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來我是下班前寫的,自然不是相當完整,但是你這篇的敘述其實更不完整。 ※ 引述《ThomasJP (筆劍春秋梁父吟)》之銘言: : ※ 引述《Bismarck (Kaiser)》之銘言: : 這篇對德國海軍戰略的理解雖然不是錯誤的,但是卻是不十分完整的 : : 對古典海軍戰略理論,特別是針對柯白的觀念而言,存在艦隊是一種積極的戰略防禦,其 : : 目的可以是在整場戰爭中完全採取戰略守勢的作戰,也可以是在次要戰場中因為艦隊暫時 : : 居於劣勢,而必須在特定期間利用存在艦隊採取暫時的戰略防禦,待艦隊主力在主要戰場 : : 中獲勝,得到主力的支援後再轉為攻勢。 : : 但是英德雙方艦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行動,替古典海軍戰略的存在艦隊理論在戰後帶 : : 來一些新的發展。德國海軍在戰前的戰略是基於認為海上戰爭與陸戰一樣,必須由艦隊之 : : 間的決戰才能分出勝負並決定制海權歸屬的假設,因此他們認為假設英德之間開戰,那麼 : : 擁有絕對優勢的英國一定會派遣其艦隊主力越過北海,前來德國近海與之決戰,同時攻擊 : : 德國的海上交通線與海外殖民地。而為了應付這樣的情況,德國海軍在1897年之後的建軍 : : 目標就是希望藉由擴建龐大的海軍艦隊來吸引英國海軍將其主力艦隊集中於北海,如此一 : : 來,英國在與德國的戰爭中就會缺乏足夠的兵力運用於攻擊德國的海上交通線與海外殖民 : : 地。而為了削減英國強大物質優勢加諸於德國海軍在海上決戰中的龐大壓力,德國海軍設 : : 計了許多能夠在北海中先行削弱英國的防禦措施,以便使公海艦隊能夠在一種比較「公平 : : 」的物質基礎上與英國艦隊決戰。 : 在德國製定兩次海軍法案的同時,提爾皮茲也提出了他的「風險艦隊」理論。所謂的「風 : 險艦隊」,是針對當時英國海軍的「兩強標準」(起初是針對法、俄,隨後有可能是法、美 : 或德、美)。也就是說英國人為了確保海權,而認為大英帝國的海軍艦隊實力必須超過第二 : 、第三名海軍大國實力之總和。 : 因此「風險艦隊」的最基本概念就是,英國艦隊與德國艦隊作戰造成的損失,會讓英國海 : 軍的實力降低到「兩強標準」以下,從而失去世界性的絕對制海權。因為英國海軍與德國 : 艦隊作戰必須冒著這一「風險」,因此英國將不會願意捲入與德國的戰爭中。 : 換言之相較於古典的存在艦隊,提爾皮茲的學說中艦隊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戰略威 : 懾」。一次大戰之後的海軍條約,實際上也採用了這一發展的存在艦隊理念,把各國的艦 : 隊比例當成戰略均勢的要件來加以限定。 : (海軍條約與所謂的核武俱樂部有其相似之處,應該很好理解) : 以上這樣的理論看起來都很好,問題是德國人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把「風險艦隊」搞成了 : 「趕超艦隊」。換句話說,英國人面對的實際「風險」不是與德國海軍作戰,而是未經作 : 戰就在海軍軍備競賽中失去維持「兩強標準」的能力。既然如此,英國還不如發動預防性 : 戰爭,直接毀滅掉德國艦隊甚至是德國建設海軍的能力。 : 原本一戰前邱吉爾提出「海軍假期」的時候,德國人已經達到他們的目的了。(當時英美兩 : 國在美洲已經從潛在的戰略對手,轉為實質的競爭關係)可惜提爾皮茲當時失去了對海軍政 : 策的影響力,威廉二世好大喜功不願停止海軍建設,像對待俾斯麥那樣把他踢開。 : 所以一戰的德國海軍是不是「存在艦隊」?