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唐生智守南京的主要原因﹐是唐自1935年任訓練總監部總監﹐ 又兼任軍事參議院院長﹐(到了1937年還兼任軍法執行總監部總監。) 在任職內﹐主持了對日作戰的計劃與準備。其中﹐包括上海、南京兩衛戍區的 防御戰計劃、兩衛戍區及吳福線、錫澄線國防工事的建設等。 故而在當時﹐唐幾乎是唯一有過南京防御戰演習、兵棋推演經驗的高級將領。 這是由他來守南京的主要考慮﹐也是蔣認可他守南京的原因。 而不僅僅是因為他慷慨激昂。 當然﹐後來因為他投共了﹐故而一般是不會講他對準備抗戰所作出的貢獻﹐ 就顯得好像很難理解為什麼選他來守南京。 根據後來繼張靈甫任74軍軍長的邱維達(時任74軍306團團長﹐南京保衛戰中 中彈負傷﹐撤退時暈迷於江水中﹐由戰友救出)回憶﹐最初蔣表態要守南京﹐ 無人願守﹐蔣怒曰﹐那就我來守﹐我犧牲之後﹐你們繼續抗戰。於是唐言願守。 其後才有正式會議上﹐唐主動言願守之事。 當然﹐邱維達後來徐蚌會戰中被共軍所俘﹐中共建政後任職於大陸﹐ 其回憶也不一定就是完全可靠﹐也可能是替唐掩飾。故而也不會宣揚他的說法。 蔣給的兵算是非常精銳的主力﹐奈何久戰疲兵﹐眾軍有心御敵而力不足。 至12月10日﹐日軍在光華門、通濟門等處﹐已進行城垣爭奪戰。 12月11日中午﹐蔣決定棄守南京﹐乃電令江北顧祝同﹐由顧祝同通過電話轉告 唐﹐令唐當晚渡江北上﹐南京所部分散突圍。唐怕承擔棄守責任﹐回復顧祝同曰﹐ 需有最高統帥確令全軍棄守﹐通告全軍﹐唐本人方敢撤離。 12月11日晚﹐蔣致電唐﹐及劉興、羅卓英兩副司令﹐言可相機撤退﹐ 以圖整理而期反攻。是夜凌晨(12月12日)﹐唐命令制訂撤退計劃﹐ 定於12月14日全軍突圍。 這就是為什麼唐棄守南京﹐卻不需負責﹐蔣也從未責其棄守南京的原因。 因棄守且要唐本人先撤﹐是蔣所親令。 因唐後來投共﹐故此點一般不講﹐將棄守責任推與唐﹐使得不少人奇怪唐 何以可不負棄守責任。 12月12日上午﹐日軍攻中華門88師陣地﹐88師傷亡慘重﹐2位旅長殉國。 72軍軍長長孫元良(淞滬會戰時為88師師長﹐淞滬後期以88師為主﹐擴編為72軍﹐ 由孫任軍長兼師長﹐但南京保衛戰時﹐72軍僅轄88師一個師)率部棄守陣地﹐ 意圖經挹江門渡江北走﹐遭受挹江門之78軍軍長宋希濂(淞滬會戰時﹐ 宋為36師師長﹐36師為87、88兩德械師補充團擴編而成﹐淞滬後期以36師為主﹐ 擴編為78軍﹐由宋任軍長兼師長﹐但南京保衛戰時﹐78軍僅轄36師一個師) 武力所阻﹐幾至自相殘殺。孫部經勸﹐返回陣地。 隨後﹐孫化妝平民棄軍潛逃﹐所部即混亂潰散﹐日軍即經該部陣地突入南京城內。 (唐此時仍在城內) 這就是後來72軍成為抗戰第一年度﹐唯一一個被撤銷番號的黃埔嫡系部隊的原因。 也是後來孫1938年回到中方控制區﹐被送上軍事法庭﹐雖經求情而釋﹐ 卻被閒置數年﹐以公司職員身份赴歐考察﹐直至1943年9月方重新進入軍界﹐ 1944年才任非主力之29軍軍長的原因。 但因為孫後來隨蔣遷台﹐故此點一般不會講。 12月12日下午3時﹐因日軍已突入城垣﹐國軍遂將原定14日突圍之計劃﹐ 前移至本日執行。命令﹐83軍(粵軍)向東北突圍﹐66軍(粵軍)、教導總隊、 及江陰保衛戰與日軍激戰後撤來之103師(中央軍原黔系)、112師(東北軍)向東突圍﹐ 71軍、72軍向南突圍﹐74軍向西南突圍﹐衛戍司令部、憲兵部隊、78軍向北渡江突圍﹐ 第2軍團(轄41師、48師)仍守烏龍山要塞長江封鎖線掩護各軍撤退。 以上除83軍外﹐其他部隊原受令於12日晚11時突圍﹐ 83軍需牽制日軍﹐原訂於13日晨6時突圍。第2軍團需堅守至最後。 會議結束之後﹐唐即率司令部渡江北撤﹐突圍計劃中﹐司令部最先渡江。 唐臨走之時﹐又命令﹐71軍、72軍、74軍、教導總隊(全是蔣的精銳嫡系)如不能突圍﹐ 可轉江北渡江。這是一個大錯特錯的命令。但由於唐允許渡江北撤的部隊﹐ 全是蔣的精銳﹐因此這成了一宗無頭公案﹐唐為何下此命令的原因眾說紛紜。 由於向日軍陣地突圍﹐明顯要比渡江突圍困難﹐故而各部紛紛以難以突圍為由﹐ 向長江邊而去﹐其他部隊也相隨向長江邊而去﹐僅83軍一部、66軍﹐ 因在南京東部城外作戰﹐仍依命令向東突圍。 