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馬漢與柯白的古典海軍戰略理論中,「存在艦隊」的概念與目的相當簡單,因為海軍艦 隊是交戰國獲致制海權的最有效工具,故只要艦隊仍然存在,就有希望獲致或阻止對方獲 致制海權。對於劣勢海軍國家來說,雖然其沒有希望在海戰中掌握制海權,但仍能利用艦 隊本身的存在,來使制海權保持在一種爭奪狀態,以避免優勢海軍能夠獲致甚至運用制海 權來將戰爭的發展導引至有利於其戰略目標的方向。但是如許多軍人指出的,戰爭中最簡 單的事情就是最困難的事情,使用存在艦隊的海軍,其艦隊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存在」而 已,還必須極為活躍。馬漢與柯白都認為存在艦隊的活躍,是保持極高的機動性,然後利 用此一機動性一方面避免與擁有明顯物質優勢的敵方艦隊在不利於本身的作戰條件下進行 決定性海戰,但另一方面卻又必須盡可能騷擾敵方的各種海上活動,甚至在機會來臨時主 動攻擊敵方的艦隊或船隊,即便對方的力量可能優於存在艦隊本身。 對古典海軍戰略理論,特別是針對柯白的觀念而言,存在艦隊是一種積極的戰略防禦,其 目的可以是在整場戰爭中完全採取戰略守勢的作戰,也可以是在次要戰場中因為艦隊暫時 居於劣勢,而必須在特定期間利用存在艦隊採取暫時的戰略防禦,待艦隊主力在主要戰場 中獲勝,得到主力的支援後再轉為攻勢。 但是英德雙方艦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行動,替古典海軍戰略的存在艦隊理論在戰後帶 來一些新的發展。德國海軍在戰前的戰略是基於認為海上戰爭與陸戰一樣,必須由艦隊之 間的決戰才能分出勝負並決定制海權歸屬的假設,因此他們認為假設英德之間開戰,那麼 擁有絕對優勢的英國一定會派遣其艦隊主力越過北海,前來德國近海與之決戰,同時攻擊 德國的海上交通線與海外殖民地。而為了應付這樣的情況,德國海軍在1897年之後的建軍 目標就是希望藉由擴建龐大的海軍艦隊來吸引英國海軍將其主力艦隊集中於北海,如此一 來,英國在與德國的戰爭中就會缺乏足夠的兵力運用於攻擊德國的海上交通線與海外殖民 地。而為了削減英國強大物質優勢加諸於德國海軍在海上決戰中的龐大壓力,德國海軍設 計了許多能夠在北海中先行削弱英國的防禦措施,以便使公海艦隊能夠在一種比較「公平 」的物質基礎上與英國艦隊決戰。 因此德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建軍計畫可以說根本不是以存在艦隊作為戰略目標, 相反的,其目的是希望利用海上決定性會戰獲致制海權,這與存在艦隊根本上南轅北轍, 更何況德國海軍在開戰之初否決了希伯上將的海上通商破壞戰計畫,更顯示出這種本質。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海軍唯一比較符合存在艦隊構想的戰略,是其對於波羅的海方面的 作戰設定:由於主力在北海與英國決戰,波羅的海遂被視為次要戰場,部署於該處的艦隊 主要是抵擋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攻勢,阻止其與英、法等國海軍的會合。不過這種構想, 其實早在法俄同盟誕生時就已經存在,在第九號備忘錄中,德國海軍於波羅的海的任務就 是阻止俄國海軍與較強的法國海軍會合,共同攻擊德國海軍。因此德國海軍在波羅的海的 作戰設定,是地緣政治環境下的必然,而不是有意識地運用存在艦隊。 爾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發展,雖然德國海軍確實有砲轟英國東部海岸的行為,但是這 不能算是存在艦隊的運用,因為砲轟的目的是想要把英國艦隊引出來,照德國的劇本進行 決定性會戰以使德國獲致制海權,跟存在艦隊的避免決定性會戰、使制海權處於爭奪狀態 的基本目標完全不同。德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比較屬於存在艦隊的行動,是希爾上 將在日德蘭海戰後曾經兩次派遣分遣隊,到北海北方攻擊由英國前往瑞典與挪威的卑爾根 航線的作戰行動,這兩次行動不僅在作戰本身獲得相當的成功,而且德國分遣隊在事後都 能逃脫英國的追擊,成功返回基地,迫使英國必須延長以斯卡巴佛羅為基地的遠程封鎖線 ,並加派護航艦隊,結果給予德國海軍攻擊這部分兵力的機會。而希爾之所以會攻擊卑爾 根航線,是因為他藉由日德蘭海戰完全瞭解,德國海軍完全不可能依照戰前的假定,成功 在一場海上決定性會戰中戰勝英國。 所以德國公海艦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是什麼事都沒有做,而且事實上正是因為公海艦 隊被建造得如此強大,以及德國海軍在北海南部設立許多防禦措施,導致英國海軍不願前 來德國近海與之決戰,使得公海艦隊不僅能夠存在,而且迫使協約國必須放棄在北海南部 建立制海權,一方面阻斷在這個地區實施登陸戰的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德國海軍在北海南 部保有一片活動地區,作為發動作戰的安全基地。