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關於輕武器的一個常識是,不管是槍是砲,基本上雖然精準度或妥善率是貨比三家會有差 異,但是關於威力有多大、射程有多遠這種基本性能,其所使用的彈藥便決定了一切。 一般初入門者常談口徑,像是點五零、點四五、點三五七這類英制尺寸,或是如9mm、 7.62mm、5.56mm之類的公制尺寸。那可能會有人提出疑問:9mm子彈看起來比7.62mm的子 彈要大口徑啊?那麼為什麼吃9mm子彈的MP5會比7.62mm的AK47要威力弱呢? 我在文中經常提到的各種子彈規格,除了口徑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長度。 舉例來說,以手槍、衝鋒槍常用的口徑9mmx19帕拉貝倫彈藥為例,9mm是口徑,而x19便是 它的彈長───更白話地說,即為子彈的長度。 很自然地,AK-47使用的7.62x39子彈雖然口徑比9x19小,但是卻要比後者要長得多,推進 用的火藥更多,動能與初速度也就要大得多。 那這樣一看,倍徑更長的5.56x45彈,也就是M16的子彈,是不是在各方面表現又會比 7.62x39彈更優秀呢?但實際上口徑太小倍徑太長的結果,是導致子彈的貫穿動能太強, 於是很容易在近距離把沒穿護甲的敵兵一射就是前後兩個洞,子彈大部份的動能沒有傳遞 到敵兵身上,就這樣繼續帶著剩餘動能穿了出去。 另一方面、這種小口徑子彈雖然剛出槍口時的初速強勁,但卻由於彈頭本體質量太輕,所 以能量衰減會遠較大口徑子彈要快,結果是飛出四五百公尺後就嚴重減弱了威力,結果在 這距離上連空心磚都打不穿。但這種能量衰減不見得是壞事,面對沒穿護甲的敵兵時,能 量衰減的子彈由於彈道飛行不規則,所以打進人體時不再是前後兩個洞,而是會開始在人 體內碎裂、打轉、攪拌、挖開巨大的傷口───結果就是前面一個姆指粗的洞,背後出來 一個碗大的口。被這樣的子彈攻擊到的敵兵,將會因為子彈上數千焦耳的動能全數傳遞到 身上的強烈衝擊,而像是被卡車撞飛一樣當場暈厥甚至死亡。 這種子彈不規則扭轉的情形稱之為空腔效應,小口徑子彈倘若在它所設計的最佳殺傷範圍 內擊中目標,通常可以造成效果比大口徑彈更驚人的必殺效果。某種角度來說,越戰期間 M16飽受惡評的一個背景就在於5.56x45子彈最適合發揮其空腔效應的範圍在200~300m之間 ,但是在叢林中與敵兵接戰時,通常駁火距離不會超過50m前後。結果小口徑高初速彈藥 在短距離貫穿力太強,經常是美國大兵把越共打了個前後穿,但越共不但沒死反而還端著 AK47繼續衝上來打死了美國大兵,因為大口徑子彈不論距離,只要被打中其動能就是大的 要命。這種事也經常在最近的非洲或阿富汗出現。 那也許已經有人注意到了,倘若光論威力與射程的話,二次大戰以前老式的步槍子彈是遠 勝過現代步槍彈的。比如二次大戰美軍加蘭德步槍使用的7.62x63(.30-06英吋彈),其 動能遠勝過AK47的7.62x39彈、也勝過M16的5.56x45彈。倘若純論威力,那一票老槍都打 死了現代槍───但是這麼大口徑的子彈,當初設計時並沒有考慮到單兵手持連發射擊的 後座力問題,所以正常的人類不可能端著這種使用大威力彈藥的全自動武器作連發射擊( 州長例外)。 很自然的,因為沒有一種槍能不作改裝就通吃不同口徑、長度的彈藥,而各種彈藥都各有 所長其短,所以依照作戰上的用途來劃分槍枝使用之彈藥種類,便成為了必要的舉措。 而二次大戰各國步兵所使用的輕武器,大致上可以劃分為以下兩種用途。 近距離:手槍、衝鋒槍、半自動卡賓槍、散彈槍。(9mm、.45口徑級) 長距離:輕、重機槍、步槍、狙擊槍。(7.92、7.7、7.62口徑長彈級) 有的國家是特例,會擁有12.7mm或14.5mm口徑的高射機槍/重機槍編制。但總的來說、大 多數沒有這類重機槍的國家,都是使用本國的標準步槍彈作為重機槍的彈藥。 會劃分成以上兩種彈藥,是因為二次大戰時期大多數的步槍都是打一拉一的栓動式,要不 就是半自動裝填式,所以步槍子彈都是使用大口徑長倍徑的高威力彈藥。