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KN (99%是眼鏡與吐槽)》之銘言: : : 長矛方陣,就16、17世紀言之,也只見歐洲和日本慣用,鄂圖曼、薩凡薇、蒙兀 : : 兒以及明清中國幾乎全不見此種建制;就筆者所見,明代甚至有整建制中一桿鎗都沒 : : 配上的。想來這幾個大帝國的步兵都不能衝鋒陷陣了。 : : 明代為何沒有長矛方陣,抑或是否存在那麼幾條長槍大規模集體施用的史料而筆 : : 者漏看,一直是我饒有興致的課題,而提出有說服力的解釋的學者也沒少過。能推翻 : : 這種成見的史料筆者稀罕得很,如能提出還請不要吝於分享。 : 你前面不就說了湖南土司基本陣形槍弩並用 : 用槍掩護弩 : 這不就小號的西班牙方陣? 咳,史料呢?請注意我前文也只能推測而已。間槍間弩,並不意味著那一定就是 方陣。 : 對付倭寇或山賊要縮小部隊規模增加靈活性而已 : 至於北方對付騎馬民族 : 也是多長槍 火器 史料?火器的密集陣形是有的,但是長槍,我至今未見。要證明這點您有舉證的 義務。而北方明軍的陣行與兵器搭配,我且舉一例(《明英宗實錄》景泰元年六月乙酉 段): 「五軍坐營都指揮僉事王淳言…:『臣訪求 太宗皇帝舊制,參為束伍法。 一每隊五十七人。隊長、副各一人,旗軍五十五人,內旗鎗三人,牌五人,長刀 十人,藥桶四人,神機鎗三十三人,… 二弓箭隊,亦每隊五十七人,隊長、副各一人,旗軍五十五人,內旗鎗三人,牌 十人,長鎗十人,長刀十人,弓箭二十二人,… 三馬隊,每隊亦五十七人,隊長、副各一人,旗軍五十五人,內旗鎗三人,其餘 鎗叉刀斧,隨其所用,長器十人,雜兵二人,弓箭四十二人,… 此束伍法大畧也。…』」 有明一代的短兵器幾乎都是打散分配給各兵,很少整建制中都用同樣的兵器,不 論南北方都有這樣特徵。如您有可以反證的資料還請惠賜。 : 民間槍術經典手臂錄中就有提到軍隊用的陣槍是怎麼一回事 《手臂錄》有〈臨陣兵槍說〉一條,也只說「臨陣者,戚少保所謂『千百人成列 而前,一齊擁進,轉手皆難者也。』兵槍者,教之易解,學之易能,用之易效者也。 」,說的是擁擠的情況下用槍能得到的優勢,並沒有提到臨陣時長槍的具體編制,更 不能證成這就是純用長槍的陣形;其整段主旨,只在於說明不同的交戰情形下槍法可 以發揮的限度而已。 : 倭寇多用短兵 戰場環境狹窄 與一般軍隊列陣不同 這倒未必,明廷調狼兵剿倭時戚繼光反而發現狼兵短不敵長。又,倭寇也有集結 兩萬騎(數字應存疑)衝敵的紀錄,他們善於小股襲擊不代表不能結陣大戰。 : 就是明軍被迫打CQB 才有鉤刀出場的餘地 : 瑞士人用戰戟限定在山地狹窄地形混戰 還有警衛任務 : 在平地吃了幾次虧之後就換用大長矛方陣 : 長矛也不一定是長柄矛 : 軍用槍矛的長度從誇張的6m到2m左右甚至以下都有 : 俄國兵配火槍用的大尖斧bardiche大概2m前後 : 任務也是近戰防衛跟突擊 : 英國海軍艦上戰用的艦上長矛更是短到不到2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80.46
ThomasJP:反而是宋朝的重步兵喜歡用純長槍結陣 05/12 22:31
kusowan: 那是教頭教的(誤 05/12 22:38
ThomasJP:宋朝的槍陣是擋騎兵用的...明朝好像一直有自己的騎兵 05/12 22:39
ThomasJP:雖然我不知道歷來一直被詬病的馬政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05/12 22:39
ThomasJP:後來還有配合火器的車陣,這個討論很多就不用說了 05/12 22:40
kusowan:明朝有燕雲啊,宋朝一直想搶都沒搶到手... 05/12 23:02
JosephChen:問:這八十萬禁軍?答:我是八萬 他是十萬 合稱八十萬禁軍 05/12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