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Military 看板 #1E1WUx75 ] 作者: flakchen (flak) 看板: Military 標題: [心得] 核子時代的美國空軍 時間: Sun Jun 26 00:07:20 2011 FB圖文版 : http://tinyurl.com/62r9hkg "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百萬人只是數字" --史達林 "這種武器的威力已經超過所有的軍事目的,而對自然界造成毀滅性 的效果,這已經不算是一種武器,而是一種屠殺工具" 諾貝爾物理獎 得主 E.費米 與 I.I.拉米 在"Plotting A True Course讀後感"中提到,原本覺得這本書很可惜的 是沒有從二戰後,美國空軍帶著原子彈的火種誕生並成長的過程開 始講,而是從傳統戰爭復甦的越戰開始.孰料,讀完"科索夫衝突"章節 後,才發現作者將坎瓦西諾中校的"萬一嚇阻失靈"論文放在最後,這 篇文章對於戰後美國空軍如何運用這種毀滅性的力量的戰略眼光更 有非常精彩的宏觀描述,因此以下以這篇文章為基材,穿插不負責任 心得如下. 很多專業或不專業的學者都討論過一個議題 :"到底是哪個軍種贏得 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歐陸浴血奮戰的陸軍弟兄?綜橫四海的艦 隊與陸戰隊?還是戰略轟炸的陸軍航空隊?不同人或許會有不同觀點, 但美國陸航的觀點就是:空中武力的大規模遂行,才是瓦解德國與日 本的最重要因素,而原子彈將讓這個論述在未來更加顛撲不破.因此, 阿諾德曾表示 : "必須讓前在侵略者明白,對美國實施攻擊就將招致, 大規模,毀滅性的空中原子攻擊".從二戰經驗來看,所謂的"毀滅性"指 的就是對方的政治,經濟與民生目標,用白話文說,就是"你敢惹我,就 炸你全家大小,連牲畜都不放過" 然而,要點滿"炸你全家"的技能,實在是說得比作的容易,別忘記幾年 前美國仍得要靠全民大煉鋼的國家機器發動陸海空三棲總體戰,才 能壓垮德國與日本,這些戰爭機器並不能在瞬間就轉換成核子工 廠.1946年時,美國手上其實只有9枚原子彈,隔年增為13枚,一直要 到1949年才達到當時相當驚人的250枚,而在這幾年內,一直只有羅 斯威爾(註)陸航基地的第509轟炸大隊的36架特別改裝過的B-29轟 炸機具有投擲能力,其中只有六位是合格的原子彈組裝專家.因此,要 如何運用這支"微弱"的毀滅武力其實是相當具挑戰性的問題. 註 : 沒錯,就是那個因為UFO事件而聞名的羅斯威爾,試想在1947年, 美國手中唯一的常備核武基地,全世界最先進,最強大的空中兵力所 在地,發生了莫名其妙的UFO新聞.......你相信美國政府說的有哪個字 是真的嗎?來,皓平你說說看~ 雖然戰術與戰略都還沒跟上,但新生的美國空軍倒很快就有了第一 個目標:蘇聯.在當時,美國並不認為蘇聯有能力對美國與西半球展開 直接攻擊,至於對西歐的威脅則另當別論,因此戰略的目標在於阻止 蘇聯越過英吉利海峽(法國表示:...).然而蘇聯作為一個空中攻擊的目 標,實在是太遼闊,又太陌生,西方只能依賴德國提供的目標資料(納粹 戰犯 : 喏,這是巴巴羅莎作戰的空軍奇襲計畫,借你抄不用錢,幫我殺 光他們就好),甚至是沙皇時代的地圖. 初期聯合作戰的思維,基本上是靠地面部隊在歐洲採取守勢,由轟炸 機摧毀蘇聯的戰爭機器.