這種彈藥的後座 力太大,重量也太沉重,以致於不可能應用在單兵攜行的自動武器上,除非你給他加個雙 腳架或是其他可以穩定射擊的輔助配備,但即使如此還是很難實現行進間射擊的程度。 而手槍子彈雖然射程短,但是低後座力的特徵卻使得它適合應用在全自動武器上,用以在 近戰一口氣掃蕩大批敵軍,彌補大多數低射速步槍近戰火力不足的缺口。諸如MP40、湯普 森等衝鋒槍都是好例,這些衝鋒槍也跟本國的手槍通用子彈口徑。美國的M1卡賓槍設計概 念近似今天的PDW,是給後勤人員、戰車兵與飛行員等非步兵本科的業餘戰士操作的二線 槍,所以分野上會比較模糊,子彈也很獨特,但因為不是在最前線運用所以就比較沒有問 題。 然而二次大戰末期納粹德國採用的Stg44突擊步槍打破了上述的分野,這是因為德國人採 用了一款截短版的中間威力彈,在射程威力與操縱性間折衷得出的妥協產品。於是、二次 大戰結束後就變成了這種情況: 近距離:手槍、衝鋒槍、散彈槍。(9mm、.45口徑級) 中距離:突擊步槍。(7.92短彈級) 長距離:輕、重機槍、步槍、狙擊槍。(7.92、7.7、7.62口徑長彈級) 由於手槍與衝鋒槍的射程實在太短(50m前後),在野戰環境中太不實用,所以當世界各 國發現了突擊步槍的好用之後,就有使用突擊步槍淘汰掉衝鋒槍的傾向。而衝鋒槍則撥入 警用或特殊部隊使用,只在市區、街道等真正的近距交戰中使用;散彈槍則由於它可以充 當萬能鑰匙破門的特性,繼續保留在工兵部隊中運用,但逐漸從一線部隊手中消失。(近 年來因應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的獨特環境、有復活回到步兵班的傾向) 而為了要配合突擊步槍的掘起,所以機槍的子彈規格也跟著要作出修改,但是狙擊槍、通 用機槍的射程優勢不能降低,所以最後就演化成了下面這樣子: 近距離:突擊步槍、班用機槍。(5.56、5.45、7.62短彈口徑級) 中距離:戰鬥步槍、精準射手步槍、通用機槍。(7.62口徑長彈級) 長距離:重機槍、狙擊槍、反器材槍。(12.7~14.5口徑級) 乍看之下好像很龐雜、但是我們按照國別來看的話,其實反倒意外單純。以美國為例: 近距離:M4卡賓槍、M16突擊步槍、M249班用機槍。(5.56x45短彈) 中距離:M14戰鬥步槍、M700狙擊槍、M240通用機槍。(7.62x51長彈) 長距離:M82反器材槍、M2重機槍。(12.7子彈) 簡單地說,依射程用途區分的話,遠中近各分野的武器口徑是統一的。 蘇聯則因為很早就導入突擊步槍截短彈,反而比較晚接受小口徑短彈的概念,因此在近代 換裝時增加了一些複雜度。但因為7.62短彈與5.45短彈外觀與數字都差很多,實際上是不 大容易搞混的。 近距離:AK47步槍、AKM步槍、AK74步槍、RPK輕機槍(7.62、5.45短彈) 中距離:PKM通用機槍、SVD狙擊槍(7.62長彈) 長距離:達許K重機槍、KSVK狙擊槍(12.7x108子彈) 而如果我們用這個表格的二戰標準來檢視日軍對美軍的步兵火器配備情況,大家就可以感 受到問題出在哪裡了。 近距離:MP18衝鋒槍、百式衝鋒槍、南部十四式手槍(9x19、8mm手槍彈) 中距離:三八式步槍、十一年式輕機槍、ZB26輕機槍、九六/九九式輕機槍、九九式步槍 (6.5mm標準、6.5mm減裝、7.7mm標準、7.92mm毛瑟) 長距離:三年式重機槍、九二式重機槍、九八式重機槍、一式重機槍(6.5mm標準、7.7mm 標準、7.7mm減裝) 近距離:M1911柯特手槍、湯普森衝鋒槍、M3黃油槍(.45手槍彈) 中距離:M1903春田、M1格蘭德、BAR自動步槍、M1卡賓槍(30-06步槍彈、30卡賓彈) 長距離:M1917/19三零機槍、M2重機槍(30-06步槍彈、50機槍彈) 日軍這邊因為實質上除了海軍陸戰隊拿的伯格曼以外,根本沒幾個人會端衝鋒槍,所以近 距離那一欄可以忽略掉了,我們可以少算兩種子彈。