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oy0204758 (站在刀鋒)》之銘言: : ※ 引述《roy0204758 (站在刀鋒)》之銘言: : : 方陣最外面的四排士兵會以相近的高度(稍微往下) : : 持著長槍 這是用來攻擊步兵(可能也用長槍)的陣形 : : (因為往下能刺的更遠 更具威力 而往下刺的目標往往是沒有盔甲保護的大腿) : : 抵禦騎兵時則前兩排蹲下 槍墩插地使陣形更穩 第三排及其後平舉 : : 在陣型的後排及兩側士兵會使用戟去攻擊接近戰陣的敵軍 : : 日本版 : : 步兵一起把長槍往上舉再敲下來 藉此打落敵方的長槍使陣型潰散 在下認為應該不是以敲落敵方武器為主要戰術... 而是以弓弩或投石器等距離型武器攻擊對方部隊 等對方部隊出現混亂後再拿長槍推進 藉以瓦解敵方陣型以及士氣 : : 為何會有這兩種完全不同的使用方法啊??希望版上的神人大大能解惑<(_ _)> : 我問題的重點其實不在於騎兵...畢竟日本沒有騎兵衝鋒的戰術 : 主要的疑點在於長槍步兵對上同樣是長槍步兵的戰術 : 為何使用的長槍長度差不多 戰術卻有如此的差異呢?? 在下推測了兩個原因 1.部隊缺乏訓練 步兵方陣這種東西是要靠大量的訓練來建立 若是訓練不足遇到敵方騎兵衝鋒大概就跟骨牌一樣 日本戰國一直到信長時代才有傭兵部隊出現 一般都是以農兵居多 農兵自然不可能有太完整的戰術訓練 再者日本馬不適合衝鋒(根據p大的文章) 既然沒有騎兵可突破並瓦解陣型 自然就無法衍生方陣這種攻防合一的戰術 2.部隊規模 日本一般的小領主能動員的兵力不過一千人 能稱上一國大名的可能也動員不到一萬人 除了信長以外多數大名的想法是"保住家業" 所以戰略上都是採取蠶食的做法 一來穩穩進取 二來遭受挫敗時也不會一次就潰不成軍或被消滅 除此之外 在下認為跟中低層軍官(步兵頭?)也有關係 作戰時他們跟底下的兵互相是否熟稔 也關係到命令是否貫徹的問題 如果無法順利指揮部隊 叫他們排成一列應該會比其他複雜的戰術運動要容易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49.70
paulyung:日本早期戰爭的損耗是很低,一成左右,與其說是農民長槍 03/09 10:38
paulyung:兵,不如說是啦啦隊比較合適,那些一衝就散了。 03/09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