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真夠嗆的......諸事不順,差一點連文章都快寫不下去了(囧rz)   還好,新一篇總算是順利生出來了,趁還記得的時候趕緊貼上來。   然後......最近逛版總覺得火藥味挺濃的啊。對於「蔣介石對台之貢獻」的爭議, 正反雙方都有人想以自己的論點一舉KO駁倒對手。可惜這裡是網路不是辯論擂台,我不 否認有些人的觀點我很支持,但大夥講話就稍微和氣點吧......。(搔頭)   閒話到此,希望這次的內容大家會喜歡<(_ _)>   P.S:由於筆者外語能力並不理想,對於船艦的動力配置運作可能有很多理解上的 錯誤,這部份還請諸位板友多加包涵及幫助......感謝<(_ _)> ----------------------------------------------------------------------------   3.坎農級(Cannon class)護航驅逐艦      坎農級護航驅逐艦是美國海軍繼埃瓦茨級以後,第二種採用柴電動力的護航驅逐艦, 也是美國各型護航驅逐艦中援助海外數量最多的一型。由德拉佛造船(Dravo Corp.)、 聯邦造船及乾塢製造公司(Federal Shipbuilding and Drydock Compan)、西部管道及 鋼鐵公司(Western Pipe and Steel Co.)及坦帕造船(Tampa Shipbuilding Co.)等四 家公司,和美國海軍各大海軍造船廠共同建造,在大戰期間一共建造了72艘。   埃瓦茨級問世之後不久,美國海軍即針對該級艦投入實戰後發現的優缺點,進行大幅 度的改良。除了要改善空間過小及耐波性不佳的問題之外,更進一步還要強化火力及提升 續航力,要求新型艦的續航力要能突破1萬海浬以上。除此之外,也要改善舊有柴電動力 機組「太大隻」的問題;因為埃瓦茨級採用的GMT型(General Motors Tandem Diesel dr -ive)設計,是動力(柴油引擎)、發電(發電機)和馬達分立的、非常佔空間的設計。 因此新型艦改採「柴電動力串聯馬達」(Diesel-Electric Tandem motor drive,DET) 的方式,亦即柴油引擎和發電機二合一,在產生動力的同時也能提供電力,從而毋須另外 加裝發電機也能夠驅動馬達帶動船體前進。另外,由於艦體空間加大,故可以攜帶更多的 油料,使艦艇能夠在海上停留更長的時間,讓敵人的潛艇全無空隙可趁。稍後這種被稱為 DET型的護航驅逐艦,就以其首艦之名稱之為「坎農級」。   坎農級的基準排水量為1,240噸,滿載則為1,620噸,全長306呎(93.3m)、寬36呎 (11m)、吃水11.5呎(3.5m)。採用4具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GM)製M-16-278A 型柴油主機,搭配2具電動馬達,採雙軸推進。最高航速21海節(約39km),續航力 10,800海浬(12海節),乘員人數186人(出海作戰時則擴編為220人)。   本級艦的武裝大體比照巴克利級,主砲為76.2mm/L50(3in./L50 Mk-22)單裝砲3門 -全部為露天砲座,加上雙聯裝波佛斯(Bofors) Mk-12 40mm/L60防空機砲2座、奧勒岡 (Oerlikon)20mm/L70防空機砲8門,以及刺蝟砲1門、深水炸彈投射器(即K砲)8具、投 射滑軌2條(備彈數約30枚),以及一具三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   坎農級艦是二次大戰中少數全家族都安然渡過大戰的艦艇,在戰爭中亦有多艘打下輝 煌戰績。例如後來入籍台灣的湯瑪斯號,就曾跟僚艦聯手在亞速爾群島(Azores)*和北 卡羅萊納的哈特拉斯角(Cape Hatteras)近海各擊沉1艘U艇(巧合的是,這艘僚艦後來 跟湯瑪斯號同時入籍台灣),並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Halifax)外海又另外獨力擊沉 一艘;另外一艘山繆.S.麥爾斯號是獲得的「戰星獎章」(Battle Star)數量僅次於英格 蘭號(USS England DE-635)的名艦(英格蘭號獲得10枚,麥爾斯號則為8枚)。曾經參 與過硫磺島之役和沖繩之役,並在任務中獨力擊落3架日機和協同擊沉一艘潛艇;只有一 艘洛奇號在戰爭結束後一個月,於護航一艘醫療船前往日本東京的途中,在東京灣誤觸未 清除的水雷而嚴重受創。最後被直接放棄修復並就地退役、除籍,送往橫須賀拆除。 *亞速爾群島位於北大西洋,距離葡萄牙海岸約1000公里,在1766年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 ,1895年起成為擁有少數自治權的海外領地。二次大戰時葡萄牙雖保持中立,但在倫敦與 華盛頓的外交壓力下,被迫提供同盟國軍隊在該地的通行權,美英兩國稍後即在此聯手建 立北大西洋東部最大的複合式軍事基地(包括空軍基地、雷達站以及海軍基地)。   