不過海陸軍子彈不通用,請切記。如 果我們再扣掉7.92mm是擄獲彈種(雖說在中國戰場運用的很普遍),那麼日本陸軍基層共 有4種口徑相似的彈藥會在第一線服役,其中兩種事實上是同一口徑(但沒有互換性)。 而美軍這一欄乍看之下有四種彈藥,好像是沒差日軍多少?但事實上這是因為我們忽視了 日本的衝鋒槍與手槍、而且美國擁有日本沒有的大口徑重機槍、再加上我們把後方護身用 的30卡賓也算進來了。 假如我們單純就事論事,討論「步槍、輕機槍」這個範圍內的彈藥,則美國就只會剩下唯 一一種口徑:.30-06步槍彈。 同樣地,英國將會只剩下7.7mm、德國人則只會剩下7.92mm。對於這個教訓,我們得到了 什麼啟發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4.238
sPz101:前州長 03/13 11:03
MOONRAKER:HASTALAVISTA BABY 03/13 11:10
GroundWalker:推 03/13 11:14
nawussica:得到了 "ROC軍隊還蠻先進的" 03/13 11:15
kurt1980:不過二戰時國府7.92不一定能通用就是了...生產精度太差 03/13 11:17
a39313000:長知識推!!! 03/13 11:28
Swallow43:抗戰開始後,工廠不是遷移就是炸了,加上大後方的生產 03/13 11:30
GroundWalker:不過,後面那數字應該不能稱作倍徑 03/13 11:30
GroundWalker:實際上是表示彈殼長度 03/13 11:31
Swallow43:環境...所以生產出來的子彈品質就有落差... 03/13 11:31
GroundWalker:以我所知一般倍徑是用在火炮,指砲管的長度:口徑 03/13 11:33
GroundWalker:另外,關於子彈的翻滾,我看到的資料是寫高速時會 03/13 11:35
GroundWalker:有比較穩定的翻滾現象 03/13 11:35
LCAC:光步槍就三種不同口徑的彈藥......日軍真是被自己擊敗的無誤 03/13 11:38
LCAC:跟老法和義大利仔可謂難兄難弟也...... 03/13 11:39
tarzanboy:啟發? 開始練身體準備當州長....(誤) 03/13 11:39
Swallow43:不知道是國府腦筋轉的快,還是萬惡英美鬼畜那邊有人指導 03/13 11:40
Swallow43:42年後,加拿大跟美國開始幫國府生產7.92子彈 03/13 11:41
MOONRAKER:倍徑是40mm/L70標示的後面那段 表示槍/炮管長為口徑70倍 03/13 11:41
LCAC:也是因為產能充分沒問題才能幫盟友開新線做專用彈藥...... 03/13 11:43
kurt1980:然後:國外生產的子彈是夠好了,但是國造槍的膛室... 03/13 11:51
BillHuang:稱為倍徑會產生誤解 03/13 12:02
Hartmann:大推,簡潔明瞭 03/13 12:16
mackulkov:倍徑可以用來講子彈嗎? 03/13 12:21
kk13942001:好文只能給推!! 03/13 12:32
jetzake:嘛... 其實7.62和5.56也算是"英制尺寸"才對...吧?? 03/13 14:02
jetzake:反而7.7mm這種才比較"公制" 03/13 14:02
MOONRAKER:單位換了就換了,不用追究 03/13 14:27
MOONRAKER:不然你可舉出5.56mm NATO標準尺寸哪部份以英制為準 03/13 14:31
MOONRAKER:(不准用.223 Remington混淆視聽) 03/13 14:31
ss59418ss:那你現在看各國班排級有不同規格有得到什麼啟發嗎?這是 03/13 15:41
ss59418ss:方便而不是必要,不過對於像中國這樣後勤管理缺乏的國家 03/13 15:42
