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FDA (tFDA)》之銘言: : 18世紀以前的人民,都是典型的農業社會,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 要成為一個首都,主要就是要能養活大量的人口,所以典型的首都 : 往往都是坐落在豐富的糧食產區 : 那為什麼漸漸地首都要搬遷呢?好好的首都不用,為何要另闢他處 : 原因就在於土壤不適合耕種,糧食不足以供應人民所需,因此要遷都 : 何謂土壤鹽化?土壤鹽化就是當稻作要灌溉的時候,過多的水會往裡土 : 甚至更深的土壤灌入,此時底層的鹽巴便會溶解出來,漸漸地堆積在 : 表土,隨著水分蒸散,水去了,鹽巴卻留下來,漸漸堆積,導致沒有作物 : 可以在上面耕種,失去了植被的土地,慢慢也因為風化作用而沙漠化 : 這是完全不可逆的,直到現在科技才能減緩此一現象的發生 呃您講到稻作了。其實真的需要對水做精密控管的是稻作農業,其他作物不需要 那麼多灌溉水。 而水稻種植的灌溉水也不是的真的全部拿來灌溉,是用來控制溫度的;稻作在成 長時對溫度非常敏感。在不需要保溫的時候水可以直接放掉,水溫過高時肯定要放掉 。 也因為這個水溫控制的必要性,最適合集約稻作農業的地方並不是平衍曠土,而 是稍微有高低斜面的地方,這樣才能在不同的平面上蓄水洩水又不浪費水資源。因此 早期的集約稻作農業不是山間河谷就是梯田。 至於其他作物,以中國北方來說,灌溉水其實就沒那麼重要,挖掘溝渠更多只是 為了排水而不是澆灌。 真正鹽鹼化很嚴重的地方,其實主要還是那些完全依賴灌溉,本來就不適合農耕 ,為了軍事而屯田的地區。 : 但古人當然是不懂這種原理,所以當長安,洛陽等地,慢慢土壤鹽化 : 理所當然就要遷都,後來人解決的辦法就是選在交通發達的地方, : 運糧方便的地方,以減輕這種糧食不足的現象 : 古代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兩河流域,很多古城的毀壞,都是因為這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5.235.62 ※ 編輯: KoujikiOuji 來自: 36.225.235.62 (02/16 21:17)
Hartmann:推 02/16 21:25
cobrasgo:長知識了 02/18 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