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簡單 在補給臨界點到達之前 宣告戰爭勝利然後撤退~~~ 中國對越南逞戒戰爭 解放軍就是用這招 但是在後撤的時候 依然遭到伏擊損失慘重 戰爭要懂的自己的補給在哪裡到達臨界點的將領 才是好將領 而不是用美軍戰術單位的作戰手冊來當將軍的 補充一下 其實這個問題討論的是" 戰略 "等級 在一場戰爭發起之前 必須要了解你的作戰目的是甚麼 1.拿破崙征俄戰爭 這場拿皇的目的是要俄國屈服重新回到大陸陣營 所以他很看重的是拿下莫斯科 要沙皇到他面前認錯投降當好基友 因此他的戰略補給計畫就是到拿下莫斯科 然後就會見到沙皇投降 取得外交勝利 拿皇並沒有打算全面佔領俄國 但是沙皇最終放棄莫斯科不肯認輸 讓拿皇困在莫斯科 實際上不是拿皇被" 焦土 "作戰打敗 而是拿皇算的太仔細了 當實際情況出現變數脫離了戰略目標 拿皇沒有快速的反應修正戰略 只能困守莫斯科等待 因此這場戰爭實際上不算是被焦土打敗~~拿皇也是可以預期到俄軍會焦土的 而是被拿皇沒有及時修正戰略目標而敗的 2.希特勒攻打蘇聯 這場希特勒的目標是建立東歐一系列的親德國家迴廊 擴展日耳曼民族空間 最終目標是讓蘇聯瓦解 共產黨失敗 但是德軍的失敗不是在補給上 而是在政治作戰上面 原本預期可以瓦解蘇聯的政治作戰近乎失敗 導致了德軍必須要投入超過補給負擔的戰線 原本只是類似拿破崙的方案進行統治根據地的斬首行動 卻在分兵基輔造成大包圍網後變成了戰略模糊 到底是要全面佔領還是瓦解共產政權就好 其實焦土戰術沒想像中好用 但是卻可以爭取到很多時間 在作戰之前其實都會預期到敵方採用焦土戰術 所以立案的時候都會考慮在內 但是好的作戰計畫都會明確的提出極限在哪裡 兩次攻俄都是做出超過了極限的事情 同樣的 日本對華戰爭也是一樣的情況 焦土戰略不是不可預知的敵方手段 在預期這種情況下做出符合條件的戰略目標跟方案 才是好參謀 而不是出現了焦土戰略 然後怪對手這麼作 ※ 引述《SimonLi (OceanSupply)》之銘言: : 我覺得這應該是史上最無解的強大戰略之一了 : 但前提是領土要夠廣 臣民要夠忠誠 權力要夠穩固 : 蘇/俄靠這招婊掉了德國和法國史上最鼎盛期的軍隊 : 中國也靠這招婊掉比自己強盛的日本 : 羅馬靠著這招解決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漢尼拔 : 請問各位如果是領軍者,面臨對方使用無恥的焦土戰略時該怎麼破解呢? : 順便想提問一下,為何當初大流士三世不使用焦土戰略對付亞歷山大? : 是因為太自信不使用這招也可以打敗希臘人嗎? : 高加美拉戰後大流士東逃,感覺本來是有打算用這招做最後抵抗 : 但是為時已晚,手下的忠誠度已經扣到0,所以還沒使出來他就先死了 : 如果大流士一開始就用這招(或至少伊沙斯打輸後就用這招) : 歷史應該會完全改觀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88.162.80 ※ 編輯: Anjou 來自: 182.88.162.80 (06/16 00:44)
ten9di9:所以A大這邊點出的問題是焦土的目的是拖個幾個小時, 06/16 07:52
ten9di9:拖個幾天還是就此讓敵方無法佔領, 06/16 07:53
ten9di9:沒定義好目標討論根本不會有交集 06/16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