ss59418ss:或許就有其必要性了 03/13 15:43
ss59418ss:說到二戰中國的"統一"也是模糊概念,嚴格講是蔣軍,加上 03/13 16:14
ss59418ss:共軍或軍閥甚至還有使用日系槍械的 03/13 16:15
ss59418ss:再說「步槍、輕機槍」這個範圍,日軍同樣是一個規格,我 03/13 16:37
ss59418ss:實在不懂你一直把不同世代規格混進來比是何用意? 03/13 16:38
allergy:看到州長我笑了wwwww 03/13 16:38
wittmann4213:當時中國的中央政府就是崇慶那個,蔣介石沒有實質統 03/13 16:43
wittmann4213:一中國也是事實,但是使用92的日本難道在明治維新以 03/13 16:44
wittmann4213:後國內還有大名?回過頭來說老蔣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 03/13 16:45
wittmann4213:都好歹想要標準化,想搞東亞共榮圈的大日本帝國卻拿 03/13 16:45
wittmann4213:石頭砸自己的腳,從開頭講92的重點就是日本軍的思維 03/13 16:46
wittmann4213:有問題。 03/13 16:47
roy0204758:我覺得會有這串文 跟耶穌死後會復活一樣是信仰問題 03/13 16:49
roy0204758:你們一直在打擊某人的信仰啊 XD 03/13 16:50
ss59418ss:38步槍+11/96輕機=6.5mm → 99步槍+99輕機=7.7mm 03/13 16:52
ss59418ss:同一個世代規格就是一個口徑,卻一直要混為一談...唉 03/13 16:52
ARCUEID:所以不同世代的武器不會同時出現在同一支部隊內嗎? 03/13 16:56
roy0204758:出現了也沒關係吧 他剛說規格統一不是必要的啊 03/13 16:57
ss59418ss:那要看那支部隊是一個排還是一個師團囉... 03/13 16:57
ARCUEID:就一個排吧,所以認為混用的情況並不嚴重? 03/13 16:58
Sirctal:規格統一怎麼會不是必要 同樣級別的武器用同樣子彈 03/13 16:58
Sirctal: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阿 03/13 16:58
Sirctal:還可以加速生產線流程 03/13 16:59
roy0204758:講正經的 會有這種情形的國家多半也會想要改正 03/13 16:59
ss59418ss:目前美國一個步兵班也是有兩種規格的,是會比較不便但得 03/13 16:59
roy0204758:只是經濟或時空 政治環境不允許 03/13 17:00
ss59418ss:在攜彈量跟編制火力做取捨 03/13 17:00
Sirctal:其實總歸一點 日軍不是不想要汰換 而是產量一直上不來 03/13 17:00
Sirctal:迫使他們不得不繼續用6.5mm 03/13 17:01
Sirctal:而規格的分散又導致了惡性循環 03/13 17:01
Swallow43:所以下場就跟她們的老師法國人一樣慘了..... 03/13 17:01
ss59418ss:↑這我很早就寫過了 03/13 17:02
Sirctal:不然 為何 他後來會推出一式機槍?? 就是要減少後勤負擔 03/13 17:02
Sirctal:偏偏海軍陸軍之間又搞惡鬥 海軍很多好的機槍都不給陸軍 03/13 17:03
Sirctal:從一開始開戰他們就沒有真正考慮過何謂戰爭經濟 03/13 17:04
Sirctal:零件設計也不通用化 模組化 03/13 17:05
ss59418ss:你這個講法我不否認,但像原po那樣混為一談就不對了 03/13 17:08