當然是!畢竟只要公海艦隊仍然保有出戰的能 : 力和可能性,英國就要冒著失去全球海權的危險來應戰。雖然這種戰略上的存在艦隊,定 : 義比起戰術上的古典存在艦隊要更廣泛。 你對兩強標準與風險理論的基本假設所做的描述是正確的,但是對於史實與Tirpitz的戰略 目的卻沒有掌握好。 簡單來說,德國在海軍擴張上從來沒有達到其對英國所設定的戰略目的,德國更不是因為 威廉二世才持續進行造艦,德國海軍的戰略假定與造艦政策的核心,一直都是Tirtipz, Paul Kennedy(此人通德文,對一戰前的德國海軍戰略有頗深入的研究)曾經認為Tirpitz的 終極目的,就是建造一支超過英國的艦隊。 不過撇開「終極目的」這種幻想大於實際的層面,為什麼說德國從未達成對英國的目的? 一直到倫敦海軍條約之前,海軍學界一直都認為必須擁有超過對方至少30%的物質優勢,才 能在海戰中採取有效的攻勢戰略。反過來說,假使對方能用於攻擊自己的兵力沒有這樣的 物質優勢,那麼似乎也就不用擔心會在海戰中居於劣勢並落敗。 考量到英國英國是一個全球性海權,不可能將全部兵力都用於對德作戰,Tirpitz認為如果 德國希望能對英國取得這種能嚇阻英國攻擊的物質條件,那麼雙方海軍兵力的比例應該是 3(英):2(德)。 這個比例就是德國海軍的兩次「海軍法」所根據的建軍目標,不僅適用於雙方海軍主要兵 力的對比,也適用於1906年之後的無畏艦比例。Tirpitz認為如果1908年的第二次海軍法能 成功實施,那麼在1917年,德國應該就能達到這種基本比例。而這種比例下的艦隊不僅僅 是嚇阻英國攻擊德國的保證,也是德國執行其世界政策的必需品。 雖然靠著海軍法、德國的反英情緒,以及與工業界緊密結合的幫助,使得德國海軍的無畏 艦造艦速率在1908年達到每年四艘的高潮,海軍預算的比率也逐年提高,到了1911年竟達 到陸軍預算的54.8%,而1898年海軍剛開始擴建時還不到陸軍的20%(Holger . Herwig, Luxury Fleet, p. 75),但是在這之後德國就逐漸在與英國的海軍競賽上退下陣來。 首先,英國在1909年因為受到德國海軍法的刺激,保守黨內格把無畏艦的建造速度由原先 的一年兩艘,一口氣提高到一年八艘,就注定Tirpitz的戰略假定不可能會有成功的機率。 至於你提到的Naval Holiday,並不是德國已經達到其目的,事實上,邱吉爾在提出這個 裁軍建議(1912年四月)之前,他才在同年三月表示在無畏艦的建造上,要以英國每年兩艘 對德國每年一艘的速率應付德國的擴張,所以當他提出這項建議的時候,德國方面不僅 Tirpitz,連德皇都認為這是英國積極擴大其對德國在海軍的邊際優勢的陰謀。如果當時 德國已經達到其目的,何不乾脆接受邱吉爾的建議。或者他們應該是站在一種居優勢地位 的心理,而不是對邱吉爾的建議表達出極大的負面情緒與思考。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Tirpitz仍然持續希望擴大海軍艦隊,所以在1912年繼續提出第三次 海軍法,與你所謂的德皇堅持擴張、Tirpitz想踩煞車的說法不同。事實上,在1911年的 阿加迪爾危機(Agadir Crisis)中,德國就已經發現其在歐洲幾乎完全遭到包圍,遂不得不 將發展重點又轉回陸軍,這不僅導致海軍預算的下降,國會也不再那麼支持海軍。因此第 三次海軍法是以與陸軍預算一起包裹表決才通過,與之前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連身為海 軍上將的Heinrich親王也在當時告訴威廉二世,他很早之前就已經知道Tirpitz對抗英國 的偉大計劃根本不可能實現。 