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ringSta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之銘言: : 關於征韓之役中的海戰,一般流行的說法是日本偏好接舷肉搏,朝鮮習於遠距炮 : 擊;這似乎已經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日軍總是敗績。不過其實這種二分法不是很精確 : :在鐵甲艦時代之前純粹依靠火炮在水線上戳洞,單是如此要把木造船艦擊沉是很困 : 難的;彼此互相炮擊很少能達成決定性的戰果,故而接舷戰對於較積極主動的將領而 : 言通常比較有吸引力。實際上,與一般的看法相反,只要時機有利,李舜臣是經常登 : 艦肉搏取敵將首級的。 這點有點問題,日本征韓的主力船隻是大型安宅船跟中型的關船, 因為本來的任務只是 單純的運兵及運糧小早船數量很少,再者日方紀錄日方海戰極少用登艦作戰,而是常用 弓箭以及炮烙彈,而且就算是小早船的應用,毛利水軍跟村上水軍的紀錄都是使用焙烙火 矢作為主要武器,說日方都用登艦作戰有疑問 : 日韓水軍戰術真正的分野在於,針對如何在肉搏戰中獲勝的問題,兩國順應了不 : 同的方式。方案一是在交戰時盡可能將船艦集中於敵陣局部,以壓倒性兵力與較少的 : 敵艦接舷,靠數量優勢取勝;在此方案的戰術要求下所設計的船艦便是極度要求機動 : 性的輕便船體。日本的關船、小早船,船體較朝鮮的船艦狹長,幾乎也沒有搭載火炮 : ,在執行這種戰術時便十分有利。 : 朝鮮則採取了另一種較保守的方式:依靠火力投射,而不是數量優勢殺傷敵人。 : 而要發揮火力投射的優勢,除了要有遠距攻擊的戰具外,提供制高點也是很重要的; : 這兩者都會使得船體設計傾向於厚重龐大──火砲的重量,以及水線上高聳船體的分 : 量。相較於尺寸相捋但通常只有一門火砲的關船,作為朝鮮主力艦的板屋船通常搭載 : 了二十餘門火砲(不過應該注意的是這些火炮通常尺寸較小,其主要效力還是以殺傷敵 : 人為主)。但採取此種方案就意味著同樣的人力必須驅動較沉重的船體,在追擊時是相 : 當不利的。 : 因此李舜臣的勝利並不是單方面的建立在船艦設計的優勢上;無寧說是他的天才 : 使他洞悉雙方各自的優劣,且在地形的利用上棋高一著。前面已經提到了朝鮮船艦在 : 運動上的劣勢;針對於此,李舜臣一貫的戰術就是設伏待敵,間或誘敵出戰,總之以 : 逸待勞。在近岸航行主要依靠人力促櫓的狀況下,這使得敵人在接戰前便消耗了許多 : 體力;這條定律對於朝鮮人也是適用的:在元均所指揮的漆川梁之戰裡頭朝鮮水軍之 : 所以大慘敗,正是因為日韓雙方的戰略顛倒了過來,元均為日軍所詒主動出擊,而日 : 軍則運用其船艦的運動優勢避戰,待朝鮮水軍筋疲力竭,陣型無法維持四處星散時才 : 大開殺戒。 征韓海戰日本最大敗筆就是一直認為運兵及運糧是主要目的,所以常常是因為船隻速度 太慢而被朝鮮的快船偷襲,日方到了戰爭後期終於開始認真重視海運,船隊開始有 護衛艦隊而這些沒有運載太多糧食的兵員的船隻, 就讓朝鮮方沒有佔征朝開始的優勢. : 相較之下,李舜臣通常在時機有利時才主動出擊。戰機主要有兩類,一是面對日 : 軍更為笨重的戰艦(安宅船)時朝鮮水軍擁有相對的運動優勢,這時候便毫不客氣的加 : 以圍爐。另一種情況則視地形而定,風順潮順時己方幾乎不用出力推動船艦,敵方則 : 否。後面這種狀況使李舜臣締造了鳴梁之戰的奇蹟:在敵我船艦數13:133的情況下, : 李舜臣運用鳴梁極強的海潮順流直擊,日軍的進攻則由於其處於逆流的位置,在與敵 : 艦接舷之前早已耗盡划手的體力,使其能夠登艦肉搏的兵力大減。結果便是日軍主將 : 來島通總授首,日艦損失三十餘艘,而朝鮮方面則傷亡輕微,船艦毫無損失。 這個海戰韓國灌水的嫌疑很大, 因為此戰日方只有大型安宅船數10台跟幾台關船,紀錄 上日方損失的人員只有數十人,日方總兵力是7200人朝鮮的戰報是日方8000-9000人淹死 破船31大傷92隻,日方總兵力才7200哪來8000-9000可以死, 總船隻30左右哪來那麼多可 以沉沒跟受損,戰後反而日本海運便順暢很少再被襲擊, 為啥看不出來是日方被嚴重打 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1.2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