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au76901 (KAU)》之銘言: :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甲午戰爭當時對艦戰鬥通常並不是使用開花(高爆)彈的。 : 由於當時尚未出現高威力的黃色炸藥或更先進的RDX, : 高爆彈裡填的是黑色火藥,因此爆炸後產生的東西多是煙霧和碎片, 當時已經有硝化棉(無煙火藥)以及苦味酸火藥 日本砲彈裡裝的就是苦味酸火藥的改良版(惡搞版)下瀨火藥 而北洋艦隊的砲彈仍然使用黑火藥 : 甲午戰爭當時還沒有所謂砲塔或全周裝甲的概念, : 所以鐵甲艦只有艦體中央龍骨與輪機部位有一個主裝甲帶的鐵盒子包起來, : 而主砲、副砲均只有水平的薄弱裝甲保護, : 這種構造因為由上而下看起來像個沒加蓋的城廓般開放,稱之為砲廓艦。 裝甲盒跟裝甲砲廓是兩回事,裝甲盒只防禦輪機跟重要艙室 裝甲砲廓則是往上延伸,防禦到艦體炮位 比如說定遠級就只有裝甲盒,並沒有設置裝甲砲廓 (而裝甲砲廓艦在1880年代後也幾乎被淘汰了,因為艦體砲位的射擊角度十分受限) : 倘若Lucky shot能夠打到砲盾後或是砲廓上方, : 那結果當然就是殺害砲廓裡的操砲官兵或著是點燃備射的發射藥包。 : 實際上大東溝海戰中的日軍旗艦松島就發生了這樣的大慘事, : 被鎮遠(也有說是定遠的)305mm主砲榴彈擊中水面>跳彈到砲廓上方炸開, 這當然是錯的,因為艦身只有防護巡洋艦等級的松島,根本沒有"裝甲砲廓" 反而是你說的爛船扶桑有這種設計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89%B6%E6%A1%91_(%E5%88%9D%E4%BB%A3) 事實上松島連裝甲盒都沒有,因此該發砲彈是直接擊穿副砲砲位的艦體並且引爆備射彈 : 直接把副砲彈藥庫引爆而瞬間炸飛了三分之一的船員, : 不必說這船當然是當場廢了。 : 之所以沒有沉要感謝該艦的搶修班迅速控制火勢, : 避免讓火災延燒到主砲彈藥庫, : 而避免了本來極有可能的大爆沉結果。 : 但、基本上這種好康的事情不多見,戰場上不是天天都在中樂透的, : 北洋水師的官兵也沒點必中必閃集中的精神指令。 : 就結果來說,開花彈就算擊中也不大可能重創敵艦,哪怕對手是無裝甲的, : 開花彈僅能期待造成敵艦發生火災而陷入混亂, : 或著是就這樣失控沉沒的Bonus影響。 : 實際上例如清軍陣容中較老舊的鐵皮木骨艦廣甲, : 其沉沒的原因倒不是挨了太多發砲彈, : 而是單純的損管不良導致大火無法撲滅沉沒的。 下瀨火藥的特點就是極易燃燒,因此即使不是木殼而是鋼鐵船隻,也有辦法引火 大東溝海戰中北洋各遠幾乎都留下被日軍速射砲引發嚴重火災的記載 (當然當時軍艦的甲板都是木質的,這也是嚴重火災的重要因素) 不幸的是下瀨火藥也極為易爆,因此愛用下瀨火藥的日本海軍史上,發生多次軍艦自爆事故 (包括松島和後來的陸奧全都發生過這種鳥事) : 而更重要的因素就在於清軍從海戰一開始就喪失了指揮中樞導致了混亂狀態。 : 丁汝昌與洋員如漢納根在海戰一開場就因落桅重傷, 並不是落桅,而是被日艦副砲擊中飛橋與主桅的結合部導致飛橋上的人員傷亡 (該處有一木頭的小型艙室,用作儲存信號旗等設備,因此被毀後就剝奪了旗艦的通信能力) 從現存的戰後照片來看,定遠的主桅與飛橋是基本完好的 : 海戰中實質的現場指揮官其實是鎮遠管帶劉步蟾, 劉是定遠管帶,鎮遠管帶是林泰曾 : 結果就是導致北洋水師開始以一個倒V字陣衝向日軍縱隊腰部時, : 將火力集中在慢速的左翼日艦, : 而忽略掉了那些快速的右翼日艦,也就是第一游擊隊的艦列。 : 這個誤判是決定性的, 這並不是誤判,畢竟在V型陣左翼的船,是不可能攻擊到右翼前方的敵艦的 因此隊尾的日艦被圍爐,只是出於單純的日艦隊形混亂而被捲入與北洋艦隊的混戰 這也正是北洋艦隊橫隊戰術的目的,不是某個艦長下令的結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35.254.184
zhongxia:這幾天剛還想問怎么日本海軍史上那么多戰艦自爆呢 10/18 13:52
※ 編輯: ThomasJP 來自: 58.35.254.184 (10/18 13:59)
andystupid:推 10/18 14:07
keins:下瀨火藥要到甲午戰爭後才正式使用喔 10/18 21:13
kingsmill:推樓上,如果有下瀨火藥,兩遠能否回港很難說 10/18 21:25
ThomasJP:那至少有硝化棉吧? 10/18 22:05
kingsmill:記得應該是無煙火藥 10/18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