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homasJP (筆劍春秋梁父吟)》之銘言: : ※ 引述《Bismarck (Kaiser)》之銘言: : 前段恕刪 : : 風險理論是要以主力對主力的方式打一場決定性海戰的,不是積極存在艦隊主張的以次要 : : 兵力累積小勝、逐漸改變兵力對比之後再打大仗的設定。而我已經說過,希爾在日德蘭 : 現在的主要爭點就是,你堅持古典海軍理論的存在艦隊定義 : 認為德國海軍的戰術行動,不符合馬漢體系的"存在艦隊"概念 : 我跟高仔這邊則是認為,德國海軍在戰時發揮的功能,戰略上客觀地具有"存在艦隊"的性質 : 你繼續強調戰術層面的細節,並不足以推翻我跟高仔的主張 : 畢竟德國海軍確實發揮了"牽制英國艦隊活動"跟"艦隊的存在挑戰了英國的海權"的功能 : 你要堅持你的戰術層次的定義也沒關係,這跟我們討論的戰略層面是兩回事 我一直以來的觀點都是存在艦隊理論分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古典派與現代派兩種, 一開始我在第一篇就提到這樣的觀點,而且我一開始就指出,一戰後的現代派存在艦隊 理論包含了德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行動。 但是這樣就可以說,德國海軍在1898年之後依據風險理論進行的擴張,就是有意識地以存 在艦隊作為戰略指導嗎?我的論點很簡單,以後見之明來看,現代派是因為發現英德兩國 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行動與古典學派的主張相當不一致,所以才在戰後提出新的存 在艦隊觀點。但是當初德國在擴張海軍艦隊時並不是以這種後見之明的觀點為真正的戰略 基礎,甚至對於戰前柯白早已提出的古典學派的存在艦隊,也幾乎完全忽略。德國海軍真 正討論到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略可能是「存在艦隊」,甚至是在1920年代後期。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說德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擴張是以存在艦隊理論為真正 的戰略指導基礎。甚至於風險理論是否屬於存在艦隊理論都大有疑問。當然,這個理論確 實迫使英國放棄了兩強標準,而且讓讓英國不敢像以往那樣,主動發起毀滅德國海軍的攻 勢作戰,但若說這是存在艦隊在戰略層面上的成功運用,也未免過於牽強。存在艦隊的主 要功能,是使制海權處於爭奪狀態,同時在戰場的特定地區與時間,替自己創造比較有利 的態勢,避免戰爭朝有利於敵方的目標發展。雖然艦隊的存在是先決條件,但這支艦隊若 無法達成上述的戰略目標,也就只是消極的存在而已,沒有積極的功用。從這點來看,公 海艦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多只是使北海南部的德國近海制海權處於爭奪狀態,但是對 於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與北海之外的海上交通線,這兩個風險理論一開始就想保護的海外利 益,就沒有辦法利用制海權處於狀態的存在艦隊功用,實施某種程度的保護。更何況,假 使風險理論真的具備這樣的戰略層級功用,Tirpitz本人何必公開承認,風險理論只是他為 了擴建德國海軍而對外提出的戰略理論偽裝,甚至在1911年曾經企圖廢棄這個被德國海軍 奉為戰略圭臬的指導思想,對當時的首相指出這個思想對德國艦隊的前途有害。 我本人過去在本版也有文章提到,1870年以後的德意志學派海軍戰略理論是以追求海上決 定性會戰與藉此奪取制海權為主,風險理論也是巧妙地利用這種學派來達成Tirpitz的目的 。整個風險理論雖然號為「風險」,實際上始終是以如果真的英德開戰,德國海軍跟英國 打一場海上決戰,並奪取北海,乃至整個英德戰爭戰場內的制海權為最後的真正目的,而 不是像Tirpitz自己宣傳的,以這支艦隊作為嚇阻英國海軍的主要手段,Tirpitz自己都曾 提出過一個問題:「如果英國艦隊不來德國近海,那公海艦隊怎麼辦?」。所以他自己的 態度是再明白不過了。後人要以後見之明,歸納出新的存在艦隊理論,那是理論的新發展 與必須做的正確舉動,但是要把當初時人沒有的想法也歸納為其中,我個人認為這不是很 妥當的作法。 : : 海戰之後就完全理解Tirpitz在戰前灌輸給全軍的戰略思想與設定根本破產,所以他才逐漸 : : 轉移至攔截對方交通線,希望以積小勝為大勝的方式來改變兵力對比,並增強德國海軍的 : : 對抗英國的獲勝機率。此時的德國海軍戰略根本已經不是日德蘭戰前的風險理論。 : 日德蘭之後德國公海艦隊仍然至少兩次試圖發動主力艦隊決戰 : 一次是1916年8月,一次是1918年4月 : (1917年德國海軍去波羅的海支援東線的攻勢了) : 前者因為與日德蘭相同,大艦隊也同時出動而流產 : 後者則是因為情報錯誤,未能掌握英國戰巡艦隊的行動時間而撲空 : 但顯然你說的舍爾在日德蘭之後戰術思想改弦更張,是很難成立的 : 畢竟日德蘭海戰當中,德軍的意圖就是誘出英國艦隊的一部加以消滅 : 而非直接跟英國大艦隊進行總決戰(否則舍爾就不會在看到大艦隊後掉頭就跑了) 當然,因為日德蘭之前,或者更精確來說,是1914年大戰爆發之初,德國海軍的目的是想 依照風險理論的假定,讓英國大艦隊先經歷德國海軍部署在海姑蘭周邊的消耗措施,期望 這些措施能有效平衡雙方主戰兵力差距,然後再在德國近海進行一場海上決定性會戰,認 為德國海軍如此就可以擊敗整個英國艦隊。公海艦隊自己很清楚他們沒辦法在缺乏這些防 禦性措施的支援之下,與沒有經過消耗的大艦隊主力在較開闊的北海水域中進行決戰。這 也就是上文我所說的,Tirpitz自己後來懷疑英國海軍是否會自投羅網的原因,因為整個 戰術假設就是大艦隊會依靠自己的數量優勢,主動前來德國近海挑戰,這樣才給予德國採 取防禦性會戰的機會。 日德蘭本身與之後,希爾已經瞭解到大艦隊不會真的這樣做,他只能改變作為去吸引部分 英國艦隊出戰並加以殲滅,希望藉由累積小勝來改變雙方的兵力優勢,而不再依靠戰前的 假設,這也是Eric Groos在1920年代討論德國如果一開始就運用這種存在艦隊作戰,是否 可能有較高機會能爭奪北海的制海權,並提高德國海軍對抗英國海軍勝算的主要原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53.244
zhongxia:怎么感覺像是日本的九段作戰XD 10/19 23:46
reich3:推樓上九段作戰 10/20 01:37
reich3:http://www.mdc.idv.tw/pwm/gen4.htm 日美決戰之九段作戰 10/20 01:38
reich3:http://www.mdc.idv.tw/pwm/gen21.htm 漸減邀擊作戰的破滅 10/20 01:38
reich3:不同環境,但同樣海權相對弱勢國的大艦巨砲作戰計畫 10/20 01:39
Waffen:推 10/20 10:47
swpoker:德國就是決戰阿~從菲特烈到毛奇就是男子漢就來場決戰吧 10/22 10:25
darthv:資源缺乏-->所以要決戰 10/22 13:05
swatteam:用更現代的講法大概要叫A2/AD了 XD 10/25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