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rong_spel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inluihok (寧魯依霍克斯基)》之銘言: : 任何時間地點的斧頭去砍木頭當然不可能出現征征的聲音 : 只有書讀一半還是讀不通的半調子才會認為唸成征征居然也會"亦無不妥" : 某些網友認為古無舌上音為何中古會出現舌上音 : 是不是也是如此的錯誤認知呢?? 似乎大部份學者都認為古無舌上音 一直到廣韻出現的年代附近(唐末宋初/中古晚期)才有舌上音 也就是中古以前不應該唸出"ㄓㄔㄕ"這類的音 既然"ㄓㄥㄓㄥ"只是符合已知的規律而不代表就是正音,我認為頂多只能說 「根據已知的古今音演變情形推測,陟耕切演變到今日可能唸為ㄓㄥ」 但現在ㄓㄥ音被來拿當國文考題,學生有疑問,老師也說只能強記 詩經為上古韻文,且丁丁為擬音字,唸ㄓㄥ既不合韻也不合音 何不標記「古音近ㄉㄧㄥ」即可? (知母耕韻二等平聲,唸treng或tring,t為不送氣清音,e發ㄝ) : 目前大部分學者是認為 : 上古無舌上音而中古會演化而出的條件 : 是因為三等-j-介音使舌頭音顎化為舌上音 我找到的資料是說,因為二等(r)與三等一(rj)都有r介音 而使舌頭音(端透定泥)演化出舌上音(知徹澄娘) j與i介音顎化應該是指見溪曉(ki khi hi)變成ㄐㄑㄒ(漢語拼音ji qi xi) : 如果某些網路人對這點有質疑 : 認為某些學者對"古無舌上音"的說法"已經過時" : 那請該網友也該提出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新說來說服我們才是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92.75.98 ※ 編輯: pedi 來自: 140.92.75.98 (05/04 12:11)