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補充一些細節。接下來我講的東西在Osprey出版的Warships of the Anglo-Dutch Wars 1652-74這本書裡頭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就不附出處。 在17世紀下半葉的三場英荷戰爭中,與英艦同等級的荷蘭船艦,無論是火炮數和 舷側一次齊射(broadside)所投射的火力(炮彈總重)都比英國吃虧。實際上,第一次英 荷戰爭時的荷軍旗艦,也是搭載火炮數最多的Brederode號只有54門火砲,剩下其他船 隻通通都不到30門炮,只有20-30門炮的火力。 相較之下,英國很早就採取大艦巨炮主義,早在1634年安置龍骨、1637年下水的 Sovereign of the Seas,就是載炮90-100門、排水量1,522噸的龐然巨物。在當時建 造如此龐大的船還是破天荒第一遭,許多意見根本就認為這種尺寸不可能造出具可操 作性與實戰意義的船──實際上,Sovereign of the Seas確實很成功,但是1665-1667 第二次英荷戰爭前後建造的英艦普遍卻比較差勁,如1,108噸Royal Katherine根本就 是失敗品,炮位和給養都還沒裝載,最底層的炮口離水面就只剩三英呎。 (相較之下,滿載60-70門火砲以及四個月補給品的的荷蘭軍艦,最底層的炮位距 離水面仍有四英呎。而許多重型的英國軍艦,其最底層的炮門在海象惡劣時根本無法 開啟,會進水。雖然大部分最大型的英國軍艦也只有在風平浪靜才有足夠的適航行性 來出航。) Sovereign of the Seas的成功意味著戰列艦的誕生,而三次英荷戰爭的展開則意 味著戰列艦隊會戰的成熟。第一次英荷戰爭中荷蘭必須徵用東印度公司的船隻 (Indiamen)才能勉強與英艦隊抗衡,因為這些東印度船當中最大的載炮逾70門,而且 為了撐過長途航行,船體構造的十分堅韌,實際上無論是在炮位或者尺寸上都大於第 一次英荷戰爭時的荷蘭軍艦,唯一的缺點是他們搭載的炮位較小較輕。而在這第一次 戰爭中居於下風的同時,荷蘭人也開始了他們的戰列艦造艦計畫,儘管因為其他許多 因素,荷蘭人的船艦普遍較輕盈,火力較弱。到第二次英荷戰爭結束時,荷蘭大約有 11艘左右的艦隻載炮在70或80以上,與英國堪堪打平(約9艘,但荷蘭船艦載炮最多者 只到86門炮)。 以第二次戰爭中的四日戰役為例,英荷雙方交戰船隻的部分細目如下: 英 荷 船名 炮位 舷側齊射 船名 炮位 舷側齊射 彈重(磅) 彈重(磅) Prince 92 972 Hollandia 80 568 Royal Charles 82 885 Westfriesland 78 556 Royal James 82 762 Eendracht 76 586 Royal Oak 76 769 Groot Frisia 72 未知 Royal Katherine 76 777 Walcheren 70 527 Henry 72 666 Wapen van Nassau 60 401 Triumph 72 656 Klein Hollandia 54 372 Vanguard 60 496 Stad en Lande 52 302 Fairfax 60 581 Gouden Leeuwen 50 276 Gloucester 58 509 Dordrecht 50 276 York 58 506 Drie Helden Davids 48 260 Yarmouth 52 332 Klein Frisia 38 未知 Assistance 46 298 Gorinchem 36 162 Providence 34 154 Zeeridder 36 168 Oxford 26 119 Asperen 34 135 以炮位數來說荷艦隊仍居下風,而以炮彈總重來說,70-80門炮位的荷軍船艦僅能 投射與英艦隊60門炮船艦相當的火力,差不多只有英軍最大艦隻的三分之二。儘管較 輕的火炮可能裝放得比較快,有機會量勝質。 有幾個理由限制了荷蘭船艦的重型化。第一,荷蘭的海港水淺,荷蘭艦艇的吃水 全都限制在15英呎以內,再多就無法航行。如在第二次英荷戰爭期間被荷艦隊俘獲的 英艦Royal Charles就因為無法在荷蘭水域操作,下場是被賤賣給了造船廠拆了解體。 水淺也促使荷蘭建造船底較平較寬的艦隻,這提供了較穩定的發射平台。但是吃水的 限制也使得荷艦不能造得太重,也就影響到了船體的堅固程度。 