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主要是日本近代以來的作戰模式﹐事實上都是有給自己留余地的。 : 日清戰爭開打之前﹐日本就跟英國先有外交聯系﹐打算萬一對清作戰不利時﹐ : 由英國出面來調停﹐讓日本敗而無大傷﹐保留根基。 : 日俄戰爭之前﹐由跟美國先有外交聯系﹐也是同樣打算萬一作戰不利﹐ : 可以有個強國出來調停。後來美國確實也讓雙方體面停戰了。 我覺得這幾段無助於論證二戰時日本的外交策略耶, 首先這兩場戰爭都不是總體戰,國際外交情勢也是偏向多元互相牽制的狀況, 和二戰有很大不同。 然後即使在這兩個戰爭中日本有做外交相關準備,我們能肯定這真的有對他的外交 策略奠下什麼優良傳統嗎,或以上案例都僅是根據當時情勢理所當然的一般判斷。 因此,我看不出來舉這兩個例子,可以說明日本在二戰末期的外交戰略觀點應該為何。 : 二戰的時候﹐到了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日本的唯一希望﹐ : 不是擊敗什麼美國空軍之類的﹐而是希望能夠有個強國出來調停﹐ : 讓日本不至於徹底失敗被完全佔領(因為那有可能導致原有體制崩潰﹐ : 天皇退位﹐本土被分割佔領)。 : 而當時唯一有實力也有二戰戰功分量﹐足夠讓日本的對手美中英不能忽略意見的﹐ : 就隻有蘇聯。也就是說﹐如果日本能夠拉住蘇聯替它出頭﹐那還是可以雖敗不亡﹐ : 且自己保留一些來日東山再起的兵力的(後來則是美國施舍才得以有自衛隊)。 : 這就是歐戰結束﹐英美強烈要求蘇聯三個月內對日表態的原因。 : 而日本的依仗是在於﹐按照日蘇條約﹐雖然日蘇條約在1945年到期﹐ : 但是條約本身有規定﹐除非是締約國在到期前一年宣布到期後條約不再延續﹐ : 否則的話﹐條約會自動延續一年。 先講強國調停,強國調停的動機很簡單,就是讓潛在對手吃不到太多好處,順便顯一下 自己維護和平的義名,但對蘇聯來說,日本也是他嘴邊的肥肉,又剛從最慘烈的戰爭走 出來,這兩種動機似乎都相較薄弱。 所以蘇聯會想要調停的必要條件,是他對互不侵犯條約絕對不想違反(不過他才剛打趴一 個同是軸心國卻違反條約的對手),或是關東軍有鐵壁的防守(不過這明顯不成立)。 所以說以"蘇聯可能調停"當作唯一絕不投降的理由,似乎必須建立在很夢幻般的信心。 我覺得還是回歸根本,不投降就是在展示決心,準備本土防禦是在增加美軍的可能消耗, 總之就是以美軍吃下他得付出的代價為籌碼,來爭取比較好的條件。 在這個劇本中,原子彈的出現就代表,美軍不用打登陸戰也可以把他們炸到滅國, 反而蘇聯的即時參戰,讓美軍多一層顧慮,又要和時間賽跑,反而為日本爭取到 比較好的條件,因此加緊投降。 : 因此﹐如果說日本選擇主動投降而非最後玉碎﹐蘇聯參戰起了主要作用﹐也沒有錯。 : 但是這個主要作用﹐並不是因為軍事上的關東軍的失利。 : 假設當時還有一群外星人強大勢力可以來調停﹐那麼關東軍全軍覆沒﹐ : 日本也不會投降的。 總覺得這篇想表達的"調停"也未免太強大了, 有點像在遊戲機制中至少會有1%成功率所以被狂按一樣。 如果日本人真是這樣也真服了他了。 : 然後﹐諾曼底登陸也一樣﹐諾曼底登陸的作戰效果並不大。 : (諾曼底德軍兵力僅6個師﹐而同時期蘇軍在白俄羅斯突擊戰役中﹐ : 10天內就讓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前線9個軍長中的7個陣亡自殺或被俘﹐包括4個上將) : 但是諾曼底的其他效果是很大的﹐因為它正式宣告盟軍在歐陸的大規模反攻﹐ : 以及德軍面臨雙線作戰的結果﹐諾曼底登陸讓德國幻想破滅﹐ : 對德國上層士氣的打擊非常嚴重﹐基本上﹐諾曼底登陸之後﹐ : 德國徹底失敗的結局就定了。 把登陸的效果和"其它效果"分開來講很怪, 這樣講下去,之後恐怕就會出現分析"美國運兵到歐陸"效果不大, 但其它效果和意義很大的說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44.145
bloodrose23:不用扯二戰那麼遠 918就說明日本的外交就是沒有外交 07/07 22:35
bloodrose23:能以軍領政到這種程度 什麼政治盤算都比不上一顆子彈 07/07 22:38
yusaku:戰後的歷史研究從當時日本內閣會議來看,當時日本真的很天 07/07 23:33
LUDWIN:不天就會被清君側了,當然要表演一下XD 07/08 12:27
Leika:軍校洗腦or貴胄出身的日本軍閥,實在不能跟史達林相提並論~ 07/09 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