但是這與其在大戰之前的戰略假定與建 軍目標完全不合,因此才會造成所謂的「戰略破產」說法。 儘管公海艦隊在大戰中的作為只能碰巧在某些方面屬於存在艦隊,但畢業也可算是一種存 在艦隊,因此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替存在艦隊理論帶來一些新發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蘇 聯海軍將公海艦隊,甚至英國大艦隊不主動出戰、尋求古典海軍戰略理論中以艦隊決戰或 近接封鎖來「中和」,甚至解除公海艦隊對其產生的威脅,以獲致制海權的這種存在艦隊 行為,歸類為他們所謂的「消極」(passive)存在艦隊,而把古典存在艦隊的機動作戰稱為 「積極」(active)存在艦隊。在定義上,蘇聯海軍認為所謂的消極存在艦隊是: 艦隊部署位置:港口中,或足夠靠近港口且不會被切斷其回港路線的位置。 戰略目的:藉由艦隊的存在來嚇阻敵方可能的兩棲登陸,或對抗敵方對本國沿海城市的攻 擊。 作戰型態:禁止與較強艦隊的決戰,以免艦隊毀滅之後使本土暴露於海上攻擊,甚至因此 被迫接受海戰勝利方的和平條件。 對敵方的威脅型態:不存在真正物質打擊的潛在威脅。 而積極存在艦隊則是一種主力位於港口中且避免與敵兵力進行正規交戰,但利用次要兵力 對敵方實施以戰術攻勢為主的「積極防禦」,目的是使制海權保持在爭奪狀態。因此其實 這種存在艦隊戰略相當接近柯白的古典海軍戰略理論所主張的存在艦隊類型。 (以上見Robert W. Herrick, Soviet Naval Theory and Polic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9), p. 280.) 當然,蘇聯海軍認為消極存在艦隊絕不可取,一定要採取積極存在艦隊,才能達成海軍的 戰略目標,也就是他們所謂的「創造有利的作戰條件」,甚至在某些短暫時間與特定地區 ,利用戰術攻勢來建立暫時性的制海。 至於稱存在艦隊無用的主張,是因為想要執行這種作戰,不僅需要機動性與作戰意志極為 旺盛的艦隊,還需要能夠確保艦隊安全的兩個以上作戰基地,或者如德國海軍在第一次世 界大戰的情況那樣,保有一段海岸線上的全部基地。如果敵軍能夠運用陸軍攻佔或以飛彈 摧毀這些基地,那存在艦隊就很難實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71.51
fw190a:推這篇 10/18 17:01
purineboy:推 10/18 17:11
amurosheu:推推 德國人老是喜歡普魯士風決戰理論XD 10/18 17:33
PAULDAVID:德佬身在四戰之地的東歐,不努力以決戰求速勝;絕對會沒命 10/18 18:50
PAULDAVID:(當然決戰這種一番兩瞪眼的玩法 萬一輸了當然還是沒命) 10/18 18:51
Waffen:推 10/18 19:09
Hartmann:推 10/18 22:31
Anjou:這篇說得很清楚 不過最後一段有爭議 10/19 01:29
Anjou:與其要一個安全的基地 不如要兩個以上的基地( 並不安全 ) 10/19 01:29
Anjou:當然 一個強大的基地很重要 也可以說非常重要 10/19 01:30
Anjou:因為基地是用來保護艦隊的( 存在艦隊理論 ) 10/19 01:31
Anjou:相對於艦隊用來保護基地的就是要塞艦隊理論 10/19 01:31
Anjou:因此你所說的安全的作戰基地就算被威脅也並不是絕對條件 10/19 01:32
Anjou:只要能在艦隊需要的時候提供應該有的保護就夠了 10/19 01:32
Anjou:並且在艦隊需要的時候提供掩護突圍能力 10/19 01:32
這裡說的基地安全是指不會被敵方從陸地攻佔,或從天空加以摧毀,使得基地無法被艦隊 使用的威脅,並非你所謂來自敵方艦隊由海上發動攻擊的威脅。
viking0518:小聲問.銀英傳裡面那個神出鬼沒的楊艦隊...算存在艦隊? 10/19 03:25
kingsmill:看起來按馬漢定義那是標準的存在艦隊 10/19 03:27
kingsmill:見本篇第一自然段最後幾句。。。田中應該是看著這個寫的 10/19 03:28
Anjou:6682篇 請看楊艦隊的分析 10/19 03:32
※ 編輯: Bismarck 來自: 140.119.171.51 (10/19 15:36)
Anjou:你補充的最後定義那邊 正好是北洋艦隊的最佳解答 10/19 18:43
Anjou:也是我一直主張的所謂正確答案 10/19 18:43
sneak: 推 https://muxiv.com 08/13 07:38
sneak: 推 https://daxiv.com 09/16 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