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acmonkey:如果勝賴以為織田打完一發得換一下子彈 那他下突擊的決定 08/26 00:19
acmonkey:其實還算合理 08/26 00:19
HloCY:早有許多文章推論三段擊的影響力有限 不如說是斬各軍之首 08/26 14:11
HloCY:當時的洋槍有效射程連50m都有問題 50m給人衝刺不用10秒 08/26 14:13
HloCY:還是要配合陣城+前方敢死隊拖延時間 三段擊才能發揮 08/26 14:15
HloCY:反而是武田軍許多大將被集中射擊飲彈而死 比較可能讓衝進去 08/26 14:16
HloCY:的士兵失去戰意而落得被屠殺的慘況 08/26 14:16
HloCY:但是面對陣城 或許不必洋槍 光是弓箭就能讓武田軍死傷增加 08/26 14:21
HloCY:可惜戰國史大多不可信 很難知道決定衝鋒的真相是什麼 08/26 14:22
我覺得近期板上同好對於日本戰國時代使用的火繩鎗評價,似乎過於貶低了。 精準度,或說命中率的標準認定這事,會隨技術演進、戰爭型態而改變。以今日的 標準來看四百多年前的火繩鎗,當然會覺得其效能低劣不堪用。然而,古人不是傻 子。戰國時代的那些人對於一種兵器使用與否的取決,可是以性命為賭注在做決定 。若火繩鎗真的效能劣到不值得在戰爭中使用,何以歷史事實是火繩鎗取代了弓矢 的地位?到戰國中、後期鉄炮配備率可是大於弓矢配備率的。一定是有一些主、客 觀因素,造就火繩鎗的崛起。 [日本戰國時代] [後來趨勢] <技 術> 較低(命中低、間隔長) 較高(命中高、間隔短) <戰鬥形式> 密集隊形 分散隊形 <使用兵器> 冷兵器主流、熱兵器抬頭 熱兵器主流 由上表矩陣可得知,以往的技術層次較差,火器的有效殺傷距離短、填彈間隔 時間較長,其背景是冷兵器時代的思維、密集隊形戰鬥。雖引進火器,但冷兵器近 距交戰起初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長篠之戰則算是個轉捩點。之後幾百年後至今, 火器技術不斷進步、準度與殺傷效率提升,迫使戰鬥隊形趨向分散而有今日戰爭面 貌。今昔相異,所以樋口隆晴認為戰國時代的人們自有其使用火繩鎗,使之在戰場 發揮威力的戰術思維。茲概述如下: ************************************************************************* 1、日本的火繩鎗是以狩獵鎗為原型仿製 火繩槍大致可分為軍用、狩獵兩類型,而狩獵鎗設計的目的即是為追求 較高的命中率。先前tenshoufly大所引用的日wiki「火繩銃」資料裡,有載 明日式火繩鎗的兩種說法。以往火繩鎗傳入日本的通說是依據鉄炮記所載, 從種子島開始散佈。不過宇田川武久教授則提出,鉄炮的傳入日本,跟當時 東亞海盜有很大關係。漂流到種子島的船並非葡萄牙人的船,而是唐船﹝中 國船﹞。當時的明朝禁海,在海上活動的中國船係為海盜。因此鉄砲傳入日 本其實是透過海盜,傳進的形式是狩獵鎗。 另一派說法則認為,火繩鎗依擊發方式可分為瞬發與緩發兩種。緩發式 在當時的中國、伊斯蘭、歐洲等地區廣泛使用。瞬發式火繩鎗的淵源,一種 是南歐發明的Flintlock式﹝燧發鎗﹞,另一種則是葡萄牙人為適合東南亞 多森天然障礙,改良開發出一種狩獵、狙擊取向的瞬發式火繩鎗,名為麻六 甲式。之後葡萄牙人帶著這種鎗漂流到種子島並傳入日本,成為日式火繩鎗 原型。 以上無論是哪一說,其實都簡單表達一件事「日式火繩鎗跟普遍認為的 火繩鎗不一樣」。日式火繩鎗的命中精準度是較高的。同樣在tenshoufly大 所引用的日wiki「火繩銃」資料裡,有段在說現今的火繩鎗射擊比賽,提到 歐洲選手也喜歡使用日式火繩鎗,因為它的命中率較佳。 暫不論是否日本人自吹自擂,上述兩種觀點的任一種若可信﹝無論是仿 製獵鎗還是日改瞬發式火繩鎗﹞,就能得出日式火繩鎗在戰場上屬命中效能 較高類型的火繩鎗此一結論。 