ARCUEID:咦~為什麼拿現在美國去比二戰日本?不是出現了突擊步槍? 03/13 17:09
Sirctal:就事論事來說 日軍的規格之爭其實式軍種惡鬥的問題 03/13 17:09
Swallow43:S大的說法跟原PO觀點一致喔... 03/13 17:09
Sirctal:實戰經驗判斷後 決定新一代格規的統合 但是產量又上不來 03/13 17:10
Sirctal:所以就出現了好幾種規格同時在戰場上 而擄獲7.92mm也是 03/13 17:11
Sirctal:不過德國開戰時也是有這樣的問題 大量拿敵方武器使用 03/13 17:12
Sirctal:只是他們知道要改槍管 03/13 17:12
ss59418ss:講現在美軍不是要去比二戰,而是要你想班級火力統一規格 03/13 17:13
ss59418ss:的必要性,有些班是配M249,有些則是M240B 是為了什麼 03/13 17:14
swpoker:如果你有現在美軍強大的後勤能力~那是可以依照任務來分 03/13 17:23
swpoker:任務的用途不同~所以需要的武器及彈藥也要不同~ 03/13 17:25
swpoker:但那個是後勤開外掛情況下才有的理想狀況阿 03/13 17:25
ss59418ss:多一個彈種就會拖垮一個後勤體系的話,那就真的很囧了.. 03/13 17:28
GOLxDxROGER:屌推 03/13 17:38
Sirctal:ss你的前提是後勤體系很健全 但是日軍的情況是先天不良 03/13 18:18
Sirctal:後天又失調... 沒那個屁股 還這樣搞 03/13 18:18
ss59418ss:你是陸軍大臣的話,你要先確保兵的性命還是後勤作業方便 03/13 18:30
roy0204758:怪了 阿兵哥的命跟後勤體系方便否 兩者不互相違背吧?? 03/13 18:48
Sirctal:後勤作業方便 可以加快補給速度 讓士兵早點拿到物資 03/13 18:52
Sirctal:跟確保士兵的性命應該是相呼應的吧?? 03/13 18:52
Swallow43:後勤體系的健全與否明明就是保命的關鍵 03/13 18:53
ss59418ss:搞換裝(改變口徑)目的就是要提昇兵器威力啊,難懂嗎? 03/13 18:53
Sirctal:況且日軍的規格問題 根本是他們軍種內鬥跟定位問題 03/13 18:53
Sirctal:換裝沒錯阿 但是你為何又要留舊裝備增加後勤困難?? 03/13 18:54
Sirctal:1937年就開始換裝了 到1945年還沒換完 工業力是有爛成這樣 03/13 18:55
Sirctal:?? 03/13 18:55
ss59418ss:嗯..那我服役時的部隊怎會還在用二戰裝備? 03/13 18:56
Sirctal:況且 如果以那時候陸軍大臣的心態他才不管士兵的死活 03/13 18:56
Sirctal:你服役時有要打仗?? 03/13 18:56
Sirctal:平和時期本來就是能省則省 戰時考量因素不同 03/13 18:57
ss59418ss:記得當時水壺還寫:US ARMY 1942... XD 03/13 18:57
ss59418ss:換裝是要看部隊的,一定有優先跟落後順序,你上面也說了 03/13 18:58
ss59418ss:一堆難處,哪做得到短時間全面換發... 03/13 18:58
Sirctal:你是沒看到我說的嗎?? 1937年就要換了 1945年還沒換完 03/13 18:59
Sirctal:8年時間會很短嗎?? 況且是一個高層都認為子彈威力不足的 03/13 19:00
Sirctal:重大問題 03/13 19:00
leo10:某SS...台灣幾年沒打仗了?跟在戰時換發的速度比? 03/13 19:00
ss59418ss:唉...我只能說問題點很多一下是說不盡的 03/13 19:02
Sirctal:更不用提 更早之前11式輕機槍 戰時依舊繼續使用 03/13 19:03
