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北越軍之怒(1950-1954)-奠邊府之虎 打倒法國大香蕉(4) -1953.12~1954.2 [停止! 停止決戰!]- 在奠邊府戰役開打前的1954年1月, 納瓦爾差一點就要成為法軍的英雄,只差一點點… 如前所言,在12/6的越盟會議決定了消滅奠邊府法軍的戰略, 而據後來的描述,當時還是計劃一個穩定的攻堅戰. 越盟副參謀長黃文泰先行到達指揮, (黃文泰是越盟老將,地位僅次武元甲,阮志清,文進勇等大將.) 除了已在該處的308,316師, 再多調312師(欠一團,該團前往越中部作戰), 和351工炮師(100 mm以上榴炮30~36門,尚配備37mm高射炮砲團)兼程前往. 為了避免法空軍發現越盟的新部隊, 越盟增援軍隊在通過黑河時是走河底隧道,並有部分軍隊從山中小徑繞路. 越盟中央特地組織了奠邊府作戰指揮機關, 除了武元甲為總指揮外,黃文泰是戰役總參謀長, 尚有砲兵特派員范杰,政治部主任黎廉,後勤部主任鄧金江, 戰略,重炮,政治,後勤 各方面分工全都具備了. 而法軍也不瞎,奠邊府法軍發現周邊是越盟3個師級單位, 還有一個在路途中(應是工炮師),立即上報納瓦爾. 但納瓦爾對奠邊府的防務依然相當自信, 此時的法守軍司令是好色的卡斯垂,他把陣地用自己的女友們命名, 指揮部和主機場跑道所在的主陣地,位於一個對著東北山緣的盆地, 主陣地東北,北,西北各一哩的陣地分別為"貝爾翠絲","加柏李爾","安娜瑪麗", 其南方四哩處還有一個配備坦克的"伊莎貝拉",並在其北側有一段機場跑道. 各陣地分別由12個營駐守,配備了大量的迫擊砲. 重火力則有105 mm榴彈砲 24門,150 mm 榴彈砲 4門,M-24坦克 10輛. 故納瓦爾認為越盟的砲兵很弱,可以用法軍的空軍和砲兵將其消滅, 而且後勤無法持續作戰超過4天,越盟的進攻將會被法軍的要塞火力所摧毀. 此判斷頗準,納瓦爾英雄命進度30%. 1/12,武元甲和中國顧問團團長韋國清等人到達戰場, 但在作戰會議上,黃文泰呈送給武的作戰計畫卻是速戰, 必須在1月下旬攻陷奠邊府! (武原本以為他會有45天的作戰時間.) 這是包含中共和越盟軍委,以及前線眾將評估後的結果, 而這非全無道理,會議中越方具體的提出西北前線每天要消耗大米90噸, 已經是補給的極限,而且時間拖越久法軍會繼續增兵. 目前只有武提出異議,於是他轉向韋國清尋求支持, 但韋在與顧問團成員會談後表示支持速戰的決定[註1], 武元甲只好接管指揮,要趕在總攻前完成重砲和步兵的佈署. 1/14,攻擊計畫定案,1/20就要發動總攻,作戰時間只有3天! 納瓦爾英雄命進度50%. 由於越盟砲兵缺乏間接射擊的技術[註2], 必須把炮推過奠邊府東北方山區的稜線,並挖掘隱蔽工事, 把大砲藏在正對法軍陣地的正斜面. 但山路難走,312師全師人員幫忙推炮, 前線砲兵依然無法如期進入陣地,總攻被迫延到1/22, 又延到了1/25, 納瓦爾英雄命進度70%. (依韋國清的回憶,推了6個晚上只前進12公里.) 1/20,越盟軍情局彙報法軍已在越盟預定突擊的中段和北段增設據點, 1/23,部屬在法軍主陣地東面的312師回報,發現法軍陣地除了原有工事, 又鋪設了雷區和多層鐵絲網. 