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文長可能會有人end,簡單提出三個論點: 1. 英法之間並沒有「保證參戰」的秘密軍事條款 2. 德國駐英大使聽到的英國聲明,是他自己搞錯了 3. 一戰德國還是侵略者無誤,被侵略者:比利時、盧森堡 1. 英法有無祕密協約規定必須出兵 : 事後諸葛當然能夠分析出一堆“自從XX秘密條約之後﹐ : AA會幫助BB就是必然的了”﹐但對於當時的當事者來說﹐鬼知道有XX秘密條約存在啊﹖ : 之前那樣保証﹐突然就改口﹐換誰都絕對會傻眼啊。 : 結果現在奧匈已經宣戰了﹐俄國已經總動員要對付奧匈了﹐德國已經放話 : 俄國一旦總動員就意味戰爭開始了﹐你才突然出來說﹕不好意思喔﹐ : 之前一個月我一直忘了我幾年前就簽了秘密條約踢你屁股﹐ : 既然現在你都準備好戰爭了﹐那就快彎腰抬臀受死吧。 C兄在這邊似乎指涉英法間有祕密協約規定其中一國受到攻擊時,另一國必須出兵。想來是 指1904年的英法協約(或稱誠摯協約 Entente Cordiale)。但是這個條約的內文本身並沒 有包含你所指涉的那種條款。 1904年英法協約全文:(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圖書館網站) http://wwi.lib.byu.edu/index.php/The_Entente_Cordiale_Between_The_United_Kingdo m_and_France 縮址:http://ppt.cc/0zi2 1907年的英俄協約,也沒有類似的條款: http://wwi.lib.byu.edu/index.php/The_Anglo-Russian_Entente 三國協約是由俄法同盟、英法協約、英俄協約三個條約組成的。注意到英國參與的都是協 約,英法跟英俄協約,雖然都說是英國傾向法俄,但並非軍事同盟性質。對英國是否參戰 沒有強制性。1914年當時,英國還是有不小的自由空間的。 另外這兩個協議都不是完全祕密的(雖然有部份祕密條款,不過也沒有提到德國)這是 1914年4月22號的Punch雜誌的插畫,寫著英法協約十週年。 http://www.longlongtrail.co.uk/PIX/entente.JPG
還是你不是指這兩個,指的是其他祕密協議?願聞其詳。 格雷自己除了對德國大使說沒有祕密協定,他對本國下議院的說法也是一致的: (格雷)要求下院能從「英國的利益、英國的榮譽和英國的責任」出發來看待這次危機。 他敘述了與法國軍事「會談」的結果,說明沒有任何「祕密協定」束縛議院或限制英國決 定其行動方針的自由。(《八月砲火》 p157) 難道格雷是個大騙子,連自己國會都騙?還是說根本沒有祕密協定這東西?我看來是後者 的可能性較大。如果你堅持有祕密協定,是不是可以明確的講出來英法訂了哪個祕密協定 ,條文中是「保證」法國受到攻擊時,英國一定參戰的? 何況三國同盟中的義大利也倒向了協約國,證明所謂「祕密外交」本身也不可能多有強制 性。既然這麼不確定,那英國所擺出的模糊態度是故意欺騙嗎?很難說吧。更何況根本沒 有祕密協議呢。 2.英國外相說法問題 : 明明人家派了人到倫敦當面問了你一次兩次三四次﹐給你假話騙了五次六次七八次﹐ : 才真的相信你﹐以為你真的沒有秘密協定﹐以為你真的不會參戰﹐ 那是那位大使自己聽錯了 塔克曼《八月砲火》: 「他(利希諾夫斯基)出於自己的迫切願望,將格雷的話理解為英國的建議,及如果德國 答應不進攻法國的話,英國願在俄德戰爭中保持中立並使法國也保持中立」(p105)「實 際上,格雷根本沒有那麼說。他說話一向簡略而含糊,他所表示的不過是:如果德國答應 對法國和俄國保持中立,就是說對兩國都不發動戰爭,靜待各方為解決塞爾維亞事件努力 的結果,英國將答應使法國保持中立」(p106) 德國大使自己的說法,也是說那是誤會: 愛德華爵士(即格雷)仍試圖尋找新的方式以避免毀滅性的結果。泰瑞爾爵士(格雷的私 人秘書)在八月一號早上打給我,告訴我他的老闆仍希望能找到出路。如果法國保持中立 ,我們(指德國)可以保持中立嗎?我明白我們應該同意去除法國,但他其實意思是我們 全部保持中立-包含對俄國也一樣。