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真是篇好文章 在下也獻個醜... ※ 引述《pleiade (鴻漸)》之銘言: : ※ 引述《reconsider (reconsider)》之銘言: (恕刪) : 我們現在習於仿效史料角度、站在勝賴的角度去看信君, : 進而得出「信君=犯上作亂的逆賊」這種結論, : 但是如果站在信君、或者是信君夫人見性院的角度去看勝賴的話, : 勝賴父子,無疑是「以庶裔身份僭稱武田家家督的下賤之輩」。 : 以這種角度看來,天正十年,穴山信君向德川家康稱臣、 : 以「甲斐、信濃、上野統治權」交換「武田家存續」, : (這部分有家康書狀可以證實,甲陽軍鑑則未記載。) : 這種行為對勝賴而言固然是叛逆,但是對信君而言, : 他認為自己是在「驅逐僭稱武田家家督的逆賊」,根本不是什麼背叛。 : 講白一點:這只是武田家「茶壺裡的風暴」,有兩個人在搶家督的位置而已, : 只是跟過去大家「要搶家督=打內戰」的做法比起來, : 穴山信君比較沒品一點、引外援殺到甲斐裡頭。 說真的 這不只是沒品而是找死... 不過這也是很令人不解的一點 穴山梅雪跟織田德川並沒有聯姻或過繼的關係 為何他敢聯合織德兩勢做回後盾 而跟勝賴對立... 坦白說,事後家康要是翻臉不認帳 難道信君還能用"我是武田家督"這種理由讓甲信軍為他賣命嗎... : 另外講到木曾義昌,那更是有憑有據:或許木曾義昌娶了信玄的女兒、 : 名字也被甲陽軍鑑列在「御親類眾」裡頭沒有錯, : 問題是通篇看完甲陽軍鑑全文,我們可以發覺: : 從信玄時代一直到勝賴時代,除了跟信玄之女結婚這部份之外, : 木曾義昌從未受過武田家事實上的挹注, : (從信玄時代開始,武田本家就沒有「號令」木曾家的權限, : 這不是勝賴時代才發生的問題。) 這跟伊達稙宗、晴宗的婚姻外交很類似吧 雖然他娶了信玄的女兒 不代表他就是武田的家臣... 充其量也不過是"名為家臣,實為盟友" : 換句話說:雖說娶了信玄的女兒,但是木曾義昌的地位,跟武田家的盟國沒有兩樣。 : 如果說義昌是勝賴的「手下將領」,那麼理論上, : 他對武田家的確負有消極的「不背叛義務」; : (鐮倉、室町時代武士基本法「御成敗式目」的規定: : 原則上,武士可以不積極的為主人工作, : 但是在主人沒有做出逼得武士非出走不可的舉動前, : 武士原則上負有消極的「不背叛義務」,不可以說想換老闆就換老闆。 : 在甲州法度之次第裡頭,也重申過這種規定。) : 但是如果說木曾義昌不過是武田家的「同盟國」的話, : 那麼義昌當然有良禽擇木而棲的權利: : 今日武田家強盛,他當然與武田家同盟, : 明日織田家崛起,只要人家願意接受,他當然可以靠攏過去。 : 對武田家而言,這或許是一種「背叛」的行為, : 但是對木曾家而言,這只是單純的「外交跑道的轉換」,說背叛實在太沈重了。 : (事實上,在北條家與武田家斷絕外交關係、改親織田德川的時候, : 甲陽軍鑑也說北條家「背叛」武田家,問題是這根本談不上什麼背叛不背叛的問題, : 畢竟在政治談判場上,只有利益、沒有信義。 : 有利益,大家當然可以和樂融融,沒有利益,馬上就會拂袖而去, : 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所謂牆頭草隨風倒... 再說木曾家充其量也只是地方大名 沒有跟武田、織田這種勢力對抗的能力 這樣的做法就跟當初夾在大內尼子兩家中間的諸國人領主一樣 "誰強就向誰靠攏"的做法也是為了本家的生存... : 只是針對穴山信君的「叛變」,在下還有另外一點需要補充的: : 雖說他在向德川家康輸誠時,是以「保存武田家家名」為要件, : 不過基本上,從後來整個歷史的發展方向來看,與其說信君想保持「武田家」, : 還不如說信君只顧自家(穴山家)的死活、根本不管武田家其他家臣、御親類眾, : 所以在織德聯軍會師、織田軍開始大肆逮捕、屠殺武田家御親類眾與家臣時, : 穴山信君未發一語、沒有為任何一個人求過情; : 而且他明知道龍寶(信君妻見性院同母兄)已死、留下遺孤信道, : 但是信君也完全沒有對信道伸出庇護之手。 : 或許此舉只是出於信君「身為別人的手下、不敢造次」, : 不過不論怎麼說,信君將會是「武田家家督」, : 面臨自己的家臣遭到屠戮,信君竟然未發一言,結果當然就是信君被寫得奇爛無比: : 不用說「甲陽軍鑑」把信君之死寫得有如天譴, : 就連「信長公記」、「三河物語」的主觀敘述中,都把信君寫成逆心、謀反, : 而不像對待木曾等人的中性「來歸」、甚或是對下曾根讚美式的「忠節」。 : 武田方史料把信君寫爛,算是人之常情; : 德川方史料把信君寫爛,也可以說是為了替家康後來「除掉穴山信君」的行動開脫; : 但是就連織田方史料都把這位超高級內應給寫成這個德行, : 這恐怕就不是單純的「巧合」、「抹黑」可以形容的了。 : 事實上,搶家督絕對不是不可以,可是搶家督搶到引外軍進入甲斐、 : 而且還坐視外人屠戮自家重臣,這恐怕是個非常不及格的家督才幹得出來的事情; : 從這個觀點來看,信君遭到武田方「苛責」,並不是一種怪事。 在下的猜測 之所以任由織德聯軍殺戮家臣而不發一語 是因為那時候他已經無法控制局面了 他若是稍微表示異議,說不定下一個被殺的就是他... 再說 本來勝利者對於失敗者就是要你生就生要你死就死 穴山信君雖說是內應 但是並沒有實力或地位能夠對抗織德聯軍 織田軍捕殺武田遺臣之際 他雖然不能幫忙(要是幫忙就更是罪證確鑿) 最多也只能做到袖手旁觀 畢竟做內應的人很難得到信任 他若出手援救 豈不是落人口實(你這傢伙原來是個雙面諜啊!) : : 退萬步言 戰國乃下剋上的實力主義社會 : : 能以私利為出發點 才具備作為戰國武將的適格要件 : : 信玄不能擺平繼承問題 勝賴不能滿足臣下的欲望 : : 在身為統治者上都有失格的地方 : 對於這兩點指責,在下個人都相當不以為然。 : 信玄不是「不能」擺平繼承問題,而是當時的情況已經超越他一人可以控制的範圍: : 戰國時代,「立嫡」(決定繼承人)有三道關卡: : 一道是大名、一道是家臣團、最後一道則是正室夫人, : 只要三道之中任何一道卡住,後果輕則內訌、重則家族分裂。 : 信玄最多只能「控制」兩道(他自己跟家臣團), : 而且從我們現在所知的範圍而言,這兩道他都成功控制住了。 (恕刪) 在下個人的看法... 只要不是立長子,這些問題一定擺不平 可是萬一長子早么或戰死,這問題就會變得很嚴重 而且只要奪嫡(中國的說法)的問題一出現 輕則流血政變,重則內戰 而且還不保證勝利者的後代不會"有樣學樣" 也對自己的兄長(叔叔?爸爸?)發難...(Ex.武田義信) 說到這個 戰國最有名的就屬里見家了吧 幾代的家督都是先關門內鬥後才誕生... (只有里見義堯例外) : 至於「勝賴不能滿足臣下的慾望」,這更是過於結果論的說法: : 在勝賴時代的武田家裡頭, : 穴山信君貴為「御親類眾之首」(「玄蕃頭」三字可不是叫假的)、 : 信玄託孤時點名的兩大御親類眾之一; : (一個是穴山信君、一個是武田信豐,武田信廉?一邊涼快去吧,信玄根本沒提到他) : 在長篠戰後,家臣團勢力幾乎完全毀滅(家臣團主力成員幾乎全員戰死, : 武田三名臣的孩子全部接班失敗,家臣團勢力等於只剩一個高阪昌信跟真田昌幸), : 穴山信君在武田家裡頭等於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就連家臣團「首席」高阪昌信都不見得動得了他。 而且高阪昌信不久後即病死 真田昌幸就更是動不了信君了... : : 梅雪與義昌連同一海票御親類眾 懂得為自己打算 證明他們還有大腦 : : 從御親類眾的結局看 梅雪還是大腦發育最好的 : 在下個人非常反對這種結果論式的論法, : 更何況如果真要用這種結果論式的說法來看的話, : 大腦發育最好的人絕對不是穴山信君,而應該是木曾義昌: : 雖說比其他御親類眾要來得晚,不過穴山信君在天正十年時就失去了腦袋, : (甲陽軍鑑後半段的作者春日總次郎還狠狠的丟下一句詛咒: : 「高阪彈正在世的時候,就說過『背叛主家的人,在三年之內必遭天譴』) : 比起雖說後來遭到移封、不過起碼還是安穩的死在自家的木曾義昌, : 穴山信君的大腦,恐怕也只能算是等而下下之。 