然而,由於缺乏足夠的轟炸機與原子彈,第一 份戰略空襲計畫:Makefast只是二戰戰略轟炸的核子縮小版,集中在 蘇聯的石油工業上,因為根據二戰轟炸德國的經驗,對其鋼鐵,航空與 電力工業的轟炸都被證明是緩不濟急(註),計畫人員也考慮過蘇聯的 交通網,但由於範圍過廣已超出戰略空軍的涵蓋能力(蘇聯:我不是胖, 只是骨架大),而蘇聯的石油工業有三分之二集中在17個城市,因此這 些目標成為原子彈瞄準的對象,將讓紅軍的裝甲部隊像二戰後期的 德軍一樣動彈不得. 註 : 這也可看出來美國很多戰史學家研究二戰戰史並不是玩玩而 已,是根據上一次戰爭的成功與失敗作為下一場戰爭的借鏡.而在戰 後初期的第三次大戰計畫,事實上就是歐戰地圖的豪華擴大版. 從1945-1950年期間,核子轟炸的唯一一種目標就是:城市,十足是二 戰期間"城市清理"計畫的翻版.以半月(Halfmoon)計畫為例,當蘇聯一 發動攻擊,西歐各國就後撤,由英倫三島及埃及基地起飛的轟炸機將 對蘇聯20個工業城市投下50顆原子彈,癱瘓蘇聯50%的工業,再由傳 統轟炸機收拾石油工業.由於美國當時缺乏足夠的經費可以在歐陸 常駐一支足以抵擋蘇聯的傳統武力,這使其越來越倚重原子彈的反 擊計畫.隨著原子彈數量的增加,1948年的特洛伊聯合作戰計畫中,戰 略轟炸的規模擴大為在30天內,以133枚原子彈轟炸蘇聯的70個城 市;1949年的Offtackle計劃更擴大為220枚原子彈與104個城市,外 加72枚原子彈作為第二波的後備兵力.在1948年的柏林危機時,這些 計畫一度瀕臨實現,國防部長 佛瑞斯特(註)就已經下令空軍參謀開 始研擬原子作戰的執行計畫. 註:佛瑞斯特的角色相當有趣,海軍出身的他一直在推動可起降核武 轟炸機的"攻擊型航母",但最後在軍種鬥爭中輸給空軍的洲際轟炸 機. 然而,蘇聯在1949年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後,就顛覆了空軍的核武 戰略,因為這表示蘇聯也即將有能力直接轟炸美國本土,"地面後撤- 空中反擊"的思維可能在第一階段就被先制毀滅了戰略轟炸機,讓第 二階段的反擊成為泡影.因此,1950年出爐的NSC-68國安研究案就建 議建立一個多元化,包含傳統與核子的戰爭機器與蘇聯進行總體戰, 或是以原子彈搶先發動攻擊.當時任職空軍戰爭學院院長的安德森 少將就大力鼓吹打一場"預防性戰爭",先制摧毀蘇聯發展中的核子武 力.雖然他的言論惹惱了華府高層而被免職,但"預防性戰爭"的想法 一直是當時空軍高層心中"不能說的秘密"(註). 註:有趣的是,在中東的核武發展史中,"預防性戰爭"反倒屢見不鮮. "預防性戰爭"戰爭的想法也反映出空軍高層對於空軍威力並沒有看 起來那樣有信心.空軍的哈門委員會便懷疑,蘇聯前進歐州,中東與遠 東的攻勢,不會因為原子彈的攻擊而癱瘓,甚至於原子彈對於環境的 破壞,可能也干擾美軍的行動.因此在哈門報告以及韓戰情勢的影響 下,空軍對於原子轟炸的目標除了工業城市外,又增列了兩大類:B目 標是削弱蘇聯攻擊美國本土與盟邦的原子武力;R目標用來阻滯蘇聯 向西歐挺進(交通目標?);D目標則是原有的經濟目標.這三類目標讓 空軍的目標清單大幅成長,這表示要買更多的轟炸機與原子彈,甚至 連戰略空軍指揮部也需要擴編. 在艾森豪總統上台後,戰略空軍又將迎接另一波成長高峰.與前任的 杜魯門總統不同,艾森豪更有意願動用原子彈,也樂於向對手顯露這 個企圖.根據其國務卿杜勒斯的說法,韓戰得以在艾森豪就任後快速 和談的原因,就是華府透過印度向中國提出了"清楚明白"的警告:美 國將對中國本土使用原子彈.