2、密集隊形有利火繩鎗威力發揮 前面提到,以往以冷兵器為主要兵器,故戰鬥型態重視密集隊形,甚至 會採用陣型或編隊,而這隨著熱兵器技術發展而不復見。火繩鎗雖然有效射 程不長,依河合秀郎的看法是一町﹝60間。換算約100公尺,網路常見資料是 109公尺﹞內狙擊效果才會大增。但由於目標採密集隊形,且彈丸是自瞄準點 為圓心同心圓偏誤,故只要火繩鎗集中射擊形成彈幕,仍能有效殺傷敵人。 彈幕射擊是以胸腹間為瞄準點,左右偏誤死鄰兵,上下偏誤會傷腳、傷頭, 尤其是傷騎在馬上的騎馬武士。 ﹝tenshoufly大之前引用日wiki資料,論證說江戶時代火繩鎗有效射程甚 短,其實是有點以偏概全的引用。引用的那節是在講發射速度,提到如 果使用較小顆的劣質彈(「劣り玉」),就可以節省清鎗管的時間,採較 簡易的清潔方式來節省發射速度。但如果不使用小顆的子彈,且火藥填 塞、清鎗管確實的情況下,日式火繩槍的有效射程是不是就提昇了呢~ 再者,彈丸越大口徑越大的火繩鎗,有效射程也越長,故不能同一論。﹞ 現今所謂的準譬如瞄頭要爆頭才叫準,可是過去使用火繩鎗,所謂的準 是只要求打到人即可。何況彈幕射擊跟狙擊是兩種不同思維,彈幕射擊對命 中精準的要求度較低,只要彈幕夠密,便能用蓋的方式造成殺傷,甚至是待 敵人由正面衝鋒時張彈幕任其撞上來送死。有點像二戰時高射炮打飛機的思 維,並非追求以砲彈直接命中,而是透過張起的密集炸彈碎片來造成殺傷。 這論點亦可解釋騎馬武士下馬戰鬥的原因。騎馬武士目標較大,加上騎 馬較高,故容易因彈幕或狙擊而死傷。武士下馬戰鬥的行為,顯示火繩鎗的 威脅已隨著在戰爭中的廣泛使用而無法忽視。 3、火繩鎗的壓制射擊功能 火繩鎗的使用,不一定只為了大量命中、大量殺傷。火繩鎗亦扮演輔 助者角色。冷兵器時代的戰鬥,勝負多以近距離交鋒為主,採用陣形、隊 形等莫不是為了在近距交鋒時佔有優勢。而藉由火繩鎗的壓制、擾亂射擊 ,一方面打壞、干擾敵方陣勢,一方面壓制敵火來確保己方陣形的完整。 此外,射擊不一定是以殲滅為目的,殺傷有時反而能造成更佳效果。 衝鋒時前面一堆人受傷了,要不要後送救助?再者,當前排蒙受彈幕射擊 死傷仆倒,也會阻礙全隊衝鋒路徑減損衝擊動力、壓制突擊,甚至造成恐 慌而使隊形潰散。 到戰國時代後期,火繩鎗於戰鬥中的重要性漸漸提昇,但整個戰國時 期係伴隨戰術與兵器的變遷,所以樋口隆晴認為火繩鎗的使用方式很可能 是多種併行。狙擊與彈幕、殺傷與壓制等是並存雜處的。 ************************************************************************ 日本戰國時代是一個新舊衝突的時期,在戰爭型態上亦是如此。火繩鎗的引 入開始挑戰冷兵器主流的局面。縱使火繩鎗的技術未純熟,然未純熟的工藝水準 自會發展出一套適應使用該未成熟科技的思維、文化。該思維後世以後見之明來 看也許會覺甚為矛盾、衝突或落後,不過在過去的那個當下卻是很合理的。 回歸到這個串文討論的長篠之戰。織德聯軍於彈正山、高松山掘溝、立柵, 可以彌補火繩鎗填彈久以及命中率低下的問題。陣城,是一種因應野戰攻、防需 要臨時構築的城。不過我個人覺得所謂的城有其必備要素,陣城只具有城的一部 分要素,這種半城與其說是城倒不如說是野戰工事。就像一戰時的鐵絲網、障礙 物、壕溝。依地勢構築防禦工事,豎起與其說是防馬不如說是阻礙人行動的馬防 柵,以此彌補火繩鎗的缺點。而火繩鎗手位於發揮城牆作用的柵後,有一種身於 城中的安定感,才能遂行待敵衝鋒逼近至近距才射擊的行動。歸結織德聯軍的勝 因,個人認為至少有如下幾點: 1、決戰當天未下雨的天時 2、憑依防禦陣地的地利 3、總兵力較多的人眾 4、火繩鎗的集中使用與大量火藥的準備 5、武田軍的主動攻擊(真正關鍵) 關於第4點,河合秀隆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觀點。他認為雙方所持有的火繩 鎗總量是差距不大的,亦即交戰雙方都各自擁有500至1000挺左右的火繩鎗。但 關鍵在於織德方集中使用,而武田方分散使用。集中編組、集中射擊形成彈幕, 才能顯火繩鎗之優、補其缺點。