同一天,掌握砲兵部屬的特派員回報,大多數火炮都是放在野戰陣地上, 還沒進入隱蔽工事,部分火炮還沒到達,如遭敵方空軍砲兵反擊,將無法避免損失. 武元甲被迫再把總攻日延到1/26,但砲兵和步兵繼續翻山進入前沿陣地, 計畫不變,納瓦爾英雄命進度90%. 1/26早晨,確定下午就要總攻不會再延,納瓦爾英雄命進度99%! 但武元甲反覆思考之下,終於下定決心要放棄這次總攻計畫, 也就是要把大砲和人員從前沿陣地中拖出來,再爬山翻回後方. 但要推翻軍委既定的計畫,不是他一個人就能決定的, 所以他先找來了韋國清,以半小時的時間說服他: 第一. 目前的實力只夠秒掉1個營,不可能短時間消滅10幾個營. 第二. 越盟軍隊沒有大規模的步炮協同作戰的訓練, 有步兵師還把配屬的砲兵指揮權還給總部,因為不知道怎麼用. 第三. 目前的重砲都架在開放性的陣地上,無法抵擋法軍的飛機,大砲,和坦克的反擊, 砲兵會有無法預期的損失. 韋國清被武元甲說服,於是韋去向中國顧問團說明, 而武立刻召開黨委會議,與越盟眾將表明自己的意願. 但在會議中, 政治部主任首先反對,現在所有的大砲步兵都已經在前沿陣地了, 將部隊在攻擊前夕撤回山的另一邊,對士氣有重大打擊. 後勤部主任亦反對,因為糧食的補給已經有困難,沒有把握繼續維持, 黃文泰也認為現今越盟的火力兵力優勢明顯,可以打勝. 會議沒有結果,暫時休會,不久後再度復會, 武元甲掛保證,照他計畫進行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取勝! 這次終於說服眾人幫他背書,當天所有部隊和大砲撤回後方集結點, 速戰的方針被改為穩打,納瓦爾英雄命最後一刻被逆轉消失. -1954.03-05 印度支那野望破滅 [奠邊府戰役]- 戰略的改動不久就受到中共軍委和越盟軍委的追認, 總攻擊延到3月中,這次重砲都會逐一安置到掩蔽的炮位, 並在奠邊府和河內間的山區插上了許多12.7mm高射機槍和37mm高射炮, 304師也被調來此處增援, 讓越盟軍的兵力達到了4個步兵師(欠一團)&1砲兵師. 而在法軍方面,2/25法空軍總司令向納瓦爾警告必須立刻撤出奠邊府, 但此時納瓦爾還是認為可以防守. 3/13天一黑,越盟軍隊對奠邊府的總攻擊,終於開始! 強大的砲火首先精準的炸癱了主陣地的機場跑道和部分的155mm大砲, 接著砲轟“貝爾翠絲”,312師的步兵也越出掩體, 用爆破筒炸開此處的鐵絲網,以五倍的兵力優勢瘋狂的湧入陣地, 而被擊斃的越盟步兵”如稻草束般掛在陣地邊的電纜線上”. 這樣用屍體犁進去的打法,到了半夜就打下了”貝爾翠絲”. 據法方記載,越盟軍的炮火猛烈,要塞的屋頂被炸碎,戰壕跟碉堡垮了下來. (法方誇張的判斷被越盟軍144座野戰砲猛轟.) 3/14,法軍緊急向奠邊府空降了一營步兵增加力量. 當天晚上,武元甲要求停戰4小時,以把雙方屍體抬回… 停戰時間結束,越盟軍308師在砲兵支援下,攻打北面的”加柏李爾”, 3/15早上,法軍放棄了這個陣地,但在越盟軍隊占領後, 以坦克引領三營步兵反擊”加柏李爾”,在雙方皆有傷亡而法軍敗退, 當晚,法軍砲兵指揮官皮厚斯上校自殺. 3/16,法軍又空降一營步兵進入陣地, 越盟308師也轉為攻擊西北方的”安娜瑪麗”, 而駐守此處的包含一營傣族士兵,在傣族人相繼逃亡下, 3/17法軍放棄了”安娜瑪麗”. 至此主陣地外廓陣地全數失去,主防區陷入了越盟軍直接包圍和火砲的威脅. 