本級艦中的艾德里吉號有一個流傳多年的傳說,相傳該艦是美國在二戰中的絕密實驗 :「彩虹計畫」(Project Rainbow)隱形實驗的標的艦。這項實驗計畫的目的,是根據 知名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統一場論或萬有引力的廣義相對論,該理論 假設磁場、電磁波跟地心引力互有關係,根據個理論在透過特別的儀器和足夠的能量,能 夠使光線彎曲,而讓實際的物質變成隱形。美國海軍認為如果實驗能夠成功,在戰場上將 會有極大的實用價值。為了證明可行性,美軍於是挑選了剛下水即將竣工服役的艾德里吉 號作為實驗艦,在艦上安裝上了大量電子實驗設備。包括磁場產生器、用來接收並分配其 產生的磁力的巨大線圈,特製的同步和調製電路以及其他特製的電子設備。   實驗在1943年7月22日和10月28日分兩次於費城(Philadelphia)的海軍船塢進行, 在第一次實驗中,艾德里吉號在一團綠霧包圍下接近隱形,但實驗結束之後,據說艦上官 兵都出現嚴重的噁心症狀。   10月28日,第二次實驗展開,這次是整艘船在一道強烈的藍光之下突然消失,就在同 一時間,在距離費城距離600公里開外的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Norfolk)回報該艦 在附近海面上出現有數分鐘之久,接著在又在費城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最後才又回到船 塢中。   但是,第二次實驗的結果以失敗收場,因為實驗結束後美軍評估人員一上船,有如看 到地獄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船的外表是完好的,但艦內卻是一片火海,神奇的是這些火 焰卻不會對任何機件造成損傷。不過可怕的還在後面,好幾名水手不知何故消失的無影無 蹤,或是身體跟鋼板或甲板「融合」在一起,而且完全無法脫困;部分水手的衣衫則被燒 了個精光,全身不是閃閃發亮就是凍結成冰柱,還有些人部分身軀變成透明。   最恐怖的是,艦上除了少數幾個被分配在輪機室的工程師之外,全部船員都失去了方 向感,身心嚴重受創,有部分的人甚至已經發瘋!最後統計有多達16名船員失蹤、6人發 瘋或罹患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其餘船員也幾乎都有精神失常或失能的情形,最後全部被強 迫退役。至於實驗艦本身則在恢復原貌後,投入北大西洋海域的護航及巡邏任務。戰後被 售予希臘皇家海軍使用。   部分本級艦在戰時被租借給自由法國和巴西海軍,並在戰後賣斷。而其餘的坎農級艦 也都在戰後被退役封存,並陸續在1950年代被以軍援或軍售的方式出脫給法國、荷蘭、義 大利、希臘、巴西、烏拉圭、祕魯,以及日本、韓國、台灣、泰國和菲律賓等12個國家; 其中在日本服役者於退役後歸還美國,稍事整修後再轉交菲律賓。目前還有一艘以旗艦之 姿繼續在該國海軍服役中,預定2012年下半年才會退役;而這艘被命名為「胡馬朋大君號 」的護航驅逐艦,也是美國在二戰所建造的近500艘DE當中唯一的,同時也是最後一艘還 在第一線服役、可謂全世界「最高齡」的作戰艦艇……。      中華民國在1948年12月自美國諾福克接收了4艘本級艦,是中華民國依美國《第512號 公法案》所接收的最後一批美艦。歸國成軍後分別命名為「太和」、「太倉」、「太湖」 與「太昭」,並跟原埃瓦茨級的太康、太平兩艦合稱為「太字號」,是國府海軍在國共內 戰末期重慶號叛逃後以迄1960年代之間的主力艦。曾經參與上海保衛戰、舟山登步島之役 (此戰和金門古寧頭之役齊名,是國軍在中國大陸兵敗如山倒之際少有的大勝),以及平 潭島撤退、廣州撤退和海南撤退等作戰。而在1950年代撤台之後,太字號還是國府轟動全 球的「大陸沿海封鎖令」下,歷次所謂「捕獲鐵幕國家商輪案」的主角(詳情可上戰史版 精華區搜尋「國軍海盜傳奇」一文)。   1954年11月太平號在大陳島海域被共軍魚雷艇偷襲擊沉之後,太和號便遞補其位前往 當地。孰料才剛加入大陳任務艦隊沒多久,就在1955年1月10日被共軍空襲重創,艦身中 段幾乎全毀,差一點就「分家」-斷成兩截後沉沒,所幸修理艦衡山號及時趕到並搶修成 功而得以保全。然而在空襲中,國軍損失了戰車登陸艦中權。11日,又失巡邏艦靈江。 8天後,最後倖存的巡邏艦鄞江也被擊沉。短短半個月大陳艦隊就形同全滅,讓台灣朝野 大為震驚,成為國府後來在2月火速推動實施「金剛計畫」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湖號和太昭號在台灣海軍有兩個特殊的服役紀錄,那就是支援長山八島撤退以及參 與首次的敦睦遠航支隊。長山八島位於渤海灣口,南臨山東半島,北接遼東半島,在國共 內戰後期曾經是國府從事華北沿海游擊戰,或華北地區口岸閉關任務的重要基地,派有包 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的重兵防守。但是隨著共軍於1949年4月底發起渡江戰役並攻陷南京, 以及同年6月國軍實施青島撤退,長山八島已經成為國府在華北最後而且孤立的基地。