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incereBob (誠實老包)》之銘言: : 以前在國外念研究所時,教授給了一篇論文,主旨是「原子彈並非日本投降主因」。 : 作者將日本上層政治結構分成三層,最低層是內閣、中層是天皇,最上層是陸軍部。 : 接著用事件說明,內閣在東京大轟炸時就建議投降,原爆後天皇傾向投降。 : 但是,要等到百萬關東軍被蘇軍打垮、請託蘇聯居間與同盟國和談的可能徹底破滅, : 陸軍部才放棄,支持天皇的投降決定。也就是,對日作戰的最後關鍵是蘇軍的參戰。 咦,之前常見的"陸海軍三比三,最後天皇仲裁"的 說法呢? : 作者還有一項論點,說明為何原子彈不會是日本投降的關鍵。 : 因為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美軍空襲,在單日軍事行動造成的傷亡數字甚至超過原爆, : 既然之前的大轟炸,日本都可以挺過來,應該不會因為傷亡數字較低的原爆而崩潰。 : 但是我覺得這一點有待商榷,因為原爆是一種新科技造成的心理震撼, : 徹底瓦解了日本領導階層的抗戰意識,讓他們覺得怎樣都是打不贏的。 : 這種震撼不能光用數字來理解,而是直接把對方的民心士氣瓦解。 還有一點,上百架轟炸機轟炸才能毀掉一個城市, 這時要每次打掉人家百分之十幾,讓對方的轟炸機部 隊逐漸衰弱,每次轟炸的能力越來越低落,導致戰爭難 以持續下去,這是可能的,不列顛之役的獲勝證明了這 個想法,所以戰爭末期德日都是這樣撐的;但只要一架 轟炸機就可以毀掉一個城市的話,你不可能做到攔截 率百分之百,而人家只要剩一架轟炸機,就能幹掉你一 個城市,百來架的大編隊甚至可以一次毀掉你上百個 城市,等於一個波次就滅亡你的國家,誰都撐不下去. : 畢業多年以後,還是常常看到坊間對二戰結束的討論,聚焦在原爆, : 所以想聽聽各位先進的論點,究竟蘇聯是不是歐亞兩戰場的關鍵勝利力量? 歐洲戰場是的,亞洲就差多了,雖然日本是有人提 出撤到東北繼續抗戰,蘇聯斷了這希望,但1945年談這 種撤軍東北的做法,本身就沒有執行的可能,搬家又不 是說一聲搬家就會自動搬好...... : (該名教授也主張,歐戰時,近七成德國軍隊係遭蘇軍消滅,諾曼地被高估了)。 蘇聯與軸心軍在東線打了快五年(1941/6/22~1945 /5/8),西方各國呢?1939/9/1~1940/7/1,與1944/6/6~ 1945/5/8,還不到兩年,加上北非與義大利,西方打掉的 義大利軍是比較多,可是北非戰場與義大利戰場,數量 上意大利人比較多...... 諾曼地的規模號稱"史上最大的作戰"不是喊假的, 但那是指己方動員的人力規模,不是殺掉的人數,登陸 戰太多人力耗在後勤.會說諾曼地被高估,這教授是作 戰史的嗎?總覺得他是這方面的外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66.123
LUDWIN:也許高估是指諾曼第登陸被美國那幾個艱苦海灘高估了難度 07/07 21:42
LUDWIN:而不是高估了整體第二戰場開闢的效果 07/07 21:42
LUDWIN:畢竟很多人看了好萊塢片以後以為整條諾曼第海灘都一樣艱苦 07/07 21:43
LUDWIN:其實真正的艱苦是之後突破瑟堡包圍圈的那三個月 07/07 21:43
LUDWIN:但這著墨甚少,好萊塢焦點多半還是在那個血腥的早上而已 07/07 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