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當年是震撼國際的大事 現在的年輕人倒是已經不太清楚了 聽都沒聽過的人可能不少 我轉貼一篇文章給不知道的人參考看看 http://www.acewings.com/cobrachen/forum/topic.asp?ARCHIVE=true&TOPIC_ID=1787 南斯拉夫的分裂 一、前言 南斯拉夫的分裂使其在1990年代成了最受矚目的紛爭地區,分裂過程 中的內戰和殘酷的殺戮及掠奪等行為,讓人難以置信是在一個文明先 進的歐洲地區所發生的。這場分裂當中,有許多事情是值得省思和檢 討的,為了避開如同南斯拉夫一般的結局,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十分值 得研究的課題。 二、歷史背景 南斯拉夫位在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在歷史上曾歷 經拜占庭帝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等政權統治,各政治勢 力不斷的在這塊土地上進出,因此不論是種族、宗教、文化和政治都 相當複雜。 南斯拉夫民族移入巴爾幹半島約是西元七世紀的事,在拜占庭帝國勢 力衰退後他們建立不少小型王國政權,其中以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 克羅埃西亞三個王國最為重要。之後巴爾幹半島為奧匈與鄂圖曼土耳 其瓜分,南斯拉夫民族的宗教信仰因此受到影響,受到奧匈帝國統治 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文尼亞主要信仰天主教,受到鄂圖曼帝國統治的 塞爾維亞主要不是信仰拜占庭帝國遺留的東正教就是轉信伊斯蘭教。 近代南斯拉夫民族國家的建立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時斯洛文 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奉命對俄國及塞爾維亞作戰(大戰導火線的奧匈帝 國王儲暗殺事件正是塞爾維亞人所為)。在協約國逐漸失利之後,由於 匈牙利堅持反對改組帝國計劃,爭取自主權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埃西 亞遂倒戈轉而支持塞爾維亞。戰後,三國於1918年12月1日組成「斯 洛文尼亞、克羅埃西亞及塞爾維亞聯合王國」(以下簡稱聯合王國), 而由戰爭中出力最多的塞爾維亞人擔任國王。雖然實施立憲政治,但 聯合王國內大塞爾維亞主義的氣息依然相當濃,但不論是哪一民族內 部皆有自組單一民族國家的意見,因此在兩次大戰期間聯合王國的體 制維持和政權運作皆困難重重,也未能建立確實的「南斯拉夫民族」 共識。1928年在爆發一連串流血事件後,為了安撫克羅埃西亞,遂將 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王國」,這是南斯拉夫的國名首度出現在國際舞台 上。 歐戰爆發之後,由於德國的軍事外交壓力,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 夫宣佈加入軸心國,兩天後發生軍事政變,新政府宣佈廢止與軸心國 同盟條約。4月德軍攻入南斯拉夫,同年10 月克羅埃西亞民族主義組 織「伍斯達薩(Ustashai)*1」,在德國扶持下成立「克羅埃西亞獨立 國」,南斯拉夫其餘領土遭到德國、義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瓜分。 1941年6月,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宣佈境內將使三分之一的塞裔東正教 徒改信天主教,另外三分之一驅逐到塞爾維亞,並「滅絕剩下三分之 一」,於是立即展開集體逮捕、拘留、放逐和滅絕其他民族──主要是 塞裔,但也包括其他少數民族──的行動*2。為了反擊,塞裔組織了 他們自己的民族主義團體「南斯拉夫祖國軍」,主要採取游擊和恐怖攻 擊手段,並且一切以塞裔的利益為依歸,他們所犯下的暴行比起伍斯 達薩政權不惶多讓,唯在規模上要小得多。雙方的仇殺都分別得到天 主教和東正教基層教士的許可,且多半使用匕首為行刑工具。 此時狄托(Josip Broz Tito 1892-1980)率領的南斯拉夫共產黨組成「南 斯拉夫民族解放軍」,這支軍隊規模相當大,也實際和軸心國家進行戰 鬥,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是南斯拉夫境內唯一一支較為正規的反軸心 國部隊。