7月 以後由於國軍在華中的戰況日益不利,國府才終於決定將長山守軍全部撤退,以釋出兵力 轉用於其他戰線。8月12日起,在太湖、太昭等艦掩護下,海軍以一週時間將長山八島的 陸軍及陸戰隊守軍,還有願意隨軍撤離的平民全部撤往台灣。   1953年8月17日,太湖、太昭二艦和丹陽號驅逐艦組成海軍首次的敦睦支隊,前往菲 律賓蘇比克灣訪問。這是台灣海軍史上第一次的敦睦遠航,曾經在菲律賓僑界引起轟動。 惜乎由於財力及備戰等因素,第二次的敦睦遠航一直到7年後應美國海軍邀請參加太平洋 節才再次展開。而海軍正式將敦睦遠航定制為一年一度的敦睦友邦及官校應屆生遠航訓練 任務,已經是14年後的1967年的事了。   進入70年代以後,由於太字號普遍年事已高,加上海軍新一代的主力-陽字號驅逐艦 已經逐漸形成戰力,因此陸續在1972~75年間退役並改為靶艦使用。至此一代名艦正式走 入歷史。 坎農級各艦列表 1.坎農號 Cannon DE-99 1942年11月14日起工,1943年5月25日下水,同年9月26日竣工服役。1944年12月19日 退役並移交巴西海軍,更名為白賓地號(NAE Baependi),舷號更改為D-17。1975年 退役除籍。 2.克里斯托佛號 Christopher DE-100 1942年12月7日起工,1943年6月19日下水,同年10月23日竣工服役。1944年12月19日 退役並移交巴西海軍,更名為貝尼芬特號(NAE Benevente),舷號更改為D-20。1964年 退役除籍。 3.艾爾傑號 Alger DE-101 1943年2月2日起工,同年7月8日下水,11月12日竣工服役。1945年3月10日退役並 移交巴西海軍,更名為巴比東加號(NAE Babitonga),舷號更改為D-16。1964年 退役除籍。 4.湯瑪斯號 Thomas DE-102 1943年1月16日起工,同年7月31日下水,11月21日竣工服役。1946年3月退役, 1948年12月27日除籍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1949年3月22日成軍服役,更名為 「太和」,舷號亦更改為DE-23。1975年5月1日退役,除籍後改為靶艦。 5.波斯維克號 Bostwick DE-103 1943年2月6日起工,同年8月30日下水,12月1日竣工服役。1946年4月30日退役, 1948年12月27日除籍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1949年3月22日成軍服役,更名為 「太倉」,舷號亦更改為DE-24。1973年元旦退役,除籍後改為靶艦。 6.布里曼號 Breeman DE-104 1943年3月20日起工,同年9月4日下水,12月12日竣工服役。1946年4月26日退役, 1948年12月27日除籍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1949年5月11日成軍服役,更名為 「太湖」,舷號亦更改為DE-25。1975年5月1日退役,除籍後改為靶艦(一說被當 作擴建高雄港或左營港的地基使用)。 7.波洛斯號 Burrows DE-105 1943年3月20日起工,同年10月2日下水,12月19日竣工服役。1946年4月26日退役, 1950年6月1日於除籍後軍援荷蘭皇家海軍,更名為范.阿姆斯特爾號(HNLMS Van Amstel)舷號亦更改為F-806。1968年2月退役除籍。 8.塞內加爾人號 Sénégalais F-02 1943年4月24日起工,同年9月24日下水,1944年1月2日竣工後依租借法案移交自由 法國海軍服役。1965年10月於退役除籍後出售解體。 9.阿爾及利亞人號 Algerien F-01 1943年5月13日起工,同年11月27日下水,1944年1月23日竣工後依租借法案移交自由 法國海軍服役。1952年更名為歐塞號(FNS Oise),舷號亦更改為F-701。1965年11月 於退役除籍後出售解體。 10.突尼西亞人號 Tunisien F-06 1943年6月23日起工,同年12月17日下水,1944年2月11日竣工後依租借法案移交自由 法國海軍服役。1964年5月於退役除籍後出售解體。 11.摩洛哥人號 Marocain F-05 1943年9月7日起工,1944年1月1日下水,同年2月29日竣工後依租借法案移交自由法國 海軍服役。1964年5月於退役除籍後出售解體。 12.霍瓦人號 Hova F-04 1943年9月7日起工,1944年1月1日下水,同年2月29日竣工後依租借法案移交自由法國 海軍服役。1964年5月於退役除籍後出售解體。 13.索馬利亞人號 Somali F-03 1943年10月23日起工,1944年2月12日下水,竣工後依租借法案移交自由法國海軍服役 。1968年更名為阿拉戈號(FNS Arago),退役除籍時間不明。 14.卡特爾號 Carter DE-112 1943年11月19日起工,1944年2月29日下水,同年5月3日竣工服役。