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TUKA119 (等待I believe)》之銘言: : ※ 引述《caelum (楊威利)》之銘言: : : neuralandre寫的很明白了,但是,沒附上地圖,所以就變得難解 : : 代為附上地圖 : : http://i.imgur.com/cmRgb.jpg
: : 地圖上半部,戰國末期,楚國遷都圖: : : 西元前278年...由 郢 (今江陵西北) => 陳(以後稱郢陳,今淮陽,北有鄢陵縣) : : 西元前253年...由 郢陳 => 巨陽(今阜陽北,太和) : : 西元前241年...由 巨陽 => 壽春(今壽縣) : :   地圖下半部,當李信軍進攻平輿,蒙武軍進攻寢丘後,秦國昌平君據郢陳叛變 : : 嚴重威脅李信軍與蒙武君側背,面對應據守在巨陽的項燕軍,李信展現大將之風 : : 先命蒙武軍速退向城父,脫離戰場,李信自己則向 郢陳 的昌平君進攻,阻止其 : ~~~~~~~~~~~~~~~~~~~~~~~~~~~~~~~~~~~~~~~~~~~~~~~~~~~~~~~~~~~~~~~~~~~~ : : 追擊蒙武軍,並預期需遮斷項燕軍進軍追擊,但項燕軍並未進擊蒙武軍或李信軍, : ~~~~~~~~~~~~~~~~~~~~~~~~~~~~~~~~~~~~~ : : 而是待李信軍攻破 郢陳(或即鄢陵?)西撤後,應該才合併昌平君的殘軍(或沒有?) : : ,三日三夜不宿營,尾追李信軍至城父,爾後擊破李蒙合軍後的秦軍,秦軍敗走。 : : 結論:項燕軍一路追擊李信軍,展開三日三夜不宿營的追擊,是因,李信攻破 : :    郢陳,已師老兵疲。在被追殺而接連三日三夜沒宿營的狀況下,與蒙武 : :    軍在城父會師,已是疲不能興,所以李蒙兩軍壁壘皆被破,被殺七都尉 : :    大敗而走。 : 這段十分矛盾 : 理論上蒙.李應該各有一半兵力,如果李信獨力斷後,讓蒙武獨立先行, : 那李信等於直接把兵力分散到不能再分散,項燕應該不會坐待其攻破郢陳 : 再縱兵窮追,直接選擇壓迫其於郢陳城下決戰即可 : 從李.蒙兩軍行軍路線交錯的形勢看,兩軍可能在行蛙跳撤退,即蒙軍先掩護 : 李軍側面(面對項燕軍),讓其反擊郢陳消除大軍背後威脅,之後,李軍再以郢陳為 : 核心,掩護蒙軍脫離接觸西退,最後李軍自己再撤退,兩軍約定在城父會師 : 這也可以從楚軍的行動速度推斷,記錄曰楚軍強行軍三晝夜,若是楚軍一直呆在 : 阜陽附近,今日阜陽與平頂山直線距離250km---考慮實際路程應該不下350km--- : 三晝夜要跑到真的很拼,而且真的這樣跑,跑到可能也沒戰力了 : ps.國共內戰中的行軍記錄是1晝兩夜約140km,這可是號稱最會行軍的八路創下的喔, : 而且也沒有3天3夜都這種速度 : 況且阜陽離淮陽有一段距離,項燕要掌握即時戰況恐怕也不容易 : 反之,若是項燕軍隨著施壓蒙武軍迫進郢陳附近,假設推進至今日的項城附近 : 好了,然後,該軍坐視蒙.李軍先後脫離戰場,再隨即猛追,項城至平頂山市的 : 直線距離比阜陽到平頂山少1/3,急進三晝夜應該是可以趕到的 : 項燕押的應該是李信.蒙武退出戰場時會緩緩徐退,一旦走遠也會開始狂奔, : 一定沒想到他也狂奔 : 另一方面,如果蒙軍先退,李軍打下城再退,攻城要一些日子吧,蒙武應該 : 可以輕鬆的退至城父,外加吃飽喝足再設幾道伏兵接應李信退兵,那項燕 : 可就"挫塞"了---對於先退的蒙武軍來講,楚軍可是疲軍---這明顯不合理 : 只有蒙.李兩軍撤出戰場的時間差不多,兩軍都在遠離後開始狂奔,然後 : 項燕追擊至城父時,兩軍也才剛剛抵達城父開始休整,項燕軍以快打快 : 以疲勝疲的推論才會成立 背景   秦始皇派李信攻打楚國前,新鄭叛變,於是秦始皇派昌平君(楚王在秦為質子時 娶秦公主所生兒子)至郢陳,以楚王與秦公主兒子雙重身份鎮撫郢陳週邊楚人。後來 李信攻楚時,昌平君在郢陳叛變,可能連新鄭也不穩或者亦參加叛變。所以當時秦軍 幾乎算是半孤立於楚境內,必須撤往接近原秦國領土的城父立足。  首先 蒙武是副將,他率領的部隊.不會多於主將李信,頂多,就全軍的三分之一 甚或四分之一,即七萬人或五萬人....另外,如果是蒙武軍先掩護李信軍進攻 郢陳並攻下郢陳,那麼,秦軍可以在郢陳旁構築壁壘進駐部份部隊,避免郢陳成 為孤城,另李信及蒙武軍可將其餘主力進駐郢陳據守即可,就不必由蒙武軍脫 離戰場,長途奔赴城父構築壁壘,準備迎接李信軍了。