3/21,越盟驅逐了”伊莎貝拉”派出的巡邏隊,亦對北側的跑道攻擊, 造成跑道無法使用,並隔絕了”伊莎貝拉”的對外聯絡. 至此第一階段攻勢暫告結束, 越盟軍的人肉坦克付出慘重傷亡後,達到所有的戰術目標. 法軍只能以直升機和不安全的跑道把傷兵送出,並用空降方式增援, 共有5營步兵和約1500名志願人員在戰役中進入奠邊府. 3/26,法國參謀總長訪問華盛頓, 他竟異想天開的要求美方應用B29摧毀武元甲在奠邊府的大砲, 甚至考慮使用核子武器,這種要掀起擴大戰爭的要求當然被拒絕. 3/21-30,越盟軍利用夜晚,在法軍砲火下展開了戰壕迫近作業, 308師把戰壕挖到距離法軍前哨不到半英里處並建立據點. 3/30下午,越盟軍再度發動總攻擊! 308,312,316三個師同時對法軍主陣地東面的據點群進攻, 尤其在東北面的多明尼克堡,法軍受到了連續四天四夜的攻擊終於失守, 越盟軍並截斷了機場跑道,飛機再也無法起降. 但持續打到了4月中旬,越盟軍的攻勢受到挫折,遲遲無法攻進法軍主陣地的中心. 美方也緊急增強了法軍的空軍(~100架),飛機到處在前線和小徑間丟下燒夷彈. 據武元甲自述和中國顧問團紀錄,此時的越盟士兵已經十分疲憊且有厭戰情緒. 而且越南的雨季開始,後勤補給將更為困難. 故武元甲放鬆了對法軍攻擊的強度,開始補充彈藥和補給品, 相當於兩個師的新兵(~15000人)也到達戰場,補足之前攻擊的損失. 攻擊持續到了4月下旬,法軍的主陣地被壓縮到不足1平方公里, 根本是給越盟砲兵隨便炸的地步,南面的”伊莎貝拉”也一直處在被包圍的狀態. 5/1,越盟軍發動第三次總攻!因為現在雙方的距離實在太近了, 武元甲下令不使用野戰砲砲擊,大量步兵使用刺刀,手榴彈突擊法軍. 5/2,一營法軍空降進入防禦據點,但每天據點都在減少, 迫擊砲砲彈也不斷打進陣地中央. 5/6凌晨,94名法軍志願兵進入奠邊府,這也是最後一批援軍… 5/7中午,308師展開最後攻勢,下午5點半,卡斯垂被俘,法軍停止抵抗, 5/8凌晨, ”伊莎貝拉”守軍投降,奠邊府戰役結束,法守軍全軍覆沒. 在這場55天的戰役中,法軍共陣亡了2,293人,被俘(包含傷兵)的約11000人, 再加上戰役期間被送出戰場的2000餘名傷兵, 法軍總共損失了1.6萬人&64架飛機, 而俘虜們必須走600公里的山路到中越邊境,才能交付回給法軍, 有8000名戰俘因傷或疾病死於這次行軍中. 至於越盟軍的傷亡,據法方估計其陣亡8000人,傷亡共2.3萬人,但法軍容易高估越盟傷亡. 據越方自己的紀錄,此次戰役陣亡4020人,負傷9118人,失蹤792人,共計近1.4萬人. (據中國顧問團紀錄,是負傷9124人,且其中有5000名輕傷兵傷復後返回戰場.) -1954.05-07尾聲,[日內瓦會議]- 奠邊府戰役的慘敗,讓法國內閣總辭,新政府表明將要退出戰爭的態度. 而法軍被迫收縮在河內的防線,才能騰出多餘的機動兵力, 南紅河三角洲大片平原被放棄了,越盟軍立刻佔領了這些地方. 在中部高原,6月時越盟軍又擊敗了法軍1個機動團. 同樣在6月,法軍趕忙扶植了南越的新總理(由原本名義上的領導保大帝任命). 7/21,日內瓦協定簽訂,南北越以北緯17度為界, 寮國和柬埔寨都為中立王國,法越的軍隊都必須離開. 法軍自此完全離開中南半島,但它已在8年的戰爭中, 法語區軍隊陣亡 75581人,負傷64127,被俘40000. 