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ikiped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weichia (Koika)》之銘言: : (以下是抱怨文) : 其實這麼多年 這麼多語言版維基百科看下來 : 實在覺得中文版是最雜亂的一個版本 : 不知道是不是華人民族性的關係 : 有生性比較好大喜功傾向 : 造成許多維基人非常喜歡創造繁冗不必要的長大模板(Template) : 感覺上可以在最短時間獲得創造的滿足感 : 而忽略真正應使用的分類(category) : 或是拚命塞入未經整理的資料(Data;整理過後才有資格稱為資訊Information) : 而不願埋頭苦幹寫一堆引經據典的紮實文章 : 要不然就是前言太長 長到幾近是內文的1/3 : 翻下來看就覺得內容空洞等等… 該怎麼說呢,也許這可以拿個概念來說明,即所謂的「資訊量」概念。 這定義很簡單,你閱覽bbs的文章就有類似的概念與篩選了。 也就是:『多少字數是你尚能忍受並耐心地讀完該文章的上限字數?』 更精確的說:『版面多少文字敘述會讓你覺得冗長、甚至雜亂而不想閱讀』 老實說各個人的接受度是不一樣,若能分點分項說明會更好, 但廣義的來說,超過10000bytes的話就差不多該考慮是否需重整組織,甚至修刪段落細節 超過30000bytes的萬言書....除非真的很有興趣以及有時間的人肯閱讀, 不然一般人大致上看個1/3~1/2就會拉拉拉...把文章拉到最後就關掉了。 良好的條目有引經據典鼓勵有興趣的人考證研究,是不錯, 但是個人認為真正好的條目是『能讓初學者和有興趣的人能立刻了解內容』 這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有些閱讀者可能沒時間或沒心力閱讀深入資訊 這時條目的定義更是重要:如果一個條目在前言與定義都沒辦法讓人一目瞭然 那對許多想要了解求知的使用者來說,即使條目資訊再多,還是個0分的條目。 我在一年前也有看過一個很誇張的條目,它叫做維他命c... 如果危機百科有變質成"垃圾桶條目集合"的代名詞,那的確是個好例子: http://0rz.tw/b432z (感謝後來有使用者拯救了這個條目...) : 一、長大模板 : [[Template:台灣重要古蹟]] http://0rz.tw/b631N : 這真的很經典.. : 二、過多未經整理的資料 : [[台北車站]] http://0rz.tw/9c2k9 : 右邊的模板看到一堆logo就眼花了 : 車站構造裏的月台 看嘸(甚麼叫捷運綠線直通下行 囧) : 公車路線列表也是莫名奇妙 : 三、前言太長 : [[台灣]] http://0rz.tw/8e2zX : 本來我把他改短成 : 「台灣為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邊的一座島嶼,面積35,879平方公里。目前由中華 : 民國政府實質管轄」。結果一朝醒來又變成怪獸了。 : 目前看過前言最長的,是早期的特色條目:漢字。 : 真的有時候會懷疑部分維基人的美學程度,難道百科最先考慮的不是閱讀者的便利麼? : 雜亂的百科全書會讓人沒有看下去的動力,更何況要後續修改。不是麼? : 大家也有相同的感覺麼? 我還有碰過把整本書全部複製貼上到條目的情形.... 該條目差點被提報刪掉,條目名字叫做[[五輪書]] 從600bytes瞬間變成37101bytes的怪物真的很誇張=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0.169.79
alicekey:內容多也不是錯,有時候就是會這樣 09/15 12:42
alicekey:如果出一個精簡版跟完整版,不知道好不好? 09/15 12:43
fuzuki:文章在好不在長 09/15 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