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維基是一個開放編輯的環境,所以很多內容就有可能經常出現變化,無論這些 變化是因為資料的更新,錯誤的修改或者是字詞上的修飾,這些變化是讓維基 百科能夠成為另一種大規模資料來源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抱怨在維基寫東西很容易就被修改,但是,就是因為容易被修改,很多 有問題的地方才會容易被找到而修正。譬如說,我就曾經不只一次抓到有人將 中華民國或者是台灣改成中華台北,中國台北,或者是中國台灣省之類的用詞, 最短的間隔時間(對方和我的編輯)不超過10分鐘。也可以說,這個現象是兩 面刃,單看你會不會用他。 然而,也因為維基的開放性,在這幾年的觀察下,中文維基將會是未來兩件事 的唯一大型發表管道:一個是繁體字,一個是中華民國觀點的歷史。目前國際上 以簡體字為大宗,聯合國的官方文字當中沒有繁體版,歐洲國家更是不會有多少 興趣去管為甚麼要用繁體字。中文維基是目前大型國際資訊流通的管道當中,唯一 能夠讓繁體與簡體字以同樣的地位共存的地方。而且,這個現象是許多對岸的 維基用戶去爭取來的,因此各位在不喜歡對岸用戶編輯的同時,不要忘記很重 要的此點。 中華民國的史觀就更不用說了,連政府自己都不注意的時候,國外的研究也很自 然的西瓜餧大邊,這不是人家的錯,是我們自己不用心,不去爭取,不去規廣。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英文維基甚至已經將中華民國半正式的與台灣合併,形成 地名和國名的重複,台灣和中華民國的發言權以很快的速度在流失,而大多數的 人並沒有甚麼警覺。中文維基至少在這方面還保留很大的空間讓中華民國的觀點 可以流傳出去,但是,能走多少就得要看自己願意付出多少。 這幾年編輯下來,不能否認的是,有些用戶的編輯的確會讓人不高興,這些包含 得不單單是資料的問題,也包括解讀,引用和文筆。當然,對於絕大多數是年輕 學生的編輯群來說,文筆有的時候只能搖頭,無法強求,面對一些自滿於文筆 但是實在欠缺練習的用戶,能作的也不太多。如果你真的想要把自己的編輯留在 維基上,那麼,幾件事情你需要留意一下。 首先,一個開放空間人人可以編輯,很多人抱怨為什麼我的編輯被修改。可是,你也 要想到,你也去改了別人的編輯,因此,這是一體兩面,開放不是只有你可以改。 如果你能跳脫這一層,恭喜你,剩下的其實並不難。 維基的內容強調的有三件事: 中立 可供查證 版權清楚 我從版權這件事情先說,這也是最簡單達到的:最近新聞裡面出現多起論文抄襲的 事情,也就是說,無論你要引用甚麼資料,確定版權清楚,不要整段整篇的從 任何網站,博客,書籍或者是報紙複製過來。對維基來說,這種文字無論正確性 有多高,除非有人願意大幅改寫,不然一律刪除。只要你能避開這一點,那就 簡單了。 可供查證,這其實是多數人寫作不習慣的地方,維基的基本要求是你撰寫的要有所本, 不能是自己想的或者是研究出來的,但是,你把各方資料整合起來的推論,就不是 憑空研究出來的,這是可以被接受的。要能夠被接受,也就代表你撰寫的需要有出處。 可能有人會說,維基對於出處的規矩太多,很難理解或者是遵循。那麼,我換一個角度 來告訴你一個簡單的原則:傳統出版品型態的,無論是以電子或者是實體發表的, 都不會有甚麼問題。 甚麼是傳統出版品呢?你到書店會看到甚麼呢?報紙,雜誌,書籍,這些都是傳統 出版品,你先從這邊下手,引用這些來源為主,那麼,你就很容易達到可供查證 的基本要求。至於說你是買報紙或者是用電子新聞都可以,記得我上面提到的, 你取得的型態無關,重要的是先從傳統出版品下手。 所以,記得你在撰寫的時候,不需要每一句話都要有引用來源,因為很多時候引用 的資料可以包含數段,但是,你一定要有上面提到的來源作為依據,尤其是牽涉到 特定事件,特別的數字(預算,花費,死傷等)。 最後一點是中立,這是很多人容易誤解的地方。 維基講求的中立,不是觀點中立,因為,誰來判斷觀點的中立與否?維基的中立 主要是用詞的中立,和觀點並存上的中立。 用詞的中立,也就是避開批判,單一的吹捧或者是貶低。也可以說,要儘量以中性 的字眼描述。 譬如說,不要形容”這些人的行為非常低賤”,可以改用”這些人的行為與一般 人的看法不同,多有負面形象”。 觀點上的並存往往是爆發編輯衝突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我個人覺得不少人會感到 ”爭不過”另一方的重要因素。