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enshoufly (tenshou)》之銘言: : 我是覺得上杉的兵員應該4萬都不到,頂多3萬人吧,因為常陸的佐竹家, : 上總安房的里見家沒參加,下野的土豪也很少人參加,以憲政的下野國,古河公方的 : 下總再加上被打的要死朝定,可能連3萬都很拼,當然憲政的豆腐腦給他多幾萬人 : 也可能被敗掉,不過我覺得北條夜襲能很成功,還跟聯軍彼此互信不足很有關, : 當憲政被擊潰時,古河公方都沒積極救援就自己回家了,以朝定當時兵力大概 : 5000不到吧,而且被前後夾擊算是最倒楣的,風林火山24集最大爆點應該是最後 : 謙信的畫像吧,我實在很難想像王晶騎馬跟信玄一騎討的畫面. #關於上述合戦經過的狀況在此補充拙者所見 如同轉貼文的描述, 從河越夜戦前夕北条和上杉聯軍雙方佈陣的態勢來看 基本上兩上杉的主力是放在河越城的西南部到西部 本陣位於河越城西方的柏原(一說是位於較為南邊的砂窪,但位於柏原的說法比較可採信) 扇谷旗下的太田資正於河越城北邊的上戶佈陣,包圍東邊則是古河公方的兩萬兵力 形成密不透風的四面包圍態勢 由於西部本陣和北邊太田勢之間有入間川形成地形上的阻絕聯絡不易 位於城東下老袋的古河公方陣營更是隔絕孤立 因此兵力較少的北条氏康選擇的奇襲戰術為集中兵力從南方的三木原切入 對位於柏原的上杉本陣進行斬首作戰奇襲(當然事前的計策絕對是關鍵) 至於東邊的古河公方則以暗號通知河越城的「 地黃八幡」猛將北条綱成同時間出城奇襲 因此上杉遭受北条前後夾擊的說法應該是不存在的,因為河越守軍攻的是古河公方 而古河公方無法積極馳援的原因也正因為遭受北条綱成的奇襲而自顧不暇 若說並沒有積極參戰的部隊,比較可能是位於北邊的太田資正, 因為得到奇襲的消息時可能已經太晚,上杉本陣已經被擊潰,扇谷上杉也已戰死 最後只好狼狽的向北方退卻回到松山城 #接下來稍微聊一聊河越夜戦史實上的疑點以及實際雙方兵力的話題 事實上, 河越夜戦的真實性備受質疑的原因在於記載此役的乃是 「北条記」、「北条五代記」、「關八洲古戦錄」等軍記物語 (通說的版本主要來自北条五代記的描述),並非可信度較高的歷史文獻.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可性度誰比較高?) 因此日本關東戰國史權威伊禮正雄雖然不否認此戰役的存在, 但表示河越夜戦並非像坊間流傳的版本般,北条以1/10不到的兵力一戰完成了此項壯舉, 後世為增添故事的傳奇性穿鑿附會,加油添醋的可能性頗高. 伊禮氏提出了七點疑點: 1. 相關歷史文獻皆無記載,可以證明河越夜戦經過,且可信度高的史料並不存在 2. 如此大規模,具劃時代意義的戰役竟然沒有感謝狀流傳下來 3. 不同軍記物語關於敵我陣地的和主戰場的地點描述多有不同 4. 應該在天文6年(1537)就戰死的難波田弾正竟然在天文15年(1546)的河越夜戦出現 5. 依據北条五代記的合戰描述為白天的戰役,並非夜戦 6. 合戰發生的年份記錄各物語出入頗大,應該不是一次決定性的決戰, 經由整合多次戰役經過之後而創作出來的故事的可能性較高 7. 雙方可動員的兵力的可信度問題,且對於一向謹慎面對合戰的北条氏康而言, 以1/10不到的兵力迎擊敵方的作法難以置信 對於這7點疑點雖然已經有不少的反論出現,拙者也認為皆有立論根據 但在此拙者想先來探討兵力的問題.亦即, 北条是不是只有8,000兵力(或是加上3,000千合計12,000)? 上杉是否有能力動員80,000以上的兵力? 關於這個問題一般的計算方式是以大名所擁有領地的石高總和來計算的是吧? 