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回議題請各位板友單就地理條件及戰術合理性討論,不受史料限制!!!> 提及日本戰國經典戰役,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兩公間唯一正式會戰-第四次川中島合 戰,肯定是最富爭議的戰事。目前主流通說關於此役的復原,幾乎均來自武田方史料<甲 陽軍鑑>與上杉方史料<上杉年譜>拼湊而成(其中以<甲陽軍鑑>為主),史家依書中地理條ꔊ件敘述及戰國史料大量出現之同音字假借現象,推論上杉軍本陣所在西條(さいじょう) 山,即現今長野縣千曲市西條之妻女(さいじょ)山。(關於通說的戰事流程請參見精華區 "戰國合戰繪卷"及"戰國評定集"2000年12月部份,有許多前輩精彩討論,如需地圖(不附 地形)和日本資料,http://www2.harimaya.com/uesugi/k_kawa.html有最簡明版本) 然而對照地理位置,如此深入武田家領地內的布陣位置不但有違一般軍事常識,且幾 乎所有史家都同意,如此將無法確保補給路線,加以妻女山腹地並不足以容納一萬人以上 大軍和沒有發現任何陣城(以上杉軍在永祿四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九日亥時間在此停留的 通說來看,應該至少有兩到三道的臨時城寨工事,否則包括對敵防禦和管制己方人員等都 會出現很大問題)的構工遺址等疑點,近廿年來日本學界開始出現新說。 主張新說的學者包括三池純正和平山優等人,他們主要依據<甲陽軍鑑>中僅提及上杉 本陣在西條山這點,在川中島周邊(今長野縣千曲市和長野市一帶)進行考查,最後目標鎖 定兩處:一處是善光寺東北方的山麓地帶「淺川西條」,另一處則是較前說更北方之「若 櫬山(城)」(若櫬山城亦名西條山城)。關於相對地理位置,請見由日本國土地理院模擬之 中世紀地貌衛星照:http://0rz.net/5c1Sq 這些說法雖未得到較持重之服部治則、磯貝 正義與小和田哲男等大腕完全支持,但他們也大致同意新說對妻女山的質疑,其中小和田 哲男氏也曾在著作中向讀者介紹新說。(注意:此圖乃由正北方高空往南拍攝) 而本季議題雖將著重在討論新說,唯在討論之前,建議板友們不妨先瀏覽精華區,以 建立對通說之基礎認識,若有能合理解謎或新說法者亦歡迎提出。在下將於此篇拋磚引玉 提出自己對新說的推論。而且為能明確思路,請務必看過通說和當地的兩張圖。 不過要向板眾們坦承,在下並未深究過三池氏的說法,而且在從前輩處大致了解後反 有種" 新說可疑之處多到還不如接受通說較不傷腦筋 "之感,唯其雖無史料支持,但在下 推論後,認為新說對上杉本陣配置較能提出合理解釋,且亦可對其後兩軍動向有另一番新 解,只是三池氏完整說法就不再詳加介紹。 最後必須提醒板友們注意的是,儘管<甲陽軍鑑>從作者到紀事真偽幾十年來都有一大 票學者和武田迷質疑,而且日本學界亦有將之自一級史料貶為二級史料的呼聲,但事實是 在沒有任何新史料出土前,<甲陽軍鑑>仍是研究武田家的最高級資料。而綜合本文第一與 三段亦可知,如果完全以<甲陽軍鑑>為準,即使妻女山一說再啟人疑竇也是沒什麼好說嘴 的,因為不可能有別處上杉本陣;因此在新說中能與現有史料契合的部份,僅有" 上杉軍 本陣是在西條山 "及" 兩軍行動日程 "這兩部份。以下先發表劣者對新說的推論:   永祿四年上半年,長尾景虎公正式向關東進軍,並一度包圍小田原城,其後於鐮倉鶴 岡八幡宮(小廣告:預計下周發表之甲斐武田家戰國年表(五)中會有清楚時點)就任關東管 領並改名上杉政虎。在這次關東大拜拜行動中(要向上杉迷說抱歉,從軍事行動來看在下 是真的看不出,謙信公此行除了來逛逛然後參拜八幡宮就任名大於實的關東管領外,到底 真正目的為何?),北條氏康向盟友今川氏真與武田信玄均發出求援要求。   信玄公救援北條家的方式並非直接出兵關東,而是採取了兩次行動:一次是自小諸城 出,越磪冰巔入上野以威脅越軍糧道;一次是直接衝進越後方管制力已明顯鬆懈的奧信濃 一帶,在某些史料中的記載甚至有武田軍已突入越後境內的記錄。