這就是著名的「誤會」(利希諾夫斯基《My Mission to London 1912-1914》,p37) 所以,你是拿一個大使的誤解來說英國外相隨口亂騙,不知道是不是你看的1968年東德研 究有問題。 協約問題前面講過並不保證英國必定會參戰了。實際上英國會不會參戰,不僅德國人不清 楚、法國人不清楚,恐怕連英國人自己都不是那麼確定。格雷雖然到最後是向內閣要求, 如果不對法國援助,他就辭職。這恰恰說明了英國內閣對參戰還沒有決定,甚至連對法國 提出保證都還有疑慮。連內閣自己都還不確定的事情,一個外相如何能夠斬釘截鐵的跟外 國大使說:「就是這樣」呢? 最後英國參戰的原因,不是英法協約,而是德國破壞了比利時的中立,撕毀了1839年條約 。玩過Paradox公司出的戰略遊戲的都知道宣戰要有Casus Belli(宣戰口實),比利時就 是英國的CB。德國首相稱該條約「不過是一團廢紙」(Scrap of Paper)。德國侵犯了比 利時,英國議會的主和派才被壓制、內閣才取得了議會的首肯,發出最後通牒。在英國對 德國最後通牒要求尊重比利時中立之後,德國仍執意要進攻比利時,才爆發了英德戰爭。 3.德國在一戰是侵略國嗎? 一戰德國的戰爭責任,德國駐英大使利希諾夫斯基是這樣說的: 1.我們鼓勵貝爾托特伯爵(奧國外長)攻擊塞爾維亞,儘管我們了解德國的利益並不在 此,而且有爆發世界戰爭的危險。 2.在1914年7月23號及30號之間,沙佐諾夫(俄國外長)強調他不會容忍任何對塞爾維亞 的攻擊,我們拒絕了英國居中斡旋的提議。儘管在俄國及英國壓力之下,塞爾維亞已經幾 乎要答應最後通牒的全部內容,而且可以很輕易的達成兩點協議,貝爾托特伯爵也準備滿 足於塞爾維亞的回應。 3.在7月30號,當貝爾托特伯爵想要達成協議時。我們向彼得格勒發了最後通牒,只因為 俄國動員,儘管奧國並未受到攻擊。在7月31號我們向俄國宣戰,儘管沙皇親自保證只要 談判在進行,他不會下令任何一個人開始進軍-因而刻意的毀滅了和平協議的可能性。 在檢視上述無可否認的事實後,無怪乎除了德國之外的整個文明世界都將全部的戰爭責任 加諸在我們的肩上。-利希諾夫斯基《My Mission to London 1912-1914》 或許一戰真的不像二戰一樣正邪分明,但是還是有侵略者跟被侵略者。比利時跟盧森堡何 辜呢?中立的好好的,結果只因為希里芬計畫要經過比利時,就被德國下最後通牒,要嘛 讓路,要嘛戰爭。比利時既沒去把德國皇儲殺了,也沒加入協約體系。僅有的殖民地是 1885年柏林西非會議德國自己讓給她的。而且她的中立跟獨立還是1839年條約德國的前身 普魯士參與簽署並且保障的。這可不算什麼祕密外交吧?光明正大簽了條約,結果德國只 是要借路就撕毀? 我們簡化一下一戰的開戰過程: (最後通牒簡單來說可以當作「不接受這個條件就開戰)的宣告) (賽拉耶佛事件發生) 奧國:塞爾維亞你要道歉、賠償,不然就打你!(最後通牒) 德國:奧國提出的條件很正當,其他人都不許干涉,否則後果自負。 塞國:事件很遺憾,但是不構成你打我的理由。 英國、俄國:塞爾維亞你就同意一些條件吧。 賽國:好吧,除了違反我獨立的兩條之外,我都接受。 德國:奧國不要同意,還可以談更好的條件,先打他讓他全部接受。 俄國:奧國你不准打塞爾維亞! 德國:奧國你不要怕,我挺你到底。 奧國:好吧,開戰! (7/28奧對塞宣戰、7/30俄動員) 德國:俄國你要取消動員,不取消我就打你!(最後通牒) 俄國:不要!但是我可以保證只要談判中我就不打。 德國:不管,開戰! (8/1德對俄宣戰) 德國:法國你要中立,不中立我就打你!你的要塞交給我當作保證(最後通牒) 德國:比利時你要讓我過,不讓我過我就打你!(最後通牒) 法國:我只會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 比利時:我是中立國耶。 盧森堡:(沒人理) 德國:好吧,開戰! (8/3德對法、比宣戰,佔領盧森堡) 英國:德國你不能打比利時,我們說好要保障他中立跟獨立的。 德國:不管!那條約現在只是張廢紙! 英國:好吧,開戰! (8/4英對德宣戰) 從這個過程看來,執意要打的就是德國呀。她至少有n個作為可以阻止戰爭:1.勸奧國接 受塞爾維亞條件2.不要對奧國做出無限制保證(三國同盟只包含被攻擊,不包含進攻他國 )3.不要因為俄國動員就發出最後通牒4.