那麼,從慶長3年太閤檢地的數據來看(有興趣請參照下列網址) http://homepage3.nifty.com/ksatake/fkunu1.html 伊豆 69,832石 相模194,204石 武蔵667,126石 駿河150,000石 上野496,377石 下野374,082石 常陸530,008石 下総373,255石 北条領有伊豆,相模,武蔵南邊,駿河東邊一小塊,所以TTL大概61~62萬石吧, “傳統上”的公式計算方法是1萬石大概可以出兵250~300人, 這裡若寬鬆的以300人來算的話,北条可出兵的兵力大概在18,500左右, 扣除留在本國守備的兵力,北条出兵11,000應該是個合理的數字 上杉方面就複雜了許多,因為實際參陣的武將數目(基於關東管領的號召) 可能比起記載得多也不一定,但若只以軍記物語裡面出現的上杉勢武將來看的話: 難波田(武蔵松山)/太田(武蔵岩槻)/成田(武蔵忍)/新田(上野)/長尾(上野)/ 由良(上野)/深谷(武蔵深谷)/安中(上野)/山上(上野)/和田(上野)/ 倉賀野(上野)/多賀谷(常陸)/小田(常陸)/菅谷(常陸)等是有記載的, 加上古河公方的下總西部,還有下野南部的一些土豪. 這些加起來概估140萬石吧! (TTL=武蔵北部,上野,下野南部,常陸南部,下總西部) 乘以300的話大是42,000左右,和t大所說不到4萬的數字的確相去不遠, 但有可能有部分參戰勢力(想藉此分一坏羹的)沒有計算進去,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以此算式要達到8萬之譜應該還是有點勉強… HOWEVER!!這樣的推論是基於「10,000石=250-300兵」算法出來的, 那麼為什麼要這麼算? 這件事拙者想要稍微討論一下. 1石代表一年可以養活一個百姓之米糧,因此基本上石高相當程度對應人口數 那為什麼只有2.5%的人口才能出兵呢? 事實上應該可以更高吧... 根據拙者的資料,這樣的算式雖然在日本已是通說,但也存在爭議, 而且這樣的算法必須在太閤檢地之後才有可能出現, 主要是因為進入江戶時代幕府作為要求大名勞務,兵力以及執行兵役制度的計算基準, 而後因為戰前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的運用使其成為一種通說的算法. 但是,這樣的計算方式在天文年間的時代也適用嗎? 姑且不論當時還沒有檢地資料,但是兵源的來源基本上和戰國末期已有差距 戰國末期已經逐步進入兵農分離制度,也開始了刀狩制度.雖然還不是完全的武士制度 但是要養一個士兵所需的石高應該相較戰國早期要來的貴得多吧 以河越夜戦的時期而言,當時大名有事的徵兵制度基本上屬於兵農合一制, 因此農閒時期的出兵能力應該可以大於250-300這個數字,遑論「一領具足」之流的存在 有一說為10,000石可以出兵到400~500人.個人認為應該是有可能的. 此外兵力的推估不一定用石高來推估, 根據豐臣秀吉征伐小田原時, 後北条氏所遺留下來的徵招的書狀記載「15歲以上,70歲以下者皆有動員義務」 連老人都要動員,這樣的徵法實際上絕對是可以超過300人/1萬石的. 另一個佐證是, 天正九年明智光秀制定的「家中軍法軍役」寫著 “人数は百石につき六人とする”,義指「10,000石=600兵」!! 當然除了石高之外,其他的經濟能力也是不可忽略的考量指標… 因此,就河越夜戦雙方兵力的驗證而言,拙者認為雖然8,000 vs 80,000的說法可能誇大, 但也未必達不到6,7萬之譜,不過話說回來,若是動員一堆烏合之眾, 武將彼此各懷鬼胎,再多的兵力也沒有用. 較可以確定的是,北条,上杉雙邊的兵力比應沒有1/10差距這麼大, 大概1/3會是個比較合理的數字吧 而拙者也同意,河越夜戦應該也不是一次就決定的大會戰, 經由整合多次會戰之後而創作出來的可能性的確比較高. 拙見供參,歡迎指教! -- 吉野山峰の白雪踏み分けて入りにし人のあとぞ恋しき   しづやしづ しづのをだまき繰り返し昔を今なすよしもが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92.10.103
Eiichirou:好文推!! 06/22 07:35
maverick007:推好文 06/22 09:44
POKERFACE:文好推!! 06/22 11:20
snakei33405:推文好!! 06/26 15:41
gfive3355:文推好!! 04/11 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