(請參見拙作甲斐武田 家戰國年表(四)永祿元年以後的雙方外交行動和信濃國人動態) 此舉在下認為至少有兩層 作用: 一、圍魏舊趙以解小田原之圍; 二、自永祿元年足利義輝發出譴責武田破壞甲越和議種種動作的御內書後,儘管實際 支持越後方的還是同一批信濃國人,但私下與越後有來往及進一步兩邊押寶的武田方信濃 國人也越來越多(如真田幸隆公曾就就任關東管領一職去信祝賀上杉政虎公,不過他沒有 實際行動;在<甲陽軍鑑>中所載於永祿四年三至五月間遭懲處的仁科盛政、香(高)阪安房 守(昌信公岳父)則被認為是有明顯通敵為內應証據;另一被處分的海野家由於實質家督是 真田幸隆公,因此個人認為是殺雞儆猴),於北信濃一帶活動有助於重心鞏固這些豪族對武 田的向心力並加以威嚇。 但這些行動雖然確使上杉軍回師越後,也為第四次川中島合戰點燃引線。川中島做為 武田與上杉勢力間緩衝帶的形勢,在永祿三年三月武田家築海津城後已經有了改變:海津 城位於千曲川右岸,扼北國街道與上田通往川中島谷間地帶要衝,不僅足以使犀川以南均 成為上杉軍無法介入的死地(這也是在下不太能完全相信妻女山說的主因,因為從地形來 看,犀川以南已經完全沒有任何越軍能夠確保補給線的駐營點,任何選擇將不是被海津城 與武田援軍夾擊,就是等著被斷糧),且設若上杉軍不拔除海津城,武田加以經營只須3-5 年,甲軍對越後的攻擊補給發起點就將從深志城或上田一帶,一口氣推進到離春日山城僅 70公里左右的川中島,不論甲軍有無此意圖,這都是越後方無法忍受的狀況。設若無法攻 下海津城,至少必需確保犀川以北之奧信濃一帶,並強化南起旭山城北至髻山城間的上杉 方防線。 海津城的存在對越後形成國防上顧慮,對武田方則是必需確保以鞏固經濟命脈的信濃 之處,且若坐視上杉軍出兵川中島,不管海津城最終是否陷落,亦將大大動搖在信濃國人 心中威信,勢必得派出援軍。雙方都有戰略上作戰動機,勢又不能相讓,甲斐之虎與越後 之龍的生死鬥於斯展開。 八月十四日,上杉政虎領一萬八千大軍自春日山城出發,於十五日抵犀川以北的善光 寺,於十六日留五千人守善光寺後,布陣於西條山。(通說是越犀川和千曲川至妻女山,以 下採新說、善光寺與若櫬山城間的淺川西條)此處雖然海拔僅300至400米,但腹地寬闊且能 監視海津城與北國街道間動靜(但是除非有望遠鏡否則無法如通說般對海津城內動向一清 二楚),且居於旭山城-髻山城防線間中點,是較慎重的地點。不直接攻海津城的原因則 如前所述是為了避免損失過大、師老兵疲又要再戰武田援軍。上杉軍本陣安營同日,海津 城代高阪昌信與副城代小幡虎盛燒城下町反資敵,並示固守決心。 十八日,武田信玄率一萬六千大軍自躑躅崎館出發,於廿二日抵上田,廿四日抵達川 中島並越千曲川入駐兩川間川中島西側丘陵帶之茶臼山。(茶臼山為通說,<甲陽軍鑑>未 載)。以躑躅崎館至海津城最快兩日可抵的路程,居然用了七天時間行軍,個人以為有兩 個可能:一是於上田等待與信濃國人眾及糧草會合(永祿三年甲州欠收有饑荒,故研判武 田軍是直接由管制稻產區且甫秋收的安曇郡深志城運補),並和信濃軍協同陣型等指揮系 統。二是想觀察(引誘)上杉軍忍不住對海津城先出手。(一萬六千其實是加上信濃援軍的 數字,順帶說明上杉方的一萬八千亦同,海津城兵預估是三至四千人) 駐軍茶臼山而不直入海津城的原因,個人推想則是試探並觀察犀川北岸的越軍,並勘 查兩川之間川中島平原可能的行軍路線。(不過據說戰國時代此處地形破碎,若真如此則 此推想不能成立) 在判斷上杉軍暫無行動和直接求戰意圖後,為省與海津城間轉運之苦並 確保海津城,於廿九日入城。(另引前輩對通說上杉駐陣妻女山的解釋原因之一,海津城 內可能有內奸使得政虎公能因糧於敵) 雙方看似走回前三次對峙老路(似乎也有說法將前三次川中島合戰稱為"川中島瞪眼 戰"),但連日出現的霧使雙方行動有了轉變。 <甲陽軍鑑>中僅記載八幡原主戰場當天起濃霧,霧氣在破曉後散去,但未提及何時起 霧。大家熟知的幕霧一事,出於新田次郎老師<武田信玄>中的創作。但新田老師本業是氣 象學者,又曾實地考察,個人傾向於認定至少川中島區域在每年八九月間常起濃霧是可能 的;而儘管不知雙方是否能精確到計算霧起霧散之時間,但可以肯定有當地嚮導和軍(陰 陽)師隨陣的兩軍是能預測會不會起霧的。