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JosephChen (╭(〞▽〝)╭(〞▽〝)╯)》之銘言: : 這個問題困惑我很久了 囧 : 印象中的烽火台,是用來觀測敵人進攻,通知後方或友軍增援的一種設施; : 不過,在以前通訊方式有限的狀況下(只能循序點狼煙/燃火,似乎沒有幾長幾短XD) : 是如何讓其他地方的友軍,知道真正的狀況? : 例如A-H是烽火台/長城,敵軍可能從任一方向來襲,援軍靠烽火台得知來襲方向 : 敵 敵 敵 可參閱這篇論文﹕ 匈奴人漢代烽火制度的利用:兼談漢代烽火制度 內蒙古大學 蒙古學研究中心﹐特日格樂 http://www.sinoss.net/qikan/uploadfile/2010/1130/10211.pdf 文摘﹕ 摘要﹕漢邊郡之預警系統沒有主動作戰功能﹐隻是邊塞的耳目﹐將敵情送達至 邊郡決策者手中是他們的首要任務。而在漢代﹐傳遞敵情之最有效、快捷的方 法是將敵情以烽火信號的形式傳遞。所以烽火信號的傳遞是預警工作的核心﹐ 是從靜態候望轉向動態防御的關鍵環節。兩漢時﹐最讓匈奴人頭痛的﹐從而被 匈奴人稱讚為“精明”的﹐其實就是邊塞烽火傳遞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奏效性。 然而﹐漢代烽火傳遞制度並非無懈可擊﹐匈奴人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並掌握了 利用烽火漢朝烽火制度缺陷的方法。本文利用出土簡牘﹐對漢代烽火制度、缺 陷以及匈奴人對其缺陷的利用等問題進行了分析。 下錄若幹條﹕從居延和敦煌等地發現的大量屯戍遺簡來看﹐ 首先﹐漢朝對烽火規定了明確的"品"(具體條款)和"約"(概要規定)﹐ 單個哨所根據匈奴進犯的人數、時間和激烈程度﹐決定烽火的信號種類﹐發出“品”﹔ 然後﹐都尉根據本防區具體情況制定補充信號﹐發出“約”﹔ 烽火信號是用火、光、煙、標幟物等的不同數量的組合來體現。常用的烽具有烽、表、 苣、積薪。 烽﹐籠狀﹐白天舉烽而不燃燒﹔ 表是可折疊的旗幟﹐ 苣﹐用蘆葦紮成﹐長度不一﹐ 積薪﹐為柴草堆﹐ 有了基本通信系統﹐還有可靠性保障。 為了保障始舉和傳遞正確性﹐漢邊塞采取了兩種措施﹐一是要求候望系統之各級吏卒 對烽火品約一定要牢記於心﹐不得有誤﹔二是采取隔隧傳遞的方法﹐減少傳遞環節﹐ 降低發生錯誤的概率。 傳遞速度上﹐規定是每漢時不得低於一百漢裡。用今制推算﹐時速最低三十公裡﹐一般 比這個快。 夜間是盲區﹐所以邊塞烽燧必須養狗﹐來及時作出反應。 然後﹐如果碰上風雨﹐烽火信號不能及時發出和傳遞﹐就有補充規定﹕ “●匈奴人入塞﹐天大風﹐風及降雨不具烽火者﹐亟傳檄告﹐人走馬馳﹐以急疾為[故]。” 書檄的傳遞速度在漢簡中規定是每漢時十漢裡﹐僅為烽火信號的1/10而且在傳遞過 程中人馬極易遭遇伏擊。 匈奴人對烽火的反制﹕ 1.利用晝夜交替時﹐烽火傳遞的困難發動襲擊 烽火品約中規定﹐烽火信號在晝夜有明顯的不同﹐但在晝夜交會時﹐具體如何應付就 是一個難題。尤其在白晝即盡之時﹐矛盾更為突出﹐以白晝為依據所舉的表、烽、煙﹐ 不久便無法觀察﹐而且積薪既可以放煙﹐又可以放火﹐到黑夜時需從煙轉到火﹐這也 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匈奴人經常利用這樣混亂的局面進行擾邊。 2.多人多批次多地點輪番攻擊各烽燧﹐造成信號混亂﹐使邊郡上層不能得到準確信息。 3.積累經驗﹐偽造假的苣火或積薪﹐帶來虛驚 ---> 對應的﹐漢軍發展出“望火頭”工具﹐用來鑒別真偽信號 -- ------------------------------------------- MdnCNhistory/中國近現代史版 開始每周一書活動 歡迎各位評書、薦書 薦書要求隨配便當﹐以方便大家當當閱讀 XD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9.227.100.35
GermanNavy:可以請問望火頭是怎樣的工具嗎? 完全辜不到相同的詞... 02/07 22:58
hgt:養狗又是怎麼一回事? 狗視力在夜間好? 02/08 01:45
Elendil0826:應該是利用聽覺代替視覺,狗的眼睛遠比人類差 02/08 08:26
Elendil0826:夜間光線昏暗,利用狗的聽力或許好一些 02/08 08:26
timchenegg:又或是嗅覺? 如果燃放的物體有特殊氣味 狗大勝! 02/08 10:16
lostkimo:古代人營養不良,晚上看不見比比皆是,養狗真有幫助。 02/08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