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ANZER (裝甲共和國)》之銘言: : 不好意思,拖了一些時間才來回覆。 : 部隊隊形密度與防止逃兵將會稍後回覆,先來討論第二次布匿戰爭的羅馬士兵素質。 : 主要是高斯沃西博士從羅馬士兵的緊密排列推測,羅馬士兵訓練相對不足,才需要 : 更密集的隊形防止士兵逃兵並且利於中央突破。另外,我個人之前在閱讀《羅馬帝 : 國的崛起》時,確實有看到如下記載: : 「他(費比亞斯)的軍隊普遍缺乏經驗,這使費比亞斯無法在激戰中面對敵人。」 : 第三書第89章,第215頁 我在89章看到整段是這樣 For the enemy's forces had been trained in actual warfare constantly from their earliestyouth 中略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Roman army were the exact opposite, and therefore Fabius was not able to meet the enemy in a general battle 可引伸出的意思是缺乏實戰經驗,不是"普遍"缺乏經驗 另外general battle比較接近會戰之意 : 「元老院相信他們最近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們使用新徵召沒訓練的士兵。」 : 第三書第106章,第225頁 expressly ordering Servilius on no account to risk a general engagement, but to skirmish vigorously and uninter- mittently so as to train the lads and give them confidence for a general battle ; for they thought the chief cause of their late reverses lay in their having employed newly raised and quite untrained levies. 有沒發現這裡所謂的訓練根本是在實戰中的"磨練" ~~~~~~~~~~~ nor were the forces they disposed of well trained, but raw levies who had never looked danger in the face. 中略 And you yourselves have not only seen how the enemy are armed, how they dispose their forces, and what is their strength, but for two years now you have been fighting with them nearly every day. As, therefore, all the conditions are now the reverse of those in the battles I spoke of 第三書第108章 坎尼會戰指揮官都這麼說了:先前會輸的原因之一是訓練不足(但所謂的訓練不足是指缺 乏實戰經驗) 而這兩年來士兵們和漢尼拔已經多次交鋒經驗豐富。 : 這些雖然都是坎尼會戰前的記載,但是個人從其他專書中看到,自西元前218年到216 : 年中,羅馬共和國從原本的四個軍團一下子擴大規模超過十四個軍團。像是西元前 : 217年共和國新成立七個軍團。到了西元前216年年初,又徵召相當於七個軍團的公 : 民入伍,以此編成四個新的軍團,剩下來的新兵則補充前一年損失慘重的數個軍團, : 所以,我個人才會認同高斯沃西博士的推測,羅馬士兵的素質堪慮,因為許多士兵 : 戰死沙場,軍隊規模又急劇擴充,訓練一下子銜接不上。就算寶路斯要求重視士兵 : 的訓練與經驗累積,與迦太基軍征戰多年的經驗相比,這些新成立的軍團可能有訓 : 練相對不足的問題。 老實說一般人乍看之下的確可能以為羅馬軍連基本操練的"訓練"都沒做足。 但仔細想想羅馬軍是物資豐富的防守方,又根本不急於一時,何必跳過基礎訓練。 又文中多次提及訓練經驗都有說明是實戰經驗,個人認為此訓練非彼訓練矣。 : 另外就是「重騎兵」的定義問題,非常抱歉,這是個人疏忽了。在歐美的軍事論述 : 中,輕重騎兵主要分野是騎兵殺入戰鬥時帶來的心理衝擊大小,當騎兵偏向以近戰 : 為主要戰鬥手段時,那麼就會被分類為重騎兵,當騎兵偏向以遠射為主要戰鬥手段 : 時,則被分類為輕騎兵。