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ikiped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推 polyhedron:從什麼時候你們管普通話叫“華語”了﹖這不是 134.102.112.52 08/15 : → polyhedron:歧視其他漢語族的語言/方言麼﹖ 134.102.112.52 08/15 其實我也不知道。「華語」這個稱呼至少也有七、八年了吧? 一開始我聽到的說法是,台灣一些人士把閩南語、客語、南島諸語合稱「台語」, 或者狹義單指閩南語,然後和「華語」對立, 也就是說將「普通話/國語」改稱「華語」。 事實上我一開始也覺得不順耳,我覺得應該從「通用語」的角度去給這種語言命名, 如果台灣人不喜歡跟著叫「普通話」的話(我也不喜歡跟著叫普通話:p), 或許可以叫「通用語」。 但後來又覺得,這名字太沒個性了。 所以我還是接受了「華語」一詞,我的詮釋是以它作為「全球華人通用語」, 因此可以稱為「華語」。 就像史籍可見,古人在理解夷狄詞彙時,每書「華言『╳╳』也」, 例如「撐犁單于,華言『天王』也」之類的。 因此如果中國地區有通用語的話,不論古今, 「華言」或「華語」應該不失為妥當的名稱。 這樣會對其他漢語族的語言造成歧視嗎?我不知道耶。 「我的母語是閩南語,父語是客語(這句是惡搞); 當我和其他華人溝通時,不論他們的母語是什麼, 或是來自台灣、中國、香港、澳門、美國……,都使用『華語』。」 我覺得「華語」之所以「華」,是著眼在功能上的, 至於語言學分類的位階上,自有「漢語族」在上統籌。 是故,漢語族下面或許可以列出: ‧華語(通用性最高、最廣,但實際上是多種語言的混合, 如某陳腔爛調說的「北方話的語法+北京話的發音+近代漢語白話文的語彙」) (以下開始是地域性語言) ‧官話 ‧北京話(和東北官話比較接近?)、河北、中原、西北、西南、江淮…… ‧閩語 ‧閩南語 ‧閩東、閩北…… ‧吳語 ‧北部吳語 ‧南部吳語、西吳…… ‧粵語 ‧客/贛語 ‧湘語 ‧老湘 ‧新湘 …… 大概像這樣,當然細節不是我的專長,也不是這邊的重點, 我的意思是「華語」之所以有這個名稱是取其通用性, 但語言位階上並不高於其他語言;歧視和打壓的因素是看政策如何操作,是吧? polyhedron兄覺得呢? 剩下還有一點小尾巴想講,不過還是移到TW-Language那邊去講好了, 免得維基百科板這裡枝節太多:p : → polyhedron:另外﹐通用語也不是北京話的直接書面反映﹐而 134.102.112.52 08/15 : → polyhedron:是很多方言共同妥協的結果。事實上白話文早期 134.102.112.52 08/15 : → polyhedron:相當多人母語是吳語 134.102.112.52 08/15 謝謝你的指教。華語/普通話/國語的淵源到底有哪些成份? 我想我會在TW-Language那裡再向你求教一下:) 不過吳語也好,北方話也好,粵語也好,混合起來的華語終究還是比較接近北京話, 而且對於更廣大的其他人口來說,仍然是一種高度陌生的語言吧。 原來華語也有吳語的成分。怪不得上海話的語法和華語這麼像, 我本來以為都是上海話被「推普」所影響, 卻不知道更早的開端上是反過來的影響。 比方說yes/no問句,閩、粵等語好像都說類似「你知……否?」 但吳語和華語都是「你/儂 曉(得)不曉得……」,是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ong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140.130 ※ 編輯: MilchFlasche 來自: 218.34.140.130 (08/15 12:11) ※ 編輯: MilchFlasche 來自: 218.34.140.130 (08/15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