艾森豪對於蘇聯的態度也是"清楚明白", 認為一旦開戰就是核子戰爭,但他也認為柏林危機與韓戰顯示核彈 的威力大到不需動用就可以"嚇阻"對手,配合B-36洲際轟炸機與更具 毀滅性的氫彈問世,艾森豪以"嚇阻"為主軸的"大規模報復"戰略逐漸 成形,在1953年簽署的NSC162/2國安文件揭示:美國及其聯軍在遭受 蘇聯攻擊後,將據守重要區域,並以大規模空中武力毀滅對手,配合動 員的兵力贏得長期戰爭. 然而,空軍並未放棄"預防性戰爭",或是"先制打擊"的想法,他們質疑 在以蘇聯的核武打擊下,美國有無可能從廢墟中站起來?(約翰康納表 示:你要相信自己)在"空軍手冊"中,名為"制空"的章節表示:"在敵國空 軍無限制使用大規模毀滅武器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屹立不 搖"(註)但空軍也很清楚華府的民選政府並不會放任他們先動手為強, 仍必須在遭受攻擊後反擊.但即使是反擊,其第一波目標也已經不是 蘇聯的工業城市,而是蘇聯的核子武力,例如在1954年的戰爭計畫 中,1700個轟炸目標中,有409個是機場.理論上,美軍核武瞄準的目標 由城市轉移到機場之類軍事目標,對於第二三線以後的人民而言應 該是鬆一口氣,但實際上,由於核武目標迅速的擴散,導致美蘇雙方競 相增加先制打擊與後備武力的軍備競賽,反而讓核子彈頭的數量快 速增加到足以毀滅地球數次的地步. 註:這種想法出現在"制空"的章節,顯示空軍對於在空中擊潰敵軍已 經失去興趣,而是想在機場用核彈毀滅對手. 雖然核子部隊取代城市而成為第一波攻擊的目標,但隨著核子武力 的擴張,城市被轟炸只是時間問題.根據1954年的核戰計畫,戰略空軍 將在開戰幾小時內出動735架轟炸機攜帶700枚核彈,摧毀B,D兩種 目標.一位參與演習的海軍艦長形容:"蘇聯在兩小時內就成為冒著濃 煙與火光的廢墟".史學家慕迪指出,李梅由於當年攻擊德國軸承工廠 的教訓,不願再將火力集中在少數的"瓶頸"城市,而是要一個城市接 著一個城市,有系統地加以摧毀. 雖然這種"有系統的超量殺戮"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核彈,但隨著核武的 小型化以及投擲科技的進步,不只是戰略空軍,連戰術空軍與海軍也 逐漸取得核武的發言權,因此艾森豪在1960年批准在戰略空軍司令 部下成立"聯合戰略目標規畫參謀室",代表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擬定國 家級的核戰計畫,意即著名的"人類補完計畫"....ㄟ,不對,是"單一整體 作戰計畫"(SIOP,Single Integrated Operational Plan).這個辦公室有各 個軍種的代表,但仍以空軍原有的戰略計畫為基礎,將各軍種的毀滅 武器進行"更有效率"的應用.另一方面,艾森豪政府在1958-1960年間, 核子彈頭數量從6000枚增加為三倍,除了轟炸機外,又加上本土的擎 天神洲際彈道飛彈,歐洲的雷神與邱比特中程彈道飛彈,另外也批准 了海軍的北極星彈道潛艦計畫.美國的核子火力已經遠遠超過戰後 捉襟見肘的水準. 然而,當甘迺迪在1962年當選總統,新任國防部長麥納瑪拉對於前一 任政府留下的第一版國家核戰計畫:SIOP-62卻大大不以為然,他表示: 核子武器無法達成軍事目的,除了嚇阻對手不敢使用核武之外,簡直 一無是處.他認為,SIOP-62一啟動就是快速,有系統的全面核戰,固然 非常有效,但也表示總統在0與1之間根本毫無選擇,缺乏軍事武力應 有的彈性.