向江邊撤退﹐是造成南京城內國軍混亂的原因之一﹐其他部隊低層官兵及城內百姓 看到德械嫡系向北撤退﹐以為江邊是條生路﹐一定有船﹐紛紛向江邊逃亡。 事實上﹐其時日軍雖突破南城垣﹐但控制地區有限﹐71軍、72軍仍有部分官兵激戰抵抗。 城東、西等處﹐日軍仍距城垣較遠。 城內國軍混亂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會議結束之後﹐部分將領並沒有將撤退計劃及命令 下達給所屬部隊﹐甚至部分將領會議結束即立即渡江北撤。 如71軍軍長王敬久﹐在會議結束後沒有回所部指揮所直接北撤﹐ 87師師長沈發藻﹐沒有回指揮所直接北撤﹐ (其261旅守城外﹐戰至驚覺身後城垣已無國軍﹐才知撤退令已下) 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回指揮所宣布命令後﹐留邱清泉替其組織撤退﹐獨自先撤。 (其教導3旅守城外﹐戰至13日才撤﹐後從日軍陣地空隙突圍) 教導2旅旅長胡啟儒(1942年數罪並罰被處決)會議未結束借口與部隊聯系﹐獨自先撤。 等等。高級軍官先行撤退﹐使部隊失去指揮﹐也是造成南京城內國軍混亂的原因之一。 王、桂、沈後來都隨國軍遷台﹐他們在南京保衛戰的最後階段﹐一般也不會講﹐ 自然就會使後人疑惑﹐怎麼唐生智一人先撤﹐十萬國軍會立即變成一盤散沙﹐ 散到幾乎沒有成編制的部隊存在﹐好像是唐生智一人就能控制全部國軍﹐ 故而唐一走﹐國軍的中上層各級組織就立即平空消失了﹖ 在這些提前撤退的將領中﹐責任最大的應算第2軍團(即後來之第10軍)軍團長徐源泉﹐ 徐部守南京東北10幾km之長江下遊江邊烏龍山要塞。該處位於長江狹隘處﹐ 要塞炮台封鎖長江﹐阻止日軍逆江而上。 按撤退計劃﹐該部需利用要塞死守直至最後才可渡江北撤﹐以掩護各軍撤退。 因該部需渡江北撤﹐故備有船隊。 12月12日下午會議結束後﹐徐立即率該部41、48師以所控制民船渡江北撤﹐ 當晚﹐日軍未經戰鬥即佔領烏龍山﹐日軍艦隊逆江通過封鎖線﹐ 於13日凌晨到達南京城北江中﹐封鎖長江﹐其時國軍北撤渡江部隊仍在渡江中﹐ 日軍艦隊遂行沖撞掃射﹐蕭山令中將(憲兵副司令代理憲兵總監、南京市長、 南京突圍的渡江總指揮、唐撤退後的南京衛戍部隊代理司令)即於江邊中彈重傷﹐ 自殺殉國。因日軍封鎖長江﹐撤至下關之國軍、民眾三分之二以上未能渡江北撤。 已撤至江中船上者﹐亦多有死傷。 徐源泉後來武漢保衛戰中﹐率部擅撤至平漢鐵路以西﹐被李宗仁撤職解赴後方﹐ 經同鄉好友求情﹐為蔣釋放。隨後退出軍界﹐1949年遷台。 所以﹐日軍出現於南京城北長江中﹐封鎖掃射北渡撤退之國軍﹐使得軍民無法渡江﹐ 又成了唐生智的責任﹐誰叫他投共了呢。 誠然﹐唐確實有很大的責任﹐但如果認為萬罪俱在一人﹐當然會對南京之戰﹐ 產生許多的不解和迷惑的。 對了﹐電影也是文宣的一種手段﹐文宣文宣﹐大陸的電影劇情可以全部相信的話﹐ 還不如相信美國白宮一定和外星異形有密約。就更不用說服裝武器什麼的了。 大陸抗戰電影現在流行強調小人物的英勇悲壯﹐至少比以前喜歡演兩個國軍大官 出來投降日本﹐那種刻意醜化對方的政宣戰﹐好太多太多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3.4.217.29 另外﹐後來國共內戰時﹐蔣想讓唐出任衢州綏靖公署主任﹐唐拒絕並要蔣停內戰﹐ 大陸文革時﹐賀龍被打倒批鬥﹐要他說賀龍(曾為唐部下)的罪証﹐唐拒絕﹐ 對方掏槍威脅﹐不說就斃了唐。唐怒而扯開衣服﹐拍胸膛說﹕ 小子﹐你沖著這裡來吧。老子南征北戰﹐槍林彈雨都走過來了﹐幾時怕過死。 後被監禁虐待毆打﹐始終未曾屈服﹐3年後病逝。 這樣一個人﹐說他隻會拍蔣的馬屁﹐討好奉承蔣﹐因為奉承得好才沒有被追究責任﹐ 我是不怎麼信的。 ※ 編輯: calebjael 來自: 183.4.217.29 (03/17 17:51)
Hartmann:推 03/17 17:57
※ 編輯: calebjael 來自: 183.4.217.29 (03/17 18:00) ※ 編輯: calebjael 來自: 183.4.217.29 (03/17 18:01) ※ 編輯: calebjael 來自: 183.4.217.29 (03/17 18:02)