他提出的口號除了「抵抗外敵」的愛國口號外,尚有「為南 斯拉夫的人民和民族爭取更好更公正的未來」。他設法使數目龐大的南 斯拉夫各民族一起為一項共同的目標努力,這是史無前例的。狄托本 人是克裔,而民族解放軍中主要的成員依然是人口數最多的塞裔,但 南斯拉夫境內其他民族也均有加入。 戰後所組成的第一場選舉中,共產黨領導的「民族陣線」獲得壓倒性 勝利,狄托在國內極受歡迎,在國外也相當受尊重。他研究了兩次大 戰期間出現的種種錯誤,然後著手打造一個能更安定持久的架構。 南斯拉夫的共產政權建立和其他東歐國家不同,並沒有借助多少蘇聯 的力量。狄托率領的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軍實際和軸心國家進行戰鬥並 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南斯拉夫共產黨可說是在人民發自內心的支 持下建立政權,而非透過政治鬥爭等等共產黨慣用手段奪權。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蒙特尼哥羅(黑山)、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等六個共和國在狄托的領導下於1945年11月 29日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1963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 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狄托於1953年出任總統,直至1980年他死亡 為止。 南斯拉夫原為蘇聯集團的一員,1948年3月,為了政策問題,狄托和 史達林起了爭執,6月間共黨情報局決議開除南斯拉夫共產黨。狄托 起而反抗史達林的行動,獲得南斯拉夫各民族的團結支持,由於地理 位置上的利益因此西方國家也給予政治上的支持,於是史達林知難而 退,狄托遂成為南斯拉夫的民族英雄。 在這個時代人民常用一個由數字組成的順口溜來形容南斯拉夫內部的 複雜,即:七個鄰邦、六個共和國、五種民族、四種宗教、三種語言、 兩種文字、和一個目標── 相親相愛,團結共存。我們可以看見後來 這個目標出了什麼事。人民已經有好一陣子不再相親相愛,團結的夢 想在1991年宣告粉碎。 狄托又以什麼來維繫這個聯邦呢?有人說,南斯拉夫聯邦的基礎就是 狄托主義、勞動者自主管理制度和不結盟政策。 狄托主義的基本精神強烈反對以蘇聯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心,認 為國家民族獨立自主為世界和平的基礎,於是狄托主義也被稱為「民 族共產主義」,狄托嘗試把南斯拉夫建設成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 家。 南斯拉夫獨立的社會主義道路,最大的特色就是勞動者自主管理制 度,或稱社會主義自管。簡單地說,所謂企業所擁有的土地、建築物、 設備等生產工具係「從社會中借用」,但可基於獨自的計劃與判斷從事 生產,自行提高工資、擴充設備、從事市場行銷,管理者則透過數個 評議會、委員會從一般國民中公開招募。南斯拉夫並允許從業員在五 人以下的私營企業存在,農民每戶各擁有10公頃以下的私有農地,但 其社會所有企業仍佔國民總生產的85%。南斯拉夫人民有出國自由、 宗教自由、商品自由市場、外匯市場。自主管理制度下的南國經濟雖 較其他共黨國家活躍,但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共產黨並未對經濟完 全放手,即使在狄托時代末期,經濟困難已層出不窮,並對後來的分 裂埋下根基。 不結盟政策則是積極和平的邏輯發展。狄托在外交上相當活躍並獲得 極大的成功,他和前印度總理尼赫魯的意見相符,在兩人的推動下於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召開第一次不結盟國家會議。不 結盟運動是以對美蘇兩大集團提高發言權,為緩和冷戰發生橋樑作用 為宗旨。當美蘇關係緊張時,不結盟國家可東西傳話,發揮中介作用, 也可趁機提高發言權,甚至從東西兩方接受援助。它反對冷戰,但又 靠冷戰生存,故在冷戰逐漸解凍時也開始緩慢萎縮。 1974年,狄托賦予南斯拉夫新的聯邦憲法。這部權力分享的憲法被視 為後狄托時期各加盟共和國對抗塞爾維亞的保障。根據這部憲法,塞 爾維亞被分成三個憲政單位,除了塞爾維亞為加盟共和國外,科索沃 (阿爾巴尼亞裔)和伏衣伏丁納(馬札兒裔)名義上為塞爾維亞自治 省,實際權利義務則和加盟共和國無異,且兩自治省有權否決塞爾維 亞聯邦修正案,塞爾維亞卻無權干預自治省「內政」。在聯邦政府架構 方面,由六共和國及兩自治省的八位主席組成的總統團輪流出任聯邦 總統,任期一年,基本上是虛位元首,需遵守總統團約束。