麥納瑪拉提出了"彈性反應"的概念 : 核武計畫應以敵對 武力為目標,保留不攻擊人口密集城市的彈性.攻擊城市應該是第一 擊完成後,對手仍然頑抗的第二擊選擇之一,而在第二擊以前,要讓總 統有更多掌控回應與談判的空間. 麥納馬拉要求聯合戰略目標規畫參謀室重新制定SIOP,將重心放在蘇 聯的核子目標上.然而蘇聯也急速擴張其核子武力,使目標擴大到難 以徹底消滅的地步.因此"彈性反應"策略並沒有如同預期,讓核子彈 頭互相瞄準而減少平民的傷亡,相反地,它讓軍方更專注於第二擊兵 力,也就是在第一擊兵力被對手先制毀滅後,殘餘足夠的兵力消滅對 手的城市,也就是"相互保證毀滅".為了明確定義"相互保證毀滅"的效 果與所需的成本,為美軍帶來數字管理革命的麥納馬拉要求軍方訂 出保證毀滅的"標準".以1963年總統備忘錄為例,這個標準是蘇聯 30%的人口,50%的工業能力與150個城市.但事實上這僅是美軍核武 的16%,高達50%的火力將用在蘇聯的核子兵力上. 後來在1972年授權空軍對北越首都進行傳統式戰略轟炸的尼克森 總統,對於SIOP未能保持"彈性"的初衷相當不滿,他在1970年的國情 咨文中表示:"萬一發生核子攻擊事件,難道總統唯一的選擇就只有對 敵人的平民執行大規模毀滅,也必然讓美國人民面對屠殺的後果嗎? 保證毀滅的觀念是否這樣狹隘?難道這就是美國面對各種威脅時,唯 一能採行的措施嗎?"國防部長史勒辛格因而在1974年批准"核武使 用政策",對核戰提出了兩種新的思維.第一種是"有限核武方案",也就 是說總統核武攻擊不必然是全面戰爭,而可能是以數十到數百枚對 軍事目標進行強烈打擊,從而嚇阻蘇聯擴大戰爭.為了確保蘇聯有穩 固的領導階層認清他面對的局勢,並且與美國維持談判的窗口,這政 策甚至要求保留蘇聯政軍的領導目標與管制中心不受核武攻擊.然 而,史勒辛格政策的另一項思維,卻是提高對蘇聯經濟的摧毀能力,新 版的國安備忘錄要求核武能夠摧毀蘇聯75%的工業與30%的人口,原 因是摧毀工業的目的不再只是癱瘓戰爭機器,而是要徹底傷害對手, 讓對手沒有能力在核戰後重建為美國的敵人.因此與蘇聯之間的核 戰結果,"勝利"是屬於最先恢復文明的一方. 1975年出版的空軍手冊,就對"有限核戰"有了明確的定義,空軍將戰 爭分成四個等級:戰略核子戰爭,戰區核子戰爭,戰區傳統戰爭與區域 衝突.戰略核子作戰將"展開高密度的部署作戰,讓敵國在戰後無法恢 復成一個強權",而"戰區核子作戰則能減少平民傷亡,減少戰局升高 的可能".然而,1977年繼任的卡特總統同樣也對前任政府的核子戰略 表示不滿,他任命政治學者杭亭頓--而不是軍人或國防部長--進行跨 部門的檢討,而得出的結論也與軍人體系的政策大相逕庭.在第10號 總統備忘錄指出,美蘇核戰將造成雙方各一億人以上的死亡,75%的 工業被毀滅,這其中真的有所謂的"贏家"嗎?卡特總統於是下令進行" 核子目標政策檢討",重新審視核子彈頭該瞄準哪個目標才能盡快結 束戰爭? 1980年的第59號總統指令認為,戰略武器瞄準的重要目標應該是蘇 聯認為很重要的目標,而不是美國自己認為重要的目標.而蘇聯獨裁 政權重視自己的性命遠勝過人民,因此蘇聯的"領導階層"就該是戰略 武器的最重要目標(恰巧與史勒辛格政策保留蘇聯領導階層來談判 的思維相反).在編號為5F的SIOP中,美國列出5000個領導階層目 標.SIOP 5F另外也將蘇聯的糧食單位與遠東地區的部隊列為目標,理 由是摧毀前者能讓蘇聯段良而引發人民暴動,後者則讓中國有能力 攻擊蘇聯,讓蘇聯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雖然SIOP 5F將目光放在蘇聯 的領導重心上,但秉持著"寧可錯殺一百"的精神,仍列有2500個戰略 核子目標,25000個軍事目標與15000個潛在經濟目標.