1946年4月10日退役 ,1948年12月27日除籍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1949年5月11日成軍服役,更名為「太昭」 ,舷號亦更改為DE-26。1972年11月15日退役,除籍後改為靶艦。 15.克蘭斯.L.埃文斯號 Clarence L. Evans DE-113 1943年12月23日起工,1944年3月22日下水,同年6月25日竣工服役。1947年5月29日退役 ,1952年3月29日於除籍後軍援法國海軍,更名為柏柏人號(FNS Berbère,舷號不明) ,1960年退役除籍。 16.李維號 Levy DE-162 1942年10月19日起工,1943年3月28日下水,同年5月13日竣工服役。1947年4月4日退役, 1974年7月17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17.麥康乃爾號 McConnell DE-163 1942年10月19日起工,1943年3月28日下水,同年5月28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29日退役 ,1974年3月21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18.奧斯特豪斯號 Osterhaus DE-164 1942年11月11日起工,1943年4月18日下水,同年6月12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29日退役 ,1974年5月30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19.帕克斯號 Parks DE-165 1942年11月11日起工,1943年4月18日下水,同年6月23日竣工服役。1946年3月退役, 1973年10月15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20.巴隆號 Baron DE-166 1942年11月30日起工,1943年5月9日下水,同年7月5日竣工服役。1946年4月26日退役, 1952年5月3日於除籍後軍援烏拉圭海軍,更名為烏拉圭號(ROU Uruguay),舷號更改為 DE-1。1990年退役除籍後解體。 21.阿克瑞號 Acree DE-167 1942年11月30日起工,1943年5月9日下水,同年7月19日竣工服役。1946年4月1日退役, 1973年7月19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22.艾密克號 Amick DE-168 1943年1月7日起工,同年5月27日下水,7月26日竣工服役。1947年5月16日退役, 1955年6月14日於除籍後移交日本海上自衛隊,更名為朝日號(JDS あさひ,羅馬 拼音Asahi,即「剛升起的太陽」之意),舷號更改為DE-262。1976年9月13日在 退役除籍後送還美國整修,並轉交菲律賓海軍,更名為西卡杜那領主號(BRP Datu Sikatuna),舷號更改為PS-77。1980年7月再改舷號為PF-5,1989年退役除籍。 23.阿瑟頓號 Atherton DE-169 1943年1月14日起工,同年5月27日下水,8月29日竣工服役。1945年12月10日退役, 1955年6月14日於除籍後移交日本海上自衛隊,更名為初日號(JDS はつひ,羅馬 拼音Hatsuhi,即「元旦的日出」之意),舷號更改為DE-263。1976年9月13日在 退役除籍後送還美國整修,並轉交菲律賓海軍,更名為胡馬朋大君號(BRP Rajah Humabon),舷號更改為PS-78。1980年6月28日再改舷號為PF-6,1993年因艦體老舊 退役。1996年1月復役,並三度更改舷號為PF-11,預定將於2012年下半年退役。 (筆者:逛網時意外在「你管」上看到的,老海軍看到應該會淚流滿面……T^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0r740tGZw
24.布施號 Booth DE-170 1943年1月30日起工,同年6月21日下水,9月19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4日退役, 1967年12月15日於退役後軍援菲律賓海軍,更名為卡拉提沃領主號(BRP Datu Ka- lantiaw),舷號更改為PS-76。1981年9月21日葛萊拉颱風(Typhoon Clara)侵襲 期間,在前往菲北卡拉揚島(Calayan Island)拖救受困的美軍彈藥運輸艦胡德山 號(USS Mount Hood AE-29)時,因不敵大浪於觸礁後擱淺並翻覆沉沒,船體殘骸 後就地拆解。 (筆者:這起事故是菲律賓海軍建軍以來最嚴重的海難事故,共有多達79名官兵因 船隻翻覆而隨艦沉沒罹難,或是被大浪捲入海中失蹤。