ss59418ss:如果不管士兵死活維持後勤方便不更改口徑搞換裝或許便不 03/13 19:04
ss59418ss:會被各位罵到臭頭了吧 03/13 19:04
Sirctal:這不是我罵的 而是很多老兵在罵 03/13 19:06
Sirctal:有人拿38式 結果配到99式輕機槍 結果 又沒有子彈 03/13 19:06
Sirctal:如果 今天他們可以全面性換裝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了 03/13 19:07
ss59418ss:這是結果而不是開發原意,要罵先搞清罵的對象= = 03/13 19:08
Sirctal:問題是 一個國家連自己的後勤或產能能否支撐都不清楚 03/13 19:09
Sirctal:還敢打仗?? 這也怪不得會戰敗 03/13 19:09
Sirctal:開發槍枝跟要不要量產是兩回事 03/13 19:10
Sirctal:今天開發槍枝的人不會考量這個 而是制定規格的上層好嗎?? 03/13 19:10
leo10:就跟義大利當年開戰~~~有軍艦但是跑不動的道理一樣... 03/13 19:11
ss59418ss:大體上講要分 日中15年戰爭→太平洋戰爭 日本一開始也沒 03/13 19:12
ss59418ss:想跟老美打的,一開打就帶來一大堆無法解決的問題了 03/13 19:12
MOONRAKER:開發原意咧…口徑一直改都是為兵好咧… 03/13 19:22
ss59418ss:好啦,改說吃飽沒事改來玩看看好了,高興了吧? 03/13 19:27
kau76901:感謝大家對於指出倍徑之誤的敘述問題,以後將會全面用 03/13 19:56
kau76901:"彈長"取代稱呼之。OTZ 03/13 19:57
※ 編輯: kau76901 來自: 220.134.14.238 (03/13 19:57)
Sirctal:投入研發跟量產是兩回事 03/13 20:14
pcepan:個人認為...日本的情況與換裝速度完全無關!!!同時期還可以 03/13 21:21
pcepan:有同口徑減裝彈??? 03/13 21:21
pcepan:說換來不及就算了...乾脆再多弄幾種??? 03/13 21:22
pcepan:又...吐個小槽...M1卡賓原本的確是想要二線用...但因為輕巧 03/13 21:24
pcepan:一線也有人拿去用了呀~~ 03/13 21:25
LUDWIN:推,高仔大提到我之前推文的心得:彈種再多,同一世代同一 03/14 00:41
LUDWIN:用途群落的槍枝用的還是會統一,而不是機槍用A步槍用B還自 03/14 00:42
LUDWIN:以為很先進XXD 03/14 00:42
ss59418ss:講一堆還是白講= = 03/14 01:27
ss59418ss:另外那不是子彈長度,是「彈殼」長度 03/14 01:28
ss59418ss:或許覺得我無聊,但觀念還是得清楚 http://goo.gl/p8HBb 03/14 01:31
ss59418ss:(不過更嚴密講要扣掉彈頭底部那一段) 03/14 01:36
LUDWIN:不同表定尺寸裝不進去就是裝不進去,長度有差嗎(攤手) 03/14 08:57
ss59418ss:這是概念性問題啦,彈殼長度影響的是裝藥量,但不見得相 03/14 14:04
ss59418ss:同彈殼長度子彈就能互通使用 03/14 14:05
ss59418ss:M16A1(T65K1)與M16A2(T65K2)子彈同樣是7.62X45mm 但不通 03/14 14:08
ss59418ss:用,前者是M193,後者SS109(NATO) 03/14 14:10
ss59418ss:另外像豐和64步槍用7.62*51減裝彈,也可以用NATO標準式 03/14 14:15
ss59418ss:但反過來北約槍支不能用64式的子彈 03/14 14:16