不要打比利時。結果德國態度強硬,明明在巴爾 幹沒利益,卻硬挺奧匈,甚至不願意讓她見好就收,還教唆她攻擊塞爾維亞。從頭到尾都 沒看到德國讓步(法軍還後退十公里過)。戰爭責任或許不能全怪德國,但至少要負很大 一部分。 現在很多當時人物的回憶錄都進入公共領域,可以上網看全文了: 德國皇帝 威廉二世 https://archive.org/details/kaisersmemoirs001358mbp 德國首相 貝特曼 Theobald von Bethmann-Hollweg https://archive.org/details/reflectionsonpt100bethuoft 德國外相 雅戈 Gottlieb von Jagow https://archive.org/details/Jagow-Gottlieb-von-Ursachen-und-Ausbruch-des-Weltk rieges (德文) 縮址:http://ppt.cc/OUzr 德國駐英大使 利希諾夫斯基 Karl Max Fürst von Lichnowsky https://archive.org/details/mymissiontolondo00inlich 英俄兩國的外相還沒看到電子版,書名是: 俄國外相 沙佐諾夫 Sergey Sazonov Fateful Years 1909-1916 The Reminiscences of Serge Sazonov G.C.B., G.C.V.O. Russian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1914 英國外相 格雷 Edward Grey Twenty-Five Years, 1892–1916 (這本政大圖書館有) 以上給大家參考 另外楊百翰大學蒐羅了很多一戰史料: http://wwi.lib.byu.edu/index.php/Main_Page 其中有這個: http://wwi.lib.byu.edu/index.php/Official_Papers#Germany Die Deutschen Dokumente zum Kriegsausbruch 關於戰爭爆發的德國官方文件,可惜只有德文跟法文。C兄既然能看1968年的德國資料,德 文想必很好,是不是能幫我們看看這些德文資料,利用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102.20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407391639.A.DF2.html ※ 編輯: ntnurod (114.43.102.200), 08/07/2014 14:12:45
Moreno:推這篇,英國參戰實在跟秘密外交什麼的關係不大 08/07 15:45
kevin1273:英式協定的精義->保留解釋空間,最好就訂前後矛盾的條約. 08/07 15:56
kevin1273:話說兩岸的"憲法" 都有英式協訂的影子... 08/07 15:58
Swallow43:推這篇 英式協定是啥?前後矛盾的條約只會砸自己腳而已 08/07 15:59
Swallow43:或許我知識淺薄,樓上可以提出"英式協定"的定義來源? 08/07 16:03
swpoker:當時就很習慣一戰解千愁~只是一戰真的變成一次世界大戰 08/07 16:29
swpoker:不過當時有人有提出德國發動戰爭會演變成歐陸大戰嗎? 08/07 16:31
swpoker:如同冷戰時期的互相保證毀滅一樣 08/07 16:31
swpoker:中二德皇是否明知不僅是場戰役或會戰而是歐陸世界大戰的話 08/07 16:32
swpoker:那中二德皇還會發動嗎?例如冷戰美蘇雙方只敢有限度的戰事 08/07 16:33
Moreno:應該還是敢,德軍蠻有自信的 08/07 16:41
bloodrose23:上一場歐陸大戰拿破崙戰爭是打打停停有戰有和 之後的 08/07 16:41
bloodrose23:歐陸戰爭時間單位也多半以月為單位 在二十世紀初俄國 08/07 16:43