這項規定 直到1980年狄托去世後才付諸實行。在共和國和自治省層面而言, 1974年憲法給予其高度自治地位。因此各邦內部主要民族的民族認同 感得以醞釀,甚至開始歧視少數民族。結果除了廣泛分布在南斯拉夫 聯邦境內各區的塞裔不滿這樣的安排之外,其他各邦和自治省則由於 民族主義的升高而擔憂成為「大塞爾維亞」的一部份。 或許在今日看來並不甚完美,但狄托的確在建設南斯拉夫並維持其穩 定發展上獲得值得讚頌的功績。1980年5月8 日,前往南斯拉夫參加 狄托喪禮的有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政要,包括蘇聯總書記布里茲涅 夫、中共國家主席華國鋒、美國副總統孟岱爾、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 導阿拉法特等人,哀悼期間充斥著悲傷和淚水*3。 *1:「Ustashai」在當地的語言中意為「暴動者」。 *2:估計約有六十萬人死於伍斯達薩政權的屠殺,其中有兩萬五千人 是猶太人,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境內設立了據說規模為全歐第三的集中 營。 *3:有個小事件很能顯示當時的氣氛,當南斯拉夫境內一支克羅埃西 亞球隊和一支塞爾維亞球隊正在進行足球賽時,喇叭傳來狄托過世的 消息。比賽立即終止,兩隊的球員彼此擁抱哭泣著離開球場,運動場 上的觀眾齊聲唱起一首效忠狄托的名歌。這個場面並非事先安排。 三、分裂的開端──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埃西亞 在狄托死後,南斯拉夫的「狄托模式」尚且維持了一段時間,但到了 1980年代中期以後,聯邦政府面對經濟上的嚴重困境,不僅無力提出 有效的改革方案,有些措施並使情況更加惡化,來自西方國家的援助 被無意義的浪費掉──這使得後來外國不願再加以援助。由於南斯拉 夫並沒有真正建立一套有效率而且能充分進行各方意思表達的民主政 治運作政體,因此在後狄托時代無人能統合各方意見的情形下,組成 南斯拉夫的各民族在東歐「民族主義幽靈」的復甦中,一場政治衝突 由此展開。 1986 年,米洛塞維奇出任塞爾維亞共產黨總書記,同時一份塞爾維亞 藝術科學學院的「塞爾維亞在南斯拉夫地位備忘錄」被「洩漏」給新 聞界,備忘錄中痛斥塞裔在南斯拉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並以相當煽 動的字眼提出「塞爾維亞民族沒有自己的國家」的論點。由於聯邦境 內人數最多的塞裔廣泛地散佈在各共和國內,因此所謂的「大塞爾維 亞主義」便開始復甦。 首先在大塞爾維亞主義受害的便是塞爾維亞境內的兩個自治省。由於 塞裔在這兩個自治省內的社會地位偏低,甚至遭受歧視和迫害,在民 族主義的鼓動下便發起一連串的大規模示威集會。於是在塞裔人口佔 多數的馬札兒裔自治省伏衣伏丁納由塞裔奪得領導權。而在阿爾巴尼 亞裔仍佔多數地位的科索沃自治省,則經過一段相當激烈的抗爭活動 後,在塞爾維亞政府的壓力下仍重組了一個親塞裔政府。之後米洛塞 維奇多次至蒙特尼哥羅首府狄托格勒進行會談,進而控制原本就親塞 爾維亞的該國黨政系統。於是塞爾維亞在聯邦總統團內奪得半數四席 的主導地位,遂開始提出一連串修改1974年憲法的中央集權式改革, 企圖建構以塞爾維亞為中心的南斯拉夫聯邦。 (一)斯洛文尼亞 斯洛文尼亞是南斯拉夫、甚至可說是東歐經濟發展程度最高的地區之 一,該共和國在聯邦內長期間承受補貼落後地區(如馬其頓和科索沃) 的責任,國內早有許多不滿聲浪。加以冷戰結束後,鄰近奧德兩國多 次對斯洛文尼亞提出單獨的利益交換條件。於是在大塞爾維亞主義的 威脅下,斯洛文尼亞的分離主義逐漸高漲。 最初斯洛文尼亞的目的僅在取得更高的自治權,因此為了打擊南斯拉 夫聯邦體制,1988年5月,斯洛文尼亞的報紙批露聯邦的南斯拉夫人 民軍內部許多弊端。南斯拉夫人民軍內部塞裔人數最多*4,且主張為 維護聯邦體制,因此被各方分離勢力視為塞爾維亞的同路人。在這次 大多屬實的指控下,斯洛文尼亞的輿論大譁,除了成立獨立運動政黨 外,1989年5月斯洛文尼亞舉行非正式公民投票,傳達獨立訊息。 塞爾維亞並未因此檢討其民族主義政策,相反地加緊控制聯邦政府。 1989年12月,塞爾維亞企圖動員十萬名塞裔群眾在斯洛文尼亞首府 盧布尼亞納集會,斯洛文尼亞揚言動用警察及地方邊防軍阻擋,集會 失敗後塞爾維亞以杯葛斯洛文尼亞商品與切斷文化交流作為報復。 1990年1月,南斯拉夫共產黨召開特別會議,會中斯洛文尼亞代表提 出提高加盟共和國自治權力的數項議案,全數遭到塞爾維亞擱置。斯 洛文尼亞代表退席抗議,克羅埃西亞跟進,至此兩共和國決心自行其 是。 情況在1990年下半年惡化到難以收拾。7月2日斯洛文尼亞政府宣稱 其為主權國家,塞爾維亞在經濟上採取諸多報復行動。