就算是在歐美國家,如此分類也會帶來困擾,因為一般讀 : 者看到「重騎兵」馬上會與中古時期的全裝甲重裝騎士聯想在一起,所以近年來, : 經常會以「震撼騎兵(Shock Cavalry)」取代「重騎兵」一詞。 : 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軍的西班牙騎兵與高盧騎兵,目前所看到的專書大部份都 : 將他們歸類為震撼騎兵,西班牙騎兵使用長矛、勾刀執行近戰衝鋒,高盧騎兵除了 : 長劍、長盾,有些較有錢的貴族還會穿上鐵製鎖子甲,高盧騎兵可能還使用四角馬 : 鞍,這種馬鞍日後經過羅馬帝國改良一直使用到中古早期,高盧騎兵也是以近戰為 : 主要戰鬥手段。至於騎兵下馬步戰這一點,我個人是比較偏向,這是凱爾特系騎兵 : 的特色,無論是上馬騎兵或下馬步戰,都是騎兵面對戰局變化的因應手段。 : 最後,來討論部隊隊形與防止逃兵這些有點飄渺的議題以及古代騎兵的戰術效果。 : 在此我推薦去年看過的一本書: 羅馬騎兵也會步戰好嗎...特色若沒其效益能行之有年嗎 The cavalry met front to front and for some time maintained an evenly balanced contest, the engagement being both a cavalry and infantry one, owing to the number of men who dismounted during its progress. 第65章 這裡的騎兵步戰只能說明一個道理,以同等級的當時裝備, 下馬戰鬥比騎在馬上有利,並且能有效對抗騎馬對手, 不然誰要沒事犧牲機動力,誰要沒事自找苦吃。 並且可以從此中推論出,同等級的重步兵是無懼當時騎兵來自正面的衝鋒。 : 麥寇爾(Jeremiah B. McCall)博士根據他的學位論文修改而成的專書 文長,恕刪 : 所以,士氣這種看似虛無飄渺的事物其實在古代戰鬥中佔有一席之地,而利用士氣 : 維持隊形完整是防止士兵臨陣脫逃的方法之一。國內研究古代陣法的論文,李訓詳 : 博士所撰的《古陣新探--新出史料與古代陣法研究》中也有提到,古代作戰所排的 : 陣法,防止逃兵可能也是其中重要的目的。 我相信士氣-陣型完整-防止崩潰,這個邏輯,板上只要有基本軍事知識都懂, 但你文中根本沒講到"比較密集"如何帶來較高士氣。(扣除其副作用) 難道不密集就叫沒陣型? 另外或許是我們的國語理解不同,逃兵&臨陣脫逃 與 戰敗潰散是一樣的意思嗎? 我個人認為不一樣就是了。 : 麥寇爾博士接著論述古代騎兵的戰術效果: : 古代的騎兵面對步兵時,就是藉著對少數步兵造成實體傷害,進而削弱大量步 : 兵的士氣,加速步兵隊形的瓦解。 : 對於以近戰為主的震撼騎兵來說,瓦解步兵隊形的手段主要為衝鋒,騎兵衝鋒 : 的關鍵在於騎兵、戰馬與敵方步兵三方忍受恐懼與驚慌的能力。 : 換句話說,古代騎兵的戰術效果往往就是扮演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以龐大心 : 理衝擊讓敵方步兵的士氣加速崩潰,瓦解隊形,並利用速度追殺敗逃的士兵。我引 : 希奈爾(Philip Sidnell)在他的著作《戰馬:論古代騎兵作戰》的看法為佐證: : 震撼騎兵(馬其頓戰友騎兵)的實體殺傷力不容小看,但這都比不上騎兵因為速 : 度與外形而帶來無與倫比的龐大心理衝擊。 其實我本來不太想扯到同伴騎兵,他們有點bug般的存在, 不過我也能指出他們面對的步兵不是同一級數的"重步兵", 而且搞的是突穿敵陣的斬首行動。 龐大心理衝擊主要是對波斯王造成...XD : 不知道你認為我的看法如何? : 對了,可否請你列出你所參考的資料呢? 我第一篇文就只是隨興而發,第二篇也只是就腦中印象來講, 若要詳細羅列資料,我覺得沒必要也懶得做,而且我認為比起資料來源, 文章理路邏輯更重要,尤其是不要提一些無關討論或斷章取義的資料。 回到主題,之所以探討當時騎兵威力的原因是, 你宣稱羅馬步兵若不能速戰速決,就會被漢尼拔的優勢騎兵打敗。 你的說法不就是認為,即使兵力優勢的羅馬留下部份預備隊在側面與後方待命, 仍無法應付騎兵嗎? 因此我提的問題是:"騎兵能發揮的戰術效果能有多強,尤其是在步兵有留一手的狀態。" 能有多強是探討極限,最大效果,不是問效果的原理, 有留一手代表步兵並非腹背受敵,驚惶失措。 若有興趣可看清問題再回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9.159.155.163 ※ 編輯: fw190a 來自: 49.159.155.163 (06/08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