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rong_spel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akadachi ( ￾ NN￾ )》之銘言: : 為何我說你用今音音系去推廣韻音系是錯誤的 : 必須把今音和中古音的對應關係完全搞清楚 不能根據一者去推測 : 之前chinese板就有文章指出 二等耕庚二韻在北京音重出對應ㄥ 和ㄧㄥ : 我說過在"古今韻會舉要"中 也有類似的現象 而且範圍更大 包括梗攝的四等韻 : 北京音對應中古二等耕庚二韻見溪曉三母 發ㄥ 其他喉牙音發ㄧㄥ (除了"衡") ㄍㄎㄏ? : 但這是喉牙音 舌齒音主要還是對應ㄥ 像是"偵澄爭生"(除了娘母字發ㄧㄥ) : 所以基於這樣的對應 "丁"被放在舌齒音二等的位置 不應該對應ㄧㄥ 應該說,假設"丁"在北京語中,ㄉㄧㄥ之外的另一個發音尚不清楚 所以拿今音和中古音已對出的字來推測,而找出ㄓㄥ音 (此方式由小推大,是否有問題?) 但我對此最大的疑問是 既然是同韻,為何有ㄥ與ㄧㄥ之分,何以會出現這麼多"例外" 照現有北京語的發音方式來看,是否是因為聲符而造成的問題 因為ㄍㄎㄏㄓㄔㄕㄖㄗㄘㄙ無法配ㄧㄥ,而改發ㄥ? 此外,ㄓㄔㄕ在古漢語並沒有,對應的知徹澄古歸端透定(t th d) 可知ㄓㄥ音雖可符合古今音推測原則,但原先要表達的絕非此音 且ㄉㄧㄥ既符合當經切與中莖切,為何不用? : 至於ㄐㄧㄥ的發音我更是不知道有何理由 北京音tc(ㄐ) : 的主要來源是喉牙音和齒音兩支顎化後合流(這就是所謂的"尖團合流") : "丁"是知母 沒有理由發ㄐㄧㄥ : 以上是從整理過的廣韻音系來分析 我知道ㄐㄧ是ㄍㄧ顎化來的 只是認為ㄐㄓ(不考慮捲舌音)相近且互補(通用拼音為j與jh) 倒不一定要用古漢語沒有的ㄓ音,反而造成ㄧㄥ變ㄥ的例外(音變?) : 反切是切中古音 不是切北京音 : 不可以因為"中莖切"就認為北京音一定帶細音 : "當經切"在青韻 "中莖切"在耕韻 這兩個反切當然是不一樣的 : 不同韻目出現的反切不可能切同音 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青韻與耕韻為同為梗攝,古音不同但音近,為eng與ieng 不見得要切同音,但切出來的音值將非常相近 當經切為teng,而中莖切為tieng 兩者正好對應台語的永靖腔與優勢腔(優勢腔弱化ieng的e音,泉州腔則完全沒有e) : 沒有寫上又切的多音字有很多 光是耕韻就有很多字有青韻一讀 : 卻都沒有寫上又切 這不能說耕韻跟青韻的讀音是相同的 : 所以單純從"廣韻音系"(而不是中古實際的音系)來看絕對不會切相同的音 : 更不用說廣韻韻目下就註明青韻是獨用的 : 假使同用獨用的根據是實際的音系(這是馬伯樂的假設) : 這代表耕韻和青韻在某個音系中的主要元音是不同的 : 另外 很明顯的 青韻和耕韻字在北京音的對應情況不同 : 所以必須分開來觀察 決不可以混為一談 : 要從整個音系來看 才不會像瞎子摸象一樣 從一個反切就推測今音 : 最後反而推出一個不合整體音系對應的音 耕韻字以今古音對應推測出來的ㄥ音,造成與清韻無法合韻 是否代表拿來做對應的今音字,部份字音變或誤讀而造成分韻 (今音字取樣數不夠多.變異或誤讀未判明...) 以致與古韻相對時,明明是同韻字卻得以不同方式處理 : 至於場屋詩中清.耕.庚三韻確實通押 不過在場屋詩中青韻還是獨用的 : 但是這三韻其實包含兩個上古韻部 陽部還有耕部 青韻與耕韻古音不同但音近,為eng與ieng 清介於青耕間,而庚韻有eng與ang兩種,後者與陽韻同押 至唐代,清耕庚已同用(推測為ieng) 僅青獨用,推測仍為eng,但仍有部份清耕庚青同用的情形 至晚唐.五代,清耕庚青同用的情形則越來越多http://0rz.net/441i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92.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