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Giabbit (蒸魚大將軍)》之銘言: : ※ 引述《foxhappy (人我與自我)》之銘言: : : (2)為何要以德川氏的較少的五千軍,去對抗朝倉的一萬軍? : 對啊....這也是小弟非常不能理解的地方。 這我也沒一定的答案,想了幾個觀點,來討論看看。 一﹑如果按河合秀郎的見解,當時信長馬迥眾與美濃三人眾的部隊加起來, 只有八千人,即使與朝倉軍對陣,到援軍來前也佔不到數量上的優勢。 二、如依舊參謀本部編《日本の戰史》記載,織德聯軍當日三點就開始分兩路出發, 然而淺井、朝倉軍當日四點才到達姊川。 三、但又根據前書記載(P.337--338,好像是引自某史料,三河物語?), 這是信長與家康商議的結果,由於家康不願意成為後備部隊, 在強力要求之下,信長才讓家康成為攻打朝倉軍的先鋒部隊, 並派稻葉良通支援,這算是通說吧。 : : (3)就信長的戰略眼光來說,打這場仗是不智的, : : 在姊川之戰後,由同年的志賀之戰可知, : : 朝倉淺井聯軍並未受到大傷害,仍可派出三萬餘人與信長對抗, : : 這與信長自評定美濃後,總以往以絕對兵力優勢,給予敵人莫大傷害的宗旨相背。 : 其實這個也是百思不解,就像永祿四年殺聲振天的川中島合戰, : 越軍死傷13000,甲軍死傷23000,結果隔不到數個月, : 雙方又在上野生龍活虎地交戰....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 主要還是史料記載的問題,姊川之戰是一個差距極大的範例。 根據言繼卿記的說法,朝倉、淺井聯軍戰死者達九千六百, 織德聯軍同樣死傷慘重。 在朝山日乘的信中,也提到朝倉、淺井聯軍戰死高達八千。 但於《信長公記》中,卻只提到『此外宗徒者千百餘討捕』, 亦即朝倉、淺井聯軍死傷不過千餘人。 舊參謀本部編《日本の戰史》則認為, 朝倉、淺井聯軍戰死約一千七百多名,織德聯軍死八百多名。 如果根據朝倉家本身的史料,則是寫織德聯軍大敗, 信長連夜逃回岐阜... 通說是《信長公記》的說法,河合秀郎就是根據《信長公記》等史料的戰死名單, 認為織德聯軍根本沒砍到什麼大將級人物(最多只有遠藤直經算是), 朝倉、淺井聯軍即時撤退保存實力,不像川中島,上杉軍起碼還宰到武田信繁等。 : : (4)面對兩萬餘大軍,淺井軍為何會派出兵力只一千五的磯野員昌進行突破? : 軍勢跟上,而史料只簡略地記載磯野員昌打先鋒。 : 至於為何是德川先攻,又或相反之記述....這個就超出小弟的理解範圍了 : 就期待有哪位同好提出更好的見解了。 依小和田哲男教授的見解,姊川合戰誰先攻並沒有一定的說法。 像《松平記》就提到是朝倉軍先攻。 即使是根據《甫庵信長記》的記載, 通說上也是因為朝倉軍先渡河,德川軍才採取攻擊態勢。 就兵法而言,敵軍渡川而來時,似乎是攻擊的良機之一。 磯野員昌是先鋒,就數量來看屬正常水準(畢竟淺井全軍才五千), 關於《淺井三代記》織田軍被突破十一段的說法,我是蠻懷疑的, 不過由於信長當時僅以馬迥眾應戰,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性就是。 : : 這連至我剛剛所說戰後信長給予美濃三人眾的感謝狀一事, : : 由此可知此戰略是先前便預定好的,而非三人眾自做主張。 : : 而橫山城不追擊轉而投入戰場的美濃眾, : 其實也不一定只有事先預定,以及自作主張兩種狀況。 : 因為戰場上瞬息萬變,多數的情況都是很晚、或臨時、 : 匆匆忙忙、很急迫地才收到信長的御命令, : 不過以上都還能勉強地歸類為事前預定, : 還有更絕的,就是連仗都已經打完了,才收到趕緊回軍救援的命令(事後預定^^)。 : 所以關於這個戰略是否是先預定好的, : 這方面小弟還是持較為保留的看法。 同上,這部份我也蠻想知道感狀的內容,找好幾天都沒有找到。 譬如說A在緊要關頭救了B一命,因此B寫了份感狀給A保存, 但不能因為A有這份感狀,就代表B早就和A商量好要A救他。 -- 人間五十年﹑化天の內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ことくなり 一度生を受け滅せぬ者の有るべきか --織田信長 -- ※ 編輯: BlueGarfield 來自: 61.216.86.26 (06/08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