也不需要天譴吧 穴山信君本來就不可能活太久... 以家康的做法 在下還覺得家康算是很仁慈的了... 要是換成在下 只怕一解決勝賴 馬上就把梅雪砍了 然後傳信甲信"造成武田滅亡的罪人信君已經斬首" 不僅解決以後的麻煩 還可以安撫武田遺眾... (寫這段的時候有點激動,雖然在下並沒有討厭穴山信君到這種程度) : ※ 引述《Nakata0911 (沒有人的方向)》之銘言: : : 不知道這麼說對不對 : : 我想雖然戰國中改名認養的事情屢見不鮮 : : 但是大部分武家都會以維持「當下」的姓氏為一個目標 : : 就像真田幸信投仕德川的感覺一樣 : : 穴山梅雪的行徑 在戰國應該是司空見慣 : 說「司空見慣」似乎有點語氣過重,不過最起碼的, : 在戰國時代,武將「消極的不願意為主家工作」這種事情並不少見。 : 不過對於穴山信君的行為,說實話:不用說武田方的「甲陽軍鑑」, : 就連「三河物語」、「信長公記」,沒有一本例外的、都選擇把穴山信君給寫爛, : 可見穴山信君的行徑,不用說在武田家家臣團的眼裡, : 就連在敵人的眼裡頭,也把信君的舉動視為一種無恥之舉。 (恕刪) : : 要是武田勝賴真有那麼本事 相信單憑一個穴山信君 : : 要搞垮武田家也是不可能的 : 有可能,因為從現在現存的資料看來,穴山信君的行動, : 的確是壓垮勝賴的最後一根稻草。 : 事實上,從整個信長公記、三河物語、甲陽軍鑑的記載看來, : 三方史料不約而同的、把整個武田家「崩潰」的關鍵點定位在一個地方: : 穴山殿御謀反 : (在下已經交叉比對過手邊的三方史料, : 確定除了部分細節出現了「OO史料獨家暗器」的情形之外, : 三方史料的記載幾乎完全吻合,可以認定這段記載為真。) : 在「穴山謀反」的報告傳入武田家中樞之前, : 對於要不要攻擊「叛逆者木曾義昌」,武田家內部發生了相當大的歧見: : 在信豐吃過一次敗仗之後,御親類眾中比較資深的(信豐、信廉)都反對攻擊, : 因而故意消極的不參加軍事會議; : 而其他年輕的(如仁科盛信)、還有家臣團成員多半都聽勝賴的命令, : 開始調集士兵準備攻擊木曾,勝賴也親自準備出戰; : 沒想到先遣部隊遭到織田援軍擊破、同時穴山信君派人去搶人質, : (他的正室夫人,在那個時代,搶人質=表明打算離開) : 結果這個消息傳到當時駐紮在諏訪的武田軍時, : 武田軍的將領開始人心惶惶、大家全部帶著士兵回到自己的駐地。 : 在新田版裡頭,把這些將領帶兵回到領地的行為解釋成「背叛」, : (尤其是橫山漫畫版,裡頭信勝甚至痛罵甲斐的人民 : 「在主家危急時竟捨主家而去」,簡直是莫名其妙......) : 問題是站在當時武田家的政治體系來看,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 不用說是勝賴,就算總大將是信玄,恐怕一樣壓不住逃亡潮的陣腳。 : 「定本武田勝賴」(已絕版,目前研究武田勝賴最好的專書)的作者上野晴朗說過: : 對戰國時代的武將而言,他們會優先考慮「自家的存亡絕續」, : 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能要求整個軍隊「就像鋼鐵一樣、完全沒有縫隙」。 : 武田家本身是一個「土豪邦聯式」的政體,家臣團成員的自主權很大, : (這點從「甲州法度之次第」就看得出來) : 他們頂多只有「不可以積極的背叛武田家」這種程度的想法, : 而不認為自己有「非得服從武田家家督命令不可」的義務。 : (這不是勝賴時代的專利,其實在信玄時代就已經有這方面的問題。) : 事實上,從甲陽軍鑑的記載看來,在木曾義昌改投織田家時, : 整個武田家裡頭的空氣就已經相當險惡: : 因為通過木曾道以後就是南信濃(武田家腹地), : 如果織田軍大軍長驅直入的灌進南信濃平原的話,武田軍不見得有勝算; : 在這種情況下,勝賴肩負有「非得搶回木曾道不可」的壓力, : 先鋒部隊卻又連輸兩陣,家裡頭的武將自然也都已經開始揣揣不安。 : 在這種情況下,「穴山信君謀反」的消息傳來,這代表武田家南方的要塞駿河陷落、 : 通往甲府的「道路」(穴山家領地)已開、 : 甲府隨時可能遭到攻擊、武田家隨時可能垮台, : 在這種情況下,武將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或者是為了防禦, : 當然多半都會選擇帶兵打道回府。 : 而且如果反的是武田信廉也就算了、反的是武田信豐那倒也還好, : 最可怕的問題是:造反(?)的是「武田家家督」穴山信君,這種威力可就非同小可。 : 事實上,武田家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政體,在信玄的超級保守政策下, : 整個家裡頭果真是「古色古香」、大家的思考大概都還停留在室町時代那種水準。 : 由於勝賴跟信勝的「繼承」,一來沒有血緣撐腰、二來三條夫人至死都沒有同意, : 所以說實話:不用說武田勝賴,就連武田信勝的「繼承權」,都是很有問題的。 : 在平常狀況下,家臣不見得會積極的表示「你這傢伙沒有資格繼承武田」, : 但是在「穴山信君是嫡裔」這個大纛扛出來之後, : 我們相信:有部分重臣可能認為「支持穴山並不等於背叛武田」 : (因為穴山才是武田正統的家督),因而決定不與織田軍戰鬥、選擇追隨家督的投降; : 而有部分重臣也可能會認為「我只忠於『武田家』,至於要忠於那個武田? : 等他們先廝殺出一個結果再說」,因而也不積極的參與戰鬥。 在下是這樣看的: 在穴山謀反以後 武田家臣應該都會認為:"勝賴跟信君要爭家督之位,這已經不算新聞了 可是信君(竟然)找了外援(而且還是武田家勢不兩立的死敵)幫忙" 雖然這麼做很令人不齒 然而為了自家生存著想 就算名義上、道義上不願支持信君 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公開挺勝賴(=對織田家宣戰)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還待在諏訪(形同支持勝賴) 以後自己的腦袋還能不能保住就很難說 既然如此 乾脆先退回自己領地觀望 等到有結果了再表態輸誠 : 在這種情況下,勝賴的處境立刻變得非常險惡: : 他必須以自己手下的直屬武力跟少數仍忠於他的部隊,迎戰織德聯軍, : 這可是比長篠會戰更艱困萬倍的任務! : 總歸一句:就因為武田家是個非常非常傳統的家族, : 「傳統規矩」在這個家族裡的約束力仍然是極端的大, : 所以「玄蕃頭」穴山信君的謀反(?)、才會收到如此具有震撼力的效果。 : 這跟武田勝賴本人有沒有能力沒有什麼關係, : 而跟武田勝賴上錯天堂投錯胎有絕對關係: : 要是勝賴是三條夫人生的,以勝賴本人的才幹而言, : 再怎麼不堪,也絕對不會落得一路逃亡、最後被逼得只好帶著妻兒自殺的下場; : 但是就因為勝賴是側室生的,而且還很不幸的、跟底下的弟弟年紀差太多, : 結果他非得坐上武田家家督的位置,也不得不慘死在天目山。 在下有個疑問 勝賴為何不選擇去投奔還在信濃的真田昌幸呢 再怎麼說他都是少數信玄留下的老臣啊... (雖然在下並不認為真田昌幸會收留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246.55 ※ 編輯: Chest 來自: 61.230.246.55 (12/21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