觀點並存的意思就是,不要以你自己的觀點是唯一 可以存在的文字為基礎,讓你的描述和其他描述並存在一起,這是一個很重要 的起步。當你提出不一樣的說法時,讀者會比較,有興趣的人會去找更多的來源, 而且更重要的是,你沒有刪除其他人的描述,你只是加上有來源的不同說法, 那麼,儘管新的文字與對岸的說法有很大的差異,你也不會因未刪除他人的文字 而引起多餘的爭議。 記得一點,先把前腳放進門裡,以後才有機會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 當你把觀點並存與可供查證一起使用的時候,你就很容易站得住腳,即使有人引起 編輯爭議的時候,其他人也很容易支持你的編輯。我看過很多不同地區的用戶, 即使不見得支持新加入的觀點,但是基於觀點並存和可供查證,不會去支持 堅持要刪除的說法。 如果你願意讓中華民國的史觀有機會保留下來,維基是一個還有很大機會發揮與 編輯的地方。如果你覺得共產黨的史觀不應該是中國近代史的唯一說法與來源, 那麼,維基也是未來還有機會讓全世界知道的主要管道了。就算不是最後一個,也 會是未來10年之內最大的管道。不過,這個空間正在逐漸縮小,我的感覺是,5年之內 沒有更多的人和編輯,以後就沒有太多機會了。 一點感想,各位參考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1.246.222.54
calebjael:推 02/19 00:57
Enrik:辛苦推 02/19 01:13
cobrachen:轉錄至看板 Wikipedia 02/19 01:16
shevchenco:推先把前腳放進門裡 02/19 01:46
xjapanfan:推~ 02/19 01:57
tony121010:看看台灣大百科 02/19 02:42
Hataqs:另一個戰場是google繁體中文翻譯, 02/19 05:09
Hataqs:一堆台灣中文名詞被翻譯成用繁體字的大陸名詞. 02/19 05:10
storyo41662:推 02/19 09:48
jagdzaku:推 02/19 12:15
Hartmann:大推 02/19 12:24
FujiHayabusa:推 02/19 13:38
mgdesigner:大推,自我爭取勝過自我放棄。沒有了發言權才可怕 02/19 13:57
syucha:大推! 02/19 14:35
cangming:推!! 02/19 14:58
hazel0093:要義在於 與其去修改 還不如去加入不同的觀點 02/19 16:54
kerry0496x:樓上關鍵字@@ 02/19 17:44
ahph:推 02/19 18:43
hgt:其實中國人物的話 百度我覺得寫的都很不錯 像張靈甫百度就採用 02/19 19:54
hgt:多方說法 簡繁之爭我覺得也沒很必要 繁體也是因為篆字麻煩 02/19 19:55
hgt:為了方便才衍伸出來 簡體也是為了方便從繁體衍伸出來的 02/19 19:56
hgt:重點是不要互斥就好 02/19 19:57
Su22:這篇中肯 02/19 21:26
Swallow43:推 02/20 00:18
JustinTW:推 02/20 00:22
Darkside18:推 02/20 11:34
a7v333:我討厭簡體字,理由是:很醜 @@" 02/20 11:40
KevinR:幹, 只能推了... 02/20 18:54
Bioee:有時反而覺得對岸架「牆」也不錯,至少讓牆外的世界清靜不少 02/20 22:50
aupo:推 02/20 23:00
chikasa:老實說,牆是要擋住外面的東西? 還是要遮醜? 02/21 07:34
lawuwu:我覺得小篆比楷書好看~ 02/21 10:14
gfneo:中肯推 02/21 10:27
diechan: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嗯,應該是遮醜的 02/21 17:37
KoujikiOuji:不是"塞外風光好"? 02/21 19:47
giunrz:只能推了 在臺灣目前不重文史的風氣下 會注意到的很少阿.. 02/21 20:24
sneak: 推 https://muxiv.com 08/13 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