第二,與英國有個統一的海軍部相比,荷蘭聯合省共和國,連海軍都是靠海數省 各自為政,各自造船、提供給養,各有各的海軍部:Friesland、Zeeland、Amsterdam 、Maas、Noorderkwartier,有五個。這不但造成指揮管制上的困擾,平時各自將戰船 投入航運載貨不說,戰時他們更偏好有利可圖的私掠船事業而不是艦隊決戰,也就傾 向於建造更多更輕更快、更適合巡航劫掠的Frigate類型。 (實際上,以保護航運而言,無疑是Frigate比戰列艦更合適。因此在克倫威爾主 政期間,英國建造的幾乎都是Frigate,戰列艦則多是在國王主政或王政復辟以後才建 造的,宣揚國威的貴族意味十足。英軍戰艦除去克倫威爾時期較樸素外,其它時候的 裝飾都非常華麗,與幾乎沒有裝飾的荷軍艦隊大相逕庭。) 第三,荷蘭人與英國人在戰術思想上也有差異。英國人實際上是把陸上戰術搬到 海上,以維持戰線、發揮火力,並避免敵艦舷側炮位直面船頭艦尾──這樣火力會貫 穿整艘船,造成最大的破壞──為戰術宗旨,也就是典型的戰列艦戰術。如Monck這位 英國海上名將,本來是陸軍出身的,更喜歡用wheel to the right/left來指揮而不是 海事術語中的tack to the starboard/port。 (即使是今天的航運界也沒有人在操船時說左右,一律是用starboard/port。) 相對來說,荷蘭艦隊不僅分屬不同海軍部,而且Downs會戰大勝西班牙的經驗使他 們傾向於認為捉對廝殺的單艦對決才是王道,而單艦的機動性、船員操船的能力、以 及船長的能力也就最具有重要性──艦長的自主性積極性太強一直是荷蘭艦隊的通病 ,這對強調密切配合維持陣列的戰列艦隊決戰十分不利。 最後提一下船員的素質。英荷兩國在戰爭中都面臨了人力短缺的危機,也都組織 了抓夫幫(press gang)把遊手好閒者、流浪漢或外國人抓上船充軍。但是荷蘭人較大 的航運規模(56萬噸的商船規模,英國僅17萬噸,好些英船還是俘獲荷船或根本向荷蘭 造船場買來的)以及其航運中心的地位,使得荷蘭人在這方面較占優勢,比較容易招募 到合格的海員。這也是武裝較輕的荷蘭人能夠旗鼓相當與英艦隊抗衡的主要本錢。 (然而,由於荷蘭東印度公司享有招募船員的優先權,且其船員薪水是一般船員的 數倍,更具吸引力,東印度公司本身對船員也是需求甚殷,荷蘭實際上並沒有完全發 揮船員素質上的優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49.226
munichuihsin:推. 02/10 23:35
jimmy5680:推詳細 02/10 23:55
jimmy5680:wiki說Aemilia只服役到1647年,是八十年戰爭時期的旗艦 02/11 00:06
jimmy5680:第一次英荷戰爭的荷蘭旗艦應該是Brederode吧 02/11 00:07
嗯我寫錯了,那是Downs會戰時荷艦隊的旗艦沒錯,偵錯有勞了。
easycompany:推推 02/11 00:43
darkdog0430:推推~~原來還有底層炮門不能開的狀況. 02/11 17:08
再補充一些,其實不只是海象不好的時候,由於以風帆為動力,帆船在航行時背 風的那一面吃水通常會比較深,整艘船都是歪斜的走的(即使是現代的船也會碰到這種 狀況)。因此海戰時向風背風也就有不同的影響。 ← ← ← 風向 ← ← 下風船 上風船 (\ (\ ⊿ ⊿ ~~~~~~~~~~~~~~~~~~~~~~~~~~~~~~~~~~~~~~~~~~~~~~~~~~~海面 如圖,在上風的船隻面對敵艦的那面舷墻會被壓進海中,下層的炮門很容易進水 ,通常就避免使用。相對來說,在下風的船隻全炮門都可以使用,有火力優勢,但是 彈道容易偏高,不比上風船比較容易打中船身。 不過以英荷戰爭的情況來說,較輕的荷蘭戰艦吃水較淺,荷艦最底層的炮門通常 都比英艦還要高出30到50公分。荷艦的戰鬥效能也就比較不受惡劣天候的影響。
jimmy5680:有看到說風帆年代海戰,有人會刻意到下風來增加射程 02/11 18:03
leptoneta:上風才能增加射程吧? 02/11 19:36
jimmy5680:原PO有點出來,下風彈道仰角會偏高,所以射程會增高 02/11 21:57
darkdog0430:讀戰史學物理XD 02/12 13:39
geosys:推 02/12 21:27
Su22:push 02/12 23:57
katana89:到底是怎樣的哲學會把船取做"Assistance"啊 聽起來好弱 02/13 16:29
※ 編輯: KoujikiOuji 來自: 118.160.80.91 (02/17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