雖然Tirpitz在當時不再是海軍參謀總長,或許從德皇處得到的支持也不如前,但絕非像你 所言,他是像Bismarck那樣被德皇踢開,因為他下台之後仍然對整個德國海軍戰略發展保 有絕對的影響力,也是推動繼續擴建海軍的最主要人物。 : : 所以德國公海艦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是什麼事都沒有做,而且事實上正是因為公海艦 : : 隊被建造得如此強大,以及德國海軍在北海南部設立許多防禦措施,導致英國海軍不願前 : : 來德國近海與之決戰,使得公海艦隊不僅能夠存在,而且迫使協約國必須放棄在北海南部 : : 建立制海權,一方面阻斷在這個地區實施登陸戰的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德國海軍在北海南 : : 部保有一片活動地區,作為發動作戰的安全基地。但是這與其在大戰之前的戰略假定與建 : : 軍目標完全不合,因此才會造成所謂的「戰略破產」說法。 : : 儘管公海艦隊在大戰中的作為只能碰巧在某些方面屬於存在艦隊,但畢業也可算是一種存 : : 在艦隊,因此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替存在艦隊理論帶來一些新發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蘇 : : 聯海軍將公海艦隊的這種存在艦隊歸類為他們所謂的「消極」(passive)存在艦隊,而把 : : 古典存在艦隊的機動作戰稱為「積極」(active)存在艦隊。當然,蘇聯海軍認為消極存在 : : 艦隊絕不可取,一定要採取積極存在艦隊,才能達成海軍的戰略目標,也就是他們所謂的 : : 「創造有利的作戰條件」,甚至在某些短暫時間與特定地區,建立暫時性的制海。 : : 至於稱存在艦隊無用的主張,是因為想要執行這種作戰,不僅需要機動性與作戰意志極為 : : 旺盛的艦隊,還需要一個安全的作戰基地。如果敵軍能夠隨時威脅基地的安全,甚至運用 : : 陸軍攻佔或飛彈摧毀基地,那存在艦隊就很難實施。 : 如上述,德國海軍尋求與英國進行主力艦隊會戰,正是在落實他們的「風險」理論。因此 : 事實上德國海軍可謂是「積極的存在艦隊」,而非「消極的存在艦隊」。即使在日德蘭海 : 戰之後,德國海軍還繼續發動了一次未能成功交戰的819海戰。直到威廉二世擔心他的寶貝 : 艦隊會比英國人先賠光,德國人才全面改採潛艇戰。而潛艇戰當然是不在古典的存在艦隊 : 理論範圍內的。 風險理論是要以主力對主力的方式打一場決定性海戰的,不是積極存在艦隊主張的以次要 兵力累積小勝、逐漸改變兵力對比之後再打大仗的設定。而我已經說過,希爾在日德蘭 海戰之後就完全理解Tirpitz在戰前灌輸給全軍的戰略思想與設定根本破產,所以他才逐漸 轉移至攔截對方交通線,希望以積小勝為大勝的方式來改變兵力對比,並增強德國海軍的 對抗英國的獲勝機率。此時的德國海軍戰略根本已經不是日德蘭戰前的風險理論。 : 事實上一次大戰期間隨著美國戰鬥艦隊的建設,英國的「兩強標準」也確實宣告破產。戰 : 後不得不在海軍條約中,接受美國為平起平坐的海軍強國。接下來第三名的日本加上第二 : 名的美國,對英國更達到八比五的優勢。這雖然都是「風險艦隊」理論所預知的,但德國 : 人不懂得低調,於是先成了槍打出頭鳥的犧牲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71.51
valepiy:推 10/19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