越南籍傭兵和寮國軍隊則陣亡18714人,到了年底法軍還會有阿爾及利亞戰爭要繼續忙. 越盟則終於成為獨立的國家,但它將為了征服南越而付出更多的鮮血在戰爭中. --------------------(完)------------------------ [註1] 據中方資料,韋國清之後亦認為速戰不妥,並於1/24拍電報給中共軍委, 表明現在速戰的困難性,但等待回電期間完全沒告知越方人員, 總攻擊還是準備照計畫中的1/26發動, 而中共軍委的回電已是決定撤退後的隔天1/27, 故在此就不列入顧問團可能的影響性. [註2] 間接射擊就是將砲兵部署在安全的反斜面陣地, 由正斜面的觀測人員指引砲火攻擊,但越盟自認沒有這個技術, 所以將大砲拖過高山行直接射擊. -- 兄弟們 follow偶的戰艦 我們要衝!破!冰!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41.70
hazel0093:安娜瑪麗... 10/26 01:55
KoujikiOuji:大推 10/26 02:15
saltlake:但武元甲把越砲兵拉回反斜線 砲兵射擊表現沒問題? 10/26 05:47
saltlake:也就是說原先是低估自己砲兵能力? 10/26 05:47
武把炮拉回反斜面後,要進攻時又認命的拖到正斜面去, 但由於藏的好,法軍到終戰都無法掌握越盟軍的火砲陣地.
haoboo:在發現越盟沒有如預期一般來撞牆之後,納瓦爾難道沒有想調整 10/26 19:04
haoboo:戰略嗎? 10/26 19:04
以目前的資料,納瓦爾除了加固防禦之外,並沒有撤離打算, 他的重心放在南方的亞特蘭作戰. 如前所述,他並不相信越盟的後勤可支撐400km補給距離的攻堅戰, 畢竟1952年11月的西北作戰,越盟連把2個師送去西北都感到困難. 這次距離更遠一些(約多50km直線距離),而且越盟最終是送了5個師來, 再加上開戰前對越盟的砲兵情報錯誤.
Su22:戰況危急時法軍只會拼命丟人進去,有打算派兵從外面解圍嗎? 10/26 22:21
有文章提過,法軍打算從寮北(琅勃拉邦省)組織兵團北進救援, 但太過倉促來不急組成,又有一個越盟師阻擋(應是南側的316師), 所以救援沒有效果,因資料太少我在本文中就沒列入,我再找找英文資訊. 而且越盟尚有一個304師還沒動用.
eric760302:那請問法軍在河內的部隊是否完全無法抽動?? 10/28 19:15
這是個很值得探討的部分, 在武元甲的紀錄中, 奠邊府戰役期間,他的別動隊仍潛入河內破壞機場的飛機, 故扣除必要的防守兵力, 河內到底還有多少機動兵力能調? 很遺憾的,我至今還無法查閱到法軍各番號駐守的細況... 如能找到相關資料會盡力補充. 若從戰略看,從河內走陸路去救奠邊府不大可能,太遠了. 不過可以像1952年那樣做,去攻打越盟的糧倉間接解圍. 而且越盟也梭哈的差不多了,他剩下320和325師可以調動. 但納瓦爾並沒有或是沒有積極的這麼做, 他是用很保守的方式,把少量的部隊從河內空投進奠邊府防禦
Su22:納瓦爾的座右銘"永遠保持機先""永遠採取攻勢"到後來卻龜縮了 10/28 21:36
※ 編輯: darktiticat 來自: 219.80.134.120 (01/28 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