繼任的雷根總 統在傳統上被認為是鷹派,但基本上仍繼承SIOP 5F的思維,它更重視 領導階層的目標,並甚至在"蘇聯軍力報告"中主動披露蘇聯領導階層 的地下掩體與通訊網路,以傳達"你可以跑,但無處可躲"的訊息,另一 方面,則剔除了15000個"反復甦目標",使戰略目標資料庫僅剩下 14000個目標. 隨著蘇聯的瓦解,這些核戰計畫逐漸成為歷史文件,而不是人類末日 的預言書.然而回顧這些核戰計畫的變遷,卻可讓我們發現到核戰戰 略基本上只是傳統戰爭的衍生,許多概念都曾在歷史上出現過.冷戰 初期的大規模報復策略,基本上是二戰城市轟炸的翻版;隨著精確度 的提升,SIOP-62將目光到軍事目標身上,成為核子武力硬碰硬的交鋒; 而史勒辛格政策則與古代戰爭的焦土策略無太大區別;SIOP 5F則用 戰略武器執行以往非傳統作戰才能達到的"斬首"效果.因此,別再相 信北約導彈都會"誤炸"格達費的孫子,還是海珊兒子的謊言了,領導 階層從一開始就是美國空軍的目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1.76.5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1.76.53
tenweli:摧毀對方領導核心就如同一槍打爆對方腦袋一樣 06/26 00:32
tenweli:問題是如果拉高到國家層級 就會面臨 你把腦袋打爆了 那該 06/26 00:33
tenweli:和誰談判的問題。 06/26 00:34
ssarc:5000個領導目標都被打暴也不用談判了,群龍無首的情況一方面 06/26 00:51
ssarc:可以逐步蠶食接管,另方面面對抵抗也更容易各各擊破 06/26 00:51
KoujikiOuji:推 06/26 01:25
Trunicht:真是精闢 06/26 01:57
JosephChen: 推 06/26 03:01
abdulla:大推 06/26 03:14
dreamcity:是的寶傑,這就是我跟原子彈還有B-29合照的照片~ 06/26 07:42
gametv:推! 06/26 11:24
chungrew:推!論述完整 06/26 13:55
chungrew:不過,甘迺迪是1960年當選總統,1961年就職 06/26 15:22
chungrew:可能是翻譯的關係 06/26 15:23
gn01914712:推 06/26 17:26
dorbeetle:科科 羅斯威爾基地 XD 06/26 20:22
ThomasJP:其實羅斯威爾基地在進行曲速飛行實驗...(大誤) 06/26 22:17
KK2001:其實是在測試量子魚雷(?) 06/27 10:38
andystupid:推 06/27 13:30
fetoyeh:幸好沒成真 要不然我們現在都得理莫西干頭穿皮衣騎機車了 06/27 19:21
kuochieh:大堆~~~ 06/27 19:48
sneak: 推 https://noxiv.com 08/13 07:09
sneak: 大堆~~~ https://daxiv.com 09/16 03:20
sneak: 推 https://noxiv.com 01/01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