==================================================================== 此外,日本的商船自力設計建造起步比較慢, 即使到了戰爭時期,除了國產的新造船之外,還是有很多歐美的中古船隻, 不少的船隻都是30年以上的老船+煤炭動力,大量的黑煙非常容易被發現, 而且船隻的速度過低,更容易變成潛艇的獵殺對象。 加上陸海軍當局在考慮船團航線時,往往根本不考慮天氣狀況與敵方的埋伏可能, 直接走最短的直線距離,下場當然不會太妙。 ===================================================================== 日本陸海軍對民間船員也常常有輕視的傾向。 例如瓜島強行上岸擱淺的商船船員,被當地部隊抓去搬運糧食, 但是卻以"沒有相關的傳票"為理由,無法取得糧食配給, 甚至有些高級軍官是直接放話"船員死了沒關係", 除了一些得以早點離開的船員外,得以與部隊一齊撤出的人極少。 另外,一次海軍的船團會議中,負責的海軍大佐有以下的白爛言行: --"所謂的休息時間就是在軍艦上吸菸",所以與會的眾船長們罰站了很久。 --一位從前跑國際航線的船長在簽名時簽了英文,結果被大罵非國民。 --"只要用心眼,晚上照樣可以看到潛水艇,看不到就是你們不用心!" --有另一位船長也用了Captain的英文,當然也被以使用敵性語為理由電了很久。 日本郵船的碎冰客貨輪高島丸被擊沉,救起生還人員的當地守備隊給了他們一點日本酒, 有三個陸軍士兵借酒裝瘋跑去找船員麻煩, 結果船員們暴怒之下把這幾個士兵抓去蓋布袋痛打一頓, 後來還是這幾個人的長官親自帶人過來陪罪的。 (沉船時船長拒絕離船,包含他在內合計13名船員遇難,生還船員的心情當然可想而知) ======================================================================= 此外,日本也有戰時標準船這種類似美國自由輪的急造補充用商船, 但是相對於戰標船來說,自由輪根本是豪華堅固舒適到不行。 (搭過戰標船的老船員語) 自由輪的大致規格:噸位約14,500t,11-11.5kt 戰標船的大致規格: http://www.lares.dti.ne.jp/~obsidian/ysy/gihou/senpyou.html 從第二次以後的戰標船,由於商船的驚人損失量, 開始將生產性列為優先,其他性能則一律犧牲。 特別是產量最大的2E型戰標船(419艘): 噸位:870t 航海速度:7.7kt 續航能力:2000-2500nm 也因為生產性最優先的條件,許多平常一定要顧及的項目也一律省掉, 例如二重底、鋼板材質、輪機性能與可靠度等等。 由於設計前提是建造後不久就可能被擊沉,能動能運東西就好, 因此壽命是以"輪機一年,船體三年"為準, 除了鋼板厚度減薄與材質不良會引起船體強度問題之外, 沒有防止進水的二重底,只要觸礁或擱淺就有可能大量進水而重損或沉沒, 輪機更是常常出現故障,甚至直接當場發生鍋爐大爆炸, 因此2E型戰標船又有"轟沉型"的不雅外號。 此外,日本海軍在戰前評估的船舶損失量: 第一年:80-100萬噸,第二年:60-80萬噸,第三年:40-60萬噸 實際上到了1944年2月,一個月的損失量大概就突破估計值了。 : (02) 不知己不知彼~瓜達卡納爾島 : 美日雙方都搞不清楚眼前的敵人是什麼模樣,就亂送兵上去打了... : (03) 電子決勝負~馬裡亞納-塞班 (內容忘了) : 講AT信管的發明,使得日本海軍與航空隊趨於超級弱雞 : 日本艦的防空砲怎麼打,就是打不下幾隻飛機 : 但日本飛機去打美軍的船,就...被當火雞打了 事實上馬里亞納海戰中,日本海航的劇烈失血原因並不是VT信管, 而是美國的雷達警戒網與空中管制系統-- 小澤成功搶先發動攻擊, 但是大部分的攻擊機隊在離美軍艦隊100km外就被發現, 航艦上的戰鬥機有足夠時間起飛接戰, 美軍甚至直接使用雷達上提供的敵機方向高度, 讓自家戰鬥機一開始接戰就取得後上方突襲的優勢, 或是直接圍著對方機隊打, 而且美方還有時間把一部分在關島上空的戰轟機call回來參戰。 