9月27日至10 月2日,斯洛文尼亞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斯洛文尼亞國內法位 階高於聯邦法律。12月,塞爾維亞非法動用南斯拉夫聯邦銀行庫存價 值十七億美元的白銀,用以提高該國經濟,斯洛文尼亞極為憤慨。12 月23日,斯洛文尼亞舉行公民投票,88%選民贊成脫離聯邦。斯洛文 尼亞政府於1991年6月25日宣佈脫離南斯拉夫聯邦,隨即接收與奧 地利、義大利及匈牙利接壤的聯邦海關。 南斯拉夫聯邦政府(此時由塞裔主導)不承認該國獨立,派遣三千名 南斯拉夫人民軍護送海關人員上班,遂和斯洛文尼亞的志願軍*5 發生 武裝衝突。衝突持續到7月4日,聯邦宣佈片面停火,向斯洛文尼亞 遞交最後通牒。除了不允恢復聯邦海關外,其他關於停火和交換戰俘 等斯洛文尼亞均表可以或考慮接受。這場戰爭由於斯洛文尼亞的宣傳 攻勢,激起歐洲各國同情,7月10日南斯拉夫聯邦接受歐洲各國調停 和斯洛文尼亞訂定布里昂尼協定,同意撤兵和承認斯洛文尼亞獨立。 在這場不宣而戰的戰爭中,死難軍士和平民合計不超過一百人,斯洛 文尼亞以極小的代價取得獨立。 *4:由於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分離主義,當時南斯拉夫人民軍 的最大經濟支持便來自塞爾維亞。而且由於聯邦內塞裔人口數最多, 社經地位也不高,人民軍內原本人數最多的就是塞裔,在斯洛文尼亞 和克羅埃西亞獨立後人民軍內部斯裔和克裔成員大半退役,於是原本 代表聯邦的南斯拉夫人民軍儼然成為「塞爾維亞的軍隊」。 *5:相較於南斯拉夫人民軍的人數,斯洛文尼亞動員的志願軍人數高 達十五萬。 (二)克羅埃西亞 在克羅埃西亞方面,由於受大塞爾維亞主義威脅,其醞釀獨立的時間 斯洛文尼亞相仿。不過克羅埃西亞境內人口有近12%的塞裔,而斯洛 文尼亞境內塞裔則不超過2%,因此克羅埃西亞須面對更複雜的政治 情勢。 克羅埃西亞境內的民族主義為對抗塞爾維亞開始復甦,引起塞裔居民 不安,克羅埃西亞總統杜子曼採取的一連串措施更加深塞裔敵意。首 先他無意淡化二戰時期伍斯達薩政權的存在意義,反而將它視為克羅 埃西亞的光榮象徵;其次他拒絕給予塞裔社區自治權限,進而整肅地 方邊防軍和警察中的塞裔幹部;再者規定克羅埃西亞境內以拉丁字母 取代塞爾維亞語的西里爾字母*6。 1990年8月間,塞爾維亞公開支持克羅埃西亞境內塞裔分離主義運 動。克柏市的塞裔居民透過公民投票向克羅埃西亞爭取文化政治權 力,克羅埃西亞宣佈此次公投違憲,塞裔轉而從事武裝暴動。12月, 塞爾維亞違法動用聯邦銀行白銀事件加深克羅埃西亞不滿。1991年1 月,杜子曼以國家元首身分訪問奧地利首都維也納。2月21日,克羅 埃西亞議會做出三項決議:一、應解散南斯拉夫聯邦。二、政府有權 廢止和克羅埃西亞憲法牴觸的聯邦法律。三、克羅埃西亞獨立至遲於 1991年6月生效,意味之前與聯邦仍有談判空間。儘管如此,克羅埃 西亞和塞爾維亞間的談判很快陷入僵局。 1991年5月初,總統團依輪任制由克羅埃西亞代表出任聯邦總統,塞 爾維亞拒絕。5月19日,克羅埃西亞公民投票複決「廢止牴觸該國法 律的聯邦法」一案,在塞裔居民抵制下投票率僅70%,其中95%選民 贊成,於是克羅埃西亞在6月25日和斯洛文尼亞同時宣佈獨立。 克羅埃西亞宣佈獨立後,為塞爾維亞操控的聯邦下令南斯拉夫人民軍 攻擊克羅埃西亞,並鼓動克羅埃西亞境內塞裔組成民兵尋求獨立。不 久基於國際壓力和塞裔民兵部隊已具規模,聯邦同時和斯洛文尼亞和 克羅埃西亞簽署布里昂尼協定,但克羅埃西亞境內不宣而戰的情形依 然持續。 克羅埃西亞是聯邦內第二大加盟國,人口四百七十萬,塞裔便佔了七 十萬。因此在南斯拉夫人民軍撤離後,塞裔民兵繼續對克羅埃西亞政 府作戰,並接受來自塞爾維亞的補給與訓練。組織未全的克羅埃西亞 正規軍、預備軍和民兵部隊此時處於劣勢,加以克羅埃西亞錯估國際 社會可能提供協助,於是在塞裔民兵和再度投入的人民軍攻擊下節節 敗退。此時雙方的民兵部隊紀律均十分敗壞,皆有原本為犯罪組織頭 目者被鼓動為民族英雄(在戰後尚且進入議會),於是集體性和組織性 對平民──連老弱婦孺皆不放過──的脅迫、掠奪、強暴、屠殺等「種 族清洗」行動時有所聞,克裔和塞裔雙方的恐怖報復皆不惶多讓。 1991年11月,塞裔民兵攻佔各戰略要地,牢牢掌握塞裔居民聚居的 克羅埃西亞精華地區卡吉納,克羅埃西亞失去對三分之一領土的控 制,僅佔有沿海地區。由於達成初期作戰目標,塞裔民兵暫時停止軍 事行動。12月13日聯合國特使向交戰各方提出和平計劃,建議派遣 聯合國維和部隊監督執行。六天後,塞裔社區公民投票決議成立「卡 吉納的塞爾維亞共和國」(以下簡稱「卡塞共和國」)。12月31日,南 斯拉夫聯邦和克羅埃西亞先後同意接受聯合國調解。如此卡塞共和國 遂成有名無實,由於得不到各方支持,1992年初其總統去職,問題告 一段落。3月,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克羅埃西亞,但違反停火協定的 戰鬥行為仍時有所聞,克羅埃西亞的和平前景依舊黯淡。 *6:除了一些細微的譴辭用句差異外,基本上克羅埃西亞語和塞爾維 亞語僅有使用文字上的不同。 四、艱苦的獨立──波士尼亞和馬其頓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原本被認為是唯一可以在獨立過程中躲過戰火 之處,但後來反而成為冷戰後歐洲新秩序最大敗筆,一段被認為不會 再出現的殘暴殺戮行為上演之地。馬其頓雖然勉強躲過戰火,但在外 交上卻遭受強大的壓力,成功獨立後又面離內部的分離主義而發生內 戰。這兩個小國在獨立過程中所遭遇的悲劇,是南斯拉夫分裂過程中 最為黑暗的一面。 (一)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以下簡稱波士尼亞)境內民族組成複雜,穆 斯林(伊斯蘭教徒)佔總人口42%,塞裔佔31%,克裔佔18%,尚有 其他少數民族,因此該共和國素有「小南斯拉夫」之稱,國內異族通 婚乃屬常態。1964年,在狄托安排下穆斯林成為南斯拉夫第六個構成 民族。十年後,波士尼亞依然保有共和國地位,依慣例由穆斯林擔任 總統,塞裔與克裔則分別出任國會議長及總理。但此種看似穩定的局 勢在民族主義介入後脆弱不堪一擊而破碎,演變成歐洲半世紀以來最 血腥的戰爭,種族構成的複雜情勢使戰爭成為親戚、鄰居和朋友的互 相殺戮。 1990年11月,波士尼亞舉行自由選舉。在國會選舉方面,選民大抵 依族裔和信仰做出選擇,穆斯林政黨為第一大黨但未過半數,塞裔政 黨和克裔政黨分居二、三。總統選舉方面,穆斯林的伊塞貝哥維奇當 選後發表聲明,強調一旦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埃西亞脫離南斯拉夫聯 邦,波士尼亞不願成為「大塞爾維亞」的一部分。該項聲明引起波士 尼亞境內塞裔居民強烈反對,並以拒絕參加各級選舉做為抵制。根據 波士尼亞憲法規定,國家定位必須得到三個族裔一致同意。塞爾維亞 警告波士尼亞不得片面宣佈獨立,否則將以武力對付。 1991年2月27日,波士尼亞國會穆斯林及克裔議員通過波士尼亞法 律位階高於聯邦法律議案,塞爾維亞隨即聯合波士尼亞及克羅埃西亞 境內塞裔民兵發動攻擊。是時克羅埃西亞內戰尚未爆發,克羅埃西亞 總統杜子曼兩度向米洛塞維奇提議瓜分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同年9、10月間,波士尼亞境內塞裔和克裔社區相繼宣佈自治,西北 部的穆斯林民兵也據地自保。為爭取國際支持,波士尼亞國會在10 月15日通過「主權備忘錄」宣示主權。塞裔社區拒絕承認該備忘錄, 威脅如果波士尼亞宣佈脫離聯邦獨立,穆斯林將遭到滅絕命運。 1992 年1月9日,塞裔社區宣佈成立「波士尼亞的塞爾維亞共和國」 (以下簡稱「波塞共和國」),克裔社區隨即宣佈成立「克羅埃西亞自 治區」,武裝衝突情勢升高。 2月29日到3月1日,波士尼亞政府應 歐洲共同體要求舉行公民投票,除塞裔拒絕投票外,幾乎一致通過獨 立。4月7日,歐洲共同體與美國承認波士尼亞獨立,波塞共和國宣 佈脫離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戰爭情勢達到開戰以來最高地步。 自1992年3月間以來,成員僅剩塞裔和蒙特尼哥羅裔的南斯拉夫人民 軍開始撤離波士尼亞,卻遭到穆斯林及克裔民兵的圍困阻擾,企圖以 人民軍為質向聯邦談判。於是人民軍和塞裔民兵聯手展開攻擊行動, 並在成功撤離之前將武器裝備和設施移交到塞裔民兵手中和破壞無法 移動的設備。5月間人民軍完全撤離,僅留下「波士尼亞出身」的塞 裔軍官領導民兵部隊,火力大增的塞裔民兵取得優勢,開始圍困各重 要城鎮──佔領其四周高地部署火砲和狙擊手,對據守城內的穆斯林 民兵及平民實施恐怖消耗──其中以對波士尼亞首府塞拉耶佛的圍城 透過報導受到舉世矚目*7。 同時在塞裔民兵佔領區內,開始較克羅埃西亞內戰更大規模的「種族 清洗」──集體性和組織性對平民的脅迫、掠奪、強暴、屠殺,克裔 和穆斯林民兵遂也針對塞裔展開以牙還牙的報復。由於塞裔在軍事行 動上佔優勢,因而成為國際傳播媒體的主要攻擊對象,但卻加深了大 塞爾維亞主義同仇敵愾的心理。在波士尼亞境內靠近克羅埃西亞的赫 塞哥維納西部地區,由於克羅埃西亞政府的援助,克裔民兵勢力較強, 塞裔民兵的立場較為妥協。這時主要交戰對象的塞爾維亞和穆斯林雙 方均有宣傳攻勢,塞裔宣稱穆斯林將建立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國度,穆 斯林則為了爭取國際支持將塞裔的種族清洗行動解釋為單方面的屠 殺,因此更加深了雙方的仇恨。 在戰鬥和種族清洗暴行持續的情況下,1994年3月,克裔自治區接受 美國調停和穆斯林組織聯邦政府。7月,英美法德俄五國「指導小組」 提出和平草案,其中波士尼亞的「分區統治」無可避免。