事故後菲律賓政府還為此召 開聽證會,調查事故的成因及責任歸屬。 詳情可參考該網頁:http://en.wikipedia.org/wiki/BRP_Datu_Kalantiaw_(PS-76) ) 25.卡羅爾號 Carroll DE-171 1943年1月30日起工,同年6月21日下水,10月24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9日退役, 1966年12月29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26.庫納號 Cooner DE-172 1943年2月22日起工,同年7月23日下水,8月21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25日退役, 1973年11月1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27.艾德里吉號 Eldridge DE-173 1943年2月22日起工,同年7月25日下水,8月27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7日退役, 1951年1月15日於除籍後售予希臘皇家海軍,更名為獅子座號(HNS Λ?ων Leon) ,舷號更改為D-54。1992年11月15日退役,1999年11月11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28.馬爾茨號 Marts DE-174 1943年4月26日起工,同年8月8日下水,9月3日竣工服役。1945年3月20日退役, 同日於除籍後軍援巴西海軍,更名為波凱那號(BAE Bocaina),舷號更改為D-22。 1975年退役除籍後出售解體。 29.凡尼威爾號 Pennewill DE-175 1943年4月26日起工,同年8月8日下水,9月15日竣工服役。1944年8月1日退役, 同日於除籍後軍援巴西海軍,更名為貝蒂歐加號(BAE Bertioga),舷號更改為 BE-1。1964年退役除籍。 30.麥卡號 Micka DE-176 1943年5月3日起工,同年8月22日下水,9月23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4日退役, 1967年5月15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31.瑞波德號 Reybold DE-177 1943年5月9日起工,同年8月22日下水,9月29日竣工服役。1944年8月15日退役, 同日於除籍後軍援巴西海軍,更名為布拉奇號(BAE Bracui),舷號更改為D-18。 1973年退役,後經整修陳列於里約熱內盧市(Rio de Janeiro)的「巴西海軍文化 中心」(Centro Cultural da Marinha,英譯:Naval Cultural Center),作為 博物館紀念艦展示。 (筆者:此為紀念艦現況) http://www.navsource.org/archives/06/images/177/0617707.jpg
32.赫佐格號 Herzog DE-178 1943年5月17日起工,同年9月5日下水,10月6日竣工服役。1944年8月1日退役, 同日於除籍後軍援巴西海軍,更名為貝伯利比號(BAE Beberibe),舷號更改為 D-19。1966年2月因發生擱淺事故,在搶救失敗後就地退役除籍。1968年解體。 33.麥可安號 McAnn DE-179 1943年5月17日起工,同年9月5日下水,10月11日竣工服役。1944年8月15日退役 ,同日於除籍後軍援巴西海軍,更名為保祿號(BAE Bauru),舷號更改為D-18。 1982年於退役除籍後作為博物館紀念艦,陳列於里約熱內盧。 34.頓彼得號 Trumpeter DE-180 1943年6月7日起工,同年9月19日下水,10月16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4日退役, 1974年6月18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35.史特勞勃號 Straub DE-181 1943年6月7日起工,同年9月19日下水,10月25日竣工服役。1947年10月17日退役, 1974年7月17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36.古斯塔佛森號 Gustafson DE-182 1943年7月5日起工,同年10月3日下水,11月1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26日退役, 1950年10月23日於除籍後軍援荷蘭皇家海軍,更名為范.艾維克號(HNLMS Van Ewijk) ,舷號更改為F-808。1967年12月15日於退役後歸還美國海軍,1968年2月出售解體。 