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ikiped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igmorr (我是個好奇寶寶*)》之銘言: : 爬了上面的文章 有一些感想... : 在維基四年多 我覺得自己常常還是像個新人一樣 : 就講講我的例子好了: : 我在人際關係方面很被動 : 如果別人沒有跟我有互動 我是不太會去主動理我沒興趣的人事物 ^^^^^^^^^^^^^^^^^^^^^^^^^^^^^^ 人之常情,不需要負面解讀。 同理, 當中文維基百科的某些部分逐漸成為冗長枯燥、或是烏煙瘴氣的樣子, 那些「喪失吸引力」的部分就會流失它原本的凝聚人氣的能力。 : 這點充分展現在我在維基的表現上 : 除非有重大事件 我並不常常參與維基社群的事務 : fuzuki大提到的條目提刪 和小小條目的改善 我也是常常懶得去做 : 很多是因為自己知識的領域有限制 但更多是因為我個性懶惰 不需要負面看待。維基百科是自願參加也。 當社群有設計制度去引導人們去巡查, 就會投入人力巡查; 而設計上存在DKY星星制度, 想拿經驗值的寫作人力就會投入符合DKY票選門檻的產出。 今日存在大量的被掛關注度、小小條目模板的條目無人理會, 因為現在熱情的維基人不被引導去做這方面的事,維護人力沒有良好的分攤。 你沒有去做,很大可能的原因是受限於個人的時間或能力,本來就沒有那力氣去做。 : 雖然我會強迫自己多參與(如新條目推薦) 我還是很習慣自己獨立作業寫條目 : 而我在2007年開始參與維基社群的時候 : 台灣維基人的熱絡程度好像就已經有下滑的趨勢了 : 原本還有能力主辦2007的維基媒體大會 現在卻好像一盤散沙了... : 不過從今年開始 台灣維基社群有不少新血加入(ex:安可大) : 而且也在中文維基社群上推動不少事情 : 條目質量提升計畫也重新啟動了 雖然成效有待觀察 : 但促進維基百科品質的新陳代謝 總是好事一樁~ : 我個人認為 台灣維基社群可以多多出來聚會 : 身為天主教徒的緣故 我有參加大學團契 (正式名稱是「大專同學會」 維基有條目) : 所以我覺得可以把教會團契的概念帶入維基社群 : 春夏秋冬聚會是一定要的 甚至大家分北中南東區 搞個月聚會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 至於skype之類的網聚 可以不用太多 : 畢竟大家編維基 坐在電腦的時間已經夠多了 該出來動一動吃個飯聊個天 : 而且我的電腦配備太舊了 跑MSN和Skype會嚴重累格... : 我知道維基社群已經有定型化的聯繫制度 : 不過 如果把維基社群當作大學的社團一般經營 : 常常有「實體」的互動 絕對會大大增強維基百科的品質 : 維基對我來說 已經變成是一個知識共享的「志業」了 : 我想我應該會終其一生為它貢獻吧 q(^o^)p : 如果措辭有不妥的地方 請多多見諒 "_" :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35.136 ※ 編輯: fuzuki 來自: 118.169.35.136 (12/08 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