ss59418ss:決定子彈能不能通用最主要也正確的判斷是依據彈藥型號 03/14 14:18
ss59418ss:sorry上面寫錯 M16是5.56*45mm 03/14 14:23
Swallow43:M16跟65是不同的槍... 03/14 14:29
ss59418ss:當然不同啊,我括弧只是表示聯勤的仿製原型A1與A2 03/14 14:33
Swallow43:可惜,樓上的想像錯了,65不是仿製M16的,所以也沒有 03/14 14:50
Swallow43:仿製原型A1與A2這種情況 03/14 14:51
ss59418ss:你是想說T65仿AR18? 後來65K1/K2就是跟著M16 A1/A2改的 03/14 15:00
ss59418ss:最早(1973)65是仿AR18沒錯,後來停了,1975年仿M16做 03/14 15:07
ss59418ss:64式,之後又改名T65,沿革是這樣來的... 03/14 15:08
ss59418ss:子彈膛壓部份可參考 http://goo.gl/O1xxu,K2也是改膛線 03/14 15:33
ss59418ss:才能用SS109(TC74步槍彈) 03/14 15:34
Swallow43:所以樓上意思是65是全部照仿M16而不是AR18囉? 03/14 15:35
Swallow43:然後聯勤仿AR18只作過幾把試辦然後就停了? 這樣應該沒誤 03/14 15:36
Swallow43:解樓上的話吧? 03/14 15:36
ss59418ss:也不能這樣說,T64也有仿AR18的部份 03/14 15:41
ss59418ss:(另外上面連結裡也提到下篇說的Mk262,有興趣可參考) 03/14 15:44
Swallow43:不過這篇文可是說M193跟SS109可以安全的互通喔... 03/14 15:46
Swallow43:而且槍枝歸類不論是中英日文WIKI可都是把65當做是仿AR18 03/14 15:49
Swallow43:而非M16(AR15)的... 03/14 15:49
Swallow43:另外k2的使用手冊/講義上也寫可使用彈藥有M193跟SS109 03/14 15:52
ss59418ss:這部份安全性是OK,但是兩顆彈各有對應的膛線纏距,它才 03/14 15:58
ss59418ss:會寫「M16A1步槍只有在情況緊急是才會使用M855彈, 而且 03/14 15:59
ss59418ss:射程盡量不能超過100m」,打是可以打啦,但是這種情況就 03/14 16:00
ss59418ss:是用錯子彈了,這樣也要說能通用? 03/14 16:00
ss59418ss:至於T65開發沿革大致就如上面說的,仿AR18的時候還沒所 03/14 16:04
ss59418ss:謂「T65」這個名稱,是改仿M16後才定名T65,也延續部份 03/14 16:05
ss59418ss:仿AR18的設計,因此你說T65仿誰這我覺得見仁見智了 03/14 16:06
ss59418ss:簡略說就是兩者的混血吧... 03/14 16:10
jonathan836:推 03/14 17:25
Morisato:槍機運作的方式差那麼多,也算是仿M-16的-_- 03/15 11:31
ss59418ss:當年聯勤沒M16授權,也沒被colt告成,就是復進系統不同 03/15 15:41
BillHuang:那法官也說有沒有仿M16見人見智囉 03/15 16:02
RuinAngel:AK47步槍寫了兩次@@ 03/15 16:20
sneak: 推,高仔大提到我之前推 https://muxiv.com 08/13 07:23
sneak: 不過德國開戰時也是有這 https://daxiv.com 09/16 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