37.山繆.S.麥爾斯號 Samuel S. Miles DE-183 1943年7月5日起工,同年10月3日下水,11月4日竣工服役。1946年3月28日退役, 1950年8月12日於除籍後軍援法國海軍,更名為阿拉伯人號(FNS Arabe),舷號 更改為F-717。1968年退役除籍,出售解體。 38.威森號 Wesson DE-184 1943年7月29日起工,同年10月17日下水,11月11日竣工服役。1946年7月25日退役, 1951年1月10日於除籍後軍援義大利海軍,更名為仙女座號(ITS Andromeda),舷號 更改為F-592。1970年退役除籍,出售解體。 39.雷多號 Riddle DE-185 1943年7月29日起工,同年10月17日下水,11月17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退役, 1950年8月12日於除籍後軍援法國海軍,更名為卡拜爾人號(FNS Kabyle),舷號 更改為F-718。1959年退役除籍後解體。 40.斯維爾號 Swearer DE-186 1943年8月12日起工,同年10月31日下水,11月25日竣工服役。1946年2月25日退役, 1950年9月16日於除籍後軍援法國海軍,更名為班巴拉人號(FNS Bambara),舷號 更改為F-719。1959年退役除籍後解體。 41.斯特恩號 Stern DE-187 1943年8月12日起工,同年10月31日下水,12月1日竣工服役。1946年4月26日退役, 1951年3月1日於除籍後軍援荷蘭皇家海軍,更名為范.西卓號(HNLMS Van Zijll) ,舷號更改為F-811。1967年12月15日於退役後歸還美國海軍,1968年2月出售解體。 42.歐尼爾號 O'Neill DE-188 1943年8月26日起工,同年11月14日下水,12月6日竣工服役。1946年5月2日退役, 1950年10月23日於除籍後軍援荷蘭皇家海軍,更名為杜波伊斯號(HNLMS Dubois) ,舷號更改為F-809。1967年12月15日於退役後歸還美國海軍,1968年2月出售解體。 43.布隆斯坦號 Bronstein DE-189 1943年8月26日起工,同年11月14日下水,12月13日竣工服役。1945年11月3日退役, 1952年5月3日於除籍後軍援烏拉圭海軍,更名為阿提加斯號(ROU Artigas),舷號 更改為DE-2。1988年退役除籍後解體。 44.巴克號 Baker DE-190 1943年9月9日起工,同年11月28日下水,12月23日竣工服役。1946年3月4日退役, 1952年3月29日於除籍後軍援法國海軍,更名為馬拉加什人號(FNS Malgache), 舷號更改為F-724。1969年元旦退役,1970年於除籍後作為靶艦。 45.考夫曼號 Coffman DE-191 1943年9月5日起工,同年11月28日下水,12月27日竣工服役。1946年4月30日退役, 1973年8月17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46.艾斯納號 Eisner DE-192 1943年9月23日起工,同年12月12日下水,1944年元旦竣工服役。1946年7月15日 退役,1951年3月1日於除籍後軍援荷蘭皇家海軍,更名為德澤烏號(HNLMS De Zeeuw) ,1967年12月15日於退役後歸還美國海軍,1968年2月出售解體。 47.賈菲爾德.湯瑪斯號 Garfield Thomas DE-193 1943年9月23日起工,同年12月12日下水,1944年1月24日竣工服役。1947年3月27日 退役,1951年1月15日於除籍後軍援希臘皇家海軍,更名為豹號(HNS Π?νθηρ Panther),舷號更改為D-67。1992年退役,1998年1月於除籍後作為靶艦擊沉於希臘 蘇達島(Souda Island)外海。 48.溫菲爾德號 Wingfield DE-194 1943年10月7日起工,同年12月30日下水,1944年1月28日竣工服役。1947年8月26日 退役,1950年9月15日於除籍後軍援法國海軍,更名為薩卡拉瓦人號(FNS Sakalava) ,舷號更改為F-720。1960年退役除籍,出售解體。 49.通西爾號 Thornhill DE-195 1943年10月7日起工,同年12月30日下水,1944年元旦竣工服役。1947年6月17日退役, 1951年1月10日於除籍後軍援義大利海軍,更名為畢宿五號(或譯跟隨者星號,ITS Al- debaran),舷號更改為F-590。1976年退役除籍後解體。 50.萊茵哈特號 Rinehart DE-196 1943年10月21日起工,1944年1月9日下水,同年2月12日竣工服役。1946年7月17日退役 ,1950年6月1日於除籍後軍援荷蘭皇家海軍,更名為迪比特號(HNLMS De Bitter)舷號 亦更改為F-807。1968年2月退役除籍。 51.