swpoker:所以資訊不夠明確阿~看冷戰美蘇因為明確知道核武的下場 08/07 16:43
bloodrose23:首倡設立國際調停機構那一刻 各國高層就有意識到彼此 08/07 16:43
swpoker:所以才不敢輕易直接對決~剛開始的古巴事件就是如此 08/07 16:44
bloodrose23:會有一場總清算式的大戰 只是認為幾個月就搞定 頂多像 08/07 16:44
bloodrose23:拿破崙戰爭那樣打打停停 "壕溝戰"是從未出現在各國預 08/07 16:45
bloodrose23:想的劇本走向 08/07 16:46
bloodrose23:二戰後的各國除了核武外 同時也有了兩次全球熱戰的決 08/07 16:48
swpoker:例如韓戰中最後中二的麥帥~不就被杜魯門給砍了 08/07 16:48
bloodrose23:策經驗 作決策時就會更審慎 避免王見王式的直接衝突 08/07 16:49
jonathan836:推這篇 08/07 16:55
jimmy5680: 08/07 17:16
calebjael:你這篇的觀點我接受。說英國故意騙了德國確實是我說得太 08/07 17:16
calebjael:過﹐英國不應該為德國的開戰負責。不過另外有兩點我還是 08/07 17:17
calebjael:堅持我的觀點﹐即﹐一、英國如果事先就明確表示德國必須 08/07 17:18
calebjael:止步於何處﹐不要拖到雙方都完成戰爭準備才表態﹐如同之 08/07 17:19
calebjael:前摩洛哥危機時一樣﹐那麼此次危機未必不能解決。所以故 08/07 17:21
calebjael:然英國無需承擔屬於德國的責任﹐但英國還是有自己的責任 08/07 17:21
calebjael:這是身為世界強國對世界局勢、戰爭能否避免的責任。正如 08/07 17:23
calebjael:警察不能坐視歹徒意圖殺人而不制止﹐等他殺完人再來執行 08/07 17:24
calebjael:正義擊斃他。二、還是不能說德國一定能預先知道英國一定 08/07 17:25
calebjael:會參戰、不知道英國會參戰就是不智。 08/07 17:26
swpoker:本文指出連英國自己都不知道會不會介入~ 08/07 17:52
swpoker:是到了德國行動後才明確表態~但為時已晚 08/07 17:53
swpoker:所以現今國際政治就不會有當年的等事情發生才表態 08/07 17:54
a7v333:推 08/07 18:04
Moreno:請問英國參戰的理由是什麼呢? 08/07 18:33
colin90149:比利時的中立性 08/07 20:53
Moreno:是一個原因,但如果我們再追問下去,為什麼比利時的中立 08/07 20:57
Moreno:值得英國加入戰爭,那麼答案或許會跟我的回文呼應。 08/07 20:58
amurosheu:推這篇 08/07 21:05
btw 原來「戰前37天」演格雷爵士的是白卜庭議長/銀河帝國皇帝呀! 難怪看起來這麼邪惡 XDDDD ※ 編輯: ntnurod (114.43.102.200), 08/07/2014 21:43:24
ChoshuArmy:白卜庭的帝國事實上也是有計畫的,不過是EU了 08/07 22:10
PsycoZero:(前)教宗去演戲啊?(喂 08/07 22:11
roseritter:如果有複製人大軍的話 與整個歐洲為敵也是小case~誤 08/07 23:51
easycompany:大推啊 08/08 00:02
allergy:我看了這麼多遍居然沒看出來是白卜庭(!!!!!) 08/08 00:18
Wtaa:推 08/08 05:44
swpoker:原來格雷爵士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武士~威廉中二世只是傀儡阿 08/08 12:09
YPPF:先推好文。所以這部戲的威廉其實應該要叫安納金去演是吧... 08/08 13:34
vicklin: 推這篇 看英國人寫的書也比較接近這篇的論述~ 08/11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