(連幼時只曾短暫幫助家中農事的在下,其實對 於大部份天氣狀況也都至少能提前三到四小時預測,專業人士應該更厲害才對) 上杉軍的軍力分配,讓十年不到信濃遭騷擾三次的武田信玄,有了一戰的決心,在 獲知九月十日清晨起將有大霧後,接受了山本晴幸分兵而戰的計畫:馬場信春、高阪昌 信、小山田信茂等率一萬二千人別動隊,於九月十日子時(1-3時)先自海津城出發,利用 深夜能見度差和遠離上杉本陣及善光寺的機會,沿千曲川右岸行軍之後轉九十度渡河,堵 住上杉本勢一萬三千人以阻止他們下山救援善光寺(亦即別動隊不是為了趕上杉軍本陣下 西條山,而是牽制他們無法下山),且別動隊必須於九月十日卯(5-7)時完成在淺川西條所 有下山出口的封鎖;武田本隊八千人由信玄公親領,在考慮別動隊行進時間差後出發,( <甲陽軍鑑>中其實並未記載本隊於別動隊的出發是同時還是分先後)越川中島直襲善光 寺,由於上杉本陣位置在犀川以北,海津城前的雨宮和十二瀨渡口於武田掌握中,加上人 數只有八千人,可更快越過千曲川趕到犀川南岸搶渡(本隊人數是權衡要攻下善光寺所需人 數和快速渡河的結果),同樣在能見度差的情況下渡河於九月十日卯時襲善光寺,如此一來 待上杉本勢發現善光寺危機時亦只能被釘在山上,武田本隊攻下善光寺後便可進一步增強 在淺川西條山下的駐軍,一舉圍殲上杉軍。 這想法看似冒險,其實應該還算合理。因為就算上杉軍對有霧一事採取防備,也沒什 麼理由非得放棄地勢較善光寺有利的淺川西條不可,設若上杉軍傻到要趁霧跑個20多公里 奇襲海津城,在不可能放棄善光寺據點的情況下,走千曲川右岸,武田別動隊人數吃不了 多少虧,至不濟退回海津城,武田本勢卻可趁機奪善光寺;若上杉軍的行軍路線是越犀川 和千曲川這條左岸路線,那就更方便了,因為以兩軍同時開始行動來計算,武田軍只要將 大部份馬匹配置在本勢(別動隊若是為了牽制應該會以足輕為主),是有能力能直接堵在犀 川渡口南岸以八千人擋住渡河中的上杉軍。(兵半渡可擊也) 不過實際的發展是,上杉政虎可能也得知了九月十日的大霧一事,為因應武田軍可能 採取的行動,實際上嗅覺較武田信玄更敏銳的他,在九月九日亥時(21-23時)便已將一萬 三千人帶下西條山,再決定下一步行動。而斥侯或細作在寅(3-5時)時將武田分兵進擊和 武田信玄本陣行軍路線回報上杉政虎,(20幾公里如果一個多時辰還跑不完,這斥侯或細 作大概也就要直接人頭分家了),政虎決定將計就計並充份利用武田軍還不知上杉軍已移 動本陣一事先行渡河,分兵加善光寺支援約三千人堵住千曲川渡口反牽制武田軍的別動 隊,親領一萬至一萬三千人直襲武田軍本隊。 武田軍的斥侯或細作因上杉方嚴密防備(有紀錄在九月九日至十日間上杉軍就捕殺了 十七名武田軍間諜),並未能及時將上杉軍動態回報。於是到寅時末,信玄才得知上杉軍 已渡過犀川,被迫臨時在八幡原布陣應變,打算以堅守等待別動隊到來。而別動隊可能 有兩種動向:一是改變計畫以相當人數攻擊犀川北岸的上杉軍,剩下尚未完全渡河者直接 改向越千曲川趕至八方原,二是全軍以最快速度突破犀川北岸上杉軍並渡河夾擊上杉軍。 (註:八幡原離海津城約5公里,離善光寺約15公里)   隨後的發展和最終戰果在下就略過,據<甲陽軍鑑>,武田方死亡者較上杉方多,上杉 方傷者較武田方多,但雙方總死傷率都達八成到九成之間(個人對這統計非常質疑),雙方 都宣稱己方勝利。不過在在下看來雖然武田方死傷略高,戰術也失敗了,但在戰略目的上 鞏固了信濃,算是慘勝;但若要從雙方此後都避免再決戰,才使上杉謙信公較少介入信濃 這點來看,應該說平分秋色較適宜吧!(還真的是平分"秋"色,只是戰事慘烈到大概兩邊 都沒什麼人欣賞就是了) 拙論結束,歡迎各位板友踴躍提出自己的意見或盡量吐槽此篇的在下觀點,或重新詮 釋通說,或對上杉本陣新說提出推論,大家一起來集思廣益吧!(其實最好還是湊錢派人 直接殺去古戰場考察然後買回書來實在啊!(爆)) -- 仰視著秋天的雲像春天的樹一樣向著高空生長著。 朋友們都健康,只是我想流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33.210
TheBoyLee:推推,想不到竟然連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也有新說~ 09/25 01:53
Earl:推推,不過光是掛了信繁我覺得武田就是敗了 09/25 05:27
※ 編輯: WYJ 來自: 59.121.116.224 (10/14 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