武田方分散編組使用,火力零散不能造成足夠威 脅;互相駁火時,射擊小組也容易被織德方的集中射擊分別壓制、擊潰。 所謂的集中,之前有些板友討論時似乎把配備率搞進來混為一談。軍團中擁 有火繩鎗的數量叫配備率,某些如九州一帶的勢力擁有的總鐵砲數高於織德方不 等於即採用集中編組。織田軍在長篠之戰時的鉄炮配備率其實不高,只是他們集 中使用。同時,河合還舉了1576年原田直政率領集中編組部隊,卻被人數相仿的 雜賀眾部隊擊敗的例子,說明集中的盲點。簡單講就是當人數相當時,配備率低 但集中的使用方式,是無法對抗配備率高但分散的使用。反之長篠一例,雙方配 備率差不多,則集中使用較有優勢。 雖然織德方有1~4點的優勢,但勝負的真正關鍵個人認為是在於能否迫使武 田方主動發起攻擊。長篠之戰的地形不利於迂迴,陣城以及河川等都會遲滯攻方 的攻勢,故得以發揮火繩鎗威力。一旦武田方不主動攻擊,信長的集中鉄炮編組 能替該役帶來多少取勝優勢則讓人存疑。無論如何,長篠之戰以武田的敗戰作收 ,戰後武田方也開始提升鉄炮與火藥的配備率。 ﹝關於火藥,日本一開始是仰賴進口,通說到到慶長中期才開始自製。戰國天 正記在描寫鉄炮之虞也談到火藥的製造與重要,足證宮下英樹真的有用功。﹞ ﹝後話﹞ 最近在看伊達的一些資料時,對於戰國末期的鐵砲配備率真是嚇了一跳。桐 野作人利用最上陣覺書以及大坂夏之陣陣立書,來分析伊達家的軍隊編制。發現 長谷堂城合戰時派去援助最上的兩波援軍,鉄炮配備率達44.4%﹝1800挺﹞,15 年後的夏之陣鉄砲配備率高達63.8%﹝3470挺﹞。可知直轄的集中編組、提升配 備率是日本戰國時代鉄炮應用的趨勢,也證明鉄炮在戰場中的地位,從輔助慢慢 走向主要決勝角色。相反地,久保田正治對長槍兵的研究,則顯示長槍兵由戰場 衝陣主力,走向防衛的次要、收尾角色,待投射武器打碎敵方陣型時,才會投入 攻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5.8.73
themartyr24:推~ 08/27 09:47
StormTrooper:推 08/27 09:54
LUDWIN:推 08/27 10:28
farso:好文推~ 08/27 10:33
onlytrista:專業! 08/27 10:55
chordate:推 08/27 11:14
tantomcat:專業文耶~ 08/27 11:17
bloodrose23:補充一下 以前槍傷可以說是不治之症 08/27 11:44
bloodrose23:挨了槍子除了截肢外就只能等死 08/27 11:45
c20001222:這篇好帥!!! 08/27 11:47
宇田川教授的論點,我剛在網路上找到不錯的訪談紀錄,連結如下。 http://blog.goo.ne.jp/sinpenzakki/m/200801/?st=0&page=3 另外,關於日式火繩鎗的淵源那整段我進行了大修。修正瞬發火繩鎗翻譯 錯誤的部份,另外補充宇田川的論點。樋口隆晴在2000年夏秋號歷史群像月刊 中的專欄(或見戰國合戰入門一書中也有收錄),只簡單講日式火繩鎗原型為獵 鎗故命中精度高而已,接著就談2、3點。本文所述關於日式火繩鎗淵源的諸說 ,為個人收集資料所做的補充。希望對鎗類有研究的先進能幫忙補充,要是有 發現錯誤的地方請再告知我修改以免誤人,謝謝。 ※ 編輯: poety 來自: 125.225.8.73 (08/27 12:50)
sdiaa:用跟槍管密合度高的鉛丸 打起來準又夠力不過裝填會比較慢 08/27 15:15
sdiaa:等打幾發之後槍管裡髒東西一堆 裝填的問題就更大了 08/27 15:19
TheBoyLee:偷偷挑個毛病,「銃」念作ㄔㄨㄥˋ,不是「統」喔 08/27 17:28
感謝,把錯字都修一修了。一直以來有邊讀邊都讀成ㄊㄨㄥˇ....orz ※ 編輯: poety 來自: 125.225.8.73 (08/28 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