這在「范錫 ─歐文和平計劃」及達頓協定中得到承認。 內戰導致原本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共和國的四百四十萬人口中,十 五萬人死亡,十五萬人失蹤,兩百萬人流離失所,遭到強暴和屠殺的 人數則無法估計。在達頓協定簽署之前,塞裔部隊控制波士尼亞70% 領土*8,赫塞哥維納西部由克裔佔領,波士尼亞政府及穆斯林民兵僅 控制少數城市與中部領土*9。根據達頓協定,由穆斯林和克裔組成的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政府控制原本領土的51%,「波士尼亞的 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則控制其餘49%領土。 波士尼亞戰爭被視為後冷戰時期國際新秩序的最大敗筆。用波士尼亞 總統伊塞貝哥維奇的話來說,今天的波士尼亞「儘管沒有戰爭,卻也 不見和平蹤影」。1995年達頓協定允諾保障波士尼亞難民返鄉權利, 但首府塞拉耶佛害怕報復的塞裔居民則大舉搬離。1998年1月18日, 溫和派的杜迪格當選波塞共和國總理,波士尼亞和平重新燃起希望。 為此,國際社會首次提供波塞共和國經濟援助。 *7:為了保持客觀性,請注意當時塞拉耶佛城內尚有高達三十萬的塞 爾維亞裔平民。 *8:在戰前的波士尼亞境內,原本塞裔就廣泛散佈在鄉間,廣義的塞 裔社區便佔該國領土將近一半,克裔則居住在赫塞哥維納地區,穆斯 林則主要集中在各大城鎮和中部地區。 *9:這些城市多被聯合國劃為「安全區」。然而因為聯合國維和部隊受 命不得開火,因而無法制止當地平民不受塞裔民兵攻擊,有時反倒將 試圖逃出圍城的難民趕回城中,所以法國學者哈斯勒諷刺反倒成為「不 安全區」。 (二)馬其頓 馬其頓處境和波士尼亞類似,雖不願主動脫離聯邦,但也不願成為「大 塞爾維亞」的一部分,然而如果宣佈獨立,國內外壓力勢將接踵而至。 就國內情勢而言,馬其頓經濟落後,人口僅兩百餘萬,其中塞裔和阿 爾巴尼亞裔各約三十萬,軍隊則僅三萬人,如果獨立明顯不是塞爾維 亞對手;再者,境內阿裔有分離之慮。在外交方面,保加利亞自立國 以來認定馬其頓與它同文同種,理應併入該國。南鄰希臘則堅持其境 內馬其頓省為唯一的馬其頓,反對任何國家使用馬其頓國名。在此內 憂外患下,馬其頓獨立勢將造成地區國際關係緊張。因此就宣佈獨立 時間而言,馬其頓雖要比波士尼亞早一天,但因為受到希臘抵制,遲 至1993年4月國際社會才有條件承認馬其頓獨立。 與波士尼亞相同,馬其頓獨立主要是為避免為塞爾維亞控制。1991年 1月,馬其頓總統當選後隨即聲明一旦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獨 立,馬其頓也將跟進。9月8日,馬其頓舉行公民投票,佔馬其頓1/4 人口的塞裔和阿裔拒絕參加,在投票者90%贊成的情況下,馬其頓於 同月17日宣佈獨立。 馬其頓獨立後,西北部與科索沃相鄰的阿裔社區首先表示反對。1992 年2月,馬其頓首府史高比耶近郊阿裔居民發生暴動,並透過秘密公 投決議成立獨立國度。7月,代表阿裔的民主繁榮黨表達與阿爾巴尼 亞合併意願。然而內外情勢改變促使阿裔社區放棄獨立,配合政府抵 禦外侮。1992 年,馬其頓舉行國會選舉,成立多黨聯合政府,阿裔取 得少數民族法律地位。 在國際情勢方面,南斯拉夫聯邦與希臘不斷對馬其頓施加壓力,保加 利亞則支持馬其頓自治。除了擔心馬其頓領土要求外,希臘依然一再 堅持其境內馬其頓省才是唯一的馬其頓,因此當馬其頓和其他前南斯 拉夫加盟共和國同樣向歐洲聯盟巴丹德委員會提出承認要求時,雖然 該委員會原則表示同意,卻因希臘反對受到擱置。1991年9月,馬其 頓宣佈獨立,希臘立即主張在雅典召開國際會議,討論此一情勢發展。 對這項提議,保加利亞認為應當邀請馬其頓代表參加,且強調無意干 預南斯拉夫內政,但主張馬其頓自治。雅典會議宣告延期。希臘對於 馬其頓的國旗為古代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之國旗也有意見,甚至發起 數十萬人街頭示威,對於馬其頓憲法內「馬其頓政府應致力改善境外 馬其頓民族所受不平等待遇」一條更是大表不滿。為了緩和與希臘之 間的關係,1992年1月6日馬其頓通過憲法修正案,加註對鄰國沒有 領土要求及不干預它國內政等文,但希臘仍不滿意。在希臘阻撓下, 馬其頓直到1993年4月8日才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這個古 怪的國名獲准成為聯合國會員國*10。 再者,馬其頓西部是塞爾維亞通往科索沃要道,南斯拉夫屢次藉口驅 逐科索沃游擊隊侵犯馬其頓邊界。即使在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之前,馬 其頓自始至終配合聯合國對塞爾維亞實施貿易禁運制裁,導致兩國關 係更加惡化。