洛奇號 Roche DE-197 1943年10月21日起工,1944年1月9日下水,同年2月21日竣工服役。1945年9月22日 於日本東京灣護航醫療船南丁格爾號(USS Florence Nightingale AP-70)時觸雷 重創,因損毀嚴重放棄修復,並就地退役,1946年6月5日於除籍後拖往橫須賀拆解。 52.班格斯特號 Bangust DE-739 1943年2月11日起工,同年6月6日下水,10月30日竣工服役。1946年11月17日退役, 1952年2月21日於除籍後軍援祕魯海軍,更名為卡斯提拉號(BAP Castilla),舷號 更改為F-61。1979年退役除籍。 53.沃特曼號 Waterman DE-740 1943年2月24日起工,同年6月20日下水,11月30日竣工服役。1946年5月31日退役, 1952年2月21日於除籍後售予祕魯海軍,更名為奧吉雷號(BAP Aguirre),舷號更改 為D-2。1960年再改舷號為DE-62,1974年於退役除籍後被作為靶艦擊沉。 54.韋佛號 Weaver DE-741 1943年3月13日起工,同年7月4日下水,12月31日竣工服役。1947年7月3日退役, 1952年2月21日於除籍後售予祕魯海軍,更名為羅德里奎茲號(BAP Rodriguez), 舷號更改為DE-163。1979年退役除籍後解體。 55.希爾伯特號 Hilbert DE-742 1943年3月23日起工,同年7月18日下水,1944年2月4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9日退役, 1973年10月15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56.拉蒙斯號 Lamons DE-743 1943年4月10日起工,同年8月1日下水,1944年2月29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4日退役, 1973年10月15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57.凱恩號 Kyne DE-744 1943年4月16日起工,同年8月15日下水,1944年4月4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4日退役, 1950年11月21日復役。1960年6月17日再度退役,1973年11月1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58.施奈德號 Snyder DE-745 1943年4月28日起工,同年8月29日下水,1944年5月4日竣工服役。1960年5月5日退役, 1973年11月1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59.漢明哲號 Hemminger DE-746 1943年5月8日起工,同年9月12日下水,1944年5月30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7日退役, 1950年12月1日復役。1958年2月21日再度退役,1959年7月22日於除籍後軍援泰國皇家 海軍,更名為髮簪號(HTMS ???? ????? Pin Glao),舷號更改為DE-1。2008年9月30日 退役除籍。 (筆者:花了不少勁才在這找到船名的泰文,但是無法直接翻譯,必須拆成兩個字才 曉得其意。最後拼成「髮簪」……,有興趣的不妨上去看看。 http://th.asiaonline.com/article?article=USS_Hemminger_(DE-746) 神奇的線上泰英字典網站:http://www.thai-language.com/dict/search) 60.布萊特號 Bright DE-747 1943年6月9日起工,同年9月26日下水,1944年6月30日竣工服役。1946年4月19日退役, 1950年11月11日於除籍後軍援法國海軍,更名為圖瓦雷克人號(FNS Touareg,北非知名 游牧民族),舷號更改為F-721。1965年5月於退役除籍後出售解體。 61.提爾斯號 Tills DE-748 1943年6月23日起工,同年10月3日下水,1944年8月8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退役, 1950年11月21日復役。1959年10月18日再度退役,1961年10月1日再度復役,1968年 9月23日三度退役。1969年4月3日於除籍後作為靶艦擊沉於維吉尼亞州外海。 62.羅勃茲號 Roberts DE-749 1943年7月1日起工,同年11月14日下水,1944年9月2日竣工服役。1968年9月21日退役 ,1971年11月於除籍後作為靶艦擊沉。 63.麥克里蘭號 McClelland DE-750 1943年7月21日起工,同年11月28日下水,1944年9月15日竣工服役。