也就是日方不但要面對飛機性能與飛行員素質的劣勢 + 一開局就被人壓著打, 而且美軍的戰鬥機會越打越多。 只有其中一波的攻擊機隊在美方空中管制能量與無線電頻道飽和, 成功在沒有被查覺的情形下來到美軍艦隊上空, 不過這波攻擊也被防空火砲與船艦的緊急閃避運動給避開了。 估計在馬里亞納海戰中,日方飛機75%以上的損失都是被美軍戰鬥機擊落的。 -- "各位射擊的很好, 盡力保持快速射擊, 每一次砲擊都很有效!" --1916/5/31, 日德蘭海戰中, 英國海軍Horace Hood少將的遺言. 幾秒鐘後, 德國戰巡Derfflinger發射的一枚12吋穿甲彈, 引爆其座艦戰巡Invincible的彈藥庫, 使之立刻翻覆沉沒, 全艦1,021名官兵僅有6人獲救, Hood少將也隨艦沉入北海, 該艦的殘骸至今仍為上千名官兵的安息之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33.105
Balbeleet:好詳細!!推一個!! 02/19 15:44
PsycoZero:這個大佐是不是陸軍臥底的(誤 02/19 16:05
Hartmann:大推 02/19 16:35
xwingxwing:這論點圖帥不是鞭過了 護航破壞通商 不是不為 是不能也 02/19 16:54
xwingxwing:日本沒有美國那種金手指可以兼顧主戰艦隊跟護航 02/19 16:59
xwingxwing:大戰略是尋求決戰 主戰艦隊覆滅 就算護航驅在多也是死 02/19 17:03
lanieon:日本由始至終都是一個陸權國家,沒有這樣的決心和資源去同 02/19 18:26
lanieon:時發展戰艦和護航艦 02/19 18:26
keins:沒錯,但是日本是根本連這方面的基本功課都沒做過 02/19 19:47
keins:另外一點,早期會分到護航任務安排的,很可能有不少人是 02/19 19:48
keins:沒本事上一線作戰單位或是留在中央工作的 02/19 19:49
ssarc:海軍不是比陸軍理性? 怎麼還會有這麼惡劣的素質阿? 02/19 21:00
bloodrose23:歧視後勤系統的重要性是舊日軍的優良傳統 陸海皆然 02/19 21:02
bloodrose23:美國是十幾人養一個兵 英德等歐洲國家是7-8人養一個兵 02/19 21:03
bloodrose23:日本則是一個人養好幾個兵 02/19 21:04
LUDWIN:另外日本的驅逐艦多以艦隊決戰魚雷作戰為主,反潛超差 02/19 21:59
LUDWIN:等到見識到美帝的潛艦海後製作的護航艦又是薄皮嫩雞.. 02/19 22:00
LUDWIN:當年讀者文摘二戰潛艦艇員回憶錄常見一發就攔腰折斷的 02/19 22:01
QuentinHu:K大必推 02/20 18:36
RekishiEJ:不對,近代日本大力發展海軍就是因為日本是海洋國家﹝只 05/04 21:02
RekishiEJ:是海軍怎麼沒想到倘若其他國家傷害日本商船,類似一戰德 05/04 21:09
RekishiEJ:國海軍對英國經濟的傷害就會發生﹞,而且日本海軍在1943 05/04 22:10
RekishiEJ:年也開始重視商船護衛,但為時已晚。 05/04 22:19
sneak: 年也開始重視商船護衛, https://muxiv.com 08/13 07:04
sneak: //muxiv.com https://daxiv.com 09/16 03:13
sneak: 這個大佐是不是陸軍臥底 https://noxiv.com 11/08 18:26
sneak: 大推 https://daxiv.com 01/01 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