innominate:身為最高指揮官,如不能親自協調整個組織的行動 03/17 18:31
innominate:那麼會一團混亂根本是不足為奇,就這點來說怪他也不為過 03/17 18:32
FMANT:臉痛痛的 03/17 18:34
innominate:光憑一次會議完就自己閃人,所屬各部當然也會有樣學樣 03/17 18:35
FMANT:唐是實力全無派的小老 哪來的所屬 03/17 18:40
oldfatcat:第一次聽到這說法 @@ 03/17 18:42
FMANT:誰叫你黃埔高級將軍們沒人要留下來殉國陪總理 03/17 18:46
auspiceeye:覺得那些國軍將領的素質真是... 一般不是都要押後最後 03/17 18:49
auspiceeye:一個走嗎 那有把部隊丟後方自己先閃的 03/17 18:50
T50:就士氣嘛 這種微妙的東西能在進攻中團滅,包圍中崩潰 03/17 19:02
castlewind:委座自己搖擺不定當然也有問題啦 03/17 19:13
darkdog0430:推~ 03/17 19:15
roxinnccu:孫元良那段倒是廣為人知了。不過他後來還是當到兵團 03/17 19:52
roxinnccu:司令,而另一個姓孫的在台灣練兵,所以說國民黨派系問題 03/17 19:52
roxinnccu:害死自己 03/17 19:52
roxinnccu:孫某到台灣後也沒怎被重用,我記得很快就退伍了 03/17 19:53
roxinnccu:不然跟他老子有九成像的某影星肯定要出來演他老爸我猜 03/17 19:53
roxinnccu:(孫某在淮海時當16兵團司令的表現也很"有趣") 03/17 19:55
Uber:兒子也是名人 搞不好大家也因此不去揭這段...留點面子 03/17 20:11
jonathan836:話語權哪... 03/17 21:17
pig001234:推!!第一次聽到這種觀點!! 03/17 22:19
sdiaa:孫的落跑技能很高阿... 03/17 22:49
guavataro:這些烙跑高級軍官....應該都要拖去槍斃才對!!!!! 03/17 22:55
NVK: 03/17 23:12
blurry: 好詳細喔,這是樓主自己整理的嗎? 03/17 23:14
qlz:全篇文章看下來一堆"一般不會講",都被和諧了...... 03/17 23:56
evanervb:感謝真是有夠詳細的,原來我們看的歷史只是兩邊互相掩蓋 03/18 00:08
evanervb:扭曲的紀錄 03/18 00:09
LUDWIN:金山登陸後國軍士氣一路潰散,這些高級將領看到能走都高興 03/18 00:29
LUDWIN:的不得了哪還管的了部隊啊XDD 03/18 00:30
yakifone:太棒了 可以出書 03/18 01:01
LCAC:原來這才是南京保衛戰的真相......受教了 03/18 01:10
Darksider:推原po全面的分析 03/18 04:52
KoujikiOuji: 03/18 11:03
gbpacker:推 03/18 13:34
she132:推 好詳細 03/18 14:29
ricky525:遺憾的是.要等我們都作古以後才有可能由孫子燒給我們真相 03/18 15:53
youtien:善。所以問題在當時對戰還是走沒有共識,大家都表面硬撐。 03/18 17:30
bobju:推! 看來唐也是硬漢一條.跟之前[上竄下跳]的形象反差很大.XD 03/18 18:43
cklonger:轉錄至看板 movie 03/18 19:55
ligopa:守城部隊是一盤散沙 名義上的總大將還先跑 不怪他怪誰? 03/20 21:50
JustinTW:好慘的軍官管理能力... 05/09 01:47
sneak: 司令,而另一個姓孫的在 https://noxiv.com 08/13 07:24
sneak: (孫某在淮海時當16兵 https://daxiv.com 09/16 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