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njou (小潔我愛妳)》之銘言: : 看你的敘述 大概就是"聯合艦隊的覆滅"這本書的內容 : ※ 引述《cht1234 (cht1234)》之銘言: : : NHK有出新的紀錄片, 名叫 : : 日本海軍戰敗反省會400小時的證言 : : 是日本二戰戰敗40年後1980年代, 仍然活著的海軍高官私下發起的不公開會議 : : 目的是檢討日本戰敗的原因, 不讓日本再度錯誤 : : (真是微妙的時間點, 正好是日本經濟高峰時) : : 這些會議紀錄在去年公開了..... : : 紀錄片拍得很好, 除了幾個老生常談的話之外, 對我來說, 也看到幾個新的點!!! : : 如 : : 日本的軍事計畫都是由軍令部提出, 但是天皇竟然安插親信在其中 :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 昭和天皇不是省油的燈 : 貨幣戰爭忘了哪一集( 第五吧 )把昭和多陰險寫的智勝諸葛呢 : : 導致軍方做是綁手綁腳 , 所以天皇有錯 : 打贏了是天皇的功勞 打輸了是臣下的恥辱 : 這種東方中國式文化還需要解釋嗎 老闆~~不是 天皇是絕對不會錯的 其實天皇的態度要理解也不是非常困難的事 首先,裕仁天皇不是嘉仁天皇 他內心是有著雄心壯志的 但是他也害怕一旦跟英美開戰後失敗的後果 所以在1941年9月6日的御前會議時 他問近衛文磨: 你是否拜讀過明治天皇在日俄開戰時吟詠的和歌 四海之內,本皆弟兄 胡為擾攘,致此洶洶 在會議後 當時的陸相東條英機便說:聖慮還是希望和平的呀 陸軍省軍務局長武藤章也說:戰爭甚麼是不太可能的啊,陛下不會允許的 說到武藤章,這傢伙是個對中擴大派 最有名的事件就是918首謀石原莞薾(對中不擴大派) 去勸告武藤章時,被武藤章嗆:我只不過是模仿石原閣下當年在滿州事變的做法而已 (所以為何要說程序正義有時比實質正義重要的原因在此...) 裕仁天皇是把明治天皇作為範本來進行崇拜學習的 他一方面害怕戰爭會把日本打回帝國主義前的原狀 但內心又有著想效法明治天皇那樣開疆闢土的野心 所以像是對中政策上 雖然不斷的要求近衛要解決中國事件 但又不斷的批准閑院宮載仁的擴大作戰計畫 隨著時間的演變,裕仁便開始批評近衛文磨關於反對與英美開戰的言論 此時的裕仁心態已經傾向對英美開戰了 而後當東條英機上台,開戰在即前 米內光政跟裕仁做了一次懇談 米內不斷地勸告裕仁,希望還是要避免對美開戰 但裕仁最終還是置之不理 在開戰後,當日軍勢如破竹時 裕仁就不只一次的表達他的興奮之情 其實說穿了 他就是想學明治天皇那樣幫日本擴大領土跟殖民地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1.142.13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400591954.A.193.html
yuriaki:裕仁是碰不得的 戰後日本(在美國協助下)努力洗白 已經少有 05/20 21:45
yuriaki:政據足以證明裕仁是積極主戰 05/20 21:46
yuriaki:目前通說就是裕仁雖然不支持開戰但既然內閣(軍方)有信心 05/20 21:47
yuriaki:就信任內閣決策 而實際上大日本帝國憲法的體制也確是由內 05/20 21:49
yuriaki:閣決策天皇統而不治 確保錯誤施政的責任燒不到天皇 05/20 21:50
yuriaki:要推翻通說需要更多有力證據 難度很高 當然 個人自有主張 05/20 21:50
日本的國體/政治/社會環境並非一成不變 要討論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的國體政治變化可以寫一本專書了 有些人在討論日本二戰前歷史時總會把日本政治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 這樣是有問題的 同樣裕仁也是,把裕仁當作一個機器人看待也是有問題的 裕仁直接干涉政治的證據太多了 憲法第二條:天皇神聖不可侵犯 以及226事件後開始普及的天皇神格化 作為一個"神",他不用直接下達政令 但沒有人可以忽視他的意見 就如同有些公司董事長不直接管事而將管理權交給總經理 但你不能說董事長是完全沒有權力的 大日本帝國憲法第四條: 天皇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依本憲法之規定行使之 所謂統而不治的思想 有一個人叫做美濃部達吉,此人是天皇機關說的代表性人物 他試圖在這個大日本帝國憲法中尋找讓天皇較為虛位化的定義 但從1935年美濃部被軍部迫害,天皇機關說被政府打壓 改而由政教合一的天皇神格化,以及天皇主權說作為日本國的中心思想 就可以看出日本整體氣氛的變化了 至於通說?左派的文章就不是通說? 關於裕仁的作為文章很多 沒有甚麼通不通說,只是看你怎麼解讀而已 只是在ptt上有些人頗為奇妙的是,談到裕仁時用右派的學說 談到軍方,或是當時國家時又採用左派的學說 這也是頗耐人尋味的地方...
calebjael:裕仁確實不是“積極主戰”﹐不過也不是“不支持開戰”﹐ 05/20 22:52
calebjael:而是在兩者中間﹐猶豫、搖擺、有賊心沒賊膽...XD 05/20 22:54
沒錯 XD 基本上就是這樣 ※ 編輯: innominate (175.181.142.139), 05/20/2014 23:22:05
donkilu:裕仁好比今日泰皇,表面上都能開脫,實質上難辭其咎 05/20 23:24
yuriaki:統而不治源於伊藤博文的憲法義解及明治以來的政府運作實務 05/20 23:27
yuriaki:天皇機關說的爭點在於國家主權在民或在天皇 05/20 23:29
yuriaki:必須要與統而不治的憲政慣例分開來看 05/20 23:30
calebjael:當年東京大審之前﹐澳洲代表有說﹐如果裕仁真的不支持開 05/20 23:56
calebjael:戰但又沒有能力制止軍部﹐他至少有能力決定自己。他可以 05/20 23:57
calebjael:采用日本傳統﹐退位或出家。這樣能表達他自己的真實意願 05/20 23:58
calebjael:也避免了戰爭責任﹐如果他真的提出若開戰就要退位出家﹐ 05/21 00:00
calebjael:軍部未必敢還拿一定要開戰來逼他真的退位。但是他沒有這 05/21 00:01
calebjael:樣做所以戰爭責任跑不掉。當然後來美國還是勸止澳洲起訴 05/21 00:03
darksnow:不曉得澳洲代表是誰,對日本慣例有鑽研過? 05/21 00:18
Atropos0723:歷代天皇有這樣的慣例嗎? 05/21 07:21
kingsmill:澳洲代表是Sir William Webb,當時的澳洲最高法院法官 05/21 09:04
kingsmill:日本歷史上退位的天皇不少,不過明治時期之後天皇就不能 05/21 09:05
kingsmill:主動退位了,只有駕崩才能移交皇位。 05/21 09:09
kingsmill:似乎憲法作者們當時就有限制天皇影響力的意思在 05/21 09:15
LUDWIN:因為今天天皇可以主動退位,難保哪天就不會有個藤原家康叫 07/22 22:05
LUDWIN:天皇『有自知之明』點:P 07/22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