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用長槍換一隻對方騎兵不管怎算都很值得了吧,再說,丟了一隻長槍, : 跟後排拿武器,或遞補就好。 首先,我認為長鎗/長矛陣在實戰上應該的確有刺殺的現象 (前文配合大家說長鎗,但我還是習慣叫瑞士矛,所以以下都用矛) 最起碼電影亞歷山大帝在拍高嘎美拉會戰時有請一堆歷史顧問想徹底復原應不是亂拍 其中就有拍出波斯兵被刺穿的狀況 刺完拔不出來,如你所說,就丟了,從後面再拿一隻就好 但是,這不代表一定有突刺動作,因為物理上端著那麼長的鎗/矛很難有意義的突刺 電影亞歷山大帝中是對方衝過來因慣性被刺穿,而你後面提到的瑞士矛陣是平持衝鋒 也就是說比較是利用衝刺的慣性本身 : 這真的是概念上的問題,你看別人是如何把swiss pikes當做 "攻擊力量", 瑞士矛陣的確以攻擊衝力聞名,1444年的聖雅各恩比爾(St. St. Jacob-en-Birs)之役中, 瑞士神經病1500人竟然向4萬人的阿馬尼克人主力發動衝殺,殺掉4000人以後才沒力 但是咧,為什麼大家都特別強調瑞士方陣的攻擊力,就是因為方陣本屬防守性質啊 : : 希臘方陣與馬其頓方陣在精神上是根本不同的東西,如上述 : 方陣講求團結,紀律,陣型,協調,從馬奇頓到希臘雖然兵器上差異了很大, : 但基本精神我認為是一樣的。 : 這點應該隨手撈都有資料背書,但你用的精神可能有別的意思,所以就這樣吧。 所謂的精神不同是指戰術設計上的用途本有不同,不是說士兵的精神訓練 : 難道他們遇到低組織度敵軍能用衝的,遇到高組織的就只能慢慢走? : 那好吧,若 瑞士長槍兵遇到高組織度,非常強大的軍隊,他們就成為 : "徹底防禦的兵種",到底是這兵種本來就防禦取向,還是被迫得防禦呀?! 對勃艮地第一戰中,瑞士矛陣先擋住了勃軍的騎兵攻擊,發揮了強大的防禦性 JP提到的突破要塞是在第二戰,勃軍設了野戰要塞卻把人抽出來,瑞士軍得以突破要塞後 從正在攻城的勃軍後面出現,衝鋒搗碎他們,的確是利用敵方陣腳大亂才衝鋒 這個兵種最初就是為了對抗奧地利騎兵而出現的,本是防禦取向沒錯 後來變成可以衝鋒的攻防一體,不能說他們就變成攻擊性兵種啦.... P.S.更正前文錯誤,當時瑞士矛陣中是還編有戟兵的 -- 《海角七號電影小說》 阿嘉的過去,友子的不平,馬拉桑的奮鬥,明珠的悲劇,栗原南的追尋。 《明騎西行記》The Lost Emperor, the Westering Chevalier 鄭和下西洋與百年戰爭,麥加朝聖與搶羊大賽。歷史,遊記,武俠。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5310 作者部落格 http://plamc.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217.198
fw190a:嗯,我說的突刺並不是想講人也往前衝那種,只是表示動作 10/02 15:16
fw190a:攻擊性/防禦性其實都很抽象,原本我只是覺得,挑出瑞士/ 10/02 15:17
fw190a:馬奇頓等等,相較於前身都更加攻擊性的,說他變成只能防禦 10/02 15:18
fw190a:有點怪 10/02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