此外,我並不認為,李信 原來就想攻下郢陳,因為以當時狀況,想攻下郢陳,是很不妥當的戰術和戰略 行為。 因此   我才判斷...當然由於這樣的判斷因為史料過少,有太多的猜測,歡迎大家討論 ....李信應會命令蒙武軍立即撤退,是可能李信也沒有把握能擋住昌平君的叛軍 與項燕的楚軍多久....因為,李信以十三萬~十五萬的兵力去攻擊郢陳這樣的大 城(曾為楚國首都),在外有項燕楚軍虎視之下,他應該沒把握在短期間內真能攻 下,所以李信去攻擊昌平君時,應該只是圍點打援,兼阻止昌平君和項燕合軍追擊 秦軍...但是,項燕夠高明,不中計,沒有立即進兵解郢陳之圍,而只遙觀李信圍困 昌平君,並不出手。   項燕這樣的擬而不發,反而逼得李信不能撤圍而退,因為李信這時撤兵,只會讓 昌平君和項燕合軍,以更大的兵力分頭追擊秦軍,這是最壞的狀況...所以李信必須 出手攻破郢陳,因而損失相當兵力,然後項燕才以新生兵力出擊李信軍....逼得李信 不能據守孤城郢陳,不得不在兵疲師老下仍要急行軍,不眠不休的退往城父與蒙武 會師....蒙武軍雖然先脫離了戰場,但是以當時狀況,寢丘與城父直線距離 200公里,約 400里,在正常古代行軍狀況下,至少要走十幾天,然後才能幾近全軍到 達,然後蒙武軍長行軍後在城父以五萬人~七萬人要在短期內構築十幾萬人用的壁 壘,也是兵疲力盡,和殘破的李信軍會師,當然抵擋不住已經充分休息才追擊秦軍的 楚軍。依據史料之記載,楚軍最後是在李信軍由郢陳向西撤往城父時,才三日三夜 不宿營追擊秦軍。郢陳和城父,直線距離150公里,約300里,三日三夜急奔300里, 以古代軍事狀況而論,是有可能的。 但是孫子兵法有言: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軍 將,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所以,李信軍一路上損失的兵員一定很可觀, 因為落隊者,一定被楚軍俘獲,或遁入偏鄉自求出路很難短期間歸隊;楚軍在後追擊, 疲者後無所謂,休息後再追上即可。以此觀之,李蒙合軍時,秦軍頂多十萬上下疲兵, 當然不如楚軍精銳,所以才會李蒙兩軍壁壘皆被楚軍攻破。   如果是蒙武軍和李信軍在差不多的時間內相繼往城父狂奔,很難想像蒙武軍可以 在幾天狂奔300里後到城父,然後在一~二天內.以三~五萬疲兵(和李信差不多時間先狂 奔,那麼蒙武損失的兵員會比李信少,但一定也很多)構築十幾萬人用的壁壘。所以我 才判斷秦軍由李信軍擔任斷後工作,由蒙武軍先退至城父構築壁壘以待李信軍會師。  -- 史八板 路人乙:司馬遷反對漢朝,超熱愛項羽,所以項羽才被寫入本紀。   歷史研究者:那司馬遷也超熱愛漢高祖、漢高祖呂后、漢文帝、漢景帝         ,甚至超熱愛閹掉自己的漢武帝,才將他(她)們寫入本紀??      路人乙:沒錯,你總算瞭解我的意思囉。   歷史研究者:那司馬遷,超熱愛漢朝各任皇帝皇后,怎麼算反對漢朝??     路人乙:你的文章毫無論點,我要檢舉刪掉你的文章,浸你七天水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120.138 ※ 編輯: caelum 來自: 118.171.120.138 (01/05 05:37) ※ 編輯: caelum 來自: 118.171.120.138 (01/05 05:41)
j73596:這樣一看 項燕有勇有謀 比他孫子還稱得上戰神啊 01/05 06:00
LUDWIN:這樣項燕沒有坐視郢陳被攻破的政治責任嗎? 01/05 09:10
LUDWIN:還是當時楚國已經沒有可以追究他的人了WWW 01/05 09:10
Uber:項燕跟項梁謀略都不錯吧 項羽是無雙可施放次數多很多 XD 01/05 10:04
Uber:L大....當時楚國的兵應該都給項梁了 誰敢追究他 XDDDD 01/05 10:04
Uber: 打錯 項燕 01/05 10:05
LUDWIN:對啊,所以這招放城給人攻再以逸待勞可以用的時機不多 01/06 10:10
LUDWIN:一般時期光是沒救援圍城可能就先被參了十二筆拿金牌得冠軍 01/06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