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ikiped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因為要準備考試,所以順便將考試筆記放在維基上跟大家分享 念到了中國建築史,就無法避免地想到維基上面看看整理情形 我覺得....很亂...一時不知道怎麼處理 關於中國建築史的條目,就有中國建築,中國古代建築(台灣稱中國傳統建築), 中國園林,及其他小細項,光"甚麼是中國建築"就得先界定。我的方法是,先界 定所謂的中國在哪裡,因為不同時期的"中國"疆域都不一樣,所以我用地理的方 式統稱。 另一方面,建築是甚麼,狹義的單體建築還是廣義的結構物(橋樑關塞等)?我 在那個條目界定為單體建築。這樣界定才有辦法拉出單體建築物本身的形式材料 作法等等。 還有,中國建築是中國人建的建築還是在中國建的建築,或只要長得像的就好? 以前的人建的是中國建築,現代中國建築師建的就不是中國建築?因此我將時間 也拉開,鴉片戰爭以前,中國還沒受到外國"列強"門戶大開前,中國傳統建築其 實是一直有自己的特色在發展的,到鴉片戰爭後,外國建築思潮與建築教育與以 往大大不同,所以我將時間切在這裡,泛稱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 把這些界定完後,我開始書寫所謂的中國(傳統)建築,發現有另一個中國古代建 築條目,讓我覺得這兩個部分的條目應該整合一下,不然我寫的跟中國古代建築 的內容差不多,沒必要兩個條目。我會建議所謂中國建築條目界定用的,類型材 料等等就寫在中國古代建築之中。 至於中國古代建築條目內容相當多,但也相當雜亂,園林,城市,結構,材料... 全部混在一起。我認為用朝代分段寫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所謂中國傳統建築 在唐代以前很少有實體建築可以研究,且朝代的分法太細碎,有些類型的結構物 說不定唐代到宋代都還沿用,建築物的改變並不像朝代那樣改變那麼大,因此用 朝代分類書寫我認為很不妥。所以我建議用結構物類型來分。建築物光講建築 物,城牆講城牆,園林講園林,結構清晰,書寫才能深入。但如果要這樣做的話, 這可是大工程,好像大刀手術一樣,但是為了以後清晰的結構與書寫,我認為這 是比較可行的。 另一方面,這個我得要問一下人了,我們老師(成大建築)很堅持用"中國傳統 建築"的名稱,記得以前上課時,有同學用"中國古代建築"名稱上去報告,還被 老師罵。用傳統比較妥還是古代哩?如果問我的話,我建議用傳統,感覺有傳承 的味道,亦即,現在也可以用傳統元素蓋新的建築物。但古代...聽起來很像不會 再來的樣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7.226.1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