1992年12月,塞爾維亞舉行總統與國會選舉,各政黨 多主張出兵馬其頓,一舉解決馬其頓與科索沃問題,南斯拉夫人民軍 侵犯馬其頓邊界次數大幅增加。由於先前在11月間馬其頓政府即籲請 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制止塞爾維亞挑釁行為,12月11日,聯合國安 理會通過第795號決議在馬其頓部署維和部隊*11,這才讓塞爾維亞打 消入侵馬其頓念頭。 儘管取得獨立,馬其頓境內阿裔分離運動並未完全消失,暴動頻傳, 馬其頓政府決定加以清剿,雙方時而發生激烈戰鬥。1994年10月, 十餘名阿裔分離主義者被依叛國罪起訴。2001年5月,歐盟和北約介 入,再度派遣三千五百名維和部隊進駐,9月馬其頓順利舉行大選, 局勢終於恢復平靜。 *10:多數歐洲國家認為希臘態度難以理解。希臘是北約與歐洲聯盟會 員國,竟然害怕馬其頓這樣經濟凋敝的小國。 *11:這是聯合國史上頭一次在未得到所有當事國(南斯拉夫)同意情 況下部署維和部隊。 五、衝突的焦點──科索沃 1998 年3月間,南斯拉夫聯邦(僅餘塞爾維亞和蒙特尼哥羅兩加盟共 和國)塞爾維亞境內科索沃自治省發生嚴重種族衝突,聯合國安理會 緊急商討對策,一時之間科索沃的民族爭端成為國際社會矚目焦點。 其原因有二:一、塞爾維亞迫害科索沃境內阿裔的行為和之前於波士 尼亞的「種族清洗」行徑相同,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以防止悲劇重演。 二、科索沃問題有可能成為巴爾幹半島民族問題的導火線,危機擴散 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科索沃原為阿爾巴尼亞裔居住的地區,十二世紀末拜占庭帝國逐漸衰 落,塞爾維亞王國佔領科索沃,驅逐當地阿裔,直到1396年鄂圖曼土 耳其帝國擊敗塞爾維亞王國,信奉伊斯蘭教的阿裔才返回當地。其中 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被塞裔視為歷史上的光榮事蹟,儘管失敗,該戰 役中的塞爾維亞民族英雄仍被傳頌至今,因此科索沃被塞裔視為塞爾 維亞不可分割的「塞爾維亞歷史文化搖籃」。 在米洛塞維奇於1987年掌握塞爾維亞政權時,他便指控科索沃自治省 政府長期對境內塞裔和蒙特尼哥羅裔採取「種族滅絕」措施,於1989 年3月28日收回其自治權利,科索沃的阿裔因此亟思反制。1990年7 月2日,科索沃議會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科索沃主權共和國」,塞 爾維亞立即開革所有阿裔警察,給予塞爾維亞和蒙特尼哥羅人民旅費 補助移居科索沃,進而取消阿裔人民文化教育的自治權利。隨著對立 情勢升高,三分之二阿裔公職人員遭解職,由塞裔人士充任,阿裔就 業率一度低到5%,教授阿爾巴尼亞語的學校遭關閉,四十萬阿裔學 生失學,三十萬人離開科索沃。 面對塞爾維亞的迫害,科索沃的阿裔採取不合作運動,相關行動包括 拒絕參加選舉與設立私塾等,但收效甚微。因此阿裔獨立訴求轉趨強 硬,而以成為南斯拉夫聯邦加盟共和國為談判底限。同時阿裔激進份 子成立「科索沃解放軍」,對塞裔展開游擊和恐怖攻擊行動。此時阿爾 巴尼亞政府表態支持科索沃的阿裔,並主張重建「大阿爾巴尼亞」,其 中包括塞爾維亞、蒙特尼哥羅、馬其頓的一部分。 1991年9月26日到30日,科索沃舉行秘密公民投票,投票率達98%, 贊成獨立的比例達99.7%。10月19日,遭解散的科索沃議會宣布科 索沃為主權國家,塞爾維亞對此置之不理,國際社會的反應也不利科 索沃。1992年5 月24日,科索沃議會選舉魯哥瓦出任科索沃總統, 並在德國與瑞士等地成立流亡政府。但不僅國際不支持,科索沃解放 軍也拒絕承認,表示不接受該政府指揮,甚至威脅如不支持解放軍將 遭受報復。 1998年3月初,南斯拉夫針對科索沃境內十多個城市發動大規模攻 擊,遇害平民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為數眾多,聯合國英美法德義俄六國 「指導小組」9月在倫敦緊急集會。5月15日,米洛塞維奇在美國調 停下和魯哥瓦於塞爾維亞首府貝爾格勒會談,魯哥瓦重申獨立訴求, 遭到斷然拒絕。6月15日,由於阿裔受迫害程度日甚,北約組織決定 在鄰國阿爾巴尼亞與馬其頓領空舉行「決心之鷹」演習,來自北約中 十三個會員國的八十架戰機參與行動,南斯拉夫的態度轉趨緩和。1999 年3月,南斯拉夫對科索沃阿裔居民採取代號「馬蹄鐵」的種族清洗 行動,阿裔居民約有半數(九十萬)逃離科索沃。1999年3月24日 北約組織開始對南斯拉夫(特別是塞爾維亞)發動大規模空中攻擊, 迫使米洛塞維奇下台*12,並在科索沃部署維和部隊,科索沃問題雖仍 未解決,但得以露出一線曙光。 *12:2002年2月,米洛塞維奇以濫用職權、違反人道等罪行被逮捕 並遭到起訴,但最後並未被判刑,後來成為塞爾維亞社會黨黨魁。 六、結論 至此南斯拉夫的六個加盟共和國已有四個自聯邦中獨立,科索沃問題 則仍未解決。即使如此,南斯拉夫境內的激進民族主義仍然沒有止息, 2003年3月14日溫和派的塞爾維亞總理金吉契遭到暗殺,便可以說 明這一點。 南斯拉夫聯邦曾經共有過一個目標,而最後卻以如此殘酷而血腥的方 式進行分裂,野蠻的暴行連老弱婦孺都未曾放過,這場戰爭也會因創 造了「種族清洗」這個名詞而在人類歷史上留名。在如此激烈的戰鬥 中,也沒有任何一方向另外一方宣戰──他們只是單純地端起槍來互 相射擊。 我們能從南斯拉夫的分裂中學得哪些教訓?筆者認為有以下四點: 一、激進民族主義的威脅不容忽視,在波士尼亞的戰爭中,它足以使 親戚朋友在極短的時間內反目成仇,進而彼此趕盡殺絕。二、國際政 治仍為強權政治,若無利益或者輿論壓力,國際社會肯給予的援助極 為有限。三、公民投票無助於爭取國際承認,我們可以看見科索沃的 公投結果無人理會;同時在其他共和國的例子中,也顯示公投結果無 法遏止軍事力量的入侵。四、在主權問題的紛爭中,宣傳攻勢和軍事 戰略的地位至關重要,斯洛文尼亞由於這兩種方式的正確使用,因而 僅以極小的損失取得國際承認及獨立地位。 儘管南斯拉夫的分裂過程如此激烈而殘酷,但筆者相信這仍是可以避 開的結果,為了不讓慘劇在另一個地方上演,筆者認為南斯拉夫的經 驗是極有價值的。 在此以本文,獻給在南斯拉夫內戰中所有死難、流離失所以及遭到無 法想像的殘忍對待的人們。 參考書目: 尹慶耀/著,東歐集團研究。台北:幼獅文化,初版,民國83年6月。 米哈伊洛.塞諾布恩雅/著、許綬南/譯,南斯拉夫分裂大戲。台北: 麥田出版,初版一刷,1999年7月1日。 彼得.瑪斯/著、劉雅瑜/譯,愛你的鄰居:波士尼亞戰爭的故事。台 北:麥田出版,初版一刷,1998年12月1日 胡祖慶/著,後冷戰時期的東歐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初版一刷,民 國89年7月。 ROMU國際出版社/編著、蕭志強/譯,閱讀世界紛爭地圖。台北:世 潮出版,初版一刷,2003年7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2.87.63
NKN:要說克羅埃西亞語跟塞爾維亞語差在哪 大概跟台灣的台語 06/28 22:15
NKN:跟福建的閩南語的差異相當 一些詞彙的不同 使用文字的不同 06/28 22:16
NKN:這文章的內容也很舊了 尤其是科索沃情勢跟塞爾維亞政局現在 06/28 22:21
NKN:差很多 為了打好國際關係 塞爾維亞清算了很多內戰中的戰犯 06/28 22:22
NKN:當年的英雄現在不少都被送去海牙法庭了 06/28 22:22
Bastain:當年CNN的報導很多 記者在現場轉播時嘗試跨越草叢 06/28 22:46
Bastain:結果一不小心才發現自己正踩在一具屍體上 06/28 22:46
Bastain:另外在納粹時期~~克羅埃西亞語被歸為拉丁語系 06/28 22:47
Bastain:所以納粹藉此合理化克羅埃西亞的統治地位 06/28 22:48
darkdog0430:wow!真詳盡,我只看過"愛你的鄰居.." 06/29 01:17
melom:大推!! 好詳盡! 不過雖然現在科索沃已經獨立 認識的塞爾維 06/29 04:45
melom:維亞人都還是義憤填膺地認為科索沃是他們的 06/29 04:46
LUDWIN:推,馬其頓問題應該是害怕獨立的馬其頓共和國對希臘的馬其 06/29 10:11
LUDWIN:頓省提出合理的領土要求吧XD 06/29 10:11
amatrrosivi:一樓,福建閩南語自己之間的差異更大... 06/29 10:42
amatrrosivi:我8年級前段 只有印象老媽在我小時後指著東歐說這裡還 06/29 10:43
amatrrosivi:在打仗 06/29 10:43
vesting:樓上是指閩北方言吧 福建再一個人數多的就客家 06/29 11:39
Bioee:唉......衷心希望不要再有這類的事情了 06/29 11:57
chenglap:防止這樣的事情靠的是政治和社會學的進展. 求神用途不大. 06/29 12:01
Bastain:最近敘利亞也是類似的問題吧 族群和政治整個混再一起 06/30 02:36
trumpete:科洛佛檔案2哪時會上映? 06/30 10:43
sneak: 差很多 為了打好國際關 https://muxiv.com 08/13 07:32
sneak: 結果一不小心才發現自己 https://daxiv.com 09/16 03:41
t2e0r4y6: 優質好文 12/04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