1946年5月15日 退役,1950年7月14日復役。1960年9月12日再度退役,1973年11月1日於除籍後出售 解體。 64.卡提斯號 Cates DE-763 1943年3月1日起工,同年10月19日下水,12月15日竣工服役。1947年3月28日退役, 1950年11月11日於除籍後軍援法國海軍,更名為蘇丹人號(FNS Soudanais),舷號 更改為F-722。1959年退役除籍。 65.甘地號 Gandy DE-764 1943年3月1日起工,同年12月12日下水,1944年2月7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7日 退役,1951年1月10日於除籍後軍援義大利海軍,更名為牛郎星號(ITS Altair), 舷號更改為F-591。1971年於除籍後作為靶艦擊沉。 66.厄爾.K.歐勒森號 Earl K. Olsen DE-765 1943年3月9日起工,1944年2月13日下水,同年4月10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7日退役 ,1950年11月21日復役。1958年2月25日再度退役,1973年10月15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67.史萊特號 Slater DE-766 1943年3月9日起工,1944年2月13日下水,同年5月1日竣工服役。1947年9月26日退役, 1951年3月1日於除籍後軍援希臘皇家海軍,更名為艾托斯號(HNS Aetos),舷號更改 為D-01。1998年5月7日於除籍後回贈美國,並作為國家歷史紀念物(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陳列於紐約州阿爾巴尼市(Albany, N.Y.)。 68.奧斯華號 Oswald DE-767 1943年4月1日起工,1944年4月25日下水,同年6月12日竣工服役。1946年4月30日退役, 1973年10月15日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69.艾貝特號 Ebert DE-768 1943年4月1日起工,1944年5月11日下水,同年7月12日竣工服役。1946年6月14日退役, 1951年3月1日於除籍後軍援希臘皇家海軍,更名為耶拉克斯號(HNS Ierax),舷號更改 為D-31。2002年7月於除籍後作為靶艦擊沉。 70.奈爾.A.史考特號 Neal A. Scott DE-769 1943年6月1日起工,1944年6月4日下水,同年7月31日竣工服役。1946年4月30日退役, 1969年7月於除籍後出售解體。 71.穆爾號 Muir DE-770 1943年6月1日起工,1944年6月4日下水,同年8月30日竣工服役。1947年9月退役, 1956年2月2日租借予韓國海軍,更名為京畿號(ROKS ?? Gyeong gi),舷號更改為 F-71。1977年12月28日於退役除籍後售予菲律賓作為零件補給艦。 72.薩頓號 Sutton DE-771 1943年8月23日起工,1944年8月6日下水,同年12月22日竣工服役。1948年3月19日 退役,1956年2月2日租借予韓國海軍,更名為江原號(ROKS ?? Kang Won),舷號 更改為F-72。1977年12月28日於退役除籍後售予菲律賓作為零件補給艦。 參考資料及網站: 鐘堅著,《驚濤駭浪中戰備航行-海軍艦艇誌》,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3。 英文維基:坎農級護航驅逐艦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nnon_class_destroyer_escort 美國海軍船艦網 http://www.navsource.org/archives/06idx.htm 世界各国の軍艦(駆逐艦,キャノン型(DET型)護衛駆逐艦) http://military.sakura.ne.jp/navy3/us_de-det.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68.119
KoujikiOuji:頭推 03/03 01:36
a33356:先推一下,明天起來再看~ 03/03 01:37
fetoyeh:原來Eldrige就是這級的 費城實驗謠言真的很有趣 XD 03/03 01:43
Georgeliu:那個實驗謠言超有名的.... 03/03 01:52
LUDWIN:推 03/03 10:34
NineGon:連 RA 一代都有那個實驗的動畫 03/03 10:56
※ 編輯: LCAC 來自: